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吴江卫生志 >> 第六章 血吸虫病防治

第六章 血吸虫病防治

2013/1/4 15:16:54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488

第一节 疫区疫情

 

清代,医学家徐大椿在其著作《医学源流论·臌膈论》中写道,“后世治臌之方亦多见效。惟脏气已绝,臂细脐凸,手心及背平满,青筋绕腹,种种恶症齐现,则不治”,记述了晚期血吸虫病的症状和当时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民国13年(1924年),美国寄生虫病学者福斯特(ECFaust)和梅莱尼(HEMeleney)在中国调查后绘制的“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血吸虫病分布图”中,县内芦墟、平望、梅堰等地都标有血吸虫病流行的符号。19年,寄生虫病学者陈方之在其《血蛭病之研究》的第一报中,对吴江螺情描述如下:“吴江城厢内外,四门外城濠约七、八公尺至二十五公尺,以及城内各小河均有;极东至周庄,大小河岸以及白蚬湖岸边均有;平望镇大小河岸均有;同里镇大小河岸均有,且九里湖岸亦有之;西门外之瓜泾口,城西北之河均有,惟到湖边则无”。在第二报中,把吴江等17个县划为血蛭病(即血吸虫病)浓厚地。30年,许邦宪、吴光在《吾国血吸虫病之大概(二)分布》中,也述及吴江有血吸虫病人和感染血吸虫之钉螺。

民国年间,血吸虫病流行严重。民国5年(1916年),梅堰小港里村有60多户、200余人,到吴江解放前夕,先后死于臌胀病有73人,21户死绝,21户拆房卖屋,拆掉房屋105间,22人弃家外出讨饭,解放时,该村只剩下19户、63人,其中患血吸虫病的就有61人。群众中流传这样一首民谣:“勿要刀上死,勿要绳上死,只要到小港里去做女婿”。八坼公社一图大队(今友谊村)第七生产队在解放前有27户人家,115人,在解放前两三年中,死于血吸虫病37人,7户人家死绝;第二生产队严六宝祖孙三代7口人,5人死于血吸虫病。群众中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水氽牛毛墩,跑光一图村,十人有九臌,穷人走绝路”。庙港公社合群大队骆驼港村,解放前最多时有40户人家,因血吸虫病死绝的就有24户,到解放时仅剩16户,其中5户是五保户,全村只有2个劳动力。屯村公社东风大队的池浜村,全村曾有83户,到解放时已有33户因患血吸虫病死绝,有6户只剩1人,社员陈小金一家,解放前被血吸虫病夺去了6条生命。

1951年征兵体检时,全县10个区9592名应征青年中,查出血吸虫病病人6147例,阳性率高达6409%19511127,苏南行政公署卫生处派员到松陵镇调查,发现每条市河内都有钉螺,经发动群众捕捉,三四天内捕捉到钉螺3万多只。以后,县内每年进行查治血吸虫病病人和查灭钉螺工作,血吸虫病流行范围逐步查明。至1984年底,已查明县内历史上共有23个乡镇、7个县属镇、3个场圃、497个行政村流行过血吸虫病,全县累计查出血吸虫病病人163883例;累计查出有钉螺面积(以下称有螺面积)84208250平方米,其中湖滩40401559平方米、河港5152135平方米、稻田34287621平方米、沟渠3623359平方米、其他环境743576平方米。有螺面积列全国水网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县(市)的第3位,血吸虫病病人数列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的第13位,病人遍及所有乡镇行政村。全县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太浦河以北地区高于太浦河以南地区。有螺面积最多的是八坼乡(表61)。

61 吴江县血吸虫病流行乡镇历史病人数与有螺面积统计(1984年)

第二节 查螺灭螺

 

20世纪50年代初,血吸虫病防治(下简称血防)工作重点放在查病治病、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上,查螺只是重点抽查,灭螺仅限于人工捕捉、水烫、火烧等方法。1954年,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下简称县血防站)在湖滨石里村开展石灰氮稻田灭螺试验。1955416514,县血防站首次在城厢区长板乡长板村进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在浦北乡用可湿性“六六六”药粉进行芦草滩灭螺试验。1956年,抽调全民单位医务人员77人,集体单位医务人员113人,雇用社会知识青年46人,经培训组成查灭螺专业队伍,分赴各地开展查、灭螺工作,完成了全县46个乡的螺情调查,绘制出各乡钉螺分布图。全年共发动17万多人,结合兴修水利,填河浜48条,人工灭螺60万余平方米。1957年春,在血防专业人员带领下,全县组织4232名灭螺骨干,发动群众87620人次,开展灭螺群众运动,灭螺方法为铲土压埋、开新沟填旧沟、药杀和人工捕捉。