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7 9:15:0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4369
吴江方志简报
2012年第6期(总第四十七期)
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2年8月23日
《吴江市粮食志》(评审会)会议纪要
2012年8月22日,《吴江市粮食志》(送审稿)评审会在吴江市粮食局召开。市档案局局长、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沈卫新,副主任科员于振华,地方志编纂科人员,志稿评审人员,市粮食局局长汝少峰、副局长吴永高及全体编纂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于振华主持。
会上,汝少峰代表承编单位致辞。吴永高介绍了成稿经过和体会。沈卫新对评审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和感谢,并对志书的图照和附录提出了相关意见。他还提议吴江市粮食局和吴江市档案局加强联系和合作,为吴江文化事业建设做出新贡献。沈春荣、李流芳、申乃刚、浦德琪、沈建春、顾婉秋、赵玲、顾晓红8位评审人员按照分工就志稿中的观点、篇目、内容、资料、行文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吴江市志办沈春荣: 一、概述:1、第10页第一段概述的“概述”,吴江市的四至先讲了东南西北,又讲东南、西南、东北,而且南讲了“南接浙江嘉兴市和桐乡市”,又说“东南和西南与浙江省交界”,读者会不会问,与浙江省什么市交界。建议改成这样:“东邻上海,南接浙江,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吴中区,东北和昆山市接壤。”上海、浙江是大概念,南包括了东南和西南。因为属苏州管辖,可说得细点,说吴中区、昆山市。2、概述中的“概述”不可取,建议以此作为“一”,可以增加置县时间,以及主要经济指标和历年获得的省以上荣誉,以彰显吴江粮食系统的成就。叙述次序:吴江市位于……后梁开平三年置县,2005年隶属于苏州市,总面积、总人口……自然环境……交通……经济指标、荣誉。3、概述一。粮食生产和流通。第一段开头“考古发现,吴江粮食生产始于远古。”建议后半句去掉,直接说“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吴江先民即以稼穑为业”。“稼穑”二字年轻人未必能懂,改成“种植”。这样,全句改为“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吴江先民即以种植为业,尤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龙南发掘出碳化的稻谷)。为什么要把建县时间提到第一段,一是放在这里不是地方,二是文中所说“形成以稻麦(油菜)为主,一年两熟的粮油生产基地”,小麦是南宋才从黄河流域传入的,显然后面跟着说后梁开平三年置县,就很不合适。段中括号的注:当时上海行政区属江苏省,去掉,没有必要,属江苏称上海南市,不属江苏也称上海南市。本段倒数第6行,“吴江素称鱼米之乡,粮食业历居各业之首,特别是到秋熟登场,商贾云集,粮船如梭,交易兴旺。”一鱼米之乡,第一大段已讲,此处不要再重复,二此句放错了位置,前面已经讲了米市,如果要放,应跟在第4行“稻米是吴江最大宗出产”后面,接着讲“粮食业历居各业之首……”最合适不过。“苏同白”一句应放在民国35年之前,紧跟“四大米市”。4、概述一。第二段要按时序分几个自然段,否则太长了。第一自然段从1949年6月起到1993年4月前,主要讲统购统销、定购的发展变化。第二自然段讲放开粮食市场。第三段讲经营体制改革。5、11页首半句“保证市场稳定和社会安定”去掉,此意思前面已讲了,再讲就重复了。第二行“采用特殊商品的流通形式,合理分配,保证各方面粮食需求。”建议只保留“保证各方面粮食需求”几个字,“特殊商品流通形式”是什么样的,真的“合理分配”吗,这些都是一句半句说不清的,干脆不说,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保证各方面粮食需求”说得已经很完满了。文字能省则省,言多必失。接下来的粮田面积、定产数、征购数,建议以万为单位,精确到两位小数即可,太长的数字让人看了就头晕。“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改为“三年困难时期”。当时自然灾害是极小的,甚至没有。实际情况是,浮夸风,放卫星,高征购,人为的糟蹋。我们现在回避不写这些,但不能无中生有地说“自然灾害”,把人造成的祸害推在老天爷身上。6、12页第5行句首“又相应”三字,句末“彻底实现粮食经营市场化”去掉,这些都是总结性语言。7、概述二。粮油加工。首句“在历史上,吴江市(县)粮油工业比较发达,较早采用机器及电力进行粮油加工。”这是句总结性语言,不如实写历史上的粮油加工手段,如木砻、石碾、石臼(砖臼),然后讲到民国3年同里福泰米行率先采用柴油机发电碾米,就非常顺理成章。“柴油机发电碾米”,还是“柴油机作动力,采用机器碾米”,似乎应该是后一种。先用柴油机发电,再来电力碾米,其中的能量销耗太大,一般应该是直接用柴油机带动碾米机。查正文280页,民国8年,黎里明星电气公司以柴油机为动力,白天碾米,晚上发电供照明,可见还没有电力碾米,所以同里的说法值得商榷。这一段的文字太短,与其他几段不相称,建议将2010年粮油企业中的第一、二家适当用些文字表述,然后讲2010年全市有粮油企业多少家。这样第一自然段讲加工工艺的演变,第二自然段讲当今的粮油企业,就比较完整。8、概述三。粮油仓储。仓储历代是相当重视的,积谷仓、常平仓、社仓和漕仓是吴江历史上的储粮仓库,正文中都没有很好提及,概述中更是不提。建议从旧志上抄些资料,作些补充。另外仓容数据是否保密,建议请示一下有关部门。这一段文字建议分三个自然段,一是简要讲一下历史上的仓储,二大段说明1949年下半年至2010年的仓储,三简要说一下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概述最后一段文字“回顾历史……”要去掉。概述是全志主要内容的提纲挈领介绍,不需要写任何表态性、展望性文字。这不符合志体。二、第一章粮食管理机构:1、第一节市(县)级粮食管理机构。节下序放入一主计课粮柜。节下不要再写序。2、61页四局直属机构。这一部分包括13个子目,分营销、仓库、检测、职校、轮队、装潢建材等几个内容。不是真正的管理机构,放此有些牵强附会。而且这里讲了,相应的章节就没法再展开说。建议放到第十六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第三节市粮食局直属企业改革改制中,可能比较合适,也省得那一节内容只有7行字。3、68页第四节镇(社区)粮油公司。这些是原乡镇粮管所转制、改制而产生的单位,还有管理职能吗?放在管理机构中不太合适,同样放到第十六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第二节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中,可能比较合适。4、74页第五节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这既不是管理机构,也是与吴江不搭界但不得不记的单位,建议放到第八章粮油储藏,单独设一节。5、本章记述比较精当,很少啰嗦话。48页二、田赋征收处、田赋粮食管理处的写法有些大事记的式样,建议按时段分三四个自然段写。同样,52页1955年5月和8月12日,为什么不合成一段。53页上1992年和1996年完全可以连起来写。1997年上面的空行去掉。6、55页表中,吴江县粮食局,调研员应放到副局长后面;同样吴江市粮食局中,主任科员应放到副局长后面,实职在前,虚职在后,不能因为他当过正职而放在副局长前,这是不合规矩的。7、56页表1-4中,秘书科、人秘科等科室显得很乱,原因是不同时期粮食局的称呼不同而带来的后果。建议分几张表,按局名称设表,然后是局下的科室,这样可以一目了然,无非就是增加些篇幅而已。三、第七章粮油价格和作价方式:1、章下序。“建国前”改成“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早就存在的,不存在所谓的“建国”,而新中国成立是有标志性时间的,1949年10月1日。第4行“为稳定市场,平抑粮价,县政府及时建立国家粮食机构,保证市场稳定和社会安定。”此句是否改成“为稳定市场,平抑粮价,国家粮食机构应运而生。”粮食机构不是县政府想成立就可以成立的,是根据上级的要求成立的,前面说“稳定市场”,后面说“市场稳定”显得很啰嗦。“解放60年来”,改成“1950~2010年”。这句话建议改为,“1950~2010年,多次调整粮油收购价和销售价,逐步理顺粮油比价。1993年4月前,供应城镇的粮油价格低于成本价格。4月后,国家取消粮食、油料定购任务,放开收购价格和定量、定销的粮油价格,全面实行市场化。”“违背商品经营的一般规律”,这是国家当时的政策,不能随意作评论。