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姚家弄里的回忆
王静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姚家弄里的回忆



平望,运河古镇,水乡泽国。老街依水而建,居民临水而居,而弄堂巷子便是古镇的血脉经络。


◆平望古镇



◆姚家弄

姚家弄,是平望镇南端最长的一条弄堂。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孝子叫姚福林,以捕鱼为业,与朱买臣为友。姚福林以孝出名,每有朋友来访,都会同朋友茹素,让母亲吃鱼。他的朋友朱买臣当会稽郡太守时,姚福林也举孝廉入仕,发达后置第造房,该建筑所在的巷子后称姚家弄。


*
◆汉武帝(左)
◆朱买臣(右)



姚家弄布局示意图

◆姚家弄布局示意图(作者提供)


姚家弄,东接前街运河画眉桥,西通宽敞的南大街。石板路面,笔直通透。弄堂两旁,老屋错落有致,墙面裸露,岁月斑斓,有老藤攀爬。遒劲的藤蔓植物,用自己不朽的躯体,守护着一处处院墙。院墙角落,青苔依稀可见。凤尾蕨,从砖缝处萌发,在穿堂风里摇曳生姿。院墙天井里,时有老者仰躺在竹榻里,眼睛似闭微闭,手捧收音机,正在听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怡然自得。脚边的狸花猫,蜷缩身子,呼噜噜,呼噜噜。


◆竹榻


据记载,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著名法学家倪征燠(“日奥”),年少时曾跟随家人租住姚家弄的一处三进房子。该房子后因抗日战争损毁。后来的平望镇人民法庭因此建在了姚家弄3号。古韵今风,姚家弄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从不曾败给岁月。



◆倪征燠(“日奥”)





姚家弄西接南大街口处,有一家国营平望镇医药商店,原名“正心堂”,再前身为“心馨堂”,建于抗日战争爆发前。药店主要经营中草药,品类齐全。墙面设有一格格小抽屉,分门别类,贴有药名标签。有些病人神色匆匆从医院出来,拿着方子,一头扎进药店。出来时,手里拎了几个“诈人包”(吴江方言:礼包的意思)。店内聘请著名儿科大夫王二仁(1892—1975)为坐堂中医。他继承母亲衣钵,擅长儿科和推拿术。因王医生耳聩,故擅长“望闻问切”中最神奇的望诊。望诊是中医医士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所谓 “望而知之谓之神”,中医之道的玄妙,蕴涵着无穷的生命真理。1940年,王医生从黎里寓居平望镇正心堂药店,潜心钻研医术,寻求中西医结合之路,医术日臻精良。1951年,他和金储之、秦东园等人,自筹资金药品、器材等,创建了平望联合医院,即现吴江区中医医院前身。


◆中医医院








 医药商店北面就是新华书店。书店是隐藏在老街的文化地标,红底白字招牌,独特的“毛体”字样,格外醒目。我曾去书店寻觅某学科的习题精编,只是当时根本没有这类课外辅导书。不像现在,品类铺天盖地,难以抉择。不过好在当时有流行小说。村里有个孩子读高中时,老师说他作文写得蹩脚。孩子母亲问老师:“个么,阿有办法?”老师说:“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课外书读读。”作为四五十年代出身的农村妇女,不识字,“两眼墨墨黑”(吴江方言:指两眼一黑)。骨子里却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愿望,希望子女不要步自己后尘,大字不识。东打听西打听,找到书店,说营业员强烈推荐《mu雕英雄传》(注:mu雕,吴江方言,指的是麻雀),买下了该本书。听了这则故事的我恍然大悟,《mu雕英雄传》原是金庸写的《射雕英雄传》啊。一爿书店,寄托了一方人的理想,点亮了普通百姓寻常人家的梦想。


