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7 15:43:08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850
第一节 文 物
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昇明桥 在东白漾东口,跨大饱、饭字两圩。石拱桥,三孔。明崇祯十四年(1641),里人仲时锳、归彦先、汤三聘、史勤、王士龙建。清雍正九年(1731),里人郑禹甸、陈舜玉、叶殿文、宋郁昭等募资重建,邑人范灿作记。有桥联云:“祥开震巽彩虹高千秋壮丽,喜溢乾坤新月满万户盈宁。”
中和桥 在王家庄街,跨充字、大适两圩。为梁式石桥,三孔。始建无考。清道光四年(1824)重建。有桥联云:“金波跌宕红梨渡,玉带长垂绿晓庄。”
泰安桥 在盛泽乡黄家溪村。为梁式石桥。清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
白龙桥 今属坛丘乡龙桥村,跨南心、北心两圩。为石拱桥,三孔。清乾隆九年(1744)僧秀岩、里人钮美尊、李俊先创建,邑人范灿作记。光绪二年(1876)重建,移过于西。今桥为宣统元年(1909)里人王紫封、李璞山等多人捐建,钮文乾作记,碑记今存。有桥联云:“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
济东会馆 在斜桥街,清嘉庆十口年山东济南府人营建。现存大门、前厅、正厅三进,座北朝南,正厅硬山顶,梁枋遍雕龙凤、仙鹤、花卉,并施彩绘;柱头雀替镂空雕刻人物故事;前檐斗拱上又刻着游龙飞凤,穿行于云朵之中。正厅西墙上砌有民国12年(1923)《重修济东会馆记》石碑一块。
先蚕祠 在五龙路,俗称蚕皇殿、蚕花殿。祀黄帝神农氏及嫘祖。清道光二十年(1840)里中丝业公建。原有园亭、树石、小桥、围廊、书舍。今存门楼、正殿、偏殿、门楼为单檐歇山顶,门楼外为八字墙,一色水磨砖。总占地面积3784平方米。今为粮管所仓库。
石塔 在茅塔村小学内,为忏庵遗物,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塔刹及塔座已毁,仅存塔身、青石,四面五级,高1.29米。
二、县文物保护控制单位
永清桥 俗称南新桥,跨东肠、西肠两圩。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建。乾隆二十年(1755)易石。
保盛桥 在东白漾西口,跨东肠、大适两圩。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建,嘉庆二十三年(1818)易石。
东秀桥 俗称乌新桥,跨东肠、西肠两圩。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建。清道光十年(1830)重建。同治三年(1864)修。
终慕桥 俗称百嘉桥,又称百家桥,在大适圩。宋孝子柏深山创建,始建无考。乾隆六年(1741)重建,震泽倪师孟作记。
带福桥 旧名搭北,在东港,跨大适、大饱两圩。明天启四年(1624)建,沈初作记。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分防厅罗公重建,并增高,使大船通行。
如意桥 在盛虹村,跨大伏、小适两圩。雍正十一年(1733)里人俞衡旦、杨龙吉创捐募建。
万缘桥 在埭东村,建置无考。
登云桥 在茅塔村,跨麻溪,宣统二年(1910)建。抗日时期游击队攻击驻盛泽镇日军,在桥上不慎炸药包爆炸,炸坏桥面。建国后以水泥修补。
福海桥 俗称前窑,在前跃村,跨老字、饭字两圩。明永乐三年(1405)道士徐某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里人仲锦画重建。今桥为民国九年(1920)建。
三阳桥 在埭东村,建于乾隆四十年(1775),梁式单孔,栏石不全,望柱无。
长春桥 在慰塘村,始建无考,乾隆年间重建,梁式三孔,西桥面金刚墙上杂有青石,稍有损坏,栏石无。
万寿桥 在庄浜村,道光二十四年(1844)建,梁式三孔,跨北中浜河,桥台累砌,栏石不存,排柱缺一。