但这里有个问题,粮油收购保护价,吴江有没有,如果有,应该点一下。2、第一节价格演变。节名不合志体,建议改为“粮油价格”。“据《历史米价考》、《中国货币展览图录》等”,这是全国的平均价,不是吴江本地价,为什么不从吴江旧方志中摘录。乾隆《吴江县志》卷40“灾祥”和《震泽县志》卷27“灾祥”,光绪《吴江县续志》卷38“杂志一”,其他如道光《平望志》卷13等,其中记了不少米麦价格,尽管没有所引书中详细,但毕竟是吴江本地的价格,放入《吴江市粮食志》是最合适的。170页第一段第4行“京畿水灾,粮食平粜”,这与吴江有什么关系,不应记入。第5行“宏治”要改成“弘治”。本段倒数第二行“上海白米每担折白银二两八钱;豆类、小麦每担折白银二两六钱”,都是与吴江无关的内容,也要去掉。170页第二段第3行“从每担银一两许降至每担六钱至七钱白银”,照抄原文不行。显然,此句应改为“从每担银一两降至每担六钱至七钱”。总之,把这两段内容去掉,从吴江的旧方志中抄来补充,才符合吴江的志书。172页最后一段“解放初期……”改为“民国38年(1948)5、6月份”,因为接下来是7月。3、174页最后一行表题“单位:元/50千克”改为“单位:元每50千克”,其他表相应要改。175页表中倒8行“1986.40”改为“1986.4”。4、187页表7-16,表栏“时间\等级”中的斜线要去掉,现在的“等级”指统购价、统销价、比例价、市场价。5、196、197页的表要改成竖表,通过缩小字号,适当紧缩字距很容易解决。横表与全志格局不相符,也给阅读带来不方便。另外所有表题字号应与正文相同。6、第二节价格种类。序第二、三段中,“解放初”、“解放后”,最好都用确切的时间表述。实际上,“解放初”就是指1953年统购统销前的一段时间,何不改为“1949~1953年”。至于第三段单句话可以去掉。7、第三节价格管理。第一段开头“解放前”改为“民国年间”。第二段“解放后”改为“新中国成立后”。“物价大权”这是口头语,不是书面语,要改成“粮油定价权”。8、第四节收购作价方式。一作价操作,开头的“解放前”亦改为“民国年间”,“解放初”亦改为“新中国成立后”。二作价情况,第一句“下面分类叙述稻谷、三麦、油菜籽几个年份的作价情况”去掉,这些写法都是总结性的,似乎没有这句,下文无法开头,殊不知志书就是直白直的,无须作过多的解释,节下就是一、二、三目。
吴江市志办李流芳:一、有些地方用词政治色彩太浓。如76页“豪绅、地主控制着土地……只知剥削、搜刮”。79页“党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生产得到恢复”;“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的要求”。二、有些地方用词(字)不规范。如76页“大小麦”、“什豆”应为“大、小麦”、“杂豆”。三、存在错别字。如76页“龙南遗止”应为“龙南遗址”。四、文句表达不够确切。如76页“吴江县龙南遗止上”,用“市内梅堰龙南村遗址”可能更好。78页“按耕地面积计算,年产量157.4千克”应为“每亩年产量157.4千克”;“1961年,贯彻《……》一系列重大政策”建议改为“1961年,贯彻《……》等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政策”。79页“1976年,粮食总产509002吨,其中水稻亩产535.9千克”(此类多次出现),亩产不能作为总产的其中数;“2001年,取消粮食收购任务,放开粮油收购价格”,可能从1993年起就放开了。244页“解放后,征收公粮质量,依靠……”改成“解放后,征收公粮的质量,通过……”可能较好。245页文字表达与表格不一致。277页“国家粮食局命名……挂牌”、“质量先进”用词不当。335页“解放初,吴江粮食职工主要由……组成”的表述不当。337页解放初的人民币币值的换算两处出现时表述不统一。339页机关缴不缴养老金?还有“其劳保待遇……一起经费……”句子有没有错?五、第十四章“职工”感觉写得太细。特别是“福利”一目,有些待遇是各部门统一的,是不是全部要记,有些待遇没有写清时间和反映出各个阶段的变化,虽写了也不完整。“文化教育”一目也比较细,因此带来文表不一致。六、表格问题。1、第二章“粮食油菜面积产量表”有很多缺项,怎么办?(其中有的可以合计后得出)2、第十章“粮油标准”中的表格,文字表述不统一、不规范、不确切、不完整、差错的地方很多(有些可能是电子文档造成的问题)。表格太多,有些标准是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是不是《吴江市粮食志》的内容?建议去掉一些,比如卫生标准的两张表格。3、调整第十四章表14-4,建议改为“1983~1995年吴江市(县)粮食系统职工培训情况表”。七、数量单位用“千克”还是用“公斤”?
吴江市志办申乃刚:一、第三章第一节粮赋。p86第一目田赋第二段第六行“芦课”一词需括注,第八行“忙银”一词应先出现于上文,才能说“废除忙银……名称”。第十行至第十一行说“民国30年国民政府宣布……,民国33年改征购为征借……”,吴江在这个时期处于汪伪政权统治下,这时的田赋不会由国民政府所征,需据实修改。p88表3-1左边的“田地等则”栏中出现五等,而上一页正文中说田赋科则分为三等,文表未能统一。其中“沐庄”一词在正文中未出现过;“芦课”在第一目中为田赋名称,为什么在表中成为田地等则名称了?p89第二段第六至第七行写到民国33年、34年的田赋粮数额,要说明征收者,因为当时是汪伪时期。量词用了“担”,要说明与“石”的换算比例。p92图3-1机构示意图中,框要画全,连接线也要到位。再修改完善。第二节粮食收购p102写征购粮食数量时,使用的量词有千克、万千克、亿千克、吨、万吨,建议去掉 “万千克”、 “亿千克”,换算成“吨”、“万吨”。p102倒数第三至第二行,“1960~1962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普遍减产”一句把减产原因归结为天灾,与实际情况不符。建议去掉“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说法(包括概述中的相同表述)。p104第一孙目《超购》部分只有1962~1964年的数据,1965~1984年的超购数据需补充。第二孙目《换购》与第三孙目《奖售》都要说明停止的年份。p105第五子目《其他收购》之下以单位作为孙目名不合适,建议不设孙目。p107表3-8只反映1985年一年各乡镇的定购任务数据,看不出此后合同定购工作的变化发展情况。需补充1986~1999年的数据,用表才有价值。二、第十三章企业管理第二节财务管理。p315第二段要补充2000年吴江在省财政厅通知下发后,粮食购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情况。第三、第四段没有具体反映2000年后直至2010年的全市粮食企业财务体制情况,需按照目名“财务体制”加以补充完善。p319第三子母《超义务运粮里程运费补贴》引述了有关规定内容,需补充作出规定的机构名称以及1964~1984年全县发放该项补贴的情况与数据。p325~326第五子目《商品流通费用管理》只有1978~1988年吴江的情况,新中国建立后至“文革”时期以及1992~2010年的情况只是引述省厅有关规定,建议补充这两个时期吴江市(县)粮食部门贯彻上级规定,实施商品流通费用管理的情况。第三节粮油商品及器材管理p329第二段写粮油储存环节的管理,要说明实行“五分开”及开展“四无粮仓”活动的起始年,还要补充90年代至2010年粮油储存环节的管理情况。第四节安全管理p333第三段所写1991年5月5日的失火事故经济损失仅150元,不算“重大事故”,建议删去。三、第十六章粮油流通体制改革。章名涵盖范围偏小,建议改为“粮食系统体制改革”,原章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改作第一节节名。第一节体制演变p356最后一段两级政府印发有关企业改革的文件情况移到下一节《粮食购销企业体制改革》中去。p357第一段只引述2004年上级部门颁布的有关文件,未反映吴江情况。建议补充2004年至2010年吴江粮食流通工作领域实施的改革措施和所做的工作。第三节市粮食局直属企业改革改制p358,该节仅7行文字,内容相对单薄,建议充实有关内容,或与下一节合并。第四节粮办工业改制改革p359第四行“三改一加强”要加括注。至2004年3月,粮办工业改制改革工作是否结束?若结束,则要交代一句;若未结束,则要补充2004年后的进展情况,并写出改制改革结束时间。
吴江市志办浦德琪:一、第四章粮油销售第一节粮食销售第一目自由销售。1、目名现为“自由销售”,实为市场销售。目名是否改为“市场销售”2、该目文字中记述的油坊、油厂及表4–1中的粮油加工企业不属于粮食的销售范围。建议将这些不属于粮食销售的史料理出来,归并到本志第十一章中去。3、(118页)表4–1的表名(1952年吴江县私营粮、油加工企业一览表)与本章的主题不相称。表4–1的名称改为1952年吴江县粮食销售企业一览表。该表移到第三节“粮食销售企业”中去。4、解放前粮食市场销售(除表中的米行、米店外),无具体史料记述。建议补充解放前粮食市场销售情况:如在灾歉和战争年代政府售粮的情况(明、清朝的平粜,民国时期的配售);一些不法粮商的压价抢购、囤积居奇,高价出售的一些实例。5、对吴江粮食销售企业的历史能否进一步挖掘史料。现在志稿中最早的粮食销售企业历史也不长。二、第二目计划销售(123页)。1、因为1953~1993年对粮食是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目名“计划销售”宜改为“统销”。
