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7 15:41:42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7704
盛泽的文人结社始于明万历年间,卜梦熊创设绿晓斋社,后其子舜年继之,“偶相飘聚,动声四海”。清初,桐乡汪文柏寓居盛泽,与邑人潘耒、徐釚、黄容结为吟社,作诗甚丰。嘉庆年间,海盐张燕昌寓盛泽,其子开福(字质民)仰承家学,工书画,于圆明寺小桥堍与文人相唱和,结诗社。道光年间,里人周梦台(字叔斗)等人于圆明寺附近的西庵结成红梨诗社,该诗社将唱和之作结集成《红梨社诗抄》。
第一节 书画组织
一、红梨金石书画会
民国14年(1925),湖州汪仰真在盛泽经营绸业,他本为文人雅士,看到绘画一门提倡乏人,遂会同王子宪、孙景濂、张泰然等人,于11月2日发起成立红梨书画会。加入者颇为踊跃,有张贻谷、吴野洲、李臻伯、钮秋江、周承峰、程晓硕、沈少畦、程雪生等,共约40人。公举前清盛泽画家王秋言的再传弟子王镜斋为会长,张泰然、汪仰真为副会长。每年春秋二季,开作品展览会,各地闻风而来,参观者甚众。该会以交流知识,研究书画为宗旨,会址设在培元公所(今盛泽二中)。会员年纳会费1元,常会每月3次,大会每年2次,展览作品,发行杂志。钱名山、朱疆邨曾来盛传授书艺并举办展览。翌年,聘钱云鹤为名誉会长。
盛泽沦陷后,该会会员星散。汪仰真于上海寓所辟红梨雅集,时与会友联络研讨。因会员迁沪者日多,遂商议在上海复会。会址在九江路768号2楼,并设分会于盛泽目澜洲公园。会名定为红梨金石书画会。发起人有汪仰真、朱乐余、张贻谷、蔡冠雄、吴慰庭等,会员有王镜斋、吴嘉行、郑怀桥、汪钦臣等数十人。
1988年11月24日,红梨书画会复会,会址设在镇文化中心,会员约50人,分书法、美术、篆刻3组,较为活跃。
二、白马画社
民国17年(1928),由吴野洲、仲肇基(绍骥)、吴嘉行、徐北汀等人在盛泽创立白马画社,社址设遥葭坝(即今姚家坝)。吴嘉行、仲肇基、徐北汀均为无锡吴观岱弟子。该社专办函授,全国各地均有国画爱好者报名参加学习。后添设分社于苏州,始办面授,学员众多,发展迅速。社址设在平江路。该社与沧浪亭苏州美专有业务联系。举办约20年,在培养艺术人才上成绩显著。
三、盛泽镇青年金石书画艺术学会与舜湖印社
盛泽镇青年金石书画艺术学会创建于1986年11月14日。创建人傅建东为新民丝织厂青年职工,师事苏州篆刻家张寒月。经推举,傅任会长,陈久泉任副会长,张胜荣、顾剑秋等为理事。有会员20余人,以文化宫为活动基地。该学会是建国后第一个群众书画团体。
舞湖印社创建于1987年10月,傅建东任社长,顾四维任副社长,陈永泉、冯宝英、张贻宗、朱春华任理事。入社条件,需参加过市以上的书法篆刻比赛或展览。
第二节 学术组织
一、渊渊学社
渊渊学社成立于民国10年(1921)10月10日,以研究文学为宗旨,由徐访明、徐因时昆仲发起。社长徐因时,社员有华剑星、王柔吾、吕君豪、杨勗仁、祝伯颐、富月影等。渊渊为因时之名。民国13年(1924)起,陆续在各地组织分社。有无锡、兴化、姜埝、南昌、杭州、嘉兴、南浔、绍兴等8个分社。镇江、硖石也拟设分社。社员发展至400人。办社刊《天籁》,附刊于上海《天韵日报》。出版社员通讯录。并附设图书馆,本镇及外地捐助书籍颇多。嘉兴分社主任沈西贫,编辑《鸳湖公报》(日刊),由徐因时负责函订,并附载社刊,每月3期,定名《天浪》。
