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吴江水上的船,吴江嘴上的船

“吴江通”连续五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QQ图片20210805165838.gif


摇摇摇啊摇摇摇,

一路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吾好宝宝,

亦吃糖来亦吃糕,

捉条鲤鱼烧一烧。

头勿熟来尾巴焦,

盛勒碗里哔哱跳,

跳得大家哈哈笑。

这首童谣多地流传,版本不同而已,我儿时在家乡吴江听到的就是这个韵味。


1、生活童谣.jpg

生活童谣


家乡江河港浜纵横交错,二千六百多条,湖荡漾潭星罗棋布,三百二十多个。村里需要造桥,但缺乏财力,只能造木桥。我家在县城东门外、苏嘉公路东侧的“泥墩上”,儿时到“十样景”庙附近“何家场”舅舅家去,必经“叫化桥”;到“三里桥”东北“赵家滩”我父亲的舅舅家去,必经一座更高的木桥。这两座木桥都二折成近乎拱形,桥板很狭,无栏杆,我每次走它们,都寒毛凛凛!


2、作者手绘图之家乡江河港浜.jpg

作者手绘图之家乡江河港浜


所以那年代,宝宝去外婆家,“摇摇摇”当然比走木桥安全。如果去外婆家的路上连木桥都没有,就非“摇摇摇”不可了!


“摇摇摇”,摇的是船。我儿时所体验的交通、运输、生产状况,根本不是我儿辈、孙辈能想象的。当年,方方面面都需要木船。从学前到读吴江乡师初师部,十年里我见过和用过的木船,按船型由小到大记述,则有十一种。


13、乌篷船.jpg

乌篷船


“大公公”是我父亲的舅舅,他家种田又“看鸭”。我8岁那年到他家玩过。一天,我看到与我同龄的大公公孙女豆旦撑“看鸭船”,真佩服!扎着长辫的豆旦跳上船,拿起篙子,往滩脚上一点,船就转了向。她提起篙,将它斜着朝港里用力一戳,船儿就蹿前了三丈多!成人了,我才明白“看鸭船”也是“扁舟”“一叶”,不用橹,只用篙,恐怕最多能载二人,但船小更灵活,赶拢鸭群靠它船速快。


4、一叶扁舟.jpg

一叶扁舟


在一条小浜上,我用过“挹渡船”。它比“看鸭船”短而胖,舱底平整,约可载三人。它不分船头、船尾,两端各钉一个铁环,环上结着以蔴或棕制成的绳索,索长超过河浜的宽度。绳索另一头都结在河岸的木桩上。我在北岸看到船儿漂在水中央,就抓住结在木桩上的绳索,挹啊挹,船儿靠岸了。我跳上船,到船的另一端,抓起铁环上的绳索,再挹啊挹,船儿乖乖地朝南岸游去了。


3、作者手绘图之两种农用木船.jpg

作者手绘图之两种农用木船


我在附小读书,上午放学,要回家吃中饭,必走62孔的长桥(垂虹桥)。我多次止步桥上,观看“长桥湖”里“鸬鸬鸟”(鱼鹰)捉鱼,非常有趣。“鸬鸬鸟船”的模样近似“看鸭船”,但宽敞得多,船两边安装着木架,左舷似“卝”字(古“矿”字)的左半,右舷似“卝”的右半,鸬鸬鸟就歇息在一横上。船主用的是桨和篙,不用橹。


5、“鸬鸬鸟”船_副本.jpg

“鸬鸬鸟”船


“泥墩上”紧靠运河,若要到运河对岸,摇自家船最快,兜“三里桥”最慢,也可到邻村“唐家坊”南侧“朝阳庵”旁去摆渡。这条“摆渡船”偏小。它有篙有橹,舱底宽而平,可乘四、五人。船上有专门摆渡的船夫,服务要收“摆渡钿”。他风雨无阻,既要渡得快,又要确保安全,因为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较多。


母亲教我学摇船,先用“小脚船”,后用大船。摇船难学,最烦恼的是“脱垫”(橹上的硬木“垫脐”不是若即若离“亲热”船艄末端的“橹人头”,而是从“橹人头”上掉下来)。保证不“脱垫”才算学摇船的第一步成功。“小脚船”不是“小脚”的“船”,而是“小”的“脚船”。“脚船”此名古已有之,它能帮大船驳运,或承担宜用小船完成的工作。例如在大鱼池里“牵鱼”(捕捞),必须把“小脚船”拔进池内,置于围网中段,两人站在船两端,都一手控制网的上纲绳,一手用篙子撑住网的下纲绳,确保全网在池水里张挂,十多人在两边拉着围网朝前走……


我儿时见到的长桥两侧的水面相当宽阔,因而依然叫“长桥湖”。傍晚,长桥湖里常停泊着不少“网船”。网船不同于上述5种船,它不是“赤膊船”,中舱用“笪子”或“芦?”搭成拱棚,前舱、后舱都有“平几”组成的“甲板”。网船就是“捉鱼船”,一条“捉鱼船”就是一户渔民。渔民用各种网捕鱼,耥螺蛳,张鳝笼,还在主要河道排簖。他们以船为家,摇晃在风雨中,生活艰苦。当年,农妇吓停娃娃啼哭的妙招就是:“那再哭?再哭,吾就挥那到网船上去!”


