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22 3:47:26
作者:
金华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5691
祖母在世时,以给人说媒为业,也就是俗话说的媒婆。
在当时的农村,一般的农家孩子十六七岁都已经找好对象,订好亲了。如果一个农村孩子到了二十岁还没有对象,那这孩子基本上就耽误了,那他们的父母是要愁死的。对这一点,祖母比他们的父母还要着急,她常常走村串户,为了这些农家孩子的终身大事奔波操劳。
媒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来讲,养女儿的人家是不急的,所谓一家有女百家求,有女儿的人家总归是矜持地等着人家上门来求亲的。而养儿子的人家就显得着急一点,儿子一长到十六七岁,他们家的母亲就会挑一个吉利的日子,手里拎一包点心,或者用围裙兜几个鸡蛋上门来找我祖母。
都是乡里乡亲的,彼此都是熟悉的,来客在门外就扬着嗓子叫一声亲亲热热的“二宝婶妈”。祖母名叫二宝,人家尊称她一声“婶妈”,后来这“二宝婶妈”就成了她的招牌,无论男女老少都这样叫她。
来客总不过是前村阿三头的妈,或者是本村小二的娘,祖母亲亲热热拉着这些婆婆妈妈进门,招呼着坐下。乡下人不会拐弯抹角,来客一开口就直奔主题,请二宝婶妈帮忙给他们家的阿三头或者小二找个勤快老实的姑娘当对象。
乡下人找对象,漂亮是不谈的,首要条件是人勤快,脾气好。按照乡下人的审美标准,杨柳细腰袅娜身材是要不得的,这样的身板,如何下地干得了活!漂亮又当不得饭吃,何况乡下人是看不惯漂亮的女人的,觉得这样的女人不牢靠,还是老实本分的姑娘可靠。最关键的是身体要好,看上去扎扎敦敦的最好,乡下人相信大屁股的女人好生养,大手大脚的女人干起活来利落,所以这一路的姑娘是最适合的人选。
东说洋话西说海,田间地头东拉西扯了一会,祖母就知道了来客心目中理想的媳妇是什么样个大概情况,也了解了男家的家境。也有的人家指名道姓要哪家的姑娘,这姑娘不用说也知道肯定是人尖子。祖母口里答应着:晓得了,晓得了,我会给你留意的。话说到这份上了,来客高高兴兴站起来走了,临走还拉着祖母的手道声:辛苦你了,二宝婶妈,我心里是晓得的,我屋里还有块鞋面布,一直舍不得做来穿,隔两日带来送你做双鞋子穿穿。祖母嘴上说着用勿着,用勿着,心里却乐开了花。
其实祖母早就给阿三头或者小二找好了合适的对象放在了心里,就等着他们的娘上门来求她去说媒。四里八村凡是年轻的姑娘小伙子都在祖母的心里排着队,随便拉出来就是一对鸳鸯。
过一日,挑一个风和日丽的合适日子,祖母浑身上下收拾一新去说媒了。平心而论,祖母真是一个漂亮的女人。那时的祖母大概有六十岁了,可还是保持着挺拔的身材和白皙的皮肤,一头乌黑的头发还是那么地浓密柔顺。祖母先梳头,一头乌黑的头发搽了头油,梳一条绢光滴滑的麻花辫,在脑后绕成一个发髻,四周插上四只雪亮的银簪子固定住,中间露出一段红头绳,转眼间一头乌发就变成了一个光可鉴人纹丝不乱的髻。箱子里拿出一件挺刮的中式斜襟罩衫,那件罩衫前胸后背的中间必然是有一条清晰的折痕。打扮停当,祖母就出门了。
到了某个姑娘家门口,祖母高声叫一声:某家婶妈在吗?那家的姑娘要是在家,看到我祖母上门,必然是对我祖母白个眼羞红了脸跑开去的,祖母吃了人家的“白果”却丝毫不生气,依旧笑眯眯地往人家里走,她心里吃准了这姑娘很快就会悄悄跑回来躲在门外偷听的。
姑娘家的母亲客客气气地招呼出来,对于祖母的到来,她是意料之中,也可以说是期待已久的,要是我祖母一直不登她家的门,她是要着急的。
祖母开门见山,说给她家的姑娘找了一家非常好的人家,小伙子是怎么地老实,未来的婆婆是如何地温顺,公公不管事,小姑子还不懂事,独养儿子,姑娘一进门就当家。家境又好,新翻新的房子,吃穿不愁。总之是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经过祖母加工出来的。但是不知情的姑娘一家却听得心动不已,姑娘的妈就高声叫姑娘的名字,让她快给二宝婶妈烧一碗水浦鸡蛋当点心,二宝婶妈辛苦了。躲在门外偷听的姑娘高声答应了就走。很快,姑娘端着一碗溏心水浦鸡蛋出来了,祖母笑咪咪看着姑娘笑,姑娘这时不对她白眼了,脸红红地把碗一放就走。
祖母老实不客气地吃着人家的水浦鸡蛋,然后就说定了哪一天上男方家里去看亲。临走时祖母俨然和这家的母亲成了亲戚,手拉着手一起走到了大门口又寒暄了一会才分手。
看亲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对男女的婚事,成败往往就在此一举。祖母必然对男方家有许多的关照,应该让女方看到的东西,就是没有也要想办法去借来,比如说一只三五牌的座钟,或者是小伙子手上明晃晃的手表。当然,不能让女方看到的东西就要藏藏好,比如是瘫痪在床的老人,或是摆不平的三脚桌椅。也有的人家屋里就一间破草房,实在是无处可藏,那么就向人家临时借一个家来充数,哄骗女方说这就是小伙子的家,总而言之这里头的花头是很透的,这些问题都要由经验丰富的祖母一一调停,男方给的一双鞋面布做了新鞋也早穿成旧鞋了,穿了这块鞋面布真也不算是罪过的。