第一子目名“市镇销售”宜改为“城镇统销”。2、第一子目的第一孙目“凭证核定供应”中记述的是在粮食实行定量供应前的计划供应,该孙目名宜改为“计划供应”。文字中的工业、食品业的粮食计划供应放到后面的“专项供应”中去。3、(124页)第二孙目“定量供应”中,把定量供应人口与定量供应标准混写后显得条理不清,宜把这两者分开写。另外该子目中也有资料归属不当的,如工业企业用粮等。还有火车、轮船、飞机等旅客餐厅等的用粮,吴江无此情况,宜删去。我在稿子中已表明。4、(128页)第三孙目“城镇居民补助粮供应”中的一些“补助粮”的实施无时间,《省粮食志》中有记载,我想这时间是可以参考的:如劳动补助粮是1957年11月23日,会议补助粮、出差补助粮、夜餐补助粮均为1963年,临时工补助粮是1975年,志稿中的学生补助粮仍为定量供应范畴。孙目名“城镇居民补助粮供应”宜改为“补助供应”。5、(130页)第5、第6孙目“侨民照顾”、“侨汇券供粮”亦属专项供应。6、军粮”放在这一孙目似不妥。军粮宜单独列章,最好能补充历代军粮的筹措情况,如军屯等情况。如果实无资料,那么在这目中设“军粮供应”孙目。7、(132页)第二子目“农村销售”宜改为“农村统销”。8、该目的篇目:二、统销(一)城镇统销1、计划供应2、定量供应3、补助供应4、专项供应(工业用粮、食品行业用粮、侨民、侨汇照顾粮)。(二)农村统销1、统销2、定销3、借销4、其他销售(奖售粮、水利粮、种子粮)。(9)我有一个想法:该目的布局能否不分城镇、农村:二、统销(一)计划供应(二)定量供应(三)补助供应(四)农村缺粮统销(五)专项供应(工业用粮、食品行业用粮、侨民、侨汇照顾粮、奖售粮、水利粮、种子粮)。三、第三目市场化销售(135页)1、该目中记述了有关粮食产品的情况,这些放心粮油的评定应补充时间。这些情况归并到第十一章“粮油工业”中去。2、实行粮食统销前后的粮食销售均为市场销售,单独立目不妥。该目的内容宜与该节第一目合并。但是,合并后的市场销售目放在什么位置?如放在该节最前或最后好象都不理想,能否将该目分为市场销售(一)记述统销前的粮食市场销售,放在统销前面;市场销售(二)记述统销后的粮食市场销售,放在统销后面。3、市场销售(二)如何写?现该目中涉及到国有粮食销售企业的销售,相对是粮食个体户的销售(虽然文字中仅提及市场价);还涉及到内销、外销(出口)的问题。记述得也不太全面。是否分几个子目来写,如内销、外销(出口)。内销是分市场价销售,保价限量销售等,还是分个体户销售、国有粮食销售企业销售。外销是否分出口、外地市场销售。我不太懂,但我认为该目宜分若干子目来写。四、第四目议销(138页)1、目名宜改为议价销售。2、议销价格放在该目不妥。议销价格归并到第七章中去。3、议价销售是统销的一种补充,放在该节最后不妥,议价销售作为该节第三目。4、其实该目的内容可进行归并:熟食行业、饮料酒行业、工业用粮的议价粮供应可并到第二子目专项供应中,定量供应居民的议价粮供应可并到第二子目定量供应中。五、第二节食油销售(139页)1、节名似不妥,因为后面的表名中均称油脂,故节名是否改为“油脂销售”为好。2、该节存在断线现象。究其原因是篇目设计上没有给油脂统销前后的油脂市场销售留一个记述的位置。油脂与粮食一样,同样存在统购统销的历史,在统购统销前后也都是市场销售。3、该节宜设“市场销售”目,以记述油脂统销前后的情况。是否也可以通过设市场销售(一)、市场销售(二)来解决这个问题。(3)该节的篇目是否可为:第二节 油脂销售一、市场销售(一)二、城镇统销1、计划供应2、定量供应3、补助供应4、专项供应,三、农村统销,四、市场销售(二)(4)如果不分城镇、农村的话为:第二节 油脂销售一、市场销售(一)二、统销1、计划供应2、定量供应3、补助供应4、专项供应三、市场销售(二)(143~148页)这些表的安排:现在这些表全部集中在一起,显得有点沉重,建议有关粮食的放在第一节后面,有关油脂的放在第二节后面。另外,这些统计表的统计数字,特别是粮油放开后的数字是否包含粮食系统以外商业企业的销售数量?如为粮食本系统的统计数字,则在表下要注明。六、第三节 粮油供应站(148页)1、节名建议改为粮油销售企业。2、设“米行”一目,把表4-1放到这一目后。3、稿子中对解放前的食油销售店未作交代,对解放初期设粮食代销店时的食油供应企业的情况也未作交代,宜补充。如粮食代销店同时销售食油,则“粮食代销店”改为“粮油代销店”。如粮食代销店仅供应粮食,则宜设“食油供应店”一目。4、稿子中对粮食代销店如何变化为粮油供应店的情况未作交代。5、粮油放开后,粮油销售企业除了粮油供应店外,还有超市粮油销售柜(区)、个体户等销售企业,志稿里未涉及,宜补充。设“其他粮油销售企业”一目,以记述这些企业。建议该节篇目如下:第三节 粮油销售企业一、米行 油店(油坊),二、粮食代销店,三、食油供应店,四、粮油供应店,五、放心粮油供应店,六、其他粮油销售企业(超市粮油销售柜(区)、个体户)。七、第六章粮油票证(162页)1、我认为县级粮食志对粮票的记述无需涉及到全国通用粮票、江苏省地方粮票、侨汇粮油票和军用粮票的情况。只要在大事记中记述这些粮票分别在什么时间开始在吴江境内流通。2、该章第二节的票证管理没有写出如何管理,票证管理确实也很难写。我认为没有必要记述。3、建议该章撤销。把吴江本地所发行的有关票证的情况作为第四章的第四节进行安排。八、附录(394页)。关于文件选录:现在志稿里收录了一些上级的重要文件。本志更要记录这些上级文件下发后,吴江有没有形成相应的文件。文件选录要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吴江在粮油购、销、管的过程中的每一个转折点的文件。(434页)关于报刊文摘:1、第六子目《田赋》可读性差,且不重要,可删去。2、这些文章中有的是新闻,有的是论文,有的是史料研究,是否分类记述为好。3、补充一些重要的资料。如2003年11月制定的《吴江市镇居民粮食应急保供预案》。另外,是否有粮食系统的一些重大活动和反映粮食系统职工风貌的文艺活动的作品及体育活动的成绩等的史料,也可以放在附录中。
吴江市志办沈建春:一、第五章 农村用粮章下序。153页第三行:请注明实行统购统销的具体时间。第三自然段中现的“三定”(后面多次出现)是哪三定不明确,请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括注。第四自然段最后:…行绝对不可以购过头粮、避免在同一生产队(户)又购又销以及兼过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句子别扭,请予修改规范。二、第一节口粮。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农村是自耕自给状态。建议改为土改前…。理由:解放前和解放初期,1、时间跨度不明确,解放前前到哪一年?2、解放初期农民还要交租?交给谁?154页第一自然段第四行出现的“人口分等”分配办法,其中的“人口分等”是什么意思?请加括注。第三自然段第一行:是年,全县农村正式确立“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础核算单位。句子不完整,文字重复。建议改为:是年,全县农村正式确立“三级所有,队(生产队)为基础”的经济管理体制。第二节种子粮 155页第二自然段出现的“建国初期”不妥,应改为“新中国成立初期
”。第三自然段第一行中的“农业生产改制”,生产是动词不是制度,建议改为“农业生产改革”。第三节饲料粮 156页第一行开头,应在吴江县农村家畜后面加禽,因为鸡、鸭、鹅属于禽类。三、第四节集体储备粮。157页第四自然段第二行“4274个生产队…”是否是全县生产队的总数?如是,应在前面加“全县”二字。四、第五节其他留粮。158页节下第一行的“三留”哪三留?表中1951年、1968年两个合计数字错。五、第十一章粮食加工第一节加工企业。发展沿革再简单些,因为在后面有企业简介,尽量减少重复。283页表下第二自然段最后,撤销以后的国营米厂的去向应有个交代。284页第二行中:稍具规模的油厂应改为稍具规模的油坊。第六行:1970年开始另起一行。284页倒数第三行:2000年6月国营芦墟米厂采取一次性出售组建吴江市芦墟米业有限公司。既然已经出售了,那怎么又是组建?由谁组建?没有交代清楚。285页表格设计不太科学,建议改为“2010年吴江市获苏州市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名录”。286页表格中“其中代农”一列文字排列不对和没有合并单元格。290页表内企业名称应用全称。六、加工企业简介。1、290页国营吴江松陵米厂“1956年由永祥、民生、洪泰3家私营米厂合并而成”。其中名称、数字与282页表中不附,以哪为准?2、企业介绍的内容不一致,有的企业介绍坐落,有的没有;有的介绍规模、生产能力,有的没有;3、企业转制成什么性质,转让给谁都没有交代。民营油脂加工企业 296页和297、299页中插图既没意义且安排不美观。七、第十二章集市贸易与多种经营第一节集贸市场。306页第五自然段:“文化大革命”中,集贸市场全部关闭…。这段文字既带极左时期的观点又毫无意义,且“文化大革命”的几年情况志书中都有交代,所以建议去掉。307页第五自然段:1998年9月,全市规定…。是市政府还是粮食局?第二节发展综述 太长,且许多内容重复。其他:关于量词:千克、公斤、吨、石…尽可能统一。文字还可简洁些,例:154页
