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7/27 3:00:16
作者:
李邦昌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651
古代的辉煌,战乱的创伤,千年的繁忙,盛家厍——吴江人的寻根地,终于在漫长的风雨沧桑过后,成了一条寂寞的老街。“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年轻人很少涉足这个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然,先祖的生命遗迹随处可鉴,前辈的脚印难以磨灭,半个多世纪前的记忆依然清晰。
这是一条普通的老街,给人的印象是水清、船多、热闹。
清澈的太湖水,昼夜不息,傍着街道,滚滚流过。河滩上、驳岸下、石桥边,挤挤挨挨停满了形态各异的船。街道狭窄多折,路面凹凸无序,但在前后不过千米的街道上,鱼行、肉店、茶肆、酒楼,近百家商铺门对门,户挨户,高高低低,鳞次栉比。 清早,行船路、吴家港、大运河、新开河,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摇船的、步行的、手提鱼虾的、肩挑鸡笼鸭筐青菜萝卜的......人们过河越桥,水陆并进,鲤鱼赶潮一般,向着盛家厍蜂拥而来。
最早开门迎客的数茶馆。晨曦初露,窗明桌净,茶具端放,老虎灶罐头模样的几只铁锅里,开水沙沙作响。“第一楼”“鸿运阁”是当年老街最大的2家茶馆,主人脖子上挂着一个垂到脚板的橡胶大兜,乐呵呵地迎来一个个新茶老客。那时候,小镇老街喝茶,是许多成年男子的习惯,是世上最经济的消费。花一角钱,泡一壶茶,在浅酌慢品的啄啄簌簌声中,切磋农事,交流信息,听上一段山海经,讲个冷笑话。一闻一呷一品,看水雾氤氲,茶香缭绕。放松心情,消除疲劳,端起茶杯,任尔风云变幻,尘世浮华。倘若遇上亲朋好友,主动埋单,殷勤请客。君子之交淡如水,五、六十年代,老百姓兜里没有钱,感情沟通仅是相遇一支烟,茶馆店里一壶茶。
日上泰安桥,老街成了一个充分自由的菜市场。青菜萝卜、鸡鸭鱼虾、本地瓜果,塞街烂摊。街道两侧,桥上桥下,遍地开花。得东太湖天地恩泽,野鸭野鸡、芦燕黄雀,蛇鳝龟鳖,老街上有许多别处所没有的飞禽走兽、河珍水馐。
出售鸡鸭换鱼肉,卖掉青菜换萝卜,一切交换方便又快捷。当然,那个年代,农民起早贪黑挣来的钱是绝对舍不得随便花销的,哪怕一分一角。
新开河东侧的苗猪行、西侧的据板厂,为了生意,开门迎客也是最早的。市民炊烟刚起,两岸已是苗猪叫声声,锯齿响阵阵,一片繁忙景象。 农民、渔民起得早,盛家厍的上午是最忙碌热闹的。经营南北杂货的“吴祥兴”,出售回购文房四宝的“同仁和”,扬氏豆制品作坊,“万春堂”国药店,红桥处的碾米厂,泰安桥的铁匠铺,一家家传统老店,大门敞开,笑迎八方来客。
糕团店、大饼店、熟菜店、咸鱼咸肉店,布店、鞋店、旧货店,店店开门大吉,生意兴隆;太平桥、红桥、泰安桥、履泰桥、垂虹桥,座座桥上布衣草帽,人头攒动;盛厍街、新盛街、东门街、航前街、湾塘里,条条街上拖儿带女,摩肩继踵。
中午时分,人们带来的农副产品,太湖鱼虾,已经变成了篮子中的油盐酱醋、小鸡小鸭,还有那手里拿着的扫帚铁耙。女人们上街最心仪的是装点孩子的花布鞋帽,还有那需要添置的锅碗瓢盆、砧板菜刀。孩子巴望的是那些变了花样的团子塌饼馄饨面条。出手大方的母亲,给孩子买一碗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甜酒酿,那一定是孩子意外的喜悦。苹果橘子是买不起的,刨上一根甘蔗,称个斤把荸荠,孩子已是眉开眼笑,心满意足。
不管贫穷富有,不管快乐忧愁,酒,永远是男人的朋友。
那个年代,农民终日劳累,口袋却空空如也。但一年之中,也有几回有钱的时候,猪猡出售,蚕茧送购,一般都能换来几十块钱的暂时丰收。性格豪爽的男人喜欢抓住这难得的机会,酒楼之上潇洒走一回。如果碰巧遇上亲朋故友,那不管老婆鲁索嘀咕,不管孩子鞋袜衣裤,硬着头皮也要装酷显摆一番。白斩鸡,白切肚,炒猪肝,炒腰子,响油鳝糊,三鲜汤......跑堂叫唤声声脆,美味佳肴扑鼻来。来,来,来,鸿运楼上来相会。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潇洒有几回。你一杯,我一杯,跌倒自己爬起来,难得醉一回。楼上楼下,热闹非凡。