◆《射雕英雄传》


在南大街与中木桥交汇处,是平望中心百货商店(平望中百)。平望中百可谓是平望人的购物中心,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平望中百属于国营企业,在里面当售货员算是拥有了铁饭碗,所以售货员算是千军万马中冲出的幸运儿。这一份工作多么令人心神往之,进这样的单位,是有门槛的,应聘者必须拥有高中学历,进去之后那可就是“街浪人”(吴江方言:街上人,指的是城镇居民)。当年,我的祖母和母亲带我和姐姐去平望中百买布做连衫裙,面料有 “的确良”(注:涤纶)、府绸、人造棉、泡泡纱等。选定面料后,营业员抱出布匹,平放舒展。用一把长木尺,量出尺寸,沿着尺寸处,“咔嚓”一刀,奋力一扯,便是一张布块了。将布块叠放整齐,再用牛皮纸一卷,扎上绳线,包装的漂漂亮亮。结算时,会有一个铁夹子夹着钱和票据。噌得一声响,钱和凭证就会沿着钢丝轨道精准送达收银处。收银柜台里,收银员一阵噼里啪啦的算盘声,算出金额,待确认无误后,敲章盖印。零钱连同顾客联票据,沿铁丝轨道原路返回裁布处。有时也会出洋相,比如说半路上铁夹子突然罢工,这时候售货员只能用叉衣杆使劲拨回去,可真是有劲。






◆钢丝轨道









◆算盘







◆新时代照相馆


姚家弄弄堂口南侧,是新时代照相馆。新时代照相馆是平望镇的老字号,门口的玻璃橱窗里摆放着各式样品照。证件照一般中规中矩,但是人像照的姿势可真真是俏皮可爱,有“按头疼”“下巴疼”“肩膀疼”“腰疼”等经典摆拍造型。在彼时的光影世界里,照片无美颜,无滤镜,十分真实写实。我的小学毕业照,也是在新时代照相馆里拍摄的。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早就搭上村里的航船,乘风破浪,直抵平望,在戏馆对面的小弄堂里合影留念。在落地式方箱相机镜头前,大家多少有点不知所措。摄影师傅多次引导:“笑一笑。”大家机械式咧嘴上扬,勉强挤出丝丝笑容。其实,大家都当是完成一桩任务罢了,谁有心思正襟危坐呢?大伙们脑子里直盘算着去哪吃,哪边玩,心思全然在拍照外,照片定格的瞬间,一个个呆若木鸡、目光游离、若有所思。一拍完,我们涌进大街小巷,横冲直撞,“街浪人”见了头疼:“哪来的小乡下人!”北大街有个老太太,在自家门堂子口摆零食摊,旧木桌上堆满了橘子汽水、橘子糖、“老鼠屎”、紫酸饼、盐津橄榄等特色小吃,排列有序,应有尽有。面对浪潮般涌来,飞奔向零食海洋的乡下小赤佬们,老太太乐开了嘴。买完零食,我们一哄而散,嘴里嚼着零食,便从北大街晃悠到了南大街,又从南大街溜达到了北大街。走着走着,街边的馄饨店飘来了葱花猪油香。茶馆店里,“孵茶馆”(吴江方言:长时间呆在茶馆)的老茶客们进进出出,人声鼎沸。馆子店里,糖醋排骨,葱爆腰花,雪菜肉丝....一盆盆美味佳肴,在香飘飘的气息中,交替出炉。




◆橘子汽水 / 橘子糖





不曾想到,南大街后来成为我初中上学时的必经之路。那时,我寄宿在爷爷的弟兄家里中,我管他叫“平望爹爹”(吴江方言:平望爷爷)。“平望爹爹”在粮库工作,家住姚家弄,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所以他孤身一人,赤脚闯天下,在乡政府区中队谋得一份差事。他有魄力,有能力。组织曾找他谈话,推举他当乡长。可“平望爹爹”始终觉得自己肚子里缺墨水,笔头功夫“不来塞”(吴江方言:意思为“不太好”),无法胜任乡长的工作。由于自身缺乏文化,所以“平望爹爹”一直会伸出残缺的手指头,嘱咐我和姐姐:“好好读书,书包翻身!”“平望爹爹”之所以手指残疾,是有原因的。在解放初期除“四害”运动中,为了保护粮仓,捕杀偷吃粮食的麻雀时,枪膛走火,炸掉了拇指和中指,成了“缺指头”。我中考那天早上,从不下厨的他亲自给我煮了两个鸡蛋,一个粽子,再次伸出“缺指头”,语重深长地道:“好好考试,书包翻身!”我的内心沉甸甸的。


