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吴江人的蚕桑乡愁

“吴江通”连续两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8.震泽古镇_副本.gif

鱼米之乡


水乡吴江除了“鱼米之乡”的美称外,也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是缫丝织绸的简称,早在47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丝织品,古希腊人称中国为丝国。吴江人与蚕结缘也是历史渊源的,在宋代诗人翁卷眼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可见忙完蚕桑忙插秧,诗人笔下的农户是很忙碌的,正所谓悠悠蚕桑,款款乡愁。


2015-09-14 04-24-19-丝绸一条街1.jpg
File0614.jpg
丝绸之府


20世纪80年代,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而得名的人工河——太浦河,在河两岸肥沃的土地种上了一垄垄桑树,在最美人间四月天里,桑林茂密葱葱,就连村庄边上的部分旱地也是桑果树林成片,方便蚕桑人家的采摘,当诱人的桑葚挂在树梢,同村的小伙伴相约来到桑葚树,嬉闹中桑葚满地,嘴上手上都是黑色,个个唇齿乌紫,似“中毒”一般。


7太浦河_副本.gif

太浦河



桑树林.jpg桑树林2.jpg        

桑树林 


桑葚.jpg
桑葚


至养蚕时节,蚕种如约而来,体黑细小的蚁蚕嗷嗷待哺,经过辛勤养育,将它们移至预先准备好的蚕匾中,第一次给桑如期而至,则为收蚁,将新萌发的桑叶芽切成细丁洒在上面,也即饲育工作的开端。蚂蚁般蠕动,当铺上鲜嫩的桑叶后,不到半日便剩下几张不规则的网梗,几天后,褪去小黑衣,伴随蚕身逐渐变白变肥,抖显光滑如玉的雪白身段,似小白龙,开始蜕皮休眠,蜕一层皮需要一到两天,静卧在蚕箔里不吃也不动。穿行翠绿叶之中,分外喜人,伴随着小麦包浆,蚕身逐渐变白变肥,开始蜕皮休眠,蜕一层皮需要一到两天,静卧在蚕箔里不吃也不动。于蚕而言,蜕一次皮就是一个生长阶段,就多了一龄,离上架吐丝就近了几天。四次蜕皮进入五龄,这是关键时期,蚕的食量大得惊人,它们几乎一天到晚都不停嘴地吃,桑叶需要时时添新,像铺棉被似的盖上厚厚一层,蚕摆动着身子沿着桑叶的边缘一口不歇的啃食,转眼间便吃得只剩下些筋脉叶梗。


6e1f8326g78a371d65322&690.jpg

6e1f8326g78a371e09d6a&690.jpg

体黑细小的蚁蚕


6e1f8326gb6627f01e789&690.jpg

新萌发的桑叶


timg (3)_副本.jpg

幼蚕啃食桑叶


6e1f8326gb66286e40350&690.jpg

幼蚕蜕皮休眠


期间便是作为养蚕人的辛劳,尤其晚上每间隔3-4小时左右要起床喂一次桑叶,随着沙沙声响蚕农频繁采桑喂养。采桑叶一般是在大清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日头爆嗮,据说桑叶是桑树本身同化器官,它在白天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有来自根部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营养物质,所以在中午是不宜采摘桑叶的。早晨桑叶中的营养物质由于输送到树枝等部位贮存,这时叶中的糖类营养物质含量较少,但水分往往较多,不易萎凋。虽然傍晚的桑叶也有缺点,恰逢劳动力不够,早餐采摘的桑叶不够,只好安排在傍晚,所以既要做到蚕食新鲜桑叶,又需保障蚕体内水分需要,对蚕桑人来说真是不易。


timg (2)_副本_副本.gif

蚕农喂蚕


timg (5)_副本.gif

蚕农采摘桑叶


待蚕儿三分之二英寸长,身体变成淡棕色,头部来回摆动。此后吃得越来越少,直至头也不摇动了。这种不食不动现象,称为"眠",是蚕的幼虫蜕皮期。新皮在老皮下生成。然后,头部附近出现了红点,老皮开始从这里蜕起,蚕虫逐渐换成新皮。过两三个小时,它们开始重新吃食,食量也显著增加。当然,蚕宝宝体重也迅速增大。它们一般要经过四眠,即四次蜕皮,每次要经历两三天。蚕宝宝经“四眠”后,食量大增,采摘桑叶也到了高峰期,有时自家桑叶不够,只好四处打听多余的桑叶。


