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9日深夜,准确的说是4月30日凌晨,这一天是农历四月初三,月光暗淡,地无灯光,在江南小镇吴江县城松陵镇,悄无声息的正在经历历史的一瞬。位于县府路的民国县政府内空无一人,突然传出两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两名勇敢的战士,冒险进入县政府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生人民政权,和平接管民国县政府,吴江历史翻开了新一页。
请记住这两名勇敢的革命战士:毕玉明、陈全贵。
毕玉明,1930年12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46年参加革命,在山东解放区工作,1949年春,奉命调入南下大军,开始南下征程,担任吴江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杨明的警卫员。
毕玉明军装照(作者提供)
陈全贵,1930年出生,山东乳山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在解放区公安部门工作,1949年春,参加南下征程,担任中共吴江县委副书记李前的警卫员。
青年陈全贵(作者提供)
1949年4月29日入夜,接管吴江的南下部队200多人,由苏州地委安排地下党员带路,从苏州步行经当时的苏嘉公路(走向与今524国道大致重合)南行,在尹山休整后,挺进吴江。到达吴江松陵镇北门外时,已是30日凌晨,夜深天黑,地形不熟和情况不明,部队贸然入城,安全没有把握。带队的吴江县委领导鲁琦、杨明命令部队原地待命,一面请帮助带路的地下党同志,立即跟庞山湖的吴江地下党负责人朱帆取得联系,另一面派出随队的毕玉明和陈全贵,入城侦察。
毕玉明、陈全贵全副武装,从松陵镇北门水关桥处,沿中山街(今为中山北路一段)一路南行,到三角井处,也只有几盏昏暗的路灯,凌晨时分,街上无人,天无月光,寂静的小城正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他俩由北向南行军970米,穿越整个吴江县城,在城南县府街,两位侦察员无阻挡进入县政府(地址位于今松陵街道办事处),县政府里的建筑多是清朝留下的衙门建筑,平房无灯,窗户漆黑,大树高耸,阴森恐怖。
北塘河与北门水关桥
三角井
陈全贵压弹打出两枪,惊起了一树晨鸟扑翅而飞,两只野猫,从虚掩的落地门窗缝隙中窜出,毕玉明立即对野猫窜出处,射出一梭子子弹。稍等片刻,见无动静,陈全贵原地警戒,火力待援,毕玉明只身进入屋内搜查,并无敌人,再逐屋搜查,这才发现,县政府内已空无一人。办公室内,纸墨笔砚等办公用具一应俱全,还有茶杯烟具等个人用品,屋内还可以嗅到一股淡淡的烟味,可见国民党县政府人员撤离得十分仓促。
两位战士虽然进入了县政府,但找不到人,无法真正接管旧政权。
另一位见证历史的人物出现了,她就是民国吴江县政府文书项冲。
项冲,同里镇人,1927年3月出生,她的父亲项同奎,40年代曾在吴江乡村师范任教。项冲有文化、写得一手好字,在解放前进入县政府担任文书。解放前夕,县长卢起勋南下逃跑,她没有跟随,住在松陵镇辉德湾,静观局势变化。
项冲夫妇合影(作者提供)
4月30日上午,退出县政府的毕玉明和陈全贵,通过地下党组织,找到了项冲。项冲很配合,在她的指引下,南下干部接收了县政府印信、文书和档案,项冲还向他们介绍了县政府相关人员和公务情况,南下部队顺利接管了吴江县政府。
当日上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松陵镇的居民从家里走出来时,不仅迎来了朝阳,更迎来了纪律严明、军容整齐的解放军,市井生活陆续恢复。
人民解放军进驻吴江
换了时代,换了人间,新社会正在向吴江人民走来。
解放吴江、接管旧政权这一历史瞬间,由三位人物共同完成。此后的岁月里,他们为新政权的建设,新吴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毕玉明先后在吴江县政府、县委工作队、县公安局、吴江新民丝织厂等部门工作,曾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授予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纺织工业部优秀企业家、苏州市劳动模范、吴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获四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1999年6月逝世。
陈全贵长期在吴江公安系统工作,曾担任吴江县公安局副局长,后调入吴江县交通局担任副局长,2009年10月逝世。
陈全贵着工作装留影(作者提供)
两位胶东好儿郎,革命理想大于天,直把吴江当家乡。奉献完青春,再留下子孙建设新吴江。
项冲于1949年5月,参加了新政权的工作,在县人民政府承担文书和打字工作,并与南下干部潘澈(一名潘彻)结为伉俪,1957年调入苏州地区检察院等单位工作,1987年2月离休,2023年1月逝世。
项冲夫妇晚年合影(作者提供)
75年前的4月30日凌晨,民国吴江县政府大院里,发出的两声清脆枪声,凝固了一段重要历史瞬间。这是吴江千年历史发展中,特别重要的一瞬。正是这无数的历史时刻,组成了吴江厚重、绵长的历史画卷。
那天凌晨的枪声,那天的人物,我们不能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