1962年后二处出现“以生产队为基本额算单位”、按照二八开或三七开分配口粮,即总口粮的80%或70%按人口计算等基本口粮:20%或30按劳动工分和投肥量得口粮。等等,有点繁复。后一句可以直接写成:按照总口粮的80%或70%按人口计算等基本口粮:20%或30按劳动工分和投肥量得口粮。标点符号,文中对产品名和取得的荣誉名称都用“”,建议去掉。
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人员顾婉秋:一、篇目。第八章粮油储藏,就是看到这个章名有点不明白的地方,粮油储藏这一章内容在章下序提到油罐,而这章内容却没有设油罐这一节,可是章名设的是粮油储藏,除了写到粮食也应该写到油。建议篇目修改:第一节粮仓(建议设一、粮仓建设,二、仓型)原来粮仓下没有设目,把粮仓建设和仓型混在一起写的,建议分开来写比较清晰。第二节油罐(建议添加油罐的相关内容,比如油脂收购、储存等内容)。第三节仓储设备(建议添加储油设备的内容)。第四节仓储保管﹝一、储藏方式,二、储粮技术,三、油品保管(建议添加这一目),四、“三低”综合防治,五、虫害防治:下设(一)虫种、(二)防治方法,第四节“四无”粮仓,第五节清仓查库。第九章粮油调运,整个篇目看上去还是比较合理。二、志文编排及表格。《吴江市粮食志》全志表格格式规范,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1. 标题要居中摆放,应具有时间、地域(单位)、事项这三个要素。例如第210页标题时间写的1949年,如果在1949年10月1日前都应用朝代纪年,后加括注。这张表格的区别是否能改为区名?2.第209页这张表格里面的修建年月应把民国18.8改为民国18年8月。3.一般只有一个计量单位就写在表格右上方,计量单位两个或两个以上就写在表格的栏目中。例如第216页,计量单位应写入表格的栏目中,建议把总计这一行放入最后一行中。最后的批发市是不是应是批发市场?4.如果表格一行中没有内容建议删去这一行,例如第215页的八都、217页的批发市场删去。问一下第215页表格中的谭丘在1985年的时候市谭丘还是坛丘?5.空白项要用“-”加以表示,例如第215表格中空白页有一些没有用“-”表示。6.续表要有表头。例如第212页添加表头,这张表格里面少了很多仓址,私1公1、私1公2是什么意思?7.第228页表格中“害虫头数/千克”建议改为害虫头数每千克。8.第238、239页这2张表格100千米后是否应该加损耗率(﹪)?9.建议每张表格列在相对应时间的下面,这样更能让读者明白。三、行文。1、记述时间,应书写具体的年、月、日、时,不得用“去年”“上月”“本日”“最近”“目前”“以前”等不确切是时间概念。例如第208页第2段第4行80年代以后,“以后”这种词语尽量不要用,写出具体时间,文中这样的地方还很多,建议修改。2、民国纪年第一次在章、节中出现一定要加括注,以后括注可以删去。例如第208页第3段第3行民国20年后加(1931年),民国36年(1947年),1947年就可以删去。3、志书按时间+事情的经过+结果来记述。例如第213页第1行建议改为“1953年,……储粮14.65万吨,由于入库粮食不断增加……”。4、志书不需要比较,只需按事实记述。例如例如第213页第1行“比1949年增加57%”删去。5、要顺时叙事。例如213页第6段第2行“1990年”,上一段已经写到“1998年”。本志中要按时间顺序记叙,要严格按时序来记事。应该重新理一理,按照时间顺序来理一理。6、志书中单位名称第一次出现应该写全称,以后出现可简写。英文第一次出现应把英文译成中文,后用英文括注,以后出现就不必加注,例如第213页倒数第4行“FC”应译成中文后注FC。第227页的药剂防治中,PH3是否要说明一下?(PH指测酸碱度,大于7为碱性,小于7为酸性)7、用词要统一。例如第220页第1段中70年代开始,而第2段中70年代起,“开始”和“起”要统一,文中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建议修改。8、志书不要写成总结报告的形式,也不能写成教科书的形式。例如第221页第2段“防水围墙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建议把一方面、另一方面删去,直接写内容。9、文中出现的“今”、“现”应在凡例中注明下限年,例如第225页第6行的“今”应在凡例中注明下限年。10、志书中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第238页第2行,星级饭店每年复核一次中途每换装一次运输工具或每提驳一次“一”改为阿拉伯的“1”。文中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建议修改。11、相同年份、月份,不同日期在同一节中,相同的年份可以删掉。例如第231页第6段倒数第2行,2009年3月6日的“2009年”可去掉,但是在第6段倒数第7行“2月4日”前加“2009年”。12、志书中“两”与“二”要正确使用,除个别的“二人转”用“二”,大部分都用“两”,这可以通过读读看的办法,究竟是读“两”还是“二”顺。13、第208页第一节第6行“伪政府设积谷仓……”这里的“伪政府”是汪伪政权还是日本侵略时的政权,如果是这两种情况才可以用伪政府。14、第209页第一句,1949年5月,吴江解放应改为1949年5月5日,吴江全境解放。15、第220页第二节仓储设施下面的一张图片建议插入相对应的文字中。1.仓外晒场,2.仓内地坪内容只写到什么是仓外晒场和仓内地坪,是否能添加一些关于吴江的内容。16、时间跨度太大,是否写到时间能间隔短些。例如第221~227页都是写的……年代到……年代。17、第229页,“四无粮仓”是广大粮食……的重要标志,这句建议删去,因为有些总结报告的形式。1955年,中央向全国提出开展建设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四无”粮仓群众运动……建议改为1955年,全国开展“四无”粮仓群众运动。因为“四无”的具体内容在之前已经提到过了,如果这儿再提就重复了。18、志书中不在称谓后加教授、市长、先生等,第231页第一句“由副市长沈荣泉副市长任组长”,后面的一个副市长删去。19、下限年情况没有写到。例如第234页在凡例中规定下限年到2010年底。一个具体的目中都要追溯事物发端,然后写发展,最后要交代下限年情况。现在志文中没有写到下限年,如果有的应该补上。20、第237页第三节运输工具的内容,除了船没有其他的运输工具吗?1994年至2010年底是否还有别的运输工具,有的建议添加。运输工具作为一节内容太少,建议添加。
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员赵玲:一、第十五章粮油科技。第349页倒数第二行,“失油率从原来5~6%”,这里不能省略百分号,应该修改为“失油率从原来5%~6%”。第350页第二行的“三低”综合防治技术,能否括注说明一下“三低”是什么意思?以方便外行读者阅读。第350页第二段第一句话,“黎里米厂研制成麦精液酵母”后面为什么用分号?看后面内容并没有必要用分号,使用句号就可以。科技工作在文字上(350页第二段)增加一些下限年的内容,如果工作内容都一样,可以进行技术处理,350页第二段倒数第二行,可以改写成“90年代后期至2010年”, 这样看起来时间线条比较完整。表15-1 1983~2010年吴江市(县)粮食系统粮油产品获奖情况表,表格中有空缺。比如1995年的产品名称空缺,2002年的获奖名称空缺,2003年的获奖名称空缺。表格中填写内容不知是什么意思?比如2006、2009、2010年的获奖名称为何是“2005,2009,2010”?表格在转页时需要加表头行,351页没有加表头行。表格要开放式,有多余竖线,1991年右边有小竖线。表格排版可以再规范精美一些。比如说表格中的文字都居中,1991、1995年获奖名称的内容都统一居中。表15-2 1954~2010年吴江市粮食系统科技改革、科技成果一览表,表格中有空缺。甚至有的科研项目名称与研制单位及个人都没有。下限年2010年没有任何科技成果么?因为表格标题的时限是从1954~2010年。文字与表格内容有不相符,351页科技成果文字介绍获奖项目有8项,但在表格中只能找到7项,没有看到“国家粮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表格排版可以再规范精美一些,现在的表格上面太挤,可以再向下移一些。二、第十七章党群组织。志文中无需评价。第365页第一段最后一行“站在全市机关的‘第一方阵’”可以删掉。下限年情况最好说一下,纪律检查的情况(365页第二段)讲到了2008年,下限年2010年的相关工作也讲一些,这样时间线条就比较完整。子目层次标识有误。第367页第四目信访工作与行风建设,分两个子目,子目标识用(一)、(二),而不是1、2。未顺时叙事。第368页行风建设中分了两段,第二段是后加的,第一段已经讲到2008年,第二段又从2005年开始讲,志文在同一目(子目、孙目)中一定是顺时叙事,而这里其实分成了两块内容,扶贫帮困工作单拎出来了,建议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第369页第二节第二段最后一行写到“2001年9月,撤销粮食局团支部建制”,想问一下2001年团支部建制已经撤销,是否2001年就已经没有团员?