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六年(1644)三月,即甲申年,明朝覆灭,睐娘跟着父母从小巷逃到金牛村(今吴江八坼有金牛村,在盛泽镇北),以卖掉一些珠宝,帮人做衣服和绣花,苦度岁月。一呆就是三年。
盛泽传来消息,说她家经营多年、价值连城的庐室早已被清兵所焚,化为灰烬,睐娘不觉伤心垂泪。战乱渐趋安定,父亲牵动乡思,准备返故居重操旧业,但已无赀可缮。睐娘哀伤地说:“女儿的行装中藏有古画十余卷,将它们变卖,可值千金。我先到午溪东新巷的姑母家去住,待父亲修葺好旧庐,再与父母完聚。”
睐娘的姑妈姓易字倩娘,夫家姓计,是当地的豪门。姑父死于兵灾,姑母守寡,膝下无子。倩娘夫家有个年轻的表亲,姓潘,读书人,还没有结婚,和倩娘讲起来是异姓叔嫂关系。潘家也是个大族,因潘生父母做了名声很臭的事,被族里人赶出来,就租了倩娘的侧屋居住。潘生能诗文,但品行不好,看到倩娘年轻守寡,就打了坏主意,经常挑逗,两人终于勾搭成奸。睐娘过来后住在东厢小红楼,锁帘闭帏,旦晚不下红楼。那时正是暮春,倩娘不要丫鬟跟从,邀睐娘去游园,两人来到蔷薇架下,忽然有一个东西丢在睐娘的右肩上,一看,是一个细彩流苏贯相思子、缀以同心凤凰结的东西。睐娘惊愕万分,隔花望见一个青年男子,书生打扮,正盯着睐娘在看。倩娘打圆场:“潘郎你是从樱桃径来的吗?你并不认识睐娘,怎么敢这样大胆唐突美女?”潘生并不回避,只是看着睐娘笑,倩娘亦看着潘生笑。大家不说话,就这样散了。睐娘明白这是姑姑在出卖自己,脸上不开心的表情挂了好几天。
过了些日子,正是新秋,睐娘有想回家的意思。倩娘让丫鬟送来一只斑竹锁丝篮,篮子里有一只画金的小方盒,里面是石榴子二盒,金柑四只,下面还垫有一幅文锦,绣带双结,还有一封密信。密信里是一首挑逗的情诗,说什么“落月斜廊无限意,可能流影到西厢。”篇末落款是:“米在田而可实,水非米而何炊?”睐娘用手指一画,原来是个“潘”字。睐娘非常愤怒,满脸通红站起来,将信撕碎丢在地上,就去找姑姑,表达了自己坚贞的情操,也就是对待爱情的态度,并表示要回家。倩娘百般安慰,睐娘没有马上就走。这时,睐娘父母在盛泽镇上的房子修好了,就将她接了回去。
潘生和倩娘商量,想正式娶睐娘。两人商定,先是让潘生将那张红笺在外面张扬,把睐娘和他好上的虚假信息传到睐娘父母的耳朵里。睐娘父母大概听说了这事,也没仔细问清女儿。过了一年多,倩娘来看她兄嫂了,讲起潘生,发现睐娘父亲脸上倒也没有什么反感的表情,知道睐娘父亲已经上当了,于是就称赞潘生是个有才的读书人,但又不告诉他们潘生家里很穷,其实是租房居住。倩娘又跟睐娘母亲耳语了一番,睐娘父母心里有那张红笺的心病,于是“睐父母嘿然,相顾微叹,遂首肯之”。
倩娘回去后,倒贴钱为潘生准备聘礼等结婚事宜。睐娘父母选了个好日子,准备招赘潘生在家里,此事完全瞒住了睐娘。到新婚之夜,红烛高烧,洞房里洋溢着喜气,睐娘也在想父母给自己挑了一个什么样的良人。等揭开盖头,睐娘一看自己嫁的丈夫,原来就是隔梦园樱桃花下调戏过自己的那个潘生。睐娘痛哭失声,昏倒在地,苏醒后哭泣不已。丫鬟跑出去,惊呼睐娘父母来。面对父母,睐娘“悲极不能言。良久唯曰:‘倩娘误我。’父母再四救解。然伉俪之际,非其本情,虽勉为笑语,而眉妩间锁愁驻恨,如不胜致。”
又过了两年,潘生也在自己家乡造了两间小平房,就带着睐娘回去了。潘生的父母又穷又凶悍,一向知道睐娘心里看不起他儿子,他们和媳妇结下了梁子,总是“盛怒以待睐”。到了辛丑岁,也就是康熙元年,潘生出去为人教书,做家庭教师,又去调戏东家邻居的女性,被东家赶出来。睐娘看丈夫这样回来,心中非常鄙视,更加不尊重潘生。潘生一肚子火狂发出来,叫骂之声,传到了外面。睐娘手支着下巴,对潘生说:“我是薄命还有冤,你是无耻还负心。我死为鬼,你以为你活在世上还像个人吗?”睐娘话没说完,潘生皮鞭乱抽如雨点般落在睐娘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