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23 3:11:18
作者:
沈月琴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219
我家祖辈就居住在盛家厍,我,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五八年之后,即使我在外地读书工作,每年寒暑假也必定回到盛家厍。七五年,我调回家乡,在吴江中学教书,开始亦住在盛家厍,后来,学校安排了我宿舍,因父母还住在盛家厍,故仍常常回到那里。九十年代初,我父母搬离了盛家厍,但是只要有空,我就会常带着孩子来盛家厍走走、看看。那里有我割舍不掉的亲情;那里有我十分熟悉、友善的街坊邻居;那里有我曾一起读书、玩耍至今仍有来往的同学、朋友。盛家厍经常在我的梦里萦绕。
前不久,《吴江日报》、吴江电视台报道老东门要改造了,喜讯传来无不叫人欢欣鼓舞。我又和孩子一起去了,看看最后的盛家厍。
我又一次踏上了新桥(即泰安桥),桥,还是几十年前的桥,但条石板已经更加光滑,没有了棱角,告知人们她的饱经风霜、岁月峥嵘。站在桥顶,思绪万千……古老的泰安桥啊!你该记下我多少脚印,无论是读小学,还是读中学;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晴天,还是风雪交加的雨天,我总是那么匆忙地在桥上奔走。质朴的泰安桥啊!现在,你是那么静谧,往昔却不是这样的,桥上的人流总是那么川流不息。特别是早晨,桥头摆满了菜摊,都是附近农民挑出来卖的新鲜绿色蔬菜,桥下的小街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头,除了蔬菜,还有鱼摊、水果摊、小吃摊……买卖双方互相问候、说笑,因为都是老熟人、老顾客了。盛家厍的人在这里买,住在南门、县府街的人也来这里买,因此,整个早晨,这里人流涌动、人声鼎沸,一片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
来到盛家厍的街上,往昔小街的两侧,商店鳞次栉比,一爿接一爿,热闹兴旺,丝毫不比城里“中山街”上的逊色。新桥的南桥堍就是一爿“元大”石库门酱园店,我叔就在里边做事。小时候去那里打酱油、买酒,柜台高,拿瓶子得踮起脚、举起手。还有一爿酱园店在盛家厍的中段,也蛮大的,那就是“张氏酱园店”,进修学校张慧英老师家开的。另外,“吴祥兴”的南北货店,徐氏兄弟俩的“同仁和”店,还有“汤氏”、“徐氏”的绸布店,都是货源充足,生意兴隆。中间有两爿饭店,一家姓汪,一家姓左,虽不大,但因价廉物美,善于经营,生意也不差,谁家里临时来了客人,就可以到那里去点菜,他们会送菜上门,一只“豆腐羹”我至今还记得它的味道,柔柔的、滑滑的,很下饭。还有咸货店、豆腐店、茶叶店、理发店、药店……真是应有尽有,连每爿店门口的边角上也摆了不少小摊,有水果摊、咸菜大头菜摊、黄豆芽摊,还有炒白果的,一边炒一边唱“生炒热白果,又是香又是糯”。那个喧闹、繁华的景象并不比现在同里的“明清街”差。最热闹的要数两家茶馆,清晨,盛家厍的商店还未开门,这里已经是坐满了茶客,上下两层,座无虚席,他们边喝茶边聊天,喝茶声、说笑声、跑堂的吆喝声,奏响了盛家厍的晨曲。
接着我们来到了盛家厍二十三号,那就是我们生活了几辈子的家了。我父亲开了爿小百货店,沿街是店,里面是生活区。我们进出都在旁边的小弄里,小弄里住了十来户人家,相处了几辈子几十年,十分融洽,和睦友善。我们家的房间与“李氏古宅保护处”只有一墙之隔。“李氏古宅保护处”,石库门,风火墙,第一进进去,两边也是厢房,里边是一个很大的厅,大方砖地面,夏天很阴凉,弄里的人喜欢聚在那里乘凉聊天。
再往南走,左边是虹桥,右边是米厂。过虹桥之后,往右拐,就是当时人们称的“商地”,便是农村了。米厂南边有条小河沟,叫“乳桥浜”,过了乳桥浜的小桥,往南走,便是松陵卫生院的旧址,再过去有酱厂。
值得一提的是盛家厍东边的河,即虹桥河,它和盛家厍平行,昔日,河道开阔,河水清澈,特别是虹桥河和新桥河交汇处,水流湍急,深不可测,不时打着漩涡。那是一条盛家厍的母亲河,河与盛家厍依偎,人与河和谐共生。喝的水从那里取,用的水从那里挑。我们去同里或上方山,就在河里叫上一只蓬工船,来往也方便。孩子们喜欢在河边玩耍,夏天乘凉、冬天晒阳,小时候,我和同学、小朋友经常在那里做家家,那往日纯洁天真的情趣至今仍似清泉般沁润我的心田,悠悠的情愫至今仍溢满了我的周身。
对盛家厍的回忆是那么亲切,对盛家厍的依恋是那么不舍,对眼前盛家厍的萧条、冷落又是那么惆怅。这几年,大建设、大发展的步伐踏遍松陵镇很多地方,而今又拓展到了太湖边,新建了东太湖生态园,生态园的景象靓丽神奇,天空清澈透明,漫步在那里,如临仙境。对松陵镇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高兴、骄傲,但对作为松陵镇一角的盛家厍,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又感到失落、伤感!
值得惊喜的是区领导已有了规划,并已在行动实施,对盛家厍老街要进行整治改造,可喜可贺的消息不胫而走,盛家厍将旧貌换新颜,将步入遍洒阳光和希望的时节。不过,我希望能够保留一点历史性记忆,让人回味,让人联想!
盛家厍,你永远在我心里,你永远会萦绕在我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