第369页第四节第一目的第二句话有歧义。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方式。粮油协会的情况未介绍到下限年,1987~2010年二十多年的情况是空白。时间跨度大。第370页第二目粮食经济学会,从1991年直接就跨越到2010年,这其中20年的情况是空白。可以将90年代,2000年后比较典型的工作带一笔,就不会感觉跨越太大。第370页第三目粮食(油)行业协会开展过什么活动也应该写写。第十八章 人物荣誉:第374页表格排版有误,表格转页时才需加表头行,这里一页里重复出现了表头行。表格里字体不一致,第376页,表格中1991年3月同里油化厂获奖名称字体明显小。表格编排可以再规范精美一些。第390页,文字的倒数第二行介绍“2人被苏州市评为先进工作者”,这里为什么是2人?从下面表格看不止2人。后面文字“4人被评为吴江市(县)劳动模范”,这里为何又是4人,和后面表格的人数不相符。第391页,表格在1997、2005年最右边有多余竖线。第393页,表18—6表标题时间为什么定格在80~90年代,难道90年代以后至2010年没有人获得吴江市(县)劳动模范、企业家称号?为什么不写到下限年?
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科长顾晓红:一、图照。收录照片时应着重考虑该照片是否具有资料性,是否具有存史价值,还要考虑其典型性。照片的说明文字应该具有提示和延伸照片内容增加信息含量的功能,使其图见外表,文见内涵,相得益彰,让读者通过文字加深对照片内容的深层了解,同时也要注意摄影者的署名权和著作权。本志的图照有以下问题:1、缺少两张地图。作为一方地情书籍,吴江市区域图和城区图还是应该放入的。可把2010年底的吴江市区域图、吴江市城区图两张地图放在“2010年吴江市粮油公司分布示意图”的前面,每张地图可以放大成两个16开本那么大折叠放置在志书里。2、图照分类太多,而且交叉重复。原本分成十二类,类别太多,而且有些类别交叉重复。本志图照完全可分成领导关怀、机构部门、粮仓设备、会议剪影、职工风采、名优产品、放心粮油店、经营服务、粮油票证、集体荣誉等十个类别。“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是正处级建制,虽然是企业性质,但也属于机构部门一类的,图照中可以把“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与“机构部门”两个类别合并,“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只要选取一张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的办公大楼照片放入即可,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的荣誉的照片可放入荣誉集锦中,因为这部志书是行业志,并不是粮食局志,所以荣誉合放在一起完全没关系。可以把“活动掠影”与“一线风采”合并,标题改为“职工风采”,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可以把“优质粮油”类目名称改为“名优产品”。“票证”可以改成“粮油票证”,与其他类别的标题一样基本上都是四个字,比较统一。3、照片说明不规范。照片说明要注明时间、地点、事项、需要说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等,现在照片说明还不够规范。主要在原来的“领导关怀”、“会议剪影”、“活动掠影”类目中比较突出。例如“领导关怀”其中一张照片的说明“2000年3月26日,国家财政部长项怀(右二)到吴江视察松陵镇粮库”,这张照片中人物位置说明不准确,位置可以改成“前排右二”。另外一张照片“2001年9月14日,国家粮食储备局潘洪亮(中)视察中央储备粮吴江直属库”,“潘洪亮”的时任职务没有交代,另外他的位置交代不清楚,其他几张照片的重要人物位置也都是交代不够清楚,在“领导关怀”这一类别中最关键的是重要人物的职务、位置一定要交代准确。“会议剪影”中有些照片的说明不够规范,而且有些会议照片记录的是一些常规活动,建议删去,应该选用一些重要的会议照片放入。4、图照的清晰度要注重。有些图照质量不太好,看不大清楚,请换一些清晰的图照,图照如果不清楚不如不放。“2010年吴江市粮油公司分布示意图”要清楚些。“集体荣誉”中照片清晰度还不够,有些照片光线太暗,有些奖章位置没有摆正,建议重新处理或重拍过,另外一些照片上有摄影时间,建议在印刷的时候进行处理,把它去掉。5、图照的位置摆放要有一定的顺序。“集体荣誉”中照片既不是按级别高低又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建议有两种排列法:一种是完全按时间顺序来排列,另一种是先按级别(国家、省部级、苏州市级、吴江市级)来排列,在相同级别中又按时间顺序来排列按时间先后来排列。从图照的美观方面考虑可以让“粮油票证”、“集体荣誉”成为图照的最末两项内容。6、有些图照可以补入。可以把志稿评审会召开的照片可以放入会议剪影中,也可以单独形成一类,类目名称为“志稿评审”。7、正文中间现在放入了一些照片,增加了志书的可读性,但是要精心考虑,而不是照片的堆砌。综上所述,对志书所应用照片的内容、数量、表述,以及怎样安排、要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深思熟虑。二、凡例。凡例应主要规定志书编纂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人物收录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处理等必需要告知读者的事项。凡例是志书的编写原则,要求简洁明了。本志的凡例共设八条,基本符合要求。但是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商榷的地方:(一)原凡例第三条中规定“设章、节、目、子目、子子目五个层次”,但在正文中第135页出现六个层次,志书出现六个层次层次太多,解决方法一种是减少事物层次,保持事物的完整性,另一种就是凡例相应地改一下。现在建议凡例不要改,正文中减少层次。可以把第132页的农村销售上升为与自由销售、城镇销售、市场销售、议价销售并列的目,第135页的“其他销售”相应升格成为子目,然后再在其他销售下面再设奖售粮销售、水利用粮销售、种子粮销售三个孙目。(二)原凡例第五条规定是对朝代年号的说明,说法不够规范。建议这一条可改为“本志纪年方法新中国建立前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目(或节)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新中国建立后用公元纪年。以民国38年(1949年)5月5日吴江县全境解放为‘解放前、后’的分界线。1992年2月17日,民政部发出民行批〔1992〕18号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县级),是日前称‘吴江县’,此后称‘吴江市’。年代前不标明世纪者均为20世纪。志文中出现‘现’、‘今’均指下限时间。”(三)原凡例第八条是对计量单位的说明,这一条中“解放前”和“解放后”应改为“新中国建立前”和“新中国建立后”。三、大事记。大事记为全志之经,是纵述史实的最突出的反映,它还可以起到资料提纲和索引作用。编写大事记的难点是大事记的收录标准难以把握。不是什么样的大事都可以写进志书中来,一定要正确把握大事入志的门槛,不能过多过滥,门槛不能太低。大事记收录有6个原则,第一大事要大;第二收录要全;第三所收录的事物要新;第四选择大事要准;第五表述要精;第六大事记的记述5个要素要全,5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大事记”中,目前有一些问题,要对其进行修改。1、要正确把握入志门槛。目前大事记过多、门槛太低是最大的问题。一些内部科室的设置(第31页1984年3月14日、第43页)、单位的常规活动(例如每年的存粮安全大检查),苏州市级荣誉和会议(例如第43页2007年1月31日、第46页2011年12月12日、第34页1990年10月30日、第37页1995页11月24日苏州市级的会议)、吴江市级的荣誉(第37页的1997年6月16日的吴江市级荣誉)和常规会议(对放心粮油店的年度检查常规会议、第41页4月4日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动员会、第33页的全县粮食收购工作会议),省部级以下领导人的视察(例如第47页2012年4月13日、5月21日、5月30日等)都放入了大事记。另外每一届的金秋粮油经贸洽谈会、每一届的吴江县粮油学会换届选举、每一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是否有必要都写,这些一般都只要写好首届。所以有些大事都过小过细、门槛过低可以删去。