◆除“四害”运动



从“平望爹爹”家三楼的阳台处眺望,对面的粮库大院尽收眼底。粮库里种了不少桂花树。丹桂飘香的季节里,芬芳馥郁,香飘十里。粮库,原是在城隍庙遗址处建的。城隍庙,又名昭灵侯庙,供奉着唐代曹王李明。据《吴郡图经续记》等古籍记载,李明系唐太宗第十四子。民间传说他到任苏州刺史那年,正遇特大蝗灾,蝗虫遮天蔽日,农家颗粒无收,饿殍遍地。李明立马下令开仓放粮,从屯村运了十船军粮至平望,帮百姓度过难关。他本想先奏明父皇,再开仓赈灾,奈何救灾如救火。别有用心之人在京城参了他一本,说李明私开官仓,按大唐律法当斩。李明深知父亲为难之处,思虑再三后,毅然投河自尽。老百姓悲痛不已,为纪念救命恩情,建庙祭祀,供奉他为城隍老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隍庙还成为吴江公安局平望分局的驻地,后改为粮食仓库,现如今仅存有一道长68米的古围墙,成为耐人寻味的历史遗迹。


◆《吴郡图经续记》






























◆平望老粮库 /“粮库安全生产十条规定”



城隍庙西侧原设立巡检司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派出所。故署门前的那条老街,堪称运河古镇第一街——司前街。长108米,宽3米,拥有800多年的历史。司前街一侧有明清风格的深宅大院,另一侧则商贾店铺林立。司前街中段南侧,坐落着家喻户晓的群乐旅社旧址。群乐旅社是一栋极具韵味的西洋式民国建筑,建于民国15年(1926),为平望商人吴梅先所有。在风雨岁月中,群乐旅社还成为抗战时期苏南地下革命斗争的重要活动点,红色文化在此悄然发芽。


◆平望司前街


◆群乐旅社旧址


城隍庙遗址左前侧有一古桥,名曰安德桥,建于唐开元年间,始称平望桥。安德桥由花岗石构成,南北走向,为拱形单孔石桥,西通頔塘,东连古运河。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与文学家张志和同游平望,写下了“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的名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过平望》一诗,写道“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文人墨客皆惊叹于安德桥的高大雄伟。我曾去安德桥边洗衣服,河面宽阔,河水清澈,微波荡漾。一方桥孔,将水上人家尽揽腹中,诗意如画。妇女们淘米洗刷,小鱼儿快乐翻腾,湖面涟漪悠悠,农民们“吱嘎吱嘎”摇着撸船,穿过安德桥,停靠在轮船码头,粜米粜谷粜菜籽,讲述着江南鱼米富庶地的丰收故事。




◆安德桥


旧时光不在,如今的姚家弄片区华丽转身为“平望·四河汇集”之“京杭大集”的灵魂组成部分。这一大运河文化元素满满的特色文旅空间,使得历史的繁盛记忆与时代的勃勃生机相互赋能。如果可以的话,请大家都来当一天平望人,在运河沿岸齐唱一首江南好风光。


◆“平望·四河汇集”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 责 编:沈思言

◆ 美 编:沈思思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王   静、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不如吃茶去

2、老年人的学习乐园 ——平望镇老年大学办学纪实

3、徜徉坛丘老街

4、区档案馆数据库再添新内容,知青、退役军人档案实现线上速查

5、从算盘到键盘——由宣传画当会计账本封面带来的联想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