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与车轮,成就了我们向前的豪气。四十年前,腿是极强壮的,不怕累不怕酸。走累了,缓一缓,歇一晚,明天又能箭步如飞了。而今,轮子滚得飞快,我们的双脚自然也获得了解放。
01
勤勉的双脚,熟悉的土路
一切的变化,似乎只在弹指一挥间。而其实,时光早已跨越了三十四年。40年前的农村,一切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吃饭基本靠天,行路基本靠脚。生活的不易,早已将“贫困”二字深深烙在了人们的心里。人人翘首以待,等待明媚春天的到来。
农村土路
1978年,三中全会吹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锋号角,吹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充满希望的生活终于来了,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就在那一年,我出生了。长辈们常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日子。人们可可安安心心守着自己的几亩良田,默默耕耘,憧憬劳动换来美好的生活。也可以大胆迈开双腿,下海经商寻找新的机遇。于是,村里人们的脚步更勤快了。农忙季节,一双沾满泥浆的脚,就那么亲密地与土地拥抱着。再苦再累,踩在自家田地里的双脚,都是踏实而愉悦的。即便不是农忙,一天几次到田地里去转悠,让双脚裹挟泥土的清香,感受庄稼的拔节生长,也是极为惬意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弯腰插秧
那时候的孩子,多半肤色黝黑,身板强壮,稚气机灵。一双脚丫,带他们踏遍村庄的角角落落。迎风奔跑的少年,爬树掏鸟窝的小捣蛋,卷起裤管捉泥鳅的顽童,就是村庄最富生机的图景。路,自然是最原始的土路。天天踩,日日踏,路面变得紧实了,地面被踩得发光了。无雨大风的日子,也少有尘土飞扬。下雨积起小水洼,孩子们奔跑其中,往往溅满一裤管泥浆。然而小小的脚步,一直都很实诚,也很豁达。
捉泥鳅
02
一条砖路,连接你我他
页面翻到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也是靠两条腿,每日不断丈量着家与学校的距离。稳健欢愉的脚步里,有自由与憧憬在其中。一路同行的人,各色俱有。认识或不认识的同学,厂里上班的大人,到镇上做小买卖的挑夫……他们或者行色匆匆,或者悠哉悠哉。我的小学生活,一至四年级是在隔壁村庄学习,后来五六年级就到了镇上念中心小学了。镇上离家三里路,全凭的是一双脚。父母从不护送,经常是独自往来,偶尔也会遇同学一起相伴而行。路,那时已铺上了红砖,砖块侧身交错排列,深嵌土中。路面一米来宽,一直绵延,连接着一村又一村。醒目的砖红色,彩带般从村子、田野中穿越而过。因行人长久踩踏,加之拖拉机等的辗压,红砖路就变得坑洼起伏了。不过,即便坑坑洼洼,至少于当时的脚来说,已是幸事。下雨天,再不用满脚烂泥,无法拔步了。经年下来,千百次地走过这条路,对于这条红砖路,总觉得是亲切而欢喜的。路两旁的景致,四季更迭。路上的行人,从陌生变得熟悉。而一双脚,即便在今后的日子远足他乡,那踏踩红砖上的噔噔之声,以及脚踩砖路的坚实感觉,总会在某个时刻突然从脑海里蹦出来,随之而来的是路上一幕又一幕的景致。
红砖路
放学回家路上的孩子
03
小小车轮,装点童年的梦
铺上红砖那时起,家里就来了辆自行车,乡下称之脚踏车。威武的28寸,简直就是个庞然大物,因为我的个儿也就比它高不了多少。车子周身黑色,银色的车铃耀着白光,铃声清脆通透。虽然这不是什么崭新的车子,是父亲从外地城市里收购废铁时回收来的,但这已经足够让我们惊喜了。看到大人骑着车风驰电掣,我们小孩难免心痒脚更痒。背着大人偷偷推出去,尝试着在家门前的土路上骑了。其实孩童的双腿哪够得着这高高的坐凳,于是小脑瓜一机灵,就有了法子。脚踏车前面有个三角架,一只小脚就从三角架穿过去,小心翼翼地点踩。尽管不那么容易,但常常踩上半天也不嫌累,小小的心里燃烧着热情。稍微胆大点的,就会直接挑战坐上车凳骑了。因腿长不够,在骑的时候也只能踩小半圈,身子需不断地左右摇摆来弥补腿短的不足。慢慢地,胆子就大了,骑到了正式的红砖路上了。连车带人翻到路边的水沟里,皮肤碰破流血了,车龙头摔歪了,是常有的事。起初还怕父亲责备,没想到父亲看到我们歪歪扭扭地推着车回来的时候,第一句就是:“骑车哪有不摔的,人没事就好,脚踏车怎么样了都不要紧。”鼓励勇敢,宽容他人,从来都是他的育人本色。自此,不上学的时间,门前土路、红砖乡道上,又会多了一些如我这般的孩子,跌跌撞撞尝试挑战难关的身影。
踩在三角架中骑车
有了轮子,发现好多事就真的省心省力了。本来三里的路,不耗半小时到不了。有了脚踏车后,十分钟就能抵达,还特不费劲。但那时,父亲是不让我们骑车去上学的,还是担心有危险,毕竟路不平且窄,跌伤自己或撞伤他人,都是极糟糕的事。
28寸自行车
后来,家里有了几辆脚踏车,女式小巧的也有,我们的骑车技术也成熟了许多,加之路面越来越宽,红砖路被水泥路、沥青路代替,再到镇上去买东西,那骑车自然就是首选了。
女式脚踏车
04
现代交通,抵达诗意远方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不断奔涌,人们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路上奔跑的,是形形色色的汽车。滚滚的车轮,正悄悄代替着我们的双腿。不止于此,高速公路、高架桥、跨海大桥、城际高铁线、空中航线,纵横交错,世界一下子就由这些有形或无形的通道,连接到了一块,织成了一张无处不达的交通网。我常调侃,人类真的是无所不能,技术的革新,不但能实现地面交通工具的提速,连天上地下,人也能飞快穿越其中,真是令人难以想象。是啊,有了地铁、高铁、飞机,我们的远行之梦不再只是梦想。只要得闲,都可以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潇洒旅行。梦想虽很远,现实也很近。曾经的进城,那可能是预想了又预想的重大计划,而今半天就可打个来回。是的,车轮载着我们游历远方,让我们可以打开世界的大幅页面。就身体而言,每个人都可以做成自己的主人。当然,双脚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变得越来越少了,身体的本能也在呼唤我们寻找更多合适的时机,迈开自己的双腿,寻找儿时迎风奔跑的意气。
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风驰电掣的高铁、穿越城下的地铁、巍峨壮观的跨海大桥
脚步与车轮,共同穿梭在时光的隧道里。脚步中,车轮下,见证的是时光的流转,触摸的是时代的脉搏。脚步与车轮,也必将不停歇,永向前。
〓本文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杨玲丽、馆藏及网络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