2、大事记与正文表述不一致。例如大事记第37页1996页“1月5日,吴江市粮食局监察室成立。”“2月5日,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驻市粮食局纪律检查组成立。”可是在正文第53页上是这样表述的:1996年初,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粮食局派驻纪律检查组,同时,设立粮食局监察室。在正文第364页上又是这样表述的:1995年11月,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粮食局派驻纪律检查组,由徐宰文任纪检组长。同时设立粮食局监察室。请核实准确时间。另外在大事记中一定要注意与正文说法要统一,其他地方也要前后再三核实。3、核实一下大事记是否重复表述。例如第39页1998年12月4日“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潘洪亮、江苏省粮食局副局长王智新,视察吴江市松陵镇粮食储备库建设情况”与第39页1999年1月5日“国家粮食储备局副局长潘洪亮、省粮食局副局长王智新,视察吴江市松陵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建库工作”。这两条记述的是相同的两个人视察的同一个地方,但日期不同,请核实一下是否记的是同一件事,另外“吴江市松陵镇粮食储备库”与“吴江市松陵国家粮食储备库”名称请表述一致。4、全称和简称问题。建议单位机构、会议、文件名称,在第一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在括号内加注简称,此后可使用简称。目的也是为了让读者准确、方便地使用志书。例如第20页1950年最后一条中“中粮公司吴江办事处”是第一次出现,这里没有用全称,在正文第51页上可以查出它的全称应是“中国粮食公司吴江办事处”。5、大事记一般都是一件大事记一条,纪事本末体也是把相关的几件事写成一条,两件不相关的大事不能由于同一天或同一月、同一年发生就记在一条上。例如第20页1951年最后一条“是年,中粮公司吴江办事处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粮食,全年共收购粮食1982万千克。全县私商收购粮食6739万千克”。这一条记叙的事虽然都与收购粮食有关,但是记叙的却是两件事,应分成两条来写。在37页上1995年11月24日“苏州市召开粮食部门‘实行两条线运行,制止和消化财务挂账’工作会议。省政府[1995]114号和省财商78号文件确定1991年12月底前粮食财务挂账6356万元,1995年11月28日为划期,全额上划银行专户”,这一条问题很多。首先把两件事写在了同一条上,如果都需要记入大事,要分开记;如果大事门槛高一点,苏州级别的一般会议可以不记,那么苏州市召开会议可以删去;后面是重要的,肯定要记入大事,文件最重要的是标题,而这里却没有记,要补上,另外年份要用六角括号括例如“〔1995〕”,而不是中括号括注。6、志书的记述,一律采用规范的语体文。除引用历史文献外,不用文言文、文白相夹的半文言文、方言、土语、俗语和口头语等。在第15页咸丰十一年(1816年)这一条大事记“五月,吴江太平军开征上忙条银,每亩180余文,加耗60余文,后共加至钱350文。九月二十四日,开征下忙田赋,正米18斗,秤见红粉1斗,折色0.8斗,每亩合4.1斗”,这句话中“加耗”、“红粉”、“折色”个别词语也不括注,令读者难以理解。另外表述上也没有采用规范的语体文,很难理解。7、对一些需要说明的专用名词、特定事物要予以括注,而且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要括注。例如第22页1955年4月27日至5月3日中对“粮食三定”中哪三定作了括注,可是这个“三定”在同页的1955年3月20日就出现了“粮食三定”,这次没有括注。再翻到概述中第11页第四行发现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出现已经括注,所以第22页1955年4月27日至5月3日中对“粮食三定”中哪三定作了括注是完全不需要的。8、表达不清楚不明确。例如第16页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江县举办土地清丈,至二十六年完成,丈见丘田606938亩,并换发田单。屋基及无丘荡26266亩未丈见”中“屋基及无丘荡26266亩未丈见”什么意思?例如第23页1956年2月“成立吴江县米粮加工专业公司,后改称吴江县粮食加工公司”中“后”究竟是什么时候?第29页1981年5月这一条大事出现的也是这个问题。第32页1985年倒数第二条大事“是年,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减1985年度征购任务4111.5万千克”,难以理解后半句,究竟是“核减掉4111.5万千克”还是“核减至4111.5万千克”?9、缺少大事的必要要素。例如第30页1982年6月28日这一条大事中出现“新华日报报导上述会议代表到八坼参观情况”,“上述会议”在这一条中完全看不出是何会议,必须联系上一条大事才能明白,这是违反大事记的记述原则的,每一条大事都要简明扼要完整记述事情,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件、结果等要素,每一条大事都很清楚明了。例如第19页民国38年6月“成立吴江县粮食局,各区成立粮食分局”,这里是否要交代一下吴江县粮食局办公地点?因为在第34页1989年5月1日“县粮食局办公大楼迁至县府路9号”,那么是否应该在前面交代一下在哪里办公,然后才会有迁至地点。例如第31页1984年6月24日“泰国洪志来、马少勇、郭世桥三人,到八坼米厂参观砻糠发电机组”中未交代这三人是何身份,人物未交代清楚,如果是普通人又何必要写入大事记。例如第34页1990年4月13日“《新华日报》报导,吴江县被评为江苏省售粮先进县,朱五毛被评为售粮模范”,朱五毛究竟是哪一级别的售粮模范没有交代清楚。10、一条大事要完整记述事情,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件、结果等要素,但是一定要简明扼要,大事记中只要要素齐备、点到即止,一些重要会议、重要访问只要交代时间、名称、地点、出席的重要人物等要素,一些主要人物、陪同人物都不用交代。例如第32页8月14日中“由上海市粮食局外事办公室及江苏省省粮食局外事办公室领导等陪同”可删去。11、地名记述要准确。本志大事记和正文中多次出现“梅埝”这个地名,可是在《吴江县志》和《吴江年鉴》上相同年份上都显示的是“梅堰”。例如第23页1958年8月这一条大事就出现“梅埝”这个地名。12、不能使用既不是单位名称也不是中文符号的“符号”。在《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第四十七条就规定,使用既不是单位名称也不是中文符号的“符号”,如“牛顿/平方米”的写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为“牛顿每平方米”或“牛每平方米”。本志大量出现这种情况。例如第29页1982年4月这一条大事出现“2~2.5千克/千瓦小时”的表达是错误的,应该是“2~2.5千克每千瓦小时”。志文和表格中也大量出现这个问题。13、对任何人的称呼都不用颂扬的词语,也不在名字后面加同志或首长、先生、女士、教授、老师之类的称呼。对党和国家还有其他各级领导人,应直书其名或冠其职务,可以处理成把职务放在名字的前面。例如第30页1982年5月14日这一条大事中出现“吴赛特金先生”中“先生”应删去。第32页8月14日也有这个问题。第34页第2行也出现“周凤麟同志”。14、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破折号应占两个字。在本志中大事记(例如第16页光绪十年这一条大事)和志文中一般都占一个字,应改过来。另外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等一律用书名号“《》”。本志一些文件名应该用书名号,可在本志的大事记和正文中用了双引号,这种都是硬伤。例如第21页1953年11月“是月,贯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简称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全县培训15585名积极分子,组成宣传工作队伍”中文件名称用双引号是错误的。第35页1991年4月1日这一条中文件名称双引号应改作书名号。15、记述要统一。大事记中各个朝代下面都括注了年份的起止时间,都有一个“年”字,可是在三国·吴下面缺少一个年字,应写成“220~265年”。16、出现错字漏字。例如在第15页万历四十四年中“銄银”要写成“饷银”。第43页2006年3月31日中“授于”应是“授予”。在第39页1999年10月29日“中央建库办总工程师何伦君,到吴江解松陵国家粮食储备库建库情况”, “到吴江解”应是“到吴江市了解”。