二、小说研究会
盛泽小说研究会成立于民国11年(1922),会址设在阳春弄,假渊渊学社开常会。干事员有吕君豪、富鹏、徐访明、童仲贤等。
民国12年(1923)创办文艺刊物《晨光》(月刊),颇受社会欢迎。同年7月,添设苏州分会,会址设在干将坊132号,苏城人士入会者甚为踊跃。同年底,会员发展至39人,以文教界为主,亦有工商等各界人士。会员在盛泽者有王经伯、王如愚、申一飞、李纯康、徐振寰、徐友鹤、徐因时等,在吴江者有陶昌华、龚养吾、孙一泉、任梦痴、杨雪门、张光达等。在同里者有徐稚稚、陈毓良、鲁昔樵等,在苏州者有范烟桥、何蕴华(东吴大学)、陶若思、徐汉江、顾泳璇等,在上海者有李石鹤、孙忍?、周石泓、陈玄品、许瘦鹤(后3人为中华书局)等,另有潘寄梦(浙江袁花天趣社)、郑醉庵(江西金溪昌社浒湾分社)、仲雪舫(扬州黄花园测量局)、苏重威(北京清华学校)等。
三、孙文主义学会
盛泽孙文主义学会成立于民国15年(1926)2月12日,在女校(今太平街小学)召开成立大会,通过宣言及章程。学会分成6个部,经选举,徐因时、吕君豪任文书,蒋鳌任会计,张耀德负责宣传,杨勗仁负责事务,程淦负责学术,孙一泉负责游艺。学会的通讯处在渊渊学社,学会举办演讲会多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张士一,南京孙文主义学会执行委员高岳生,国立东南大学政治学士张耀德等曾参加讲演。会员有徐少方、王柔吾、王嘉生、李石鹤、顾泳璇、申一飞、程保祺、沈钧等。同年6月,学会特派张耀德赴广东考察约一月。柳亚子在同年3月23日致柳无忌的信中说:“吴江的党,很靠不住。张耀德发起孙文主义学会,徐因时、吕君豪都加入。曾请南京反动派高岳生来盛演讲,大讲其拥护西山会议。他们想组织反动派的吴江县党部,不知道成功与否?”4月,汪开竺等人声明退出该会。张耀德赴粤后,该会即停止活动。
四、江苏文艺协会吴江分会
江苏文艺协会吴江分会筹建于民国26年(1937)4月。其时,江苏文艺协会吴县分会成立不久。4月5日,在盛泽目澜洲圆照堂召开发起人会议,出席者有丁趾祥、王岳麓等16人。省教育厅易君左,江苏文艺协会左干臣、胡云翼,吴县分会代表蒋吟秋等列席会议。其后,在震泽、芦墟、平望连续召开筹备会议,并于5月16日在吴江公园中山堂召开成立大会。丁趾祥、沈秩安、杨雪门、吕君豪、施士则、丁稼英、周迦陵当选为理事。该会以“提高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进步,谋中华民族之复兴”为宗旨。会址设在盛泽镇。出版会刊《吴江文艺》(详见“报刊”篇)。会员需纳入会费1元,常年费1元,得享受赠阅《吴江文艺》全年。沦陷后,该会停顿。
第三节 戏曲组织
一、养正社
养正社为昆曲曲社,成立于清光绪丙申年(1896)之后,社址设在培元公所(今盛泽二中)内。养正,意谓培养正始。参加者多为绸业界人士。盛泽丝绸业居各业之冠,收入丰裕,且其交易集中在上午,下午2时后即已“下庄”落市,从业人员有较多的余暇,在他们聚会品茗之处擫笛度曲,研习昆腔,成为时尚的娱乐活动。在养正社之先,丝业人士率先在丝业公所(即蚕皇殿东花厅)内辟室度曲,延笛师研习昆腔,是为盛泽曲社之先声。养正社创办后,丝绸两业常会集曲友序曲,称为“同期”。会前折柬相邀,会上各唱一出或一阕擅长之曲,并醵资聚餐。
