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盛家厍记忆 >> 盛厍小学的三位诗人校长

盛厍小学的三位诗人校长

2022/9/25 3:20:16    作者:  庄培尧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518

春风是画工,画出杨柳绿。谁为汝设色?鲜艳如新沐。

春风善刺绣,绣成柳一幅。不用针和线,出品美且速。

 

  这是民国年间吴江盛家厍“盛厍小学”老校长沈圻先生所创作的儿歌《杨柳》,沈先生的这首儿歌据说曾经风靡南北,为数代小朋友们所传唱而久经不衰,可见当年只有一个教室的“盛厍小学”和盛家厍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

  假如说吴江城是一部传奇的历史小说,那么吴江城外的盛家厍当是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精彩章节。关于盛家厍,抗战前商务印书馆《辞源》编辑殷惟龢先生所纂修的《江苏六十一县志》中,即称:“吴江,城市五里余,虽濒运河、沿苏嘉汽车路,为江浙交通之冲,而荒凉特甚,商业远逊於同里、盛泽诸镇,富有之家多迁居他处。街市以北塘街及东门外盛家厍较为热闹。”可见民国初盛家厍在吴江所处的地位,其名声远盖于后来的仓桥头和中山街。因此,今天也说起盛家厍的百年史,人们必然会提到城南护城河和烧香河间、新桥西北堍,那座小的不要最小的破学堂——“盛厍小学”。

  “盛厍小学”,创建于辛亥革命江震光复后,是江城有识之士费揽澄(伯埙)先生等,利用三元宫的旧砖瓦、老木料所建的一所招收男女学生的初等小学堂。于民国元年(1912)春季正式开学,当时是一所只有一间教室,二名教员,二个学级,十九名学生的小学堂。如此简陋无比的一座小学,今日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们怎能安心教书呢?对于今朝亿元巨校的超级校长们也不知有何感想?但是我们的精英前辈们,却能在此乡郊小街,勤奋服务,实心研究,认真教学,薪火相传,绵延百年。

(解放初盛家厍和乡师附小(原“盛厍小学”、“二小”)之旧地图)

  在“盛厍小学”的初创时期,除了大名鼎鼎的费揽澄先生外,学校实际还有三位名震一时的诗人校长,但他们名字同太湖和吴江的老地名一样,已鲜为人知,难得一见。他们是第二任校长吴绍裘、第三任校长盛兆熊和第四任校长沈圻。

一、南社诗人吴绍裘

  吴绍裘(1880±~1928、9、19)字铭庚,又字铭刚,别署鸣冈。吴江松陵人。

  早年敏而好学,初习举业,是光绪30年(1904)震泽县籍的秀才。不久清廷废止科举后,他即转学新学。

  清宣统3年(1911年)辛亥革命吴江光复后,与费揽澄在盛家厍新桥北堍创建盛厍初等小学,他当是“盛厍小学”最早的2位教员之一。

  1912年,民国建立,推行“壬子学制”,学堂改称学校。“盛厍小学”改名为“吴江市立第二初等小学校”,他接替费揽澄出任“盛厍小学”第二任校长。

  1915年8月间,他离开学校,先后在市、区、县署等部门从事行政等工作。曾任吴江市议员等职,发起组织“市乡议会联合会”。1924年12月,与王祖埙以市乡议、董事会代表名义,同吴江县议事会正副议长,周家圻、薛凤昌、农会会长吴鸿一等联名致函江苏省省长及财政厅长,反对省里预征预借“忙漕”。(《吴江县志·大事记》)

  1916年间,他参加了同乡陈去病和柳亚子等发起组织的“南社”。柳亚子先生《南社纪略》“南社社友姓氏录”称:“吴绍裘,字鸣冈,江苏吴江人。己故。619”。陈去病先生《南社杂佩》则称:“吴绍裘,字鸣冈,亦吴江人。十七年中秋前九日以死闻。”南社社友凌景坚也有《赠吴鸣冈(集龚)》一绝,诗曰:

吴郎与我不相识,情话缠绵礼数删。

偿得三生幽怨否?空王来证鬓丝斑。

  可见他与南社诗人们应该有倡和之作的,但目前未能翻寻到他的传世之作。

  1925年1月,他参加松陵唐昌言发起组织“中国红十字会吴江分会城区办事处”的活动,担任文牍员和议事员;11月,办事处改组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吴江城区分会”,他又被推为理事。

(吴江县署归还吴绍裘钱款记录)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江浙时局动荡,军阀混战。吴江县政府财政空虚,大概为了地方的安定,就同现在一样政府向私人借款,支付军队勒索的开支。为此,他冒险为县署筹措巨资,尽力为地方民众免灾,竟借给吴江县署营房费5000元、军队开拔费30000元,可见他曾对吴江社会是作出过贡献的,只是他的事迹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他还热心参与吴江城区的文化公益事业建设,曾经筹办“盛厍永熄救火会”等地方组织。赞助组织过同里“桐花社”到吴江城厢演出新剧的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28年,中秋前九日,正值英年的他默默地离开了这个政局纷争的世界。

二、东社诗人盛兆熊

  盛兆熊(1890±~?),字愛初,吴江人。

  早年,曾在上海活动。1913年夏,他在上海参加了郭佛魂(绍虞)和曾泣花(格)等发起组织成立的海上著名文学社团“东社”,他是“东社”的首批社员。

  “东社”是继吴江“同南社”后的又一个仿效“南社”而成立的诗社。成员有胡天月、刘大白、周影竹、吴冰心、叶圣陶、黄松庵等一批在沪教育界的年轻教师,他们推吴江诗人金天翮为社长,并编辑出版有社刊《东社》。

  在首期《东社》社刊上,即有他与东社社友曾格、曹仲连等有唱和之作。遗诗有《杂感并示泣花、天月、佛魂、仲连诸子》和《种蕉》等诗作。曹仲连有《杂感答和爱初》,胡天月有《复盛爱初书》等。

 (盛兆熊著作书影)

  1913年8月,王菼(振之)创办的吴江私立爱德女子初高等小学附设甲种(师范)小学教员讲习科成立,他回乡入讲习科进修学习,成为王菼和费揽澄先生的学生。

  毕业后,他即在吴江市立第一初等小学校(即雷尊(祖)殿小学)和吴江市立第二国民学校(原盛厍小学)任教员,并与南社社员沈圻同事。

  1915年8月间,“盛厍小学”校长吴绍裘辞职他去,他接任吴江市立第二国民学校校长,并获县行政公署“实心研究,教管得法”的嘉奖。

  1916年7月间,学校改为区立,他似在此时期离开“盛厍小学”,调到吴江其他学校或苏州、上海去教书了。“盛厍小学”改称“吴江县第一区区立江二国民学校”,由沈圻出任校长。

  在“盛厍小学”期间,他和李邦龢编纂有《(实用主义)国民学校训练概要》一书。此书是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日文参考书和中外学者新学说,结合自己教学经验,为暑假国民学校教员讲习会编纂的辅导教材。经过王振之和费揽澄二先生一一校阅后,于1917.年3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22年12月再版。

(盛兆熊致胡适信件手迹)

   1918年间,他曾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1891~1962)多次通信,讨论“五四”文學改革问题。其信件以《論文學改革的進行程序》为题,刊登于《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期,成为《新青年》杂志为数不多的几个吴江作者之一,也是吴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位重要参与者。

  他的著述有《关於训练管理上之琐谈》、《参观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校笔记》、《国民学校珠算科教授要目之研究》和《(实用主义)国民学校训练概要》等。

三、南社诗人沈圻

   沈圻(1895±~    )本名申圻,字仲威,又字重威,笔名不详。江苏吴江人,居同里道士埭。

  他早年肄业于同里镇同川公学,与范烟桥、张锡佩、金国宝等同学。1909年,于同川公学第二届毕业。

  民国初,在吴江市立第一初等小学校任教员与盛兆熊为同事,两人合撰有《参观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校笔记》,发表于《中华教育界》杂志。由于他工作出色,“服务勤奋”,获得县署奖给的个人乙等奖。

