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5年02月05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春节“年俗”之“洗澡、理发、清扫卫生”
俞湘雄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前几日,晚饭后散步,在夜幕中走入山湖公园的蜿蜒曲折小径上,遇见熟人就一并攀谈同行,忽然间夜幕中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暗香,令我在寒夜中陶醉于花的芬芳外溢,引起我的注意与好奇。循着暗香源头找到几株树,借着微弱昏暗的光亮,定晴辨别一看,嚯,好家伙,原来是梅花在角落里偷偷的独自在寒冬里“知时节”似的在绽放,发出幽幽的梅花特有的淡淡清香味。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北宋名家王安石的咏梅名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哦,对了,此刻同伴提醒着说,今天是腊八,恰好在公园偶遇“腊梅”是否提醒我们,要过年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意味着春节序幕已经拉开,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了。记得小辰光,不少小伙伴,为了焕然一新过大年,开始忙碌洗澡、理发及清扫家庭卫生等诸事宜!成了春节将近的标志和主旋律。

春节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它魅力在于辞旧迎新、阖家团圆。面对蛟龙去,灵蛇来,共同祈愿“巳巳如意、生生不息”。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影响力越来越大。下面,我就讲讲小辰光洗澡、理发及清扫家庭卫生这些年俗!

一、洗澡除却污秽辟邪图个“好兆头”




澡堂照片


在除夕前的二十天左右时间里,洗澡过年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再忙碌都不会把这事忘却,洗澡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与晦气,重拾信心喜待新年顺遂安康,有一个好的开始,图个吉利吧!此刻,想起“沐浴”一诗!


沐浴

唐·白居易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

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同里的乡村(栅桥),生活条件艰苦,物资匮乏,想天天洗澡是根本不可能的,可以说这是奢侈的想法,完全不切实际。

那时候在除夕前,小伙伴们或在大人的带领下,或自行结伴去镇上的澡堂洗澡。偌大的镇上对外营业的就一家,位处南埭鱼行街147号。我们利用晴好天气步行45分钟,越过人民桥(乡人都称此桥为“新洋桥”,已是水泥砖混结构,有别于古老的石拱桥,而现在该桥已是仿古石桥),往东走过南园茶馆,沿着南埭向北折返往西一小会就看到大门朝北的澡堂。如今,该澡堂的位置挂牌为费巩故居。有人下桥往西埭走一会,穿过穿心弄再往东走也能到同里浴室。

进入澡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老虎灶”,是用来给浴池输送热水及浴客提供茶水的。同行的有人一指,喏,这就是“老虎灶”,听着名字就怪吓唬人的,都知道老虎凶猛要吃人的,那“老虎灶”估计也是张开血盆大口似的要吃人吧,心里很害怕,有阴影。但见了实物定睛一看,嚯,横宽竖大好家伙,粗大的身体要二三人合抱,外面裹着厚厚的棉被保温层,在岁月及火光的掩映下显得那样憔悴和老态龙钟。哦,原来是灶装水的筒身,边上还有一根碗口粗竖起的管子通向屋外,哈哈,那是“老虎灶”的烟囱用于燃烧产生烟尘排烟装置。只见有人往炉膛内添柴,不时有红红的火苗串出在燃烧木材,有时也燃烧砻糠来烧水供洗浴等,此乃澡堂(浴室)必备设施。现在,澡堂基本没“老虎灶”之类物件了,代替的是燃烧天然气的锅炉,以适应绿色环保发展需要。


老虎灶

进到里面,先是有营业员负责售票。之后就是大厅。大厅很宽敞,大致有五六排躺椅吧。大厅里面还有柱子、横梁,结构都是木质的,距离地面很高,横梁上有木质钩子有序排列着,洗澡的客人脱了衣服,就会有服务员拿着挂衣杆来把衣服挂在上面。还有我想这可能也是澡堂出于安全考虑吧,以防止小偷存在,避免洗浴客人丢失钱财。