南星桥 在茅塔村,乾隆四十年(1775)建,嘉庆十八年(1813)、咸丰五年(1855)分别重建,梁式单孔,两桥台各有一长方形泄水孔。
前庄村桥 在前庄村,始建无考,梁式三孔,金刚墙为青石,东桥堍已塌损。
会堂桥 在慰塘村,始建无考,光绪年间重建。梁式三孔,栏石无存。
王氏节孝坊 在东港西岸21号,清雍正九年(1731)为汤元泰妻王氏立,座西朝东,花岗石构置,二柱一间,宽2.3米,高5.5米。
吴氏旌节坊 在斜桥街,乾隆三十九年(1774)为徐鹤亭妻吴氏立,座北朝南,花岗石构置,二柱一间,宽1.75米,坊高4米。
目澜洲 在公园路。初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名骨池庵。元至正间易名圆照庵。东部有圆照堂,俗称四面厅,民国时重建,正方形,周以回廊。西部尚有一明正德元年(1506)的《圆照庵记》石碑。碑文见同治《盛湖志》。
华阳会馆 在华阳街,原为华阳真逸祠,祀梁隐士陶宏景。陶字通明,秣陵(南京)人,博学好养生,仕齐,弃官隐居句容曲山,自号华阳真逸。梁武早与之游,及即位,召之不出,国家大议无不咨询,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该会馆于乾隆年间由染红诸坊建,又名红花会馆。
徽宁会馆 在东肠圩钱家浜。初为新安义学,乾隆三年(1738)安徽人拓建。现存门楼,座北朝南,硬山顶,东首2间有楼,入口为3个拱门,东西各设清水砖八角风窗。馆内原存道光十二年(1832)碑刻3块,被收入《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一书。
庄面 旧庄在南北大街,乾隆十七年(1752)因火被毁。不久,建新庄于今址。清末民国初期重修。
培元公所卅年纪念义井 在牧童湾。培元公所新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1926年秋,绸业界举行新屋落成卅周年纪念活动,开义井一口,以便居民生活用水,四周砌有围墙,其西北角立有“培元公所卅年纪念井”石碑1块,为近代书法家唐驼手迹。
三、其它文物
张梓柟烈士墓 张梓柟烈士牺牲后,被埋葬在东港。建国后,移葬至目澜洲公园东部,并建墓地、墓碑。1981年,因公园扩建,墓地移至园内西部(详见“人物”卷)。
重修松陵学舍记石碑 镶嵌在镇中心小学校园的墙壁内(详见“教育”卷)。
仲氏家祠记石碑 镌刻于民国24年(1935),仲颐文,仲肇湘书。
第二节 胜 迹
一、古迹
竹堂 相传晋竹林七贤之一张翰曾寓于此。后建僧庵名北胜。明沈登《古竹堂》诗云:“梵响阴阴寄一椽,竹堂古迹故依然。斜桥曲水萦如带,高韵犹留落照边。”同治《盛湖志》称“七贤咸聚,未敢遂沿旧说”。详见“盛湖八景”。
妆楼 相传沈富妾九娘所居,地名楼下。九娘墓在中山桥北(属胜天村),1958年被掘。
万三井 在斜桥北堍,早字圩河滩,乾隆年间大旱时尚露见,井内皆砖筑,深不可测。附近有洗碗池,皆沈富遗迹。
红梨渡 俗称俞家渡,在今桥北新村附近。沈富植红梨万树于湖滨,花开夺目,以点缀风景,故名。桥北荡古名红梨荡。红梨亦成为盛泽别称,柳亚子诗“一水红梨旧梦痕”即是。1958年后渡口始废。
龙庵厂 明朱之蕃未及第时寓此读书。里人卜舜年亦曾读书于此。卜舜年《读书龙庵厂》诗云:“僧寮明敞我参居,薏饭蒿汤好读书。恢复龙庵千载后,卷舒乌阵夕阳余……。”详见“盛湖八景”。
归家院 在终慕桥北堍,地名十间楼,明才媛柳如是故居。清王鲲《十间楼》诗云:“柳荫深处十间楼,玉管金樽春复秋。只有可人杨爱爱,家家团扇写风流。”
庚申亭 在沉瓦桥西堍,因其在镇庚申方,又成于庚申年,故名。又名知止亭。钮琇《觚賸》云:“吾邑庚申亭,其名绝雅,可与问莺、垂虹并传。”今废。
屐砚斋 在西肠圩。桐乡汪文柏别墅,收藏甚富。季青得一古砚,形如屐,因名其斋。长洲汪琬为之作记。后人多有题咏,今废。
莲花墩 在雁湖东北,与王江泾相近。古名濯缨矶,四围皆水,有某元人遗迹。乾隆五十年(1785),新杭人宋景和偕同志者筑屋如舟,名小沧浪,在其中结诗社。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同治初年,杨象济在隔岸筑一亭,仍名为濯缨。今废。明陶照《濯缨矶》诗云:“宦海风尘苦,林塘荷芰香。临流缨可濯,何必问沧浪!”