  1915年8月间,他与盛兆熊一起调往吴江市立第二国民学校(原盛厍小学)任教员。

  1916年7月,学校改为区立,校长盛兆熊调离“盛厍小学”,即由他出任吴江县第一区“区立江二国民学校”校长。

(沈圻之教育论文)

   1917年,他与叶心安等一起加入范烟桥等发起组织“同南社”;又与沈天民等一起加入了陈去病和柳亚子等发起组织的“南社”。

  关于沈圻,柳亚子《南社纪略》中仅收有他的名字籍贯,其“南社社友姓氏录”称:“沈圻,字重威。江苏吴江人。入社号953。其时,大概由于南社社事纷争,逐渐走向涣散和消亡,故《南社丛刻》和《南社诗集》等,竟见收入他的一诗半句。

  1920年间,他在同乡钮家鲁诸先生的推介下,离开吴江,离开盛家厍,应邀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国文部(即教科书部)任编辑。先后与高梦旦、庄俞、朱经农、吴研因、沈雁冰、王云五、胡怀琛等同事,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编译新教材,介绍新知识,传播新思想。先后编纂的新式教材有十廿种之多,是商务印书馆主要作者之一。

  他编纂教材主要有,(小学校初级教授用书)《新学制国语教授书》、(国民学校)、(暂代初级小学修身教科补助用书) 《新法公民故事读本》、(高等小学)《新法国文教授书》、《新法国语教科书》和《新撰国文教授书》等。

  1928年间,他还曾与应邀来华的美国学者梅克洛(C.H.Mcclog旧译麦克乐)合作,编写了一本著名的中小学新式体育教材《新学制体育教材》(后改名《中小学体育教材》),提倡“自然体育”理论,配合学制改革。其书主要翻译自美国体育教材,再由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加于改编、充实,最后与梅克乐共同署名,以《新学制体育教材》之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後来商务印书馆改名为《中小学体育教材》,不断重版,成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体育教材

 

(沈圻编撰之书籍)

   他除了编纂课本、教材外,还编撰过好多种文艺书籍,主要有,《(新法)公民故事教本》(1—2册)、《(新法)儿童中国游记》(1—4册)、(平民小说)《甘露寺回荆州》、《取成都》(1-4册)、(短篇小说)《三顾草庐》、《长坂坡》、《过五关》等。

  1925年间,还曾为郑振铎创办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第一个儿童刊物《儿童世界》撰稿,发表有《对山歌》、《雪花飞》、《杨柳》、《梅花》等歌曲,以及名人故事《暑天的四个好朋友》、中国传说《蓝采和》、长篇弹词《小游艺会》(嫘祖发明蚕丝)等等。

  他不但擅小说,通音乐,好评弹,而且还工书法,早年在“同川”读书时就有书法作品发表于《教育杂志》,多才多艺。他不但是南社社员,而且也是上海青年会“国音推行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并编撰有《国音字母发音图(附说明书)》。

  但他作为吴江大诗人金松岑的早年得意门生、南社和同南社诗人,他的格律旧体诗竟没能寻到一首,惟见一他为《儿童世界》所作的儿童趣诗《呌(同“叫”)和跳》。

  诗曰:

鸟儿在树上呌,妹妹在树下跳;

鸟儿呌一呌,妹妹跳一跳。

妹妹说:“鸟儿、鸟儿,我一共跳了多少跳!”

鸟儿说:“我叫了多少呌,你也跳了多少跳。”

  今天,重温这首童趣十足的老歌谣,你可知能勾起多少盛家厍老人对儿时的记忆?回想起当年的老校旧屋、师公师爷、街巷弄堂、河浜小桥……

 (沈圻编纂教科书之版权页)

 

  流光如矢,岁月匆匆,近百年过去,童谣的余韵虽然还在,但三位“盛厍小学”的诗人校长的形象和事迹却已经模糊!

  他们平凡,他们不俗,他们留下的片言只字,遗文佚篇,很大一部还在吴江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浩繁旧刊、旧档中沉睡。如想了解他们的历史、品格、功绩,完善他们在盛家厍的故事,那需要我们去旧书堆里仔细翻阅、寻觅、追索、发现……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