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除夕前的二十天左右时间里,洗澡过年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再忙碌都不会把这事忘却,洗澡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与晦气,重拾信心喜待新年顺遂安康,有一个好的开始,图个吉利吧!此刻,想起“沐浴”一诗!
沐浴
唐·白居易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
老色头鬓白,病形支体虚。
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
自问今年几,春秋四十初。
四十已如此,七十复何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生活在同里的乡村(栅桥),生活条件艰苦,物资匮乏,想天天洗澡是根本不可能的,可以说这是奢侈的想法,完全不切实际。
那时候在除夕前,小伙伴们或在大人的带领下,或自行结伴去镇上的澡堂洗澡。偌大的镇上对外营业的就一家,位处南埭鱼行街147号。我们利用晴好天气步行45分钟,越过人民桥(乡人都称此桥为“新洋桥”,已是水泥砖混结构,有别于古老的石拱桥,而现在该桥已是仿古石桥),往东走过南园茶馆,沿着南埭向北折返往西一小会就看到大门朝北的澡堂。如今,该澡堂的位置挂牌为费巩故居。有人下桥往西埭走一会,穿过穿心弄再往东走也能到同里浴室。
进入澡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老虎灶”,是用来给浴池输送热水及浴客提供茶水的。同行的有人一指,喏,这就是“老虎灶”,听着名字就怪吓唬人的,都知道老虎凶猛要吃人的,那“老虎灶”估计也是张开血盆大口似的要吃人吧,心里很害怕,有阴影。但见了实物定睛一看,嚯,横宽竖大好家伙,粗大的身体要二三人合抱,外面裹着厚厚的棉被保温层,在岁月及火光的掩映下显得那样憔悴和老态龙钟。哦,原来是灶装水的筒身,边上还有一根碗口粗竖起的管子通向屋外,哈哈,那是“老虎灶”的烟囱用于燃烧产生烟尘排烟装置。只见有人往炉膛内添柴,不时有红红的火苗串出在燃烧木材,有时也燃烧砻糠来烧水供洗浴等,此乃澡堂(浴室)必备设施。现在,澡堂基本没“老虎灶”之类物件了,代替的是燃烧天然气的锅炉,以适应绿色环保发展需要。
进到里面,先是有营业员负责售票。之后就是大厅。大厅很宽敞,大致有五六排躺椅吧。大厅里面还有柱子、横梁,结构都是木质的,距离地面很高,横梁上有木质钩子有序排列着,洗澡的客人脱了衣服,就会有服务员拿着挂衣杆来把衣服挂在上面。还有我想这可能也是澡堂出于安全考虑吧,以防止小偷存在,避免洗浴客人丢失钱财。
到了浴池,只见水雾缭绕,充满氤氲之气,一时较难辨别人。浴池分热水池和冷水池(相比热水池温度略微低的),还有淋浴的,供人选择。那时候洗澡在身上用的是“蜂花檀香皂”,在当时算蛮好的,洗后浑身散发出宜人的檀香味。现在日用品丰富了,有洗发液、沐浴露等,而且可挑选的品牌较多。泡完澡,有的人还需要搓澡(当地话叫“擦背”)时,就会有师傅手拿毛巾或蒸软的丝瓜筋来搓澡,搓在身上皮肤上稍有点压疼,但带着油腻的污垢会一层一层卷着下来,肌肤在那一刻恢复了弹性与活力,人舒服极了。那时条件艰苦,搓澡人就躺在池面,不像现在有专门的搓澡躺椅。搓好澡那一刻,师傅娴熟地敲着背,噼噼啪啪声传来很是悦耳动听,富有韵律,让人很是享受。搓完之火,大家会在躺椅上小憩片刻,喝着茶水聊着天。一走出浴室(澡堂),浑身轻松惬意,想来这就是“澡堂文化”吧。洗去污秽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愿开启人生新的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