那时候,盛家厍有几个远近闻名的酒精元老,别看他身上破衣烂衫,拖片挂爿,喝起酒来,可是当仁不让,有板有眼。
“小开楼上请贵客,瘪三楼下啃鸡脚”,他们哼着小曲,自贬自嘲,边走边看,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稳稳落座。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一瓶微型手榴弹形状的“小丰产”往桌上一放,俨然一副特立独行的江湖行侠摸样。跑堂按老规矩:一小碟猪头肉,几片鸡头鸭脚,一碗粉丝汤。菜肴有点寒酸,可酒仙一旦端起酒杯,神态自在,一招一式,动作规范。你看他:时而如地龙吮甘露吱吱作响,时而如猛虎啸山岗,发出一声长叹。自斟独饮,自得其乐,在胡子拉茬的嘴巴不停发出的啄啄嗦嗦声中,尽情享受酒精天地里的人生快乐。“关公走江城,学步红孩郎。济公出庙堂,醉眼看阎王。”酒不醉人人自醉,从酒店出来,个个眼神发呆,步履蹒跚,一副神仙模样。
也有村里出了名的“做人家”“怕老婆”男人,是从来不进酒楼的。即使遇上娘舅姨夫阿爹,“铁公鸡”怕拔毛,随便找个理由,也能借故推诿,来个金蝉脱壳。这也难怪,时代太穷了。
女人们舍不得兜里的那点钱,很少跟着丈夫进酒楼。那个年代,盛家厍的大众食品特别多,团子、粽子、油条、大饼、小馄饨、阳春面,一个上午的享受,早已填饱了肚子。男人们喝酒,只要不喝得猪五贼六七荤八素,乡下女人一般是不会反对的,男人喝酒,也是老婆的光彩。她们总是带着孩子,守护着身旁的一大堆物品,坐在茶馆店的空椅子上,坐在商店屋檐下那长长的老街石条上,默默地等待着喝酒的丈夫和同行者的归来。
春长秋短,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头顶高悬。吃饱了,买全了,跑累了,午后时分,老街人流逐渐减少,入市大军陆续开始撤退。红桥河,新开河,湍急的水面上又一次“船潮”涌动。沉重的水泥船、轻快的小木船、水蛇一般的小舢板,或顺流而下,或溯流而上,穿梭似地争越在并不宽阔的河道上。百舸争流,难免磕磕碰碰。可是,水面行船,没有绝对的路线,一旦两船相撞,双方便声嘶力竭,各不相让,甚至来个水军比武,竹篙较量。不过,舟行激流之上,双方没有太多接触的时间,顿足骂娘一番后,谁也不会把它放在心上。
红日从垂虹桥升起,高高地掠过老街、红河,太平桥,渐渐向浩瀚的太湖坠去。这时候,除了几家生活必需品小商店外,一般店铺开始关门打烊。停泊在河桥驳岸旁的,也只是几只用芦苇竹篾架起圆筒形帐篷停舍过夜的生意船,几只以老街作为码头的小小捕鱼船。
送走了百舸千帆,送走了上街大军,喧嚣了一天的老街连同依偎在身旁的红河、新开河,逐渐冷清起来。半夜里,偶尔还能听到从苏州方向来的过往船只摇橹撑篙的叮咚声,还有几个老街居民匆匆夜归的脚步声。老街像一个进入梦乡的孩子:恬静、安宁。
“象天法地,相土尚水”,伍子胥是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的总规划师,2500多年前选了一块东临大海,北靠长江,西拥太湖,南环湿地,交通发达、水陆并进的乐土,作为苏州古城的风水宝地,其远见卓识,不得不让人诚服。千年老街——盛家厍,由盛到衰的历史,再一次证明: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源刻不容缓!
历史在沉沉浮浮中发展,神州饮尽岁月沧桑。默默追忆逝去的辉煌,太湖新城就是吴江人的中国梦。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有过寂寞,有过烦恼,但千年老街——盛家厍,永远是一首动听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