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胜古迹 >> 园林老街 >> 平望 >> 平望司前街

平望司前街

2023/10/29 3:49:16    作者:  平望镇志办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726

  平望司前街只不过是一条东西长108米、南北宽3米由石板铺成的小街,但却是一条有着800多年历史名副其实的老街。平望镇是县之巨镇,军事要地,自古以来素有驻军防守。早在宋代建炎三年(1129年),建都杭州。平望遂为三辅要冲,驻重臣镇守,设巡检一员,官从九品,率士兵若干,掌士军招填,教习之府令,以巡防捍御盗贼。相近于现今公安派出所的责职,不属于正规军,由地方政府管辖。当时巡检司署就设在安德桥的北堍,司前街的东首。

  在平望可以说是先有巡检司署,后有司前街,自在这里设置巡检司署后,不断有公干人员往来,需有憩足之所。于是傍着巡检司署,沿着頔塘河岸建起了不少客栈,陆陆续续的民居聚集,渐渐形成了这条街-——司前街。

  这条街东西走向,东起自于古运河边与南前街相接,西至市河和南大街相连,街的南面是頔塘河的尾段与之并行。頔塘河最初是由晋朝吴兴太守殷康所开,浙江南浔至平望长50里。唐贞观元年(791年)苏州刺史于狄修缮堤防。頔塘河一直为地方性排水和浙西北地区洪水东泄的重要水道之一。頔塘河流经平望的末端正好与司前街平行,在司前街的东首与南北向的古运河贯通,在这二河的交汇点有一座平望最著名的古桥“安德桥”(也作平望桥),此桥是一拱形单孔古石桥,南北走向,跨于古运河和頔塘河的交汇处,该桥长54米、宽4.5米、矢高9.30米、跨径11.50米,型制壮观。为吴江市境内古石桥之最。唐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游平望,作《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其中有“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过平望》诗云:“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登桥远眺,可见莺脰湖淼然一波、天光一色,一望皆平。令人心旷神怡。传说最早是由一个名安德的巡抚捐款集资所建,所以取名作“安德桥”。据志书记载,安德桥最早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宋淳熙十二年(1158年)陶庄人陶氏重建。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县陈尧弼重建。清康熙初又重建,后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吴江县令叶前率里人募建。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吴江县令沈名琰和震泽县令赵德基率里人程国梁等重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吴江县令金龙铎与震泽县令孟芮又率里人孙绍英、吴文燮等重建。现存的安德桥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水利工程局重建。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桥的北堍也就是司前街的东头除巡检司署外,沿着司前街朝西傍着頔塘河岸分别建有迎秀楼(又名霁月楼)和问莺馆及其他的茶肆酒业。可见当时司前街的热闹,象极现如今的宾馆一条街。随着时代的变迁,巡检司署也不断有撤、建,自宋代建制起先后有元、明、清分别在此设立过巡检司署。经历了多少次战火的毁坏,司前街当年建街时的辉煌已不服存在。当年巡检司署的旧基在民国时成了烧香拜佛的神皇庙,建国后改成了平望粮管所的仓库。问莺馆、霁月楼等楼堂馆所也已湮灭,整条街因此萧败,只剩下孤独的几幢民居。直至清同治二年(1863年),平望因水陆交通发达,古运河、頔塘河在此交汇,平望开始有机动轮船过境,大多是公务官长往来所用,也有丝商雇用往来于苏州、湖州、上海之间用于商贸。由于司前街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街的西首沿頔塘河边建起了码头,方便来往轮船停靠。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正式建立了轮埠。当时过境轮船多达二十多班,可说是商贾云集,热闹繁华。此商机催生了三家轮船局,分别是震昌、招商、戴生昌。都傍着轮埠设在司前街上,作为货物的集散仓储。这使得败落多时的司前街重现繁荣。可后来随着古运河的改道,轮埠搬迁,水上运输日渐凋零,三家轮局也先后关闭,司前街也重归寂冷。

  现在的司前街己无商家,最后的群乐旅馆也在九十年代搬迁他处,只剩下几十户民居。因不是交通要道平时除原驻居民外,少有人来往,整条街显得格外冷清、安静。谁又能想到它曾经的繁荣,想来也只有默默屹立在司前街东首的安徳桥才能见证这条老街曾有过的辉煌年代。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