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姻是在“江村”获得的,家庭是在“江村”成立的。
事出有因。爱人刘华珍1970年落户黑龙江哈尔滨勃利军垦农场,她的父母认为女儿一个人在这么遥远的地方,不放心。为了让女儿能离身边近些,平时能经常走动走动,希望女儿能有机会回来。但在那个时代,要想把女儿迁回上海比登天还难,只能求其次,也就是让她回到离上海近些的地方。途径是给她找个对象,成个家。事有巧合,我哥哥有位好邻居叫老王,他是黄河家具厂工人,与刘华珍的父亲同在一个车间里工作。一天华珍的父亲与老王谈起自己的心愿,老王马上想到我。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分头听听两位年轻人的意见。在我们都同意的情况下,1975年6月的一天,老王作为介绍人陪我去了刘华珍的家,与未来的岳父母见面。她父母见了我,觉得很满意,决定把女儿叫回上海与我成亲。
五斗橱
床头柜
刘华珍遵从父母之命,9月她便设法离开了东北农场,回到上海。哥嫂马上把情况通知了我,我立即去上海,来到她家。初次见面,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告辞回到了哥嫂家,暂作停留。此后的两天,我天天去看望她。我请她到乡下去实地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再作进一步打算。她父亲同行,一起来到了9队,住了两天。看到具体实情,也了解我在乡村的表现,觉得还是不错的。就这样经过几天来的接触交往,彼此之间也有了了解,产生了好感,将关系确定了下来。在筹办结婚的日子里,她一度住在乡下。我们请仁奎师傅打了五斗橱、床头柜、小方台等家具,一张大床则重新整理一下。我在苏州的衣用品先行用船运了来,刘华珍的嫁妆在生产队的帮助下分两次运载来。其后,我俩去公社办理了结婚登记,成立了新家庭,由于她性格直爽开朗,很容易跟他人交往,很快就适应了乡村的生活。
1971~1973年,我在庙港公社和大队搞920植物生长剂激素和5406根瘤菌培养试验。1974~1976年上半年在公社养殖场工作。1976年下半年经过培训,被公社教委聘任为红卫五七学校初中部老师。当时学校负责人叫王梦龙,学校教室为东西走向两排平房,南面一排是小学部,北面一排为初中部,中间是操场。开课前,县教委举办应急培训班近一个月,我参加了培训,接受了初步的职业教育。
三年庙港教学生涯中有两年时间,我教了一届初中生语文课,又当了班主任,教导学生40多人。从初一开始,我就重点抓基础,字、词、句、章,每教新课,生字、生词都是必教、必读、必写,碰上好的句子,我都会分析讲解章节重点、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我尽自己所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在社会上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在我的努力下,这批学生在升学考试中考出了理想的语文成绩,给了我三年来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慰藉。
1968年,来红卫大队插队的苏高中知青有11人,我是最后一位离乡返城的。从1979年8月,收到公社转来的返城调令,直至1981年4月爱人和孩子调离去苏州,全家人得以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