正文中也有错字,例如第169页“丰欠”应是“丰歉”17、一些不必要的助词、形容词、修饰语、空话、套话、评述性的语言都要删去,语言要准确、鲜明,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绝不用“可能”、“基本”、“大概”等断语模糊性用语。可删去不影响原意的“了”,一些像“认真”、“积极”、“隆重”、“迅速”等形容词也要删去,“荣获”的“荣”也要删去。例如第21页最后一行中“迅速”要删去。18、一些必要的大事要添补进去。例如1992年要添补两条大事。一条是:1992年2月17日,民政部发出民行批〔1992〕18号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县级);另一条是:5月1日,市、镇党政机关启用新印章。“吴江市粮食局”的新印章于是日被启用。四、编纂始末。编纂始末就是编后记,一般由志书主编来撰写,也可以用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来写。一般包含下面这些内容:一是概述志书编纂的经过;二是概述志书编纂的分工安排;三是总结志书编纂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或志书做了哪些创新设计;四是对下一次修志提出一些思考和想法;五是感谢编纂过程中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等。目前的《吴江市粮食志》编纂始末是用编纂委员会的名义来写的,其实一般都是用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写的。本志简单地交代了写了志书编纂的基本经过以及对得到指导与帮助的部门、单位的感谢的内容,但本志的编纂始末还可以把在2006年10月8日至2009年10月是哪些人在具体编纂、怎样具体分工交代一下,以及黄思萱加入以后怎样分工,如何进行总纂以及编纂者好的做法与思考所得也记一下,对后人编纂志书有所启示。五、志文编次。《吴江市粮食志》目前的志文编排比较规范,基本符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的要求。但还有个别志文编排需修改,志书章、节的标题前应冠以序号。如第一章、第一节。节以下的条目的层次,以下列字序区分:一、二、三……,(一)、(二)、(三)……,1、2、3……。条目的层次不宜过多,以保持事物的完整性。同一层次的序号及标题字体、字号都要一致。试举一例:第140页的子目食油补助供应下面其实就是设了节日补助、招待所补助、会议补助、回民和在庙的僧尼食油补助、病员补助、特殊工作补助、省外流动人口补助七个孙目,孙目名前面应该以下列字序区分:1、2、3……,所以应该写成“1、节日补助”,后面的正文不应该直接跟在标题后面,应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食油补助的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合起来成为一段作为子目下面的小序,这样就避免了这种以段划分暗分孙目的弊病,而且不违反顺时叙事的原则。第367页编次也不准确,请改正。志文在其他地方格式都应规范。志文编排均要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修改。六、篇目。目前的篇目设置比较科学合理,部分章、节、目进行微调,建议可以作如下调整:1、第一章粮食机构下设市(县)级管理机构、区粮库(粮食营业所)、镇(公社)粮食管理所三节。原来的第四节镇(社区)粮油公司。这些是原乡镇粮食管理所转制、改制而产生的单位,放在粮食机构中不太合适,可放到第十六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可能比较合适。原来的第五节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建议放到第八章粮油储藏,单独设一节。2、第四章粮油销售下设粮食销售、食油销售、粮油销售企业三节。第一节粮食销售下设自由销售(把自由销售中油坊油厂的内容移到食油销售中第139页第一个目下第一个子目市镇居民食油供应中去,放在这里不恰当,把表4-1也移到第三节粮食销售企业中)、城镇销售(下设凭证核定供应、定量供应、居民补助粮供应、专项用粮供应、侨民用粮供应、侨汇用粮供应、军粮供应等子目)、农村销售(下设统销、定销、借销、其他销售)、市场销售、议价销售(下设供应对象及数量、价格)五个目。第一节第三个目第四个子目其他销售下设奖售粮销售、水利用粮销售、种子粮销售三个孙目。第二节食油销售第一个目市镇销售中第三个子目食油补助供应下设节日补助、招待所补助、会议补助、回民和在庙的僧尼食油补助、病员补助、特殊工作补助、省外流动人口补助,食油补助的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合起来成为一段作为子目下面的小序,这样就避免了这种以段划分暗分孙目的弊病,而且不违反顺时叙事的原则。其中军粮供应如果能添补些内容,可以上升为目或节甚至章。3、第六章粮油票证第一节票证种类第三目粮油票券第五子目侨汇粮票和油票下设吴江县内使用过的侨汇粮票和吴江县内使用过的侨汇油票两个孙目。原本不设孙目,没有横分到底,违反顺时叙事的原则。4、第七章粮油价格和作价方式下设粮油价格、价格种类、价格管理、收购作价方式。原本的第一节节名“价格演变”改为“粮油价格”。5、第八章粮油储藏下设粮仓、油罐、仓储设施、仓储保管、“四无”粮仓、清仓查库、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六节。因为章名是粮油储藏,这一章看下来很少有储油内容。可以专门设一节油罐或其他储油设备的内容,凸显粮油储备中“油”储备的内容。全章也可以设仓储设施、仓储保管、“四无”粮仓、清仓查库、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五节。在仓储设施这一节下设粮仓、油罐、机械设备等目。6、第十一章粮油工业下设加工企业、设备工艺、主要产品三节。第一节加工企业下设概况、企业简介两个目,把原来目名“发展严革”改为“概况”,“加工企业简介”改为“企业简介”。7、第十二章章名“集市贸易与多种经营”改为“多种经营”,原本的第一节集市贸易归入粮油销售中合适的地方写。多种经营下设下设概况、经营门类(下设养殖业、服务业、跨行业经营)、商办工业三节,把原来目“发展综述”上升为节,标题改为“概况”,目“行业种类”上升为节,标题改为“经营门类”,把原来的商办工业升格节,因为商办工业不属于经营门类。原本第二节第二个目第二个子目饮食服务业上升目,标题改为“服务业”下设生面加工业、副食品经营业、饮食娱乐服务业三个子目。8、第十六章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下设概况、粮食购销企业体制改革、粮办工业改革改制、粮食系统部分单位改革改制(这样称呼不知是否恰当?)四节。原本的第三节与第四节交换一下顺序,成为第四节,节名“市粮食局直属企业改革改制”改为“粮食系统部分单位改革改制”,把原来第一章第四节镇(社区)粮油公司中的十五个公司移过来。这一节下设概况、改制企业简介。概况就是原来节下的内容,再加上粮食管理所改制情况。改制企业简介就是把原来第四节镇(社区)粮油公司中的十五个公司移过来成为十五个目,还可以加上吴江市丰禾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这第十六个目。这一章因为涉及行业内的一些具体情况,究竟怎么调整还是你们根据实际情况而定。9、第十七章党群组织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第四个目信访工作与行风建设下设信访工作、行风建设、扶贫帮困工作三个子目,这里就是368页最后一段设为一个子目,子目名叫“扶贫帮困工作”。10、第十八章荣誉下设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原本设的第一节人物中内容其实很单薄,如果人物简介应该交代出生年月、籍贯、身份、学历、任职时间、主要事迹等,现在有些人内容很少,可以在第53页表1-3“1949~2010年吴江市(县)粮食局主要负责人任职情况表”增加些要素,完全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这一节完全可以删去。人物还可以在人物简介、人物表以外记述人物,以事系人、人随事出。11、附录下设文件选录、报刊文摘,文件选录应选录本县、本单位制定的一些重要文件,上级文件少选或不选。现在类目太少,内容太单薄,建议增加些内容,例如有没有本行业或本部门里的奇闻轶事,新闻媒体报导的有关本行业或本部门的一些重大事件,反映粮食系统职工风貌的文艺活动的作品及体育活动的成绩等的史料,也可以放在附录中。在附录里也要按章、节、目来处理。第一节文件选录,可列目,如“一、***办法”“二、***暂行规定”,目以下就辑录文件或表格。七、内容和行文。1、对相同类似事物的描写要统一。譬如第68页镇(社区)粮油公司,同样是写粮油公司,首先要理一理记叙一个粮油站必须要写哪些要素。然后做到要素基本统一,并且在记叙一个粮油站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都按一个特定的顺序来写。