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 3:33:15
作者:
孙跃勤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1158
得知耕乐堂晋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蒋鉴清了却了一桩心事。
今年79岁的他,从同里镇分管城建的副镇长任上退休,后又被聘为同里镇退思园、耕乐堂修复办公室主任。从1973年来到同里工作,他不仅见证了古镇的发展变迁,还亲身参与了古镇开发修复的起步和发展。他说:“耕乐堂是我修复古建筑最满意的一笔。”
蒋鉴清至今保留着当年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载了从1998年5月到2007年7月每一天的工作内容。这些日志,不仅是他个人工作的记录,后来也成为耕乐堂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力佐证。
耕乐堂的修复,是从一片荒芜中起步的。蒋鉴清回忆当时的情景,第一步是查阅资料,全面了解原貌。当时的耕乐堂破败不堪,很难与历史上的诗书礼仪之家联系起来。动手修复之前,蒋鉴清拍了一卷照片,如今依稀可以从中辨别耕乐堂的主体结构。然后,同里镇又请了苏州园林、吴江城建以及文保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修复方式方法,几番论证研讨,才有了施工图纸。最初,蒋鉴清是想通过还原耕乐堂,为退思园建一座“姊妹园”,不曾想,此举还填补了同里古镇明代建筑的空白。
修复后的耕乐堂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却足足用了前后跨度4年、实长三年有余的时间。其中艰苦,蒋鉴清如今想起来只剩甘甜。他说当时受多方制约,首先是技术力量薄弱。当时同里古镇上,会古建筑修复的人很少,需要到苏州、上海去找“老法师”指点。还有材料采购困难,协调当时宅内住户搬迁工作也是阻碍重重。最重要的一点是按照原貌修复古建本身就是一种急不来的活。“那时,针对已经倾斜的堂楼,我们决定用打牮拨正的古法修复。首先要拆除屋面和四周围墙、楼板,只剩一个框架,然后廊柱绑上钢丝慢慢调整,每天10公分,这样一点一点磨洋工,下雨天和大热天都不能开工。”
支撑着蒋鉴清坚持下来的是一个信念:“我们一代人在同里工作,不保护好这些古建筑,就是历史的罪人。”他说,尤其在看到退思园修复对同里旅游产业的带动之后,就像是尝到了甜头,对耕乐堂修复格外起劲。他说,耕乐堂晋升为“国保”,当年的工作也可谓受到了最高规格认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那些至今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同里古建筑能被发掘修复,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