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圆明寺里的千年钟声
李健龙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清初“三大家”之一的苏州人汪琬曾这样描述盛泽,“由吴江县治东南行七十里,有地曰盛泽,其间川流回环,烟火稠密,四方商旅云樯风帆相望于比,号为巨镇”,一语道出当时盛泽繁华景象。与经济发展、百姓集聚相伴随,盛泽镇上先后出现了诸多庙宇,至清中期,“庵观、寺院日新月盛”。众多寺庵中,圆明寺可谓其中翘楚,晨钟暮鼓,响彻千年。


▲水乡盛泽



【壹】
历史沿革



圆明寺,据同治《盛湖志》记载:“圆明禅寺,在白马桥西堍小圩。旧在车溪桥傍。宋乾德中,僧月觉建。明洪武十九年,僧蒙极舍衍庆庵基拓建。永乐初,僧德城奏请今额。十五年,僧宗焕重建。后废。正统初,僧祚移建于盛泽,在小氐圩。正德十一年,僧如琼修。嘉靖中,僧寿源舍地拓之。崇祯间,僧牧山修。国朝顺治中修。康熙时,僧尔初修。乾隆三十三年修。嘉庆十五年,僧显成修。道光十三年、同治十年,均修。”上述记载清晰勾勒出圆明寺的建寺历史。自明正统年间由车溪桥旁移建至西堍小圩,明清两代多次得到修缮和拓扩,遂成盛泽一方胜景。


▲圆明寺桥(作者提供)


那圆明寺为何称圆明禅寺?因为明朝立国之初,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明太祖和明成祖在提倡和保护佛教的同时,又对佛教加以整顿与限制,其中一项措施是“分寺清宗”,下令全国佛寺分为三类,《大明会典》记载:“曰禅、曰讲、曰教……其禅,不立文字,必见性者,方是本宗;讲者,务明诸经旨义;教者,演佛利济之法,消一切见造之业,涤死者宿作之愆,以训世人。”明太祖此举将僧人分为三类,各有所专,限定僧人活动内容,严禁僧俗混淆。永乐年间,圆明寺僧德城奏请朝廷赐额圆明寺为禅寺,故又名圆明禅寺,圆明禅寺之称自此始。


▲圆明寺


【贰】
圆明晓钟


盛泽境内河渠交错,湖荡遍布,景色如画。《盛湖志》这样描述,“盛湖周围二十里,水光回绕,遥接平林,凫渚花汀,更多殊境。波卷洞庭之雪浪,源探天目之云根。贾舶渔舟,疾摧飞鸟;千村万落,掩映烟峦。”盛泽优美恬静的自然景色,令人流连忘返,于是明人卜梦熊提炼甄选出八处景点,作为盛泽景色代表,即“盛湖八景”,分别是竹堂古祠、凌巷寻芳、西湾渔舍、龙庵待渡、东漾划船、圆明晓钟、目澜夕照、五桥晴市。时过境迁,物换星移,景色也随之不断变化,清代朱彝尊等人以旧时八景与当时景色不合,于是先后更定为十景、十二景、二十景。但不论八景、十景、十二景还是二十景,“圆明晓钟”这一景均地位稳固,未曾改动。


▲圆明晓钟


“圆明晓钟”,顾名思义,以钟闻名。该钟最早铸造于宋代,“钟成,其声越麻溪、平望、黄溪、王江泾诸镇。”声音浑厚,极具穿透力。嘉靖年间,此钟被铸为大炮用来抗倭。康熙三年(1664)又重新铸造新钟,后毁于上世纪全面抗战时期。每当清晨寺院钟响,悠远雄浑,与周边寂静景色互为衬托,动静相融,令人神往,《盛湖志》记载钟声“钟楼峙其左,声闻数十里。湖光灭没,月隐星回,万籁俱静,坚然一声,徐而爽气朝来,千顷澄澈,树色如黛,红霞连楣,不减西湖春晓。”不减西湖春晓之评价更加印证了圆明晓钟这一景色经久不变的强大生命力。


▲圆明禅寺撞钟


【叁】
士人圆明钟声


千百年来,钟声悠扬,飘进了许多文人士大夫的诗词里。明代文人周应愿冬夜晨晓泛舟游览白马寺,见寺院灯火亮起,万籁俱静之际听钟声响起,写下“慧灯传远照,清梵起孤钟。”诗句;清代诗人王奂游圆明寺,响彻天穹的钟声与破晓的黎明共同绘就一幅盛泽晨晓图,留下“五夜钟声动上方,江天晓色正苍苍”诗句。可见圆明晓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圆明寺不仅钟声闻名,其清新雅致的环境也令人称赞,大有“寺以钟闻,寺钟共名”之感。圆明寺景观有“圆明小八景”之说,僧人释行正归结为“龙桥待月、古木归鸦、洞庭远景、葭岸僧归、深芦钓艇、午市鸡鸣、别浦归帆、古院钟声”。清净的环境为那些仕途不顺或厌倦政坛,转而退隐的文人士大夫提供了寄托胸怀、抒发情感之所。卜梦熊、卜舜年、陈尧德、汤三俊、汪文柏、王奂等一批文人士大夫来寺院或畅游寄情,或修禅悟道,有的还发出“从兹愿学无生理,时坐茅斋一瓣香”的心声。钟声、寺院、士大夫三者相互成就,相得益彰,为后人留下无尽遐想。


▲卜舜年


【肆】
钟声依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时佛教昌盛,寺院林立,但这些寺院终究消失在历史烟雨中。圆明寺这座久负盛名的寺院也逃不出历史宿命,于抗战时期逐渐衰败。2018年8月,经江苏省民宗委批准筹备设立圆明禅寺,按照分期推进的程序进行修建,2019年完成了山门、天王殿、钟鼓楼等一期工程建设。2022年圆明禅寺二期工程项目包括大雄宝殿、藏经阁、东西配殿等建筑开工建设。整体工程建成后,圆明寺又将成为盛泽古镇文化地标之一


圆明寺的钟声如今再次响起,继续讲述与盛泽的旧事新韵。


▲修建后的圆明寺景区鸟瞰图(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健龙,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21年9月入职,现工作于吴江高新区(盛泽镇)社会事业局文化科。爱好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社会文化研究。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王青青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李健龙、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麻漾北岸的古村落:秋泽

2、黎里沈宅鸳鸯厅的主人找到了!鸳鸯厅现在又作何用途?

3、姚家弄里的回忆

4、不如吃茶去

5、老年人的学习乐园 ——平望镇老年大学办学纪实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