二、园宅
秀园 亦称仲氏园。在姚家坝底,明诸生仲鸣岐筑。中驾小潇湘阁,仲氏隐居著书,有《小潇湘集》4卷行世。后圮毁。其六世孙季甫将园改迁于东,池塘竹树,石蹬孤峰,宛有山林之致。筑水阁数椽,仍名小潇湘,里中名流往往在其中讲学论文。乾隆时已废。花园街(旧名南廊下)、潇湘弄因此得名。清沈承休《秀园》诗云:“一丸尘市内,乃有小潇湘。勺水吞云梦,孤峰秀辟疆。竹疏迎晓日,蕉展送斜阳。好客联诗句,狂歌未厌狂。”
石林西壁 在大适圩斜桥东,明武举卜梦熊故居。中有晚香亭。后圮毁。清徐寅在其址筑园,名徐园。今废。卜舜年《晚香亭小集》:“芙蓉照盛湖,风起寒潮打。归禽点枯林,残阳半屋瓦。中有晚香亭,琴书列闲雅。桔柚垂前楹,鞠花围四野。”
绿晓斋 在充字圩斜桥之西,为诸生卜舜年故居。后其地称绿晓庄,凭吊者络绎不绝。邑人潘一桂《过卜孟硕旧居》诗云:“不忍问幽琴,情来涕不禁。残灯哀榇冷,古屋暗尘深。有客求遗迹,无儿续苦吟。乡园一抔土,凄侧故人心。”
周侍御宅 在谢天港(今胜天村),明周灿故居。有清慎堂,后改称桂芳堂。建国后该地尚有百桌厅,1958年被拆。
学山草堂 在茅塔村菉葭浜,举人计东故居。其子准夭亡后曾建思子亭。旁有蛰庵,计东曾为之作记。清汪琬《访甫草先生于学山草堂》诗云:“溪流凡数转,始得到君家。香稻连畦暗,疏杨护岸斜。村深纷纺织,湖近足鱼虾。稚子来看客,相随笑语晔。”
西园 在大氐圩(今属永和村),处士仲泷于绿葭潭置一别墅,筑园其中,延名师以为肄业之所。今废。清计大章《西园落成》诗云:“西园欣落成,碧潭映衡门。开荒筑场圃,绕屋列长垣。垣中浚方池,溶溶水潺湲。引流灌蔬果,花草随时繁。亭榭既幽敞,楼阁又掀骞。洞庭落照里,竹树罗远村。四顾周大泽,风涛相驱奔。”
窦峰园 亦名汤园,在大适圩东港,处士汤昆筑,今废。钱汝楫《和屈谷贻窦峰园看菊》诗云:“旧说园林好,黄花绕涧门。三秋霜欲老,万寿艳还存。月冷池边石,云迷市后村。餐英有骚屈,相对酒盈樽。”
读书乐园 在毛家弄之西。滨州州倅计瑸筑。汤钟《读书乐园观梅怀计筹山》诗云:“香雪娱情处,悠悠忆故人。不知千里外,可望一枝春。幽韵冰为骨,淡妆月作邻。何时重执手,花下洗芳尘。”今废。
话雨楼 在敦仁里。处士王楠故居。藏金石书画于楼,在江南有令誉。当时名流张庚、金农、沈凡民、汪退谷、张文鱼等与王楠时相过从。张庚《馆王氏话雨楼,浈江从兄过访,论古今书法》诗云:“王氏箕裘乐毅篇,官奴名遂著童年。堪怜真迹香生灶,拓本唯凭承素传。醴泉铭有晋风流,肯让虞公藏器优!不识近来高丽国,宝传犹得几银钩?”今废。
郑园 在昇明桥东南,处士郑文筑,后来成为郑氏宗祠。曾办过郑氏家学(在盛湖公学创办前)。今废。郑文,字锦扬,恭燮(理卿)之高祖。陆廷楷《游郑园》诗云:“竹屏遥架露残红,园旁僧庐只数弓。地落半村尘市隔,天生一水小桥通。数峰峭石荒烟外,几处繁荫夕照中。常使德门绵世泽,北邙无树起悲风。”