并且语言的表述也可以统一一下。而且有个统一的要素也不是统一的一刀切,哪些粮油公司有些特殊的地方,那一定要记一笔。在这一个目中有些要素缺,语言使用也不一致,有些公司用销售收入、产值、销售金额、销售总额等词,能否用同一指标,而且用词尽量相同,不要一会儿用“销售收入”,一会儿用“销售金额”,一会儿用“销售总额”。大致可以这样记述:“**年,**公司成立。公司由**改制后组成,位于**。法人代表**。2010年,有员工**人。该公司主要设备有**,从事**业务。是年,销售收入**万元。”具体修改见志书。2、书中的图不太清楚。第73页图1-1的图不太清楚,字体字号要一致。3、要顺时叙事。在一个具体的目或子目中叙事一定要按照时间顺序。例如第74页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违反顺时叙事的原则,要重新理一理顺序,并且表达也不够清楚,超过下限年的内容要删去。应该先交代中央储备粮苏州直属库位于**,然后交代它的前身,然后从开始建立交代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记述,一直写到2010年情况,要把超过下限年的2011年情况删去。4、全志正文中图、表问题。(1)表格中空格问题。如果有些内容需要核查就去查,如果没有内容那么空白项就要用“-”加以表示。例如第178、218、217、219、223、259、260。(2)图与表的标题要素要齐全、统一。标题要居中摆放,应具有时间、地域(单位)、事项这三个要素。第228页表8-12的标题“江苏省粮食、油料虫害等级标准及防治原则”缺少时间这个要素。(3)表格要划分清楚。例如第238页表9-4、9-5两个表格各个项目的横线不划,每个项目看上去就不清楚。(4)表格内字体、字号要一致。例如第118页、122页、143页表格字号都不一致。(6)表格中不得夹写计量单位符号,物理、数学符号,化学分子式或其他符号。例如第276页等页表格中有这个问题。(7)表格中有些数值的表述有问题。在运用连接号时应注意的是,连接线前后的某些量词是不可以省略的,如:“10万人~100万人”、“10%~50%”、“0℃~5℃”、“北纬35°12′~36°21′”、“东经113°18′~114°59′”等。在本志278页表格中出现了“0~25%”、“3~200℃”这些错误的表示法。不仅表格中有这种问题,文字中也有这个问题。第207页文字中也出现了这个问题,“4~6%”应改为“4%~6%”。第213页文字中“20~25万吨”应改为“20万~25万吨”。(8)单位在标题行内用括注括注。例如第268页表格中“出糙率(%)”,这个百分比应该括注,而且同样是百分比,有些表格括注(例如第240页的两张表),有些表格不括注(第264、265、267、269等页)。(9)表268页表中缺少要素,表达不准确,例如籼稻谷第1等就是出糙率大于等于79.0,而第2等以下都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不是一个范围,其他表格在相同的类目中都是一个范围,显然有问题,另外注意表格的表述也要统一。(10)“/”是否要?在第276页表10-46中“酸价/(KOH)/”(mg/g)”,首先计量单位符号要变成中文,另外酸价后面的“/”需要吗?(11)表格要尽可能跟在展现表格内容的文字下面,表格不宜集中堆砌在一起。(12)表格和文字内容紧密联系,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要在文字中有记叙。5、附要放在附录里。既然志书设了附录,那么附就应该放在附录里,而不应放在正文下面。例如第93页,附就放在正文下面。6、不用总结报告写法。在文中记述情况也不能套用总结报告写法,把所做的工作或所取得成绩一、二、三、四地列出来,没有主次,没有轻重,反映不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一看到“一、基本情况;二、主要工作;三、经验教训;四、存在问题;五、几点建议;六、几个时期”或者“一是二是三是”等字眼,就应明白这是典型的总结报告体。第122页末一行运用总结报告的写法,“一是二是三是”就是一种典型的工作总结写法。作为工作总结,其特点是归纳总结,有强烈的主观判断,叙事也以概括、归纳为主。而志书要求开门见山,直叙其实,记而不论。因此,第95、123等页要修改,改成志书语言。7、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破折号应占两个字。另外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等一律用书名号“《》”。本志一些文件名应该用书名号,例如第95、101、123等页,文件中年份外面用六角括号,不用方括号,例如第105页、131、136页。8、不用概念模糊或不规范的称呼,一律用正规的全称。少用“解放”这个词,不用“建国”这个词,解放只是指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志书中新中国成立60年还在用“解放60年”,第155页用了“建国”这个词。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前(后)”。9、时间记法要准确。《江苏省地方志行文规范》第二十九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1日)之前,采取以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加注相应的公元纪年,如清宣统三年(1911年)、民国5年(1916年)。如第117页倒数第九行“建于1830年”要写朝代年号“清道光十年”。1949年10月1日之前都应用公元纪年,在1949年5~9月都要用朝代年号,而不用公元纪年,在第123、209页都用了公元纪年。10、“两”与“二”要正确使用,除序数词、“二人转”用“二”,大部分都用“两”,这可以通过读读看的办法,究竟是读“两”还是“二”顺,例如“一套班子二块牌子”应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例如第117、141、155、202、222、237、168、20等页都有这个问题。例如第155页“县、区二级农场”应改为“县、区两级农场”。例如第201页倒数第三行“县、乡(镇)二级粮食管理机构”应是“县、乡(镇)两级粮食管理机构”。11、行文杜绝假话、大话、空话和套话,做到言之有物,言必有据,实事求是,准确清晰。一些评论性的话在志稿中都要删去。一些形容词也要删去,本志中出现了“隆重”、“积极”、“认真”等词。例如第149页中“积极”可删去。12、用规范的简体字。例如第150页第二行第三行都用了一些繁体字,请改过来。13、凡例中规定“本志纪年方法新中国建立前用朝代年号纪年(包括民国纪年),相同的朝代年号纪年在每目(或节)首次出现时加注公元纪年。”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目(或节)第二次出现就不用括注公元纪年,在第171页第二次、第三次等第N次出现都括注了公元纪年,完全没有这个必要。14、不能使用既不是单位名称也不是中文符号的“符号”。在《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第四十七条就规定,使用既不是单位名称也不是中文符号的“符号”,如“牛顿/平方米”的写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为“牛顿每平方米”或“牛每平方米”。本志大量出现这种情况。15、有错别字。“燻蒸”应写成“熏蒸”,“肩杠”应改成“肩扛”(第236页),“丰欠”应改成“丰歉”。16、对任何人的称呼都不用颂扬的词语,也不在名字后面加同志或首长、先生、女士、教授、老师之类的称呼。对党和国家还有其他各级领导人,应直书其名或冠其职务,可以处理成把职务放在名字的前面。例如第231页第一行“沈荣泉副市长”应改为“副市长沈荣泉”。17、表达不清楚。例如第236页第二节运输方法下面第一行“粮食差出县”是什么意思?18、下限年情况表达不明确。在一个具体的条目中一般都要追溯事物发端,然后写发展,最后要交代下限年情况。本志有些条目下限年情况没有写清楚。例如第265页国家标准中最后一句结束语是“以后国家又陆续修订和公布国家粮油标准”,这句话含糊不清,我们也不知道下限年国家粮油标准又是怎么样呢?19、具体修改见志稿。
会议由市档案局地方志编纂科顾婉秋负责记录。
(此页无正文)
报:市委副书记吴炜、市政府副市长吴琦,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送:全市各修志单位、《吴江市志》编辑部,市档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存档。
编辑:顾晓红 审核:于振华 签发:沈卫新
吴江市档案局、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制 印数:60份
电话:63016912 电子信箱:dajgxh2011@16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