7、渔民耥螺蛳船照.jpg

“鸬鸬鸟”船


18、网船_副本.jpg

网船


松陵镇周边许多农户都有木船,有文章说“大户人家(地主)拥有私家船”,这不切实。“泥墩上”大部分农户有船,中农家里有“舢?子”。“舢”是小木船,“?”是大木船,像说“小大人”一样,“舢?子”是指小型的大船。它比网船大一些(我家的大约长6米、宽1.6米)。无拱棚,头舱和艄舱各用几块“平几”覆盖。它有用篷(帆)、用舵的设置,但一般不用篷、舵。农户“搡草”(割下河床上水草作草鱼食料),或从田头将几十担刚收割的稻运回掼稻场上,或买大件物品、买豆饼菜饼等鱼食料,都须摇“舢?子”。


8、江南小木船.jpg

江南小木船


我在附小读六年书,上学时每天走过长桥,左转弯进“航前街”,再跨过“江月桥”步入“湾塘里”……“航前街”街头和街尾附近曾停泊过“航船”,有停在长桥西北端北侧、靠近护城河处,有停在吴家港下游市河折向江月桥的湾兜上。所以“航前”街名恰到好处。“航船”是唐宋时就有的船名。有文章说“所谓航船,其实就是一条大水泥船”,这判断不当,当年的航船都是木船。它的中舱很大,最大的可坐三、四十人。舱两舷竖起板壁,还设舷窗,上搭坚固的防雨防晒棚。它以客运为主,定时定路线。例如当时同里与县城之间无公路、不通车,同里人到县城除了“跑吴江”,往往坐航船到“长桥头”。吴江人对同里的名中医、油厂、“谷香村”有需求,或“跑同里”,或乘航船到同里。航船大小不同,有文章说航船“一般是长七米、宽三米多”,不可能如此宽。


9、上世纪八十年代码头上的航船.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码头上的航船


农业合作化之前,垂虹亭西南角的水域里常停着近十艘运鱼的“活水船”。它似乎与普通木船没啥区别,但若掀开船头上的“平几”,细看船头里面,就会发觉船身上有四个洞,顶头两个,两侧各一,位置接近船底。平时,这些洞被木塞紧密塞住,要装活鱼了,就拔掉木塞,让河水灌进船头里。吨位大的,笃定装三、四千斤鲜鱼。上世纪五十年代头几年两个腊月里,少年的我都代替父亲登上租用的“活水船”,运我家的活鱼到上海去卖。


10、装鱼的船.jpg

装鱼的船


池塘养鱼原是我父母的主业。旧式养鱼最怕“浮头”,逢到闷热天,气压低,池水缺氧,鱼儿成群地游上水面,昂着头,嘴巴一开一合。那时没有现在这样的先进养鱼设施,如不立即抢救,则大批成鱼会死掉。一见这种险情,我父亲马上设法给鱼池灌河水,但人工灌水太慢,因而他总先去租“戽水机船”。这种船不多,租得迟,损失就很大。戽水机船方头方脑,船里装着柴油机、水泵、大口径铁管等。它工作时,进水管伸在河水里,出水管朝着鱼池,机器乓乓乓吼叫,船身不断颤抖,河水戽入出水管,再冲到池面上,改善了鱼池水质,增添了氧分,鱼就得救了。


戽水机船并不是我见到的最大木船。“泥墩上”有两只圩田,中元圩圩埂东侧就是大运河。我到那边稻田里干活,见到运河里的“货运木帆船”很大,装载多,船舷贴近水面了。有的扯起两道篷。艄上有顶棚,棚下男的在把舵。船上还有女人和孩子,也是以船为家的,当然比网船强得多。从《吴江县志》上我读到,合作化了,以松陵来说,1955年7月,“成立吴江县长桥民船运输社,船12艘,165点8吨位”。


1.《吴江县志》.jpg

《吴江县志》


有了水上的船,才有嘴上的船。千百年来,吴江话里积聚了不少有关“船”的熟语。同其他水乡一样,它们都是用船者、懂船者智慧的结晶,富有哲理性,体现真善美。这里,我举十二条。


吃苦耐劳的劳动大众干起活来很少休息,有时为抓紧做好一桩事,会饿着肚子一气呵成。“停船三里路”这熟语说的是,可以摇得稍慢,但决不停船。一停就少行三里,可能失去良机,或影响大局!普通话里的“不怕慢,就怕站”也是这个意思。


“摇船耥螺蛳,冤家五七世”这熟语,并非在抱怨,而是描绘了一幅渔民劳动场景:摇船的在艄上奋力摇,竭力让船前进;而紧握耥网竿的在船头上使劲地将耥网向前推,船就不得不往后退。两人像几世老冤家对着干。但是,唯有双方都如此拼命地“对着干”,才能收获更多的螺蛳。只要收获多,渔民们再苦也能坚持!