秋蟾仙馆 在西白漾北岸,贡生杨秉桂(辛甫)故居,家临盛湖,烟水浩渺。旁有红梨庵,因向北不足二、三里即红梨渡,故名。今废。钱杜《秋蟾仙馆图为杨辛甫作》诗云:“蝙蝠打窗村鼓迟,秋蟾主人方赋诗。古杉乱写墙上影,秋蟾主人醉不醒。主人手筑池上堂,肘后更有新诗囊。夜阑梦觉秋满床,吟声与月相低昂。为君写此秋夜月,我与秋蟾亦相识。阑干小立共题诗,踏碎碧梧影几尺。”
停云读画楼 在西肠圩新街。吏目沈烜故居。中有宾鸿阁、古鲸琴馆,其子曰富所居,自名为受恒受渐斋。一时名流雅集,多有题咏。今废。殷兆镛《宾鸿阁图沈叔平属题》诗云:“红梨湖畔数停桡,忆赴君家伯仲招。先辈倾襟多古谊,小楼下榻话深宵。运经烽火三椽存,人去山丘卅载遥。犹喜季方无恙在,爪泥遗迹证生绡。”
三、寺庙
包括祠、庙、庵、堂、寺、观。盛泽自宋元以来,寺庙建筑遍布镇乡。民国34年(1945),盛泽尚有各种寺庙137处。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建筑大多已不复存在。目澜洲西北,濒临盛湖的古建筑群(包括岳庙、关帝庙、大王庙、碧霞行宫等)被毁,加之盛湖被围垦,对盛泽的古建筑风貌、自然景观等造成消极后果。以下择要简述之:
路头堂 祀行神,在北浜,建置无考。今废。北浜附近仍俗称路头堂。
火神堂 即普仁堂,在东白漾北岸,祀祝融之神。雍正年间,里人毛嘉卿建,设局施棺于此。乾隆六年(1741),里人汪慕川等拓建。今废。
鲁般堂 祀周鲁之巧人公输子般,在充字圩,始建无考。同治三年(1864)里中匠人重建。今废。
文起阁 俗称八角亭,祀文昌之神,在昇明桥东,明崇祯十二年(1639)筑墩,清康熙三十年(1691)建。道光二十七年(1847)毁于火。同治初改筑平屋。科举既废,该阁遂颓毁。
关壮缪侯祠 通称关帝庙,祀三国时蜀将关羽。在目澜洲西北。清顺治十七年(1660)僧梦麟、金陵闻嘉相建。左为逸林庵,右为西爽轩。同治四年(1865)募修,多有文人题词。1965年被拆除。
华大仙师祠 祀三国时名医华佗,在葡萄街同仁堂。今废。
裕国侯祠 俗称财司堂,祀三国时都乡侯阚泽。在县丞官署左(今盛泽中学)。同治间已废。
昭灵侯庙 祀唐曹王李明。李明为唐太宗十四子,贬为苏州刺史,有惠政。有两处:一在东白漾北,俗称东城隍庙,始建无考,同治四年(1865)修,建国后改为粮库,1988年被拆除建宿舍;一在镇北,俗称西城隍庙,康熙年间建,同治十一年(1872)修。建国后,因建盛湖中学新校舍被拆除。
静安公祠 祀宋工部郎中张夏。张夏,萧山人,因护钱塘海堤有功封护堤侯。清雍正三年(1725),敕封静安公。在海角湾,乾隆年间宁波绍兴诸商公建,即宁绍会馆。“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其址今为目澜丝织厂。
