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民风民俗 >> 其他习俗 >> 端午习俗多元色 最是龙舟似飞凫

端午习俗多元色 最是龙舟似飞凫

2019/12/28 0:32:27    作者:  张建林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173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有端五、端阳、当午、重午、中天节等之称,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过去是很隆重的。

  端午这一天,“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清嘉录》卷五《端五》)是日,家家户户都有宴席,一片节日气氛。药铺、酒肆给老顾客赠送雄黄、苍术、白芷、酒糟等。做生意的大都歇业半天,结伴去酒店喝酒,所以,有“白赏节”之说。

  五月,旧时谓之毒月,有许多禁忌。因为时令已近盛夏,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所以,有些禁忌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有一些是没有什么道理的,甚至是很荒诞可笑的。《荆楚岁时记》中说:“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盖屋。”北方的习俗,不能迁居,不能糊窗户。还有一说,五月五日不能生育孩子。据说,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因为出生于五月五日,父亲一直歧视他。《清嘉录》中记载:“吴俗称善月,盖讳忌恶为善也。”

  毒月需采取各种防毒驱邪措施。措施一:门悬蒲剑、艾人、蒜头,堂内挂钟馗像;措施二:妇女簪艾叶、榴花;措施三:老妇戴绒虎;措施四:家长用雄黄在小孩额上写“王”字,戴虎形帽,穿虎纹衣,腕系五色丝线,胸前挂小网袋,内装蒜头、咸鸭蛋,脚穿虎头鞋;措施五:门楣、床头贴五毒符,庭前洒雄黄水。时至今日,以上习俗基本上都已消失,或正在消失。只有烟熏一项还保留着。具体做法是,端午日正中午,家中紧闭门窗,燃苍术、白芷、芸香等,进行烟熏杀毒。这些都是中药材,镇上的药店每年端午前后都有供应。苍术为菊科多年生直立草木,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白芷为多年生草本,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等功用;芸香对读书人来说是最熟悉的,它又名七里香、香草等,夏季开黄花。花叶香气浓郁,可入药,有驱虫、驱风、通经的作用。书香的典故就是与芸香有关的。因其散发出的香味能杀死书虫,爱书如命的读书人就把芸草夹在书中,对其飘散出的缕缕香气称为“书香”。

  《清嘉录》中有用五毒符驱毒的记载:“尼庵剪五色彩笺,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蚿就是蜈蚣,俗称百脚。清代分湖诗人郭麐写过一首《五毒符》的诗,诗中写道:“跂跂脉脉缘善壁(壁虎),蜿蜿虵虵斗凤疾(蛇),周身百足彊扶持(蜈蚣),密纲千丝巧罗织(蜘蛛),庞然独踞中央坐(蟾蜍),四虫幺黁一虫大,可怜乙骨走群妖,留向午时作奇货。”

  端午燃苍术、白芷、蚊烟等,其功效主要是辟邪驱毒,使夏夜无蚊虫之扰。蔡云《吴歈》诗云:“蒲蓬卵蒜挂床前,芷术香芸地下燃。还怕夜来眠不稳,碧纱帐外点蚊烟。”

  吴越地区,风俗习惯基本相似,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中有《端午》两首,描写了当地的端午风情,其一云:“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吃五黄与苏州一带差不多,枇杷、石首鱼似乎近似立夏尝新了,还是有所不同的。其二云:“蒲剑艾旗忙半日,分来香袋与香球。雄黄额上书王字,喜听人称老虎头。”

  端午之日,门上贴钟馗画像,用以驱邪,此俗相传与唐明皇有关。传说唐明皇于病中做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吃。问大鬼,大鬼自称是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发誓灭尽天下妖孽。唐明皇梦醒后,遂命画师吴道子绘成图像。自此,端午悬贴钟馗像之俗,便流传了下来。

  端午的应时食物很多,食品名字都与“黄”字有关,如黄鱼、黄鳝、黄瓜、黄泥蛋等。但最重要的是吃粽子,别的东西或许可以不吃,粽子不吃是不行的,俗话说:“端午不吃粽,死仔无人送。”不吃粽子,后果相当严重。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或掺以红豆、红枣、鲜肉、咸肉、火腿片等煮熟,粽子的种类比较多,南方和北方也有一定区别。南方粽子以嘉兴粽子为代表,其中五芳斋最为有名。以形状来分,有斧头形、小脚形、三角形、一角形、四角形等等,还有连成一串的小粽子,唐时称百索粽,宋时称九子粽。苏州粽子多为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四川人喜欢辣食,所做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独特。

  除了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清嘉录》中摘录了孙思邈《千金月令》:“端五,以菖蒲或缕或宵以泛酒。”吴曼云《江乡节物词》诗云:“细切蒲菹劝举觞,不须九节认灵菖。娇儿怯试烧春味,一抹妆成半额黄。”雄黄又名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有毒性,现在不再喝雄黄酒了。小时候,记得曾吃过雄黄豆。如今,也没有了。

  端午节吃粽子,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金陵岁时记》中写道:“相传屈子溺汨罗江,其后授梦于一士人云:‘所投米饭,辄为蛟龙争食,若以箬叶裹饭,系以丝,则蛟龙不敢相争,庶免馁。’而此粽之制所由昉也。”

  端午的另一项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渡,《荆楚岁时记》认为:“鞍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拯之。舸舟取轻刹,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士人悉临水而观之。”这是说起源于拯救屈原。《金陵岁时记》也说:“龙舟竞渡,吊屈子之溺水,楚俗也,吾乡亦沿用之。”但也有另一种不同说法,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认为与伍子胥有关。

  龙舟竞渡又称“赛龙舟”、“划龙船”、“龙船赛会”等,已成为大型的民俗表演活动,历史上,南京六合竞渡、扬州竞渡、镇江金山竞渡都曾盛况空前。古人有《竞渡词》十首,记录了苏州一带竞渡的场面,选录两首:“香拨琵琶内府调,紫檀截管玉装箫。绝怜天上《霓裳曲》,吹遍红阑四百桥。”“鼓翻旗飐跃凫鹥,黄篾推开粉颈齐。贪看河心龙影乱,忘人偷眼柁楼西。”

  旧时,苏州的龙舟竞渡多在胥门塘河举行,《吴县志》中记载:“端午为龙舟竞渡,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杂沓。投鸭于河,龙舟之人争入水中相夺,以为娱乐。”是当时龙舟赛的生动描写。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