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13:33:00
作者:
来源:
吴江发改委
【字 号:
】
点击量:41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乐居吴江”的关键时期。为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档案事业,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全市工作大局提供优质服务,特制定《吴江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市档案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苏州市档案局的指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档案事业发展和服务大局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构建起了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事业体系。“十一五”期间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具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发展理念、工作思路与时俱进;二是档案工作范围不断拓展;三是档案馆(室)软硬件建设大大提升;四是档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档案工作领域有了新拓展。档案工作进一步融入并延伸到全市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巩固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行政村将全部达到省一星级以上标准;社区档案工作已列入社区创建考核指标,建档范围不断扩大;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实现检查验收常态化;劳保、教育、水利等条线档案以星级测评促业务提升;重大活动、重大会议建档不断规范;家庭建档不断推广,成为新的档案发展亮点。
(二)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有了新突破。全市档案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三个服务”(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着力实现三个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形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工作理念和实践成果。市档案馆通过提供档案查阅和现行文件利用,努力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五年来接待查档23506人次,80064卷次;通过吴江档案信息网市民点击现行文件信息数累计达140多万人次,为公民提供证明、解决纠纷以及编史修志等方面提供了依据,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各单位档案室也积极开展室藏档案利用,为本单位中心工作服务。
(三)档案事业主体建设跨上了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启用新馆,配置了先进的设施设备,运行数字档案馆系统,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并实现了等级提升的跨越式发展,2007年晋升省特一级档案馆,2008年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认定,2009年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认定,迈上了地方性综合档案馆的最高台阶。五年来,全市各镇(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设施设备得到改善,基础业务建设全面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为档案的安全保管和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五年来共有401家单位达到省星级水平。
(四)社会档案意识和依法治档水平有了新提高。认真开展档案事业“五五”普法工作,通过在《吴江日报》开辟专栏、组织知识竞赛、社科普及广场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学习《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和新颁布实施的《苏州市档案条例》,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档案意识。认真开展档案执法工作,通过执法检查、条线检查和年度检查,确保了各领域档案管理的有章可循和有序开展。
(五)档案资源建设取得新进展。市档案局(馆)以建设完整反映历史、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为目标,着力加强馆藏资源建设,积极抢救保护档案文献遗产。五年来,通过依法接收、广泛征集等方式,共接收进馆档案73274卷18431件,征集档案资料652件、画册274册、照片79.2GB(54000多张),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平时注重对资料的收集,通过整理、装订、编目、上架各种报刊资料,保持了馆藏资料的连续完整。
(六)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市档案局(馆)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累计已完成馆藏164个全宗的案卷级、184万余条文件级目录数据的建立工作,已扫描历史、珍贵和利用率高的档案200余万页,建立了包括照片档案、录音、录像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全市各单位努力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已全部安装了PDE档案管理软件;多家单位实现了室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大部分单位完成了重要、珍贵档案的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通过与吴江市党政信息网后台接口,建成吴江市电子文件中心,作为吴江市电子文件的灾难备份基地。
(七)档案信息开发和地方志编纂工作取得了新成果。全市各单位围绕中心,立足馆(室)藏,广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五年来,市档案局(馆)先后编辑了《吴江年鉴》、《吴江市档案馆指南》、《分湖三志》等各种出版物汇编24项,供领导机关决策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其中,《吴江年鉴》连续两年获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另有7项成果分获全省档案文化精品评选二、三奖,1项获江苏省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1项获苏州市档案编研成果评比一等奖。2006年以来,市档案馆利用馆藏资源先后建成历史文化综合展厅、档案史料陈列、吴江名人展厅三个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并免费对外开放,展厅总面积达到650平方米,已成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吴江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并与26所大中小学校签订了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协议。市档案馆还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展览4次,撰写宣讲材料多篇,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同时,全市二轮修志工作不断推进,《吴江市志》已完成初稿编纂工作,镇志扫尾工作基本完成。另有多本专业志、部门志、村志正在编纂过程中。
(八)档案机构队伍建设呈现了新气象。五年来,市档案局坚持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业务培训8次, 1000余人次参加培训;选送有关人员110余人参加省、苏州市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严谨、业务素质较高的档案工作队伍,一批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市档案事业在“十一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为“十二五”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前进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难题。突出的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紧迫感不够强烈,加快档案事业发展的举措不够及时有力;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档案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解决老问题,主动采取措施应对新挑战,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破解难题,努力把全市档案事业推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规划,大胆创新,深入分析着力解决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形成我市档案工作的品牌效应。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服务大局为主题,着力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不断丰富档案资源,加大档案开放力度,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环境,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吴江档案事业与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拓展档案工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时代要求、具有吴江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档案事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档案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技术先进、馆藏丰富,充分发挥其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资料利用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子文件中心“五位一体”的功能,成为地方社会文明进步和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档案室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利用便捷、移交及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建成全市范围的档案信息资源库群和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加强史志编研工作,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提高档案法制宣教水平,增强档案局依法行政能力,促进全社会档案意识明显提高,建设与现代法制要求相适应的档案行政管理、监督、执法体系。
(三)主要任务
1.档案服务工作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大众”,进一步增强档案服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扩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效。
(1)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加大档案依法开放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进暂不公开和控制使用的档案信息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的方式方法,构建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有关部门提供暂不开放的档案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文件信息共享。
做好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充分利用档案网站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检索服务,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为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档案信息。拓展机关档案向社会开放利用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档案信息和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中心建设,认真做好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把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切实把国家档案馆建设成为政府指定的公开信息利用的场所,充分发挥桥梁和窗口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及其他政府公开信息服务范围,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加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拓展档案馆服务功能。按照《国家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规范》的要求,配合形势和社会需要,举办或联办各种形式的档案展览和专题讲座、讨论、学术报告会、征文比赛、演讲、夏(冬)令营活动等,展现地方特色和档案文化,让更多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走进档案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