二、怡然社
怡然社成立于民国8年(1919),以学习南词为标榜,是独树一帜的曲艺组织,参加者多为领业青年。苏州文艺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倡导昆曲革新,变阳春白雪、词义深奥、以单一笛子伴奏的昆曲为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以多种乐器伴奏的“南词”。盛泽世家子弟王立凡对这一改革十分支持,组织领业中爱好曲艺的青年在业余研习词曲,并将怡然社设立在他家的寓所内。社名取怡然自乐之义。立凡购置胡琴、琵琶、弦子、笙、笛、洞箫等多种乐器,延聘苏滩老艺人蒋宝生及其艺徒孙小渔来盛教习南词。
三、红梨曲社
红梨曲社是附设于红梨书画会的曲艺组织。养正社社员本系绸业界人士,多爱好书画,而钮?之、张贻谷、张咏霓等红梨书画会会员均是养正社曲友的中坚分子,他们加入书画会后,为推动曲艺事业,邀约养正社曲友参加红梨曲社,成为红梨书画会的附属组织。但书画会宜静怕喧,曲社则擅板轻敲,笛韵悠扬,两者不相协调。
四、己巳社
己巳社成立于民国18年(1929),因该年为己巳年而得名。创办者为绸业界知名人士周承峰、荫余昆仲。社址设于北仲家弄浮山别墅(原为仲少梅府第)。周氏昆仲志在振兴昆曲,并以此为业余爱好。延聘笛师钱小鹤叶韵教习。一般爱好清唱不擅粉墨登场的曲友都成了己巳社的常客。走向萧条的怡然社亦相继恢复。曲社重又走上兴旺之道。
五、吴歈集
吴歈集约成立于民国21年(1932),为绸业界人士丁趾祥所创,地址在秀才浜仁和里。吴歈集不单研习昆腔词曲,而且着重于粉墨登场,舞台彩排,实际已成昆剧票房。成员有沈可庄、蔡翰卿、姚克明、张贻谷等。其时上海商界名流穆藕初创设昆曲传习所于苏州,因淞沪战事,仅办一期就解散。传字辈学员顿失依靠,只得组成仙霓社浪荡江湖。他们曾几度来盛献艺,得到吴歈集的优遇。朱传茗、张传芳、周传瑛、郑传鉴等均是吴歈集的座上客。吴歈集的彩排获得社会好评,有赖“传”字辈艺人的精心指导。1935年又出版了《吴歈曲报》,由孙忍?编辑,为不定期刊,共出版4期。仙霓社因时局紧张被迫解散时,吴歈集的活动亦告停止。
六、舜湖逸社
“舜湖逸社”京剧票房成立于民国24年(1935)。它是由“逸社”与“艺苑”两个票房联合而成的。“逸社”京剧票房成立于民国21年(1932),由绸领业人士王荣生、孔乙也、施寿观、柳闲生、王传生、唐鹤祥、宋兆祥等7人发起组织,活动地点在施家花园的花厅内(其地今在新生丝织厂北部)。“艺苑”京剧票房成立于民国22年(1933),由京剧爱好者陈斌雄、陆鸣岐、仲绍新、李祥观、张桂芳等人组织发起,活动地点在西白漾堤上的“梅舫”早船内。在盛泽镇,会馆、庙宇多设戏台,每逢节日、庙会,竞相延请京剧班子演出。“舜湖逸社”京剧票房成立后,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尤以近郊农民为甚。著名演员王奎芳、苑月楼、连奎良、沈少亭等曾来盛教习。
