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县粮油供应证
说起捕捞大队的渔民,那年粮食部门向城镇居民供应粮油、豆腐券、煤球券等计划物资,渔民也能每月领取;在政策的支持下,稍有文化的渔民们可以进镇办企事业单位工作;如电影放映队是用船下乡巡回放映的,于是便招一些会弄船的渔民;一些不怕臭肯吃苦的渔民进入倒马桶挑大粪的环卫所工作;凡是能熬到最后的,也都进编了。
运粮船的成员们都是拖家带口的,因而他们的船在后艄部位都有一个遮挡风雨以及住人的船棚;桩脚支撑的棚,其实是张大芦蔑的席子罩在上面;那席子的作用在于遮挡风雨;棚的下面用木板钉了一个船棚,其形状如同一个大箱柜;船棚上面的左右两侧用木桩围着,其作用在于防范顽皮的小孩滑下水;船棚下面的左右两侧装有移窗,前后有移门;上岸了,可以把移门锁上;人站在后艄可以瞭望与把舵;后艄摆了一个升火做饭的行灶,拎水的吊桶以及橱柜、米缸、水缸、碗筷、油盐酱醋等;揭开舱板,可直达底舱;底舱既是存放衣被的储藏室,又是卧室;要是有人内急了,一个扁马桶便可解决问题;粪便倒在水里,鲹鱼条很快便围了过来争抢吞食;打一桶水把马桶洗涮一下搁在船尾晾干。
粮食损耗主要是虫害、霉变、鼠雀害。高墙大院,砖石铺底,门窗严密,鼠雀害几乎为零;为防止虫害、霉变,粮仓除了定期对粮食进行熏蒸杀虫外,还得翻仓晒粮;熏蒸杀虫在粮仓内部进行,翻仓就得动用船只。
粮管所有一个专业调度员。最早是一位叫朱凤章的负责调度运粮船。
如果接到汤家桥南的南观至轮船码头西的新仓库这笔运单,从会川桥的陆家埭解缆拨篙,几百米的水路只须撑几篙;他们放船至下货处,下锚带缆,搁一块跳板完事。
粮食有散装也有袋装;用袋装的,每麻袋重量“稻谷一百八十斤,麦类二百斤,糠麸一百斤,油料三百六十斤”;油料是用铁桶装的,有菜籽油、糠麸油、大豆油等。
▲装卸工扛着装有谷物的栲栳过磅
▲▼装卸工上货
散装谷物,是由装卸工们用栲栳扛的;每栲栳80斤,装卸工过磅后上臂,拿一支筹码下船;把谷物倒入船舱,把筹码放在岸边的框里;舱里装满了谷物,会计员依据筹码算出谷物数量,开出送货单;粮仓工人在稻谷上面用石灰密集地盖上印章,字样如“同粮”等,其作用不言而喻;船家在送货单上签字,拿了收货联后起锚解缆,把船开走;到达交货地,船靠岸了,抛锚带缆,搁块跳板上岸,把收货联交给粮仓验货员;验货员查验了灰印,完好无损的,马上安排装卸工们上货;装卸工一条揩汗的毛巾绕在脖颈,拿着栲栳下船扛谷;为防止打滑跌倒,他们干脆光着脚一栲栳一栲栳扛上岸,送往晒场;船舱见底,粮食都扛上去了;下舱用扫帚仔细打扫一下,能扫到几斤谷物;在粮食紧张的那阵子,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晒稻谷
船泊在粮仓的码头,在等待下一趟生意;孩儿们坐不住了,纷纷上岸玩耍;太阳升起万丈光芒,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把稻谷弄到晒场上,用耙子稻谷摊开来;晒了一会儿,又从头到尾的用翻板把稻谷不留死角地翻一下,并重复着这些作业;谷物四周那几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正是防止鸟类侵扰的。
晒稻米最好在晴空无云的大好天。可是老天爷也有突然翻脸的时候;当黑压压的云朵飘了过来,晒场上的工人们真是如临大敌;要是不赶在下雨前把满场的粮食收起来遮盖好,被雨水浸泡了就会发芽霉变。
十万火急。工人们立刻把拉板拿了出来。拉板,只是在长方形的木板上加装上了一个把手,在板的下方系上绳子;把那块跟推土机似的大木板插入谷物内,后面的人抓住把手,稳住板面使其不被跌倒,前面的几个则拉住绳索使劲地往前拉;木板兜着谷粒发出“沙沙”的响声,像一条黄金带被推了过去;他们重复着这一动作,直到把谷物堆成了一个个金山似的;再用扫把打扫散落的谷粒,等全部收上来了,用油布把谷物严严实实地遮盖好才算完事。
1957年,吴玉书接任运粮船第二任组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不久便成立了同里运输合作社;合作社对每条船评估作价,老许家拿到了1300元船钱,这在月工资平均只有三四十元的当时算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整个船队的船全都归集体了,组长吴玉书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集体核算”的工作模式,工作效率空前提高;他们在会川桥东北角(土地庙边)沿水用条石搭建了一个船码头;承运量逐年增长,运粮船壮大至二三十条。
早期的运粮船都是摇橹与竹篙撑船;碰到顺风顺水的,就会在船上竖起桅杆扬起风帆;老许说,扬帆是有风险的;有一回,芦墟有艘运粮船在谷雨前把一船稻种运往同里;大船扬帆行驶,在到达同里的南星湖中央天气突变,惊慌失措的船老大满帆行驶;有道是“见风使舵”,可是他只想一个劲地往港门赶;船在水面上颠簸着快速行驶。一阵横风吹来,大船突然“轰”一声倾翻在了时介港口门上;且不说滔滔大浪浸泡了满舱的稻种,一家人也因此遭了殃。
同里的运粮船尽管也在大湖里航行,但从未发生过船翻人亡的事故;值得一提的是,苏会成,郭步千,郭长松,郭长树,董金本,董金富,马奎元,许会海等人都是运粮船中弄船的高手;在他们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员工们整天忙忙碌碌;有时围着岛一样的同里古镇(五湖环绕),一天下来要运载三四趟粮食;稍远的是吴江境内的几个乡镇,苏州也是经常要去的;送苏州主要是稻麦、大米、糠麸及油料,一趟下来至少一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