2024/11/3 3:49:0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0
一、人物简介
徐景藩,男,生于1927年12月,江苏省吴江盛泽人。从小就生长在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1940年徐景藩小学刚毕业就开始随父亲徐省三学习中医。四年后他又拜入当地的脾胃病名医朱春庐门下继续学习。学习期间他一边侍诊,一边精心研读医学经典,七年后,尽得两家之真传的徐景藩开始了他自己的悬壶生涯。历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专家委员会成员,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内科脾胃病学组副组长、专业委员会顾问,江苏省中医医学会理事、副会长,江苏省委“333”工程选培专家组成员,江苏省药品审评委员兼中医药组组长,江苏省卫技高级职称审评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南京市中医学会副会长。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
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脾胃病的诊疗工作。对食管病主张调升降、宣通、润养,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和“菖榆煎”保留灌肠法。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行医数十年的徐景藩现今已是中医界著名的脾胃病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40余年,徐景藩取得的成就,与济世救人的远大志向分不开,与家庭熏陶、师承教育分不开,与积累思悟、博采众长分不开。
二、生平事迹
1927年,徐景藩出生在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的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名医。在家庭熏陶下,他幼时就熟读《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启蒙医籍,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
1940年,徐景藩随父徐省三学习中医。上午抄方,下午整理、抄书、读书,结合病例查阅有关书籍加深理解,晚上聆听父亲对疑难病例的经验,天天如此,寒暑不辍。这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师承教育,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
4年后,徐景藩又拜当地名医朱春庐为师。他一边侍诊,一边精心研读中医经典及各家医籍。至今,徐景藩对经典医籍内容仍出口成诵。值得一提的是,徐景藩将老师治验病案分门别类整理,工楷抄录,装订3册,得到朱师好评。
1947年,徐景藩开始独自行医。当病人求治时,他认真诊疗,处方用药力求准确,闲暇时有计划读书。至于诊金,他从不计较,贫病送诊,有时还免费为贫苦病人配药。
1952年,徐景藩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历的资格考进了当时的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京5年时间内,徐景藩通过对西医学的系统学习,徐景藩认识到中西医各有长处,从此,他广纳各家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实践中,他结合胃肠病大多有粘膜病损的特性,服药时他特别强调病人的体位,使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位,提出了药达病所的理论。
徐景藩根据临床实践,将慢性胃病分为中虚气滞,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三个类型,而在治疗上,他则根据不同的病型,不同季节、时机,采取不同的方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57年到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后,徐景藩虚心向当时院内孟河、吴门诸多名家学习,兼收各家之长,医术续有提高,成为建国以后最早的中医高层次人才。
1983年,担任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兼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所长。
1990年,被遴选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中医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5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6年,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2009年获全国“国医大师”终身荣誉。
三、主要著作
《中医杂志》特约编审,《江苏中医药杂志》常务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委等职。
1958年参与创建内科教研组,兼中医内科课堂、临床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他发表的确良30篇学术论文中,绝大部分为脾胃病专业性论文。著有《脾胃病诊疗经验集》等2部。参加编写《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内科学》等4种教材。有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甲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