也有的女方家里比较精明,千方百计托人到小伙子村上去打听这家人家的家境人品。在这种时候,农村人的淳朴忠厚就表现出来了,一村的人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地团结,任凭人家怎么来打听,怎么也不肯说人家小伙子一声不好。就算是冤家,也不肯在这种时候背后使坏。乡下人娶个媳妇不容易,乡里乡亲的,谁家不知道谁家的难处,过日子都是互相帮衬的。乡下人相信一句话:破了人家的婚是要伤阴鹫的。
约定看亲的日子到了,多半是黄昏后。祖母领着女方家的人到了小伙子的家,男方家里早就打扫一新,桌上摆了茶水瓜子。寒暄一阵坐定后,双方的家长就开始观察着对方家的孩子,如果男方家对姑娘很满意,就会殷勤地劝女方喝水吃瓜子,把茶碗送到人家手上,把瓜子硬抓到人家口袋里,然后眼巴巴紧张地看着人家的反应。如果女方家的人百劝就是不喝一口茶,那么就是说明人家不满意,这门亲事就此黄了。乡下人虽然没有文化,却死守着一女不喝两家茶的老礼,看亲可以看上几回,而看亲时的茶却只能喝一家的。
如果女方的人看亲时茶也喝了,瓜子也吃了,那么就是代表这门亲事成了。祖母也眼巴巴地看着女方家的人喝茶,看到人家喝了茶,她一口气总算是咽了下去,不然她还要不停地跑下去。
其实这样的媒人是最容易做的,高难度的做媒是换亲。就是两家各自有儿有女的家庭,分别用自家的儿子来换亲人家的女儿,以前贫困的农家在万般无奈之下就用这样的方式为子女解决婚姻问题。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婚姻本来就是讲究个缘分的,而这样的婚姻,对缘分的要求就更是高了点。因为要两对夫妻年龄相当,家境相当,彼此又投缘,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换亲的结果总是有一家的女儿要受点委屈,这就要看她肯不肯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换取她哥哥的幸福了,这里头又要祖母做不少的工作。
不过这样的亲事一旦说成了就简单了,一切的虚礼都免了,简单到连娶亲都免了。反正是两对新人一天里结婚,各自说好了时间把女儿送到人家家里去,陪送的东西也都是说好了完全一样的。
结婚之前,祖母还有许多的忙碌。
旧时的农村还是很封建的,婆婆和媳妇之间从结婚那天就开始了一场战争。而祖母要视男女两家对她的谢礼而关照一些事项。比如关照男方的婆婆,在新床的褥子底下放一根缝衣针,这样新媳妇就会对婆婆畏惧,看到婆婆就像引(隐)线一样隐来隐去。而关照女方就是新娘子进门时乘男方人不注意,在大门槛上略微站一站,这样这媳妇就在男家站住了脚,一家子都被她踩下去了。
诸如此类奇怪的习俗还有许多,但祖母有时候不负责任地即关照了男家又关照了女家。结果是结婚那天,新娘到夫家门口还没来得及跨门槛,男家的人一边一个拉着新娘子的胳膊像抬一样把新娘子抬了进去,那新娘子惊慌之中在两脚离地的情况下,在经过大门的那一刹那,居然还是没有忘记用脚狠狠踢了一下门槛。而男家因为已经出好了花样,也不急。心里还在感谢二宝婶妈想得周到,总归一物降一物的。
乡村婚俗,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是不同房的。新郎要把新床让给新娘和她的那些伴嫁小姐妹们睡的。于是晚上宾客散去,新娘子和小姐妹们把新房门一关,尽可以从从容容仔仔细细把新床翻个遍,哪怕它一根细小的绣花针,姑娘们还是能翻出来扔到马桶里去。此时那新娘子在心里把二宝婶妈谢了千万遍。
就为这些,祖母从此和这家人家就像亲戚一样。无论是婆婆还是媳妇,都把我祖母当亲人一样感激,一辈子的来往孝敬。
奇怪的是祖母的媒人到了人家结婚那一天是不能出场的,酒宴上一定要男媒人上阵的。于是总是伯父代替祖母去上席代做媒人,祖母得了谢媒钱后还能得到一只伯父带回家来蹄膀。
当然,也有的姑娘在结婚后才知道上当的,男方的家境不是看亲时那样的景象,但是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乡下女子都是认命的,顶多把我祖母骂几声“乱说媒人”日子还是一样过下去了。
在我还未成年时,祖母已经去世了,但是祖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关照过我了,新婚之夜,千万不能先脱衣睡觉,一定要等新郎睡下了才睡,然后趁他不注意,悄悄把自己脱下来的衣服盖在他的衣服上,这样就能一辈子盖着他了。
祖母说这个计策她只告诉过我一个人,我对此深信不疑。
祖母13岁做童养媳,29岁守寡,这个漂亮能干的媒婆,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的婚姻大事操劳忙碌,而她自己的婚姻却完全是一场悲剧。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命里的定数,我想,这和木匠家里三脚凳,卖油的娘子水梳头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