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3 3:38:31
作者:
沈昌华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5766
松陵自吴江建县起一直是县府所在地,城內宅第林立,豪门云集,四郊别业遍布,巨姓聚居。据史书记载,这些豪门巨姓都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此后支脉外迁散居各地。松陵的吴、二周、二沈、赵等姓可算巨姓名门。
一、三角井吴姓
三角井吴姓家族,又称尚书府吴家。其先为汴人,居维扬间。随宋室南渡迁居江南,后定居松陵。始迁祖为“千一公”,六世祖名伯昂,曾救助黄子澄案的参与者袁杞山于松陵北门。伯昂之子吴璋(字廷用),父亡时年仅十岁,后来母陆氏被召作王府佣人,吴璋千里寻母,负骸骨归葬,孝名满天下,称为全孝翁。璋第三子吴洪(字禹涛),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官至明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自此吴姓族盛名扬,名宦辈出,至清代依然文运昌盛,直至近代。吴氏自吴洪起,明清两代有进士15名,举人18名(不含中进士者)。吴洪、吴山父子,两代刑部尚书,清正亷明称誉天下。吴氏所居为“尚书巷”。
清初,吴洪四世孙,明崇祯十六年(1644年)进士吴昜与同乡孙兆奎、沈自炳等率义军抗清。吴洪六世孙吴兆骞,因科场案远戍宁古塔二十三年,作《秋笳集》等大量诗文,被誉为边塞爱国诗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吴燕绍,撰写了大型历史长编《清代蒙藏回部典汇》,其子吴丰培在“文化大革命”刼难中,将此书的462册书稿妥善保存,并于2005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二、太常府沈姓
太常府沈姓原为浙江人,元仁宗时(1312-1320年)其先人沈天佑被荐擢而不受。天佑子国祥又不受修三史纂修官之荐,隐居于武康仙台山。国祥有三子:子诚、子文、子敬。子文字文之迁松陵,为松陵始迁祖。子敬迁浙江为竹溪始祖,称“庆余公”(此支又称千金沈、吴兴沈)。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子文戍广西南丹卫,族谱称之为“南丹公”。其子沈洪袭戍南丹,后改真定茂山卫,被选为殿中力士,族谱称其为“清心公”。沈洪有一子名敬,敬有三子,名箎的儿子生有四子,长子沈奎字天祥,生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沈奎携子沈汉隐居于城北郊西栁胥,筑室围圃自号“半闲”。沈汉(1480-1547年)字宗海,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甲5名进士,任刑科给事中,以诤谏为己任。后忤旨遭削籍,在简村南港筑宅闲居,后世称为“水西公”。隆庆三年(1569年)诏复原官,追赠大常寺少卿,故其家族称太常府沈家。沈汉有五子,自孙子沈位中进士后,“桥梓棣萼,并辔连镳,延绵至十数世而风流照耀,先后相望”。太常府沈家,明清两代有进士11名,举人9人(未中进士者)。昆曲吴江派领袖沈璟和瓒、琦、珫、珣同辈兄弟五子联捷传为隹话。裔孙清末军机大臣沈桂芬,清正廉洁被誉为“驴车宰相”。裔孙女沈力为我国第一个著名女电视播音员
三、按察副使沈姓
湖广按察副使沈??一族亦为松陵著姓,其与太常府沈氏并非一族,按《沈氏本支百世家支纪要》:“??之先开自河南洛阳,随宋南渡,居苏之葑门。元末有国华、国珍皆以富称于乡。国珍生二子,嫡不知名,庶曰思孟,赘居吴江后河王氏,始别籍于葑门。国(明)初没富族、戍广西,葑门与焉。葑门族有不戍者,徙居尹山。”思孟为啓髙祖,移居于松陵长桥南,为松陵始祖称“思孟公”,传三世至“仙隐公”沈本,沈本生四子纲、纪、经、纶。经生三子??、旵、岱。沈经字惟彰,号郭野。明弘治初为吴江县医学训导,称“仰髙公”,从长桥南迁居到北门外。??于弘治三年(1490年)八月生于北门外。??有四子察、理、问、处。沈??于明正德十四年举应天乡试,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二甲34名进士。