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曾轰动香港影剧界的吴江人杨彦岐
曾轰动香港影剧界的吴江人杨彦岐

曾轰动香港影剧界的吴江人杨彦岐

2015-12-23 吴江通 吴江通

他是费孝通的表弟,他曾是邵逸夫的顾问,香港国际电影节特为他的电影开设专题,他就是吴江人杨彦岐。

杨彦岐(1920-1978年)原名杨恕,字彦岐,小学五年级起以字代名。使用过的笔名很多,有辛梵、诸葛郎、晏文都、易文、欧阳飘、文则灵、杨望年等,最常用的为易文。他的父亲杨千里是江苏吴江同里镇人,母亲汤兆先是江苏昆山陈墓镇人。

杨彦岐

杨彦岐的父亲杨千里,在弟兄姐妹中排行老二,他就是费孝通先生自己常说的对他影响最大的大舅父,是近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

杨千里

1920年11月26日,杨彦岐生于北平小蔴线胡同,其时杨千里在北洋政府国务院供职,1921年10月,杨千里作为太平洋会议中国代表团咨议,赴美国华盛顿参加会议,回国后搬家至南长街2号,临近中央公园。1922年政坛风云变幻,一年之内国务院总理数易其人。1925年6月杨彦岐随父母从北平搬至上海,就读于上海福煦路吴氏小学一年级,1926年,杨千里任无锡县长,父毌携彦岐与妹杨惠到无锡,请人在家教读。第二年北伐军攻占吴江,杨千里任吴江县长,彥歧又随父毌移居吴江。后杨千里到南京中央政府任事,彦歧到上海入读威海卫路的民智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取南京金陵大学附中就读6年,曾任《金中校刊》社社长,髙中时撰写电影故事《时代中》,投稿上海明星影片公司,虽未录用,但其写作技巧受洪深的赞许。1937年夏,髙中毕业考取金陵大学。南京沦陷后由基督教大学联合会介绍到上海圣约翰、沪江、之江三校借读,第三年入圣约翰大学。


杨彦岐

日军占领上海后,杨千里只身南下香港,帮助经济委员会第九区(港澳)特派员杜月笙和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吴铁城进行港澳地区工作。在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杨彦岐,课余常写作投稿于《西风》《宇宙风》《天下事》《南风》《文笔》等刊物发表。在校组织剧社排演话剧,结识许多作家、戏曲家。

1940年,杨彦岐离沪赴港,与父亲、叔父(杨锡仁)同住香港跑马地山村道。后经人介绍,借读于迁避在香港大学校园内的广州岭南大学。读书期间与刘邦环、范基平等人创办一份小型四开单张的日报《时报》,前后维持半年,因经费问题停办。此后杨彦岐先后在《星岛日报》、《大公报》港社任译员与编辑。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事爆发,日军对香港狂轰滥炸,英军无力抵抗,12月25日向日军投降。《大公报》停办,杨彦岐失业。1942年经吴家元(字秉玉)牵线,重庆军统局戴笠派驻港人员与杨千里父子见面,邀聘两人为“直属通讯员”。杨千里化名为“任劳”,杨彦岐化名“张竟成”。杨千里主要是通过国民党地下组织,策划人员潜伏和设法使陷港著名人士向内地转移,杨彦岐则帮助地下组织搜集情报。一次地下组织要搜寻跑马地日本兵站的标志,杨彦岐及时将侦知的情况向地下组织汇报。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地下组织的搜捕越来越凶狠,为避免发生意外,1942年6月,经重庆振济委员会安排,军统设法让杨千里全家从香港冒险偷渡到大陆,经过中共东江游击队控制区辗转到达桂林。一周后,杨彦岐与父亲—起乘飞机到重庆与戴笠见靣,杨彥歧仍任直属通讯员。9月杨千里回桂林,杨彦岐留在重庆以写文章投稿为生,此时杨彦岐结识了夏衍、张友鸾、张恨水、唐纳、朱学范等一批文化名人。

1943年4月,《扫荡报》改组重行发刊招聘人员,杨彦岐进入报社任资料室编辑,8月起兼任《新民报》译述室主任。其间杨彦岐通过好友冒孝容(剧作家)结识了影剧界名人黄宗江、金山、陶金、陈天国、袁丛美、徐昌霖等。1944年8月,杨彦岐改任《扫荡报》编辑组组长,主持新闻编务。11月,日军进攻湖南、贵州,杨千里率妻儿于年底到达重庆,此时同父异母的长兄杨次咸(恒),次兄杨彦明(恪)与父同住,一家人经常在上清寺寓所团聚。

