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9/17 3:07:17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553
在震泽镇区东首禹迹桥的北面耸立着一座古塔,名叫慈云寺塔。该塔所在的慈云禅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慈云寺塔因寺而名,相传初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年—250年)。千百年来,慈云禅寺和慈云寺塔历尽沧桑,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毁于兵燹,唯塔独存,64年后,即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当地丝业公会和经行捐款,重建大殿;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塔的第五层层面被大风吹坍,由里人于两年后修复,1937年11月塔遭日军炮击,被击去第四层的飞角廊柱。1954年,当地政府和省文管部门拨款重修慈云塔,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予以再修,又一次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1998年,再度重修,翌年2月竣工。
慈云塔与周围景致
慈云寺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总高38.44米,六面五级,由回廊、塔壁、塔心等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三面壼门,开口方向上下相闪。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等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1577年)修缮时的铸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
慈云禅寺正殿
外观慈云寺塔,翼角轻举,甚是秀丽挺拔。以前,震泽有“震泽八景”,至今大多已名存实亡,但“慈云夕照”这一景仍然倾倒着前来观光的人们。每当夕阳西下之际,絮云朵朵,红霞满天,落日的余辉斜照着塔身,光影变幻,由浅及深,最后溶合于苍茫的暮霭之中。清代诗人金德辉对这一景色作了形象的描写:“孤塔插晴空,突兀绝依附。片云自西来,与塔相回互。十里暗苍茫,遥望成烟雾。溟濛影欲沉,野田空日暮。”塔内置有楼梯,若拾级登临塔顶,往西北、东南远望,茫茫太湖、长长麻溪就在眼前,碧波绿水间躺卧着片片田园农舍,令人心旷神怡。收眼往西而观,镇区古民宅连片成群,片片黛瓦在艳阳的照射下,熠熠生光。俯视东南侧,只见高大的禹迹桥变成了一件掌上玩物,甚是精致可爱。
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近年来也得到修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题写了寺名。随着前些时十八尊罗汉从寺院地下挖出,慈云禅寺已开始了全面修复。这“慈云”作为寺名和塔名,在当地流传着一个传说。相传北宋末年,北宋王朝朝政腐败,国力衰微,北方金兵乘虚而入,攻下都城汴梁,掳去徽宗、钦宗二帝。宋徽宗女儿慈云公主避难来到吴地震泽后,念念不忘禁锢在北国的父皇,终日闷闷不乐。侍臣们为其解忧,就在镇东望夫塔的废基上重建一座宝塔,并新建一寺,分别以“慈云”命名。塔成后,慈云公主常登临塔顶,遥望北方祈祷,祝愿父君早日平安归朝。说起慈云寺塔的前身望夫塔,也有着一段传说。相传三国期间,吴国国主为从蜀国手里讨回荆州,再三用计,均被诸葛亮识破。后来纳都督周瑜的“美人计”,诱刘备来吴国,欲软禁,威逼他交出荆州。怎料刘备为皇叔,加上相貌堂堂,深得吴国太欢心,欲将女儿嫁之。结果弄假成真,让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此后,孙权不甘心,设计将妹妹骗回吴国,不让其归蜀。孙夫人日夜惦记丈夫,就在地处太湖之滨的震泽建造一座高塔,每日登高望西远眺,盼望夫妻团聚,“望夫塔”即由此得名。
慈云塔与禹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