到了浴池,只见水雾缭绕,充满氤氲之气,一时较难辨别人。浴池分热水池和冷水池(相比热水池温度略微低的),还有淋浴的,供人选择。那时候洗澡在身上用的是“蜂花檀香皂”,在当时算蛮好的,洗后浑身散发出宜人的檀香味。现在日用品丰富了,有洗发液、沐浴露等,而且可挑选的品牌较多。泡完澡,有的人还需要搓澡(当地话叫“擦背”)时,就会有师傅手拿毛巾或蒸软的丝瓜筋来搓澡,搓在身上皮肤上稍有点压疼,但带着油腻的污垢会一层一层卷着下来,肌肤在那一刻恢复了弹性与活力,人舒服极了。那时条件艰苦,搓澡人就躺在池面,不像现在有专门的搓澡躺椅。搓好澡那一刻,师傅娴熟地敲着背,噼噼啪啪声传来很是悦耳动听,富有韵律,让人很是享受。搓完之火,大家会在躺椅上小憩片刻,喝着茶水聊着天。一走出浴室(澡堂),浑身轻松惬意,想来这就是“澡堂文化”吧。洗去污秽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愿开启人生新的一段旅程。






二、理发重拾样貌





街边理发


临近年关,大家忙着备年货的同时,不忘抽空去镇上或乡村的理发店理发。那时乡村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就是流动上门的理发师傅,方便村民理发,他们背着或挑着工具箱辗转于各村落,收费每位2毛(在70年代也算高消费)。有家里人口多的,又心灵手巧人家会自己买手推子理发,既省却一笔费用,又满足了过年的迎新年“头要紧”的年俗,告别蓬头垢面,辞旧迎新。

那时候也没有洗发水,用的是香皂或者肥皂。理发头型也是各异,成年男士常见的发型有板(寸)型、光头型、中分型、三七分型、四六分型。师傅娴熟地用推子,三下五除二一小会功夫就理好发了。女性那时大多是短发,基本上是剪、洗、吹就结束了。不像现在,烫发、染发、焗油、造型这么多样。而小孩就不那么注重发型了,只要清洁整齐就好了。但有时手艺差的师傅会把小孩头理成“马桶盖”“锅盖”,小伙伴们戏称是“酱甏盖”,那是很羞人的。一般学理发通常从小孩头开始练手,理的有模样了再过度到成年人走向成熟,那么就算出师了,是个渐进的过程。





三、掸尘清扫贴春联迎新




鸡毛掸子

打扫卫生旧照


腊月二十四一过,各家各户都忙着掸尘打扫卫生,年味越来越浓郁了。

镇上人家掸“屋檐尘”大多用鸡毛掸子,把屋内的灰尘、蜘蛛网等清除扫尽,还要擦洗门窗,做到窗明几净,使房屋亮堂起来,过个干净新年。乡村里的人家欢乐过年,同样也要遵循年俗,给家庭来次彻底的大扫除,家庭主妇们就地取材,用稻柴(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乡村基本都有稻柴)捆扎在竹竿顶端扎紧,做好简易的掸尘“神器”。主妇们头戴草帽就开始打扫,让过往一切污秽晦气在掸尘清扫中,随风飘逝而去,换得气象更新的愿望,祈福来年有个好开端罢了。

除夕吃年夜饭前,有件事要做,那就是要把大门上的旧春联清除,贴上心仪的新年春联,以示庆贺迎新年,祈福来年福运亨通、安康祥和、生活美满。此时,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贴春联)的盛况。

除了上文讲的,春节还有很多年俗规矩,比如大年初一是不允许扫地的,就是地面脏了,也不能用到扫帚和簸箕来清扫干净地面,为的就是避邪和讨个好彩头,不能把财扫出去!那么,当地面脏了如何解决呢?用抹布等来清理就可以了。还有,年初一不能洗衣服、被褥等东西的,认为洗了要触霉头的,也寓意新年第一天,要好好放松,享受舒适幸福生活。因此除夕夜前人们都会把脏了换下来的衣服等全部提早清洗完毕,不让脏的东西一并带到新年里。主要也就是讨个吉祥如意、福禄绵长吉利罢了。

这些的年俗说明了人们祈愿新年安康如意顺遂的吉利好彩头,也就体现年俗的传承和年味的浓厚。平添了人们更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如人所愿,皆得好运的良好祥和心愿吧。


年夜饭
贴春联
   



◆ 责 编:朱梦亭

◆ 美 编:顾舒文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更多吴江地情 

(微信ID:SZWJDAJ )


点击查看精彩推荐文章


1.我的两位老领导

2.八坼在右

3.解读照片中的吴江城墙

4.趣说罱河泥

5.弄堂里的风景



原创不容易,

请点“赞”“在看”鼓励哦??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