大王庙 祀宋处士谢绪。谢绪,会稽人,隐居钱塘金龙山,宋亡后赴水而死。明代被封护国济运金龙四大王。在西肠圩目澜洲西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山东诸商建,即任城会馆。“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东关帝庙 在大饱圩(今盛泽中学内),康熙四十九年(1710)山西诸商建,即山西会馆。嘉庆二十一年(1816)修,咸同间遭乱颓坏。
刘猛将军庙 祀元指挥刘承忠。刘善驱蝗,元亡后自沉于河,世称刘猛将军。在西肠圩碧霞行宫西。建置无考。“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利济侯祠 祀元处士金元七。元七先辈为开封人,宋南渡后殁于吴。元至正间以“阴翊漕运”封为利济侯。在北大街,俗称东庙又称小庙。康熙年间改建。同治三年(1864)兵燹毁其庙门、戏台及西北高楼。同治七年(1868)重建楼,光绪四年(1878)重修大殿,九年(1883)重修庙门、戏台。1965年被拆除。其址今为邮电局。
宁济侯祠 祀元代处士金宁一。宁一为元七从子,被封宁济侯。在北大街,俗称西庙。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今尚存庙门、戏台,为光绪九年(1883)重建。
圆明禅寺 一作白马寺,故址在今圆明寺桥西北,宋乾德中僧月觉建。明洪武十九年(1386)僧蒙极舍衍庆庵基拓建。后历代均有修建。沦陷前尚有方丈,民国30年(1941),寺钟为日军所夺,寺亦被毁。今其址尚存银杏二枝。
古龙庵 在西肠圩,宋咸淳中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修,乾隆三十年(1765)僧悟明重修。今废。
法轮禅寺 俗称地藏殿,故址在今盛泽中学内。明天启七年(1627)僧贞元建。后屡有重建。寺内有放生河。建国初尚存遗迹。今废。
化成庵 俗称风水墩,在盛湖中流。道光七年(1827)里人陈良才募建,杨秉桂作记,嘉兴张廷济书。同治九年(1870)僧得泉于左,拓建斋堂水阁。今废。
三元堂 在西庙右,元泰定元年(1324)建,历代屡有重建。里人卜舜年为疏。今废。
碧霞行宫 旧名玉仙行宫。一名宸洲道院,在目澜洲西北。明嘉靖十二年(1533)道士卜俊建。后为雷尊殿,上为玉皇阁,右为碧霞楼,下为来鹤轩,前为三教堂。清康熙三年(1664)于其左建丰姥阁,下为卫房圣母殿,前为紫苏殿,再前为大王殿。“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第三节 盛湖八景
盛泽镇有“盛湖八景”之说起始甚早。在明万历间卜梦熊所作《盛川题景记》中即云:“前人有竹堂、凌巷、渔湾、野渡、划船、晓钟、夕照、晴市八景分著。”在数百年的悠久岁月中,这八景随着“世异风殊”而“废举不一”。同治《盛湖志》中,关于八景的记载,基本与卜氏所述相同。历代文人对盛泽的题咏,多与八景有关。随着水文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八景大多已名存实亡。本志为保存历史资料,将卜梦熊的盛湖八景诗抄录如下:
一、五桥晴市
五桥架市河上,市河贯穿镇东西。盛川数千廛,远商鳞集,来宾辐辏,虽称乡市,实一都会。今废(详见“市政建设”卷)。
近水楼台蓬岛中,上有神仙驾彩虹。
饮水长鲸横日落,卧波飞栋跃春空。
梧桐客醉金樽月,杨柳人歌纨扇风。
题柱漫应夸驷马,相如辞赋动临邛。
二、竹堂古祠
竹堂一作石塘,在斜桥西堍,张翰曾寓于此,宋崇宁二年(1103)里人仲世昌建祠,供祠名贤用。有茂林修竹,故名。早废。
竹堂祠畔水声哀,此日登临愧劣才。
野庙残春啼杜宇,古碑无字绣苍苔。
清风高节余禾黍,白骨埋香半草莱。
圣代只今崇祀典,何当淇澳葺层台。
三、圆明晓钟
圆明古刹在盛川西北,钟楼雄峙其左。万籁俱寂时,铿然一声,声越麻溪、平望、黄家溪、王江泾。湖光明灭,月隐星回,徐而爽气朝回,碧波千顷,树色如黛,红霞似火,不减西湖春晓。沦陷期间,被侵华日军所毁。
古刹嶙峋曙色青,珠林钟动叶俱零。
未飞楚岫惊神女,只促吴山灼晓行。
估客樯帆穿树梢,渔人网罟下寒汀。
三千沙界眠醒半,百八声分一卷经。
四、目澜夕照
目澜洲四面环水,小桥曲径,竹木千竿,有石桥柳堤控带舜湖,远山双峙,渔帆乱影,夕阳西下,湖光成锦,为盛川绝胜。自舜湖被填,风景顿失。其地今为目澜洲公园。
鳞鳞斜日烁寒汀,杂杂丹霞飞洞庭。
客坐竹间皆散发,鹤归树梢并梳翎。
疏篱泊艇悬鱼网,酉阁排窗曝蠹经。
莫讶阳乌暂辞去,东山白月更清冷。
五、西湾渔舍
在镇西充字圩,渔舍数十家,矮窗低户,面对夕阳,蒹葭四围,门临杨柳,薄暮挂罾木末,老幼携持相向。
结茅湖上面芙蓉,莳木成蹊远市东。
出网鱼肥桃叶渡,隔篱犬吠荳花风。
钓滩日借群鸥宿,津路时容一鸟通。
天际欲浮沙草绿,回看归艇夕阳红。
六、东漾划船
盛川东白漾,古称菱叶渡,小艇数十,如凫荡漾晴波,颇富诗情画意。清康、乾后画舫笙歌,夜以继日,而昇明桥高逾三仞,雪月风花,俱自可人,且旌旗壁垒,屹然重镇。
菱叶渡头新水生,健儿鼓枻榔鸣鸣。
药师倾雨天瓢上,昌黎攀汉龙背行。
扬旌江面鼋鼍遁,代鼓渊底蛟蜃惊。
长沙有赋而今在,湘水茫茫不尽情。
七、龙庵待渡庵
在镇东南隅,里人问渡于此。村落万家,出入于此,春花秋月,横舟待渡。今已不复存在。
古刹盘云卧法龙,断虹新涨伫行踪。
天分匹练并刀剪,地拥金莲贝叶封。
春雨一簑迟饷妇,夕阳两岸未归农。
西岩野老商家楫,引鹤闲来策短筇。
八、凌巷寻芳
在斜桥之北,旧名北书房,绮疏曲栏,歌姬并集,如张轻云、宋如姬、杨影怜、梁道钊皆翰墨名世。今早已散为民居。
石蹬盘纡路几回?小车花外载新醅。
鹿眠香径迷兰茝,鸟啄晴沙破鲜苔。
两屐芳云随去住,一瓢新月共徘徊。
少陵不厌探幽事,抱得瑶琴日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