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糕
猪头糕是童年最难忘的美味之一。现在,小镇上虽然到处都是熟菜店,但大多只售酱鸭、白斩鸡、卤牛肉、糟凤爪等。
酱鸭、卤牛肉、糟凤爪
到了冬天,有应时的羊肉、羊糕,但很少看到有售猪头糕。当时,镇上的大众饭店是唯一的一家饭店,门口有外卖窗口,有鸡、鸭、鱼等,也有猪头糕。猪头糕的制作有季节性,都是在每年冬季才有。
猪头糕不登大雅之堂。因此,饭店的酒宴上是没有的。即使平常的家宴,也不会用猪头糕招待客人。
但熟食中有猪头肉、猪头糕可谓由来已久。早在北宋的《东京梦华录》中,就引用了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肉铺”的记载:“更待日午,各铺又市燠曝熟食:头、蹄、肝、肺四件,杂燠蹄爪四件等。”说明宋朝已有猪头肉。猪头糕没有文字记录。
《随园食单》中有“猪头二法”,写的是炖猪头,不是猪头糕。1987年,苏州食品工业办公室所编的《苏州传统食品》中,也只有酱猪头肉的条目。
1989年出版的《冷盆原料制作与拼摆》,有“冻制法”一节,介绍冻制食品的制作方法,文中写道:“冻制食品的取料很广,绝大多数的食品原料都可用来冻制冷盆。”“冻制冷盆在色泽、口味的处理上除了利用原料本身的颜色、口味外,还可采用红卤冻、白卤冻、清冻、染色冻等。”“冻体的原料有素冻、配料冻、原汁冻、皮冻等。”文中介绍了冻猪爪、冻糟鸡、冻五香鸡腿、鱼豆腐、羊糕等的制作方法,可惜的是,也没有提到冻猪头肉。但基本方法应该是相似的。
冻制食品冬夏皆宜,但江南一带,尤其是熟食店,主要是在冬天才有售。而且,品种比较单一,只有猪头糕和羊糕。
刚结婚不久,我和妻子也开过熟食店,酱鸭是向一个安徽人批发来的。自己做烤鸡。另外,烧笋干、素鸡、百叶等。后来,学做猪头糕。镇上一个开过饭店的,教我们怎么处理生猪头,怎么做猪头糕。记得没有像书上那么复杂,配料也就是茴香、桂皮、料酒、酱油、白糖等。好像还要皮冻。但我们没有放皮冻之类的东西。
1、将猪头刮洗干净,从头骨正中劈为两扇,放入沸水内烫透,捞出用清水冲净;锅内放入清水,加入调味料及香料包,放入猪头扇,将猪头肉煮熟,取出剔骨,再切成大小合适的块;
2、捞出酱汤中的葱,姜及香料包,放入猪头肉块,用慢火煮至汤剩不多已浓稠时停火;
3、将肉和汤一起倒入方盘内,自然冷却即成。
有时,自己在店里吃晚饭,没生意了,喝点小酒,没什么菜,就吃一点猪头肉或猪头糕。猪头糕切成薄片,色泽明亮,口感香鲜,其滋味绝不在山珍海味之下。
美味猪头糕
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
猪头糕之外,是三鲜汤。最早,莘塔也只有大众饭店独家供应。三鲜汤不受季节限制,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三鲜汤
所谓三鲜,一般不止三种。配料很多,鸡块、鸡翅、鱼块、鱼尾巴、鱼头、面筋、排骨、白菜、菠菜、蒜苗、香葱、黑木耳、肉皮等等,可以少,也可以再增加一点。除了烧汤,也可炒菜,叫作炒三鲜。大众饭店在老街时,没有买过熟菜。搬到新街,好像是80年代了,生活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有时,有客人来,或者偶尔改善伙食,带一个大杯子,或饭盒,去大众饭店门口的外卖处,炒一盆糖醋排骨,或买一份三鲜汤料。三鲜汤料买回家,自己烧汤,非常简单。
本帮炒三鲜
记得当年我退伍回家,对象(就是现在的妻子)在渔船上,鱼、虾之类经常吃,想换换口味,周末,有时就会到大众饭店炒一盆桂花肉。桂花肉和糖醋排骨似乎差不多,前者可能都是肉和面粉,后者是面粉和排骨,好像就这个区别。桂花肉是五花肉做的,糖醋排骨是排骨做的。桂花肉里没有放桂花,可能是形状、颜色有点相似吧。油炸以后的桂花肉金黄金黄的,使人联想到桂花。
桂花肉
糖醋排骨
人很容易产生联想。譬如,三鲜汤可以联想到幸福的童年,桂花肉就可以联想到爱情了。
那么猪头糕呢?会联想到猪头肉、猪耳朵、猪尾巴,以及门腔。门腔就是猪舌头,吴方言读作“门枪”。
如今,莘塔的大众饭店早就关门大吉了,好像到了冬天,也很难再找到猪头糕和三鲜汤了。听人说,芦墟、北厍、黎里的老街上,还有几个本地人在做,据说味道很不错。
本文编辑:梅雪芬、朱梦亭、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