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亮点工作、重大活动开展选题,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和其他编研精品,努力打造反映现实、贴近社会、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年鉴,让《吴江年鉴》成为吴江一张亮丽的名片。围绕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关注较多的专题,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范围,征编结合,把档案信息内容转变为档案信息知识,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加强涉民档案管理
与各涉民档案主管部门和形成单位共同推进涉民档案规范化建设,共同研究涉民档案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涉民档案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依照江苏省、苏州市社区档案管理意见,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档案工作,使社区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加强社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社区建档、百姓用档大平台,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文件材料形成、归档和保管的指导性文件,加大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新农村示范村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利用档案工作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稳定和谐、基层民主建设和农民增收服务。
(3)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分级管理和服务机制,做好重点建设项目尤其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档案管理登记工作。按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竣工档案验收的要求,协调有关部门出台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标准,抓好重点建设档案进城建档案馆前的把关验收工作。
(4)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依照省、苏州市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要求,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档案业务咨询与培训力度,建立“自主管理、高效适用”的民营企业建档长效机制,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2.国家档案资源建设
(1)加强档案资源管理
加强对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形成的应归档的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文件的督促指导,加强业务基础建设,确保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准确。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和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档案登记、档案目录的报送工作,做到及时建档,齐全完整,流向清楚,利用方便。建立乡镇档案文件中心,整合镇(区)职能部门和行政村档案资源,努力把乡镇档案文件中心建设成为各镇(区)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
(2)丰富和优化档案资源体系
在依法定期接收列入进馆范围的档案的同时,通过征集、复制等方式,加大对散存在社会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档案、资料的征集力度,继续鼓励组织和个人向地方国家档案馆捐赠或寄存档案、资料。积极探索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类档案资料、有较高价值的名人档案资料的进馆途径。开展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与有关部门联合,切实做好调查摸底、认定登记工作, 并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征集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进馆,不断完善征集和保管体制。采取网络整合、馆际协作、馆室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档案资源整合,为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打下基础。
(3)加强档案安全保管
加强馆(室)藏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档案库房要充分利用自动防火、防盗和温湿度控制系统,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做好馆藏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利用数字化、人工修复等手段保护档案。建立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实现异地备份。
3.档案信息化建设
(1)加快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
积极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加快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步伐,升级“吴江市数字档案馆”软件,升级配套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相关硬件。以珍贵重要、急需抢救、涉及民生、利用频繁的档案资料为重点,全面开展馆藏纸质、照片、音像等档案的数字化。2013年前完成全部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的校对和录入工作,2015年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到80%。
(2)加快档案室存量档案数字化
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要根据《江苏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有效;2012年底要全面完成室藏文件级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计算机检索;2015年完成室藏重要、珍贵、利用率高的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室藏数字化率达到60%,并向市档案馆移交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实现数据共享。市档案局要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加强对各立档单位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建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制度的审核和网上备案制度,确保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建立和健全档案信息化保障体系
围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标准规范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体系、档案信息人才队伍体系的建设,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4)优化“吴江档案信息网”网站建设
以领导、机关、公众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公布政府公开信息内容和开放档案为主要目的,有计划地、确保安全地上载档案开放目录和档案全文信息,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
(5)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
发挥综合档案馆接收档案信息的优势,以电子文件中心和现行文件中心为平台,构建全市范围内的政府公开信息、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目录信息等网上报送及应用平台,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查询枢纽和应用平台,为党委和政府当前工作提供服务。
4.档案法制建设
(1)档案宣传与档案法制教育
组织实施“六五”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乐居吴江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促进档案法制建设。
(2)档案行政执法与监督检查
加强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能建设,建立健全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履行档案行政执法职责的考核制度,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档案行政执法力度,开展档案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和档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把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范围。
5.档案队伍建设
(1)加强教育培训工作
在全市档案系统内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培育先进群体。有效依托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教学资源,坚持档案岗位上岗培训制度,每年开展在职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水平,进一步改善和更新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适应现代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2)开展业务交流
采取措施加强档案中高级职称队伍建设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充分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加强档案学术研究、业务交流和沟通协作,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四)保障措施
1.突出重点,把握大局
树立大局意识,明确档案工作在建设乐居吴江中的地位、作用和优势,自觉将档案工作与全市发展大局、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主动融入,主动呼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把积极进取的精神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坚持从部门的实际出发,正确分析档案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突出重点,在服务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2.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档案工作的关心,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各地、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划,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与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建设结合起来,使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3.改革创新,统筹协调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档案工作的规律,推进档案管理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应依法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化环境要求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建立档案工作的自律机制和长效机制。加强档案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服务的协调,强化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和服务功能;加强档案业务工作与档案宣传教育,统筹协调,集聚合力,提高档案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实现我市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强化责任,确保落实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档案人员的思想、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强化终身学习意识,增强档案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广大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各方面人才在档案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团结协作、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局面。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建立落实机制,把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分解细化到各个年度、确保“十二五”规划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