11、摇船耥螺蛳.jpg

摇船耥螺蛳


“船头上相骂,船艄上搭嘴”这熟语形象而生动地刻画出由于劳动者真诚善良,人际矛盾往往容易迅速解决。夫妻俩、或弟兄俩、或朋友俩,要一起开船办件事,但有意见分歧,踏上船头时还在争吵,但船离岸后,两人到艄上轮流摇船,就“搭嘴”(搭话)了,笑眯眯地商量怎么统一步调。


12、摇船.jpg

摇船


我少年时摇“舢?子”上街,要穿过靠近航前街的长桥高孔,那时从吴家港冲下来的太湖水相当湍急,而恰巧对面有船也要过桥洞,我很小心,但特紧张。父亲会立即站起来,拿着篙子立在船头上,防我撞桥碰船。船过桥洞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但熟语偏说“船到桥,直喵喵”(亦说成“船到桥头自然直”),因为农民也好,渔民也好,很多人乐观自信,相信有责任心的在摇船,关键时不会稀里糊涂。这话鼓励人们:面对困难不必慌张!


6、作者给孙女画的船和橹.jpg

作者给孙女画的船和橹


遇到天灾人祸,或自己失策,家业严重受损,坚强的丈夫会对妻子说:“‘烂船还有三斤钉’,苦几年,好日脚会来葛!”


读书不多,甚至没有上过学,但凭聪明、凭经验,劳动者也善于作正确、具体的分析。“船小掉头快”,说明尺短寸长,“小”有“小”的优势。


一条大船上四五个船夫,如果都想充“老大”,抢话语权,那么遇到某种险情,无法迅速应对,必然出事!熟语“老大多打翻船”让人明白:人多力量大,但人心齐才能泰山移。船上聪明的船夫再多,也要听从“船老大”正确决策。


在特殊的情势中,例如船小而重载、风大而浪急、船旧而船漏,都可能会沉船。假如有人在此时突然猛力踩踏船的一侧,船就会沉没!甲乙两船并排停着,甲将去南,乙将去北,两船启动前,某人的左脚落在甲船,右脚落在乙船,他想“见机行事”。“趁势踏沉船”和“脚踏两条船”这两个熟语,都是智者在告诫:要提防居心叵测者投井下石!要提防骑墙者!


新中国建立后,吴江也经历着沧桑之变,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社会面貌,使一些嘴上的“船”只成了历史的印记。


比如,滚滚东流几千年的天堑上,新中国成立前没有一座桥,“一桥飞架南北”后,到如今已架起96座长江大桥!如今年轻的吴江人当然不必再用“出门呒船路勿通”这老话,少年儿童们较多的是在旅游景点上见到新型漂亮的木质游船,工作人员笃悠悠摇着橹,游客开心地看流水、赏风景。


14、旅游景点游船.jpg

旅游景点游船


再如,网船渔民上岸定居之前,船艄上放着行灶和小马桶等,还用绳结牢两只鸭的腿,养在艄后水面上,于是就有“网船上的鸭——拖煞”。上世纪六十年代,靠政府安排,吴江渔民逐步改进生产方式,并到陆上定居了,今天只能凭回忆想象来涂鸦“网船上的鸭”了。


15、渔民划船.jpg

渔民划船


还有,封建社会里,丈夫在别人面前称妻子为“家婆”“家小”“屋里”,妻子称丈夫为“当家人”。如果有位妻子能力强,对外有发言权,会被人说是“船艄上前”。“船头”喻丈夫,“船艄”喻妻子。不开明的长辈听到这话会生气,因为这不仅是讥讽,而且是警告:头上前,是前进;艄上前,是倒退,暗示家境会衰败!如今呢,男女平等,像“挹渡船”并无“头”“艄”之分,更像地铁列车,夫妻俩都可当“头”,协调好,万事兴!


16、幸福生活比蜜甜.jpg

幸福生活比蜜甜


就让某些嘴上的“船”成为历史印记吧!对老百姓来说,如此改天换地的巨变只会增添福祉!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ertert


责任编辑:沈瑶、梅雪芬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庄关通、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字,另附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640.webp.jpg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爱“洋货么事”的老爷子不会玩了……

2、漫谈平望市河

3、取材于吴江档案馆馆藏,广播剧《陈云来信》被陈云纪念馆收录!

4、蟹蟹鸭

5、平 望 “南 外 滩” 西 塘 街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