1945年7月,杨彦岐被派任为东南战区特派员,由军委政治部任命为少将副队长,前往福建随军釆访。7月底由重庆先到昆明准备赴福建,因飞机班期不准,滞留昆明多日。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福建之行作罢。杨彦岐先到南京,后到上海,被委为“京沪建报委员会委员”。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杨彦岐到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大礼堂,参加日本投降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扫荡报》迁上海,改名《和平日报》,于右任题写报名,杨彦岐任总编辑。此后杨彦岐又受友人所办的《铁报》之邀,以“木园”为笔名,撰写时事专栏《日知录》。

1947年12月2日,杨彦岐与周绿云小姐在上海成婚,杨彦岐当年28岁。此时,杨彦岐开始编写电影剧本,与中央电影公司罗学濓、裘逸苇、徐苏灵、徐昂千等交往甚善。所写《寻梦记》由唐煌导演,杜骊珠主演,中央公司一厂拍摄。《风月恩仇》由万方公司拍摄,方沛霖导演,袁美云、陈娟娟等主演。另有《疯狂世界》、《幽梦影》等剧本被有关影业公司接受。

1948年10月,国共谈判无结果,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政府濒临崩溃,时局大乱,物价腾飞。杨彦岐深感大势已变,12月辞去《和平日报》总编辑,以特派员名义偕妻前往台湾,长子见平在1949年1月生于台北。

1949年2月中旬,杨彦岐离开台湾到香港,赁屋而居。1949年3月,沈秋雁在港出版《上海日报》,杨彦岐任总编辑。8月国民党在港创刊《香港时报》,彦岐任副刊编辑。其间受香港永华影业公司李祖永邀,为特约编剧。杨彦岐将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成剧本(1953年以《翠翠》为名拍摄)。

1950年,袁仰安接收长城影业公司,杨彦岐受邀于此公司,不具名编写电影剧本《新红楼梦》,由岳枫导演,李丽华等主演。此后,为长城影业公司编写电影小说和剧本。1951年进国泰中影公司当编导,1952年编有《闺怨》《孽海花》《丈夫日记》《莫忘今宵》《森林之女》《富贵花》等10部电影剧本。当年11月,杨彦岐与唐煌联合导演了《名女人别传》,从此杨彦岐开始导演生涯,并以“易文”为名行世。

1953年,易文进亚洲电影公司当编导。1955年,被国际电影懋业公司(电懋)聘为编导,易文把徐速的小说《星星·月亮·太阳》改编并导演搬上银幕,轰动了香港影剧界。1953~1966年,易文共编写58部电影剧本,执导40多部电影,成为20世纪50~70年代香港著名电影艺术家,对香港电影业贡献巨大。


《星星·月亮·太阳》

易文拍过侦察片、历险片、动作片,最成功的是言情片。易文早期的言情电影,宣扬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婚姻。1952年的《闺怨》,写嫁入豪门的少妇的幽怨情感,1955年的《小白菜》不写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公案奇情,而写两人感情的发展。两部电影都是写婚外情,但易文以纯熟与世故的言情手法,表达精神爱慕的可贵。两部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是清白的,婚姻又都不幸,唤起了观众特別是女性观众强烈的同情心。香港电影业界公认,“南来文人”易文的电影是“儿女情长”。

歌舞电影是易文创作中的另一大成就。1957年的《曼波女郎》,写一群看起来象是无忧无愁的天之骄女,但人人都有失去父母的悲惨经历;写舞场中极尽欢乐无所顾忌的青年,应合了香港经济崛起,民众对“中产生活”追求的潮流。香港电影业界把《曼波女郎》作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1960年的《情深似海》,1962年的《桃李争春》等,易文都以散文的笔调,细水长流的韵律,低调而不哗众取宠,朴素而清雅含蓄,向观众展示富足生活的状态,表明这种生活的可实现性。

1975年,易文任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宣传经理兼董事长邵逸夫的顾问,当选为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副主席。

易文长年通宵写作,抽烟过多罹患肺气肿,几经治疗未能好转,于1978年3月28日,在九龙圣德勒法国医院逝世,年仅59岁。遗孀国画家周绿云女士和长子医生杨见平居澳大利亚,女杨见安和杨见乐居美国。

2009年3~4月香港第33届国际电影节,特设“儿女情长·易文电影”专题,展出易文编导的26部电影,易文经典电影《曼波女郎》《桃李争春》《星星·月亮·太阳》成为电影节最热门电影。电影节上举行“易文其人其艺”和“易文电影”两个专题座谈会,3月24日,香港《文汇报》以《易文电影——南来文人的浪漫情怀》为题介绍易文。


(沈昌华)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