自沈??始,族中代有名宦。万历五年,同胞兄弟孚闻、季文同榜进士。季文以工部主事起,累迁至布政使。为官仁恕,祛弊不遗余力,为一代名臣。沈正宗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号称“东林敢死军人”。与阉党分庭抗礼,屡遭贬黜。崇祯间复出,率兵战流寇,并力主“剿可全歼,抚适滋患”。至清入主中原后,族人散居各地。留居本地者多务医,有进士沈惊远、沈翰、沈清瑞等。沈察曾孙沈宠绥(字君正),精通音律,所著《度曲须知》、《絃索辨讹》为曲界经典。裔孙沈敬持行医之余,出版先祖沈啓《吴江水利考》、《南船记》、《南厂志》等著作。裔孙沈毓桂为近代著名学者,清光绪五年创办上海中西书院,任主教习,光绪七年起参与创办《万国公报》并任主笔。
四、天官府周姓
北塘街周用家族称天官府周家,其先为浙江绍兴人,元末“寿一公”迁居烂溪,教授于烂溪张氏,为此族吴江始祖。传四世至“南园叟”周昂(字大詹),入赘于烂溪计氏,生二子名用、同。计用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归宗复姓周,名周用,字行之。周用在外为官,乡间多警,由夫人姜氏于松陵城內轸角圩营建宅第,携子移居县城。周氏一门,英才辈出,为官清正。周用官至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清誉一片。子兆南,任杭州织造府通判五年,民间誉其“只饮西湖一口水”。曾孙周宗建,官御史,直言进谏,首劾魏忠贤阉党,被列为“东厂第一仇人”,阉党矫旨将他下狱,折磨至死,诬赃抄家。崇祯即位追谥“忠毅”,赐立“首扬忠毅坊”、建祠堂于吴江县城。曾孙周永年是文学大家,所撰《吴都法乘》为佛门典籍。明崇祯进士周灿,清康熙进士周爰访、周景昵,乾隆进士周日藻、周兆基都是周氏裔孙。后来周氏散居各地,在松陵有诗人周迦陵,当于右任知道周迦陵为周用后人,将其收藏的周恭肃朝笏相赠,周迦陵于北下塘街宅园中建还笏亭,成为文人聚会之所。
五、西濠赵姓
西濠赵姓为宋室后裔。其先赵原,于元末迁吴江县一都(越溪),以懋迁(贸易运输)为业,家颇富裕。子赵铭曾任黄岩典史。铭子赵瑛(字荆璧)于明景泰间,任湖州梅溪稅课局大使,不乐于为官,归家购地建屋,筑有永安堂、临清轩等。赵瑛原配莫氏,生赵暘(字景东),暘有六子完、宽、宏、宠、宬、宇。次子赵宽(1457-1505年)成化十七年(1481年)二甲9名进士,由刑部主事入仕,官至广东按察使。第五子赵宬,正德年间任雷州推官,迁武昌府通判。赵宽子禧,嘉靖间任眉州通判,次子禴为韶州通判。赵宬曾孙士谔、士许为万历进士。士谔官至佥都御史。裔孙赵康、赵庾为崇祯进士。赵宬一支后裔,留居武昌(荆州)赵家坟。明亡后,赵氏子孙散居各地,留乡者世居松陵西濠,无意科举,耕读自娱。赵氏一门人丁兴旺且都能文善诗,裔孙赵作舟(字若川),搜集赵宽以下至赵景运52人诗共1168篇,编为《赵氏诗存》十二卷,存世。
六、阁老厅周姓
阁老厅周家,因周道登在明崇祯间入阁而得名。此族周姓与天官府周姓非一族。明嘉靖时, 族人周大章弟兄曾协助县令杨芷抗倭。周道登(字文岸)为大章族裔,祖籍平望,移居县城冬米巷(今县府路东段),家颇富。年轻时道登营别业于长桥东,蓄伎自娱。其母恨其不成器,将幼伎杨爱(后来名柳如是)卖于盛泽归家院。严督其学业,道登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 考中二甲39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天启中任经筵讲官,后任礼部尚书。朝中党争纷起,道登不参与党争,为官清慎,两党对他都有非议,便力请告归,阉党魏忠贤将他削籍。回家乡后,建住宅于三衙前(今银行弄北端横巷),有跨街楼等,宅北有花园,亭台池阁、山石花木俱全(一直存在至解放后)。崇祯即位后金瓶抽签拜相,选中周道登,复出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崇祯二年,晋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因选宗室朱统鉓为庶吉士,遭人弹劾,致仕回乡,一年后卒。无子,嗣兄子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