11.jpg

12.jpg
13.jpg

蚕宝宝蜕皮


6e1f8326gb6629641385e&690_副本.gif

蜕皮后的蚕宝宝食量大增


蚕之所以称宝宝,或许与它拉出来的“便便”不叫屎而叫蚕沙有关,它全身都是宝,蚕屎不臭且泛着桑叶固有的缕缕清香,大小均匀,颗粒如粗砂,软绵绵地铺在蚕子身下,隔日打扫之后晾晒干,装进枕套,一年四季可做枕头的填充物,有清火明目之药效。


timg (4).jpg

蚕沙


一有空闲时间,蚕农们就得准备稻草编织“柴龙”(蚕龙),柴龙”是蚕宝宝上蔟结茧用的稻草蚕龙是蚕吐丝结茧需要的“山”,称“蚕宝宝上山”,这座山在以前老人眼中就是柴龙!而摇柴龙就是把搓好的两根草绳系在两根竹子或木棍两端,加上摇手柄,一个人摇,一个人加柴草,柴草就摇成了一条长长的龙,生上长满了蓬蓬的柴草,俗称“蚕龙”,蚕宝宝就爬上蚕龙山结蚕茧了。最后一次眠期之后,蚕虫长得三英寸长了,蚕宝宝的身躯变成半透明状态,就停止吃食,准备吐丝了。丝在某些语境特指蚕丝,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天然丝,这时候早已准备好的蚕龙就大显身手了。五龄之后一个星期后,通体透亮的蚕子被分拣出来,逐一放在麦秆扎成的蚕龙上吐丝作茧,蚕桑人家称之为“送蚕上山”。蚕宝宝“上山”后,以惊人的勇气“作茧自缚”,蚕活一生,吐出了约1.5公里长的丝,完成生命形态的伟大嬗变。


timg (10).jpg

“柴龙”


timg (13).jpg

绞“柴龙”


timg (14).jpg
timg (8).jpg
timg (7).jpg
timg (21).jpg

“送蚕上山”


蚕茧.jpg

蚕茧


蚕桑经历已成过往,可以回眸,却不能回头。值得欣慰的是,位于丝绸小镇——震泽的太湖雪蚕桑园把回忆变成回味,在蚕桑季节,成千上万的游客走进了蚕桑园,在享受农耕野趣的欢愉同时,让蚕桑文化走进了普通百姓,尤其通过亲子式游玩的方式得到了传承。诚然作为一名游子穿行于百余亩的果桑林中,从百亩果桑林窥看丝绸的传承之道,望见的不仅仅是企业人对蚕桑事业的执着坚守,更是整个绸都“桑梓情怀”的生动演绎。


timg (16).jpg
timg (22).jpg
timg (24).jpg
timg (23).jpg

太湖雪蚕桑园


养蚕、种桑、织丝,这些抹不掉的吴江“西横头”情思,也是所有与蚕桑有交集的吴江人的乡愁。


作者简介


沈建中3.jpg


沈建中,大学学历、硕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民盟盟员。目前在吴江区民主党派服务中心工作,民盟吴江区委秘书长、吴江区第十五届政协委员、民盟苏州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和吴江日报发表随笔、游记及时评40多篇。


END


本文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沈建中、馆藏及网络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外婆家的熏豆茶

2、千里相望,梵净山下这一年

3、白龙桥小学已经不在,而对它的记忆却不曾褪色

4、裁缝店旧事

5、打灶头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