建国后,舜湖逸社改名为盛泽镇业余京剧研究组,每逢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业余京剧研究组都登台献艺。1949年曾为灾区义演。1951年到平望为抗美援朝义演。1958年,易名为盛泽镇业余京剧团,曾到全县各地演出《将相和》,由盛逸民饰演蔺相如,王荣生饰演廉颇。1964年改名为盛泽镇手工业业余京剧团。演出剧目有《四郎探母》、《群英会》、《三岔口》、《金钱豹》等,并自编《董勇良》、《双枪老太婆》等现代剧。至“文化大革命”,该团解体。但部分团员偕同他人演出过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等。1987年底,唐幼良、熊顺生、陈书林等成立盛泽镇京剧爱好者分会,活动地点在镇文化中心。
七、纺织文工团与商业文工团
建国初,盛泽镇纺织系统职工文艺活动十分踊跃,在工会领导下,成立了纺织文工团。主要成员有高乐新、罗金珠(女)、宋炳秋、周天宝等,演出现代锡剧《孙大伯的儿子》(反映拥军主题)、《雷雨夜》、《海岛的黎明》等。同时,商业系统成立商业文工团,主要成员有何廉荪、马菊观等,以演沪剧为主,剧目有《向侬学习》、《罗汉钱》等。
1956年公私合营后,各厂皆办文工团,纺织文工团与商业文工团遂解体。当时较活跃的文工团有第一布厂、第二布厂、第三布厂、棉织社文工团,这些文工团各有所长,分别主演锡剧、沪剧、歌舞等。
八、盛泽镇业余评弹团与故事组
盛泽镇业余评弹团成立于1958年,团址设在文化宫。唐幼良、陈剑峰为负责人,团员有陆明荣、叶笑、张胜奎、吴凯臣、王胜娥(女)、沈菊珠(女)、张金珠(女)等。演出书目,除传统书《珍珠塔》、《描金凤》、《秦香莲》外,还有自编现代书中篇弹词《江姐》、短篇弹词《青春之歌》等。
1964年,教工故事组成立,旋即扩建为盛泽镇中心故事组,与业余评弹团合流。成员有许勇争、唐幼良、陈剑峰、沈鸿良、沈良英(女)、姚锦荣(女)等,演讲内容均为现代故事,且自己创作,有《焦裕禄》、《王杰》、《盛泽新风》等。演出地点有工厂、农村、公园、茶馆、车站、码头等,并至全县各地巡回演出,甚为活跃。“文化大革命”中解体,但时而进行宣传“文化大革命”的演讲。1985年,唐幼良演讲的故事《杏婶选婿》(县文化馆徐文初创作)在吴江县会演中获演出一等奖。
第四节 音乐组织
一、风雨歌唱团
风雨歌唱团成立于民国26年(1937)。是年日寇侵华,原《盛报》的徐因时回里组织一知读书会,联合各界青年宣传抗日救国。教育界人士积极响应,将一知读书会发展为风雨歌唱团。该团得到“三高”小学校长章以文的支持,腾出一间教室作为歌唱团本部,每日风雨无阻地教唱救亡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雄壮歌声唤起了民众的抗日热情。是年八月初,风雨歌唱团在全县各镇巡回宣传,举行座谈会及街头讲演。“八·一三”淞沪战事发生后,歌唱团成员参加抗敌后援会组织,为过境抗日兵员运送茶水干粮,并再次到浙江嘉兴、嘉善各地宣传。
二、盛泽业余民乐团
盛泽业余民乐团创建于1962年,由盛泽文化站领导,盛泽中学音乐教师周煜祥任指挥。成员有王益民、陈书林等30余人,多为各工厂业余文工团乐师,也有部分教师。演出剧目有吹打乐《巧胜曲》(周煜祥根据盛泽地方乐曲改编)、根据京剧曲牌改编的《夜深沉》、聂耳的《金蛇狂舞》等,另有歌舞《荷花舞》、《哈萨克舞》等。演出地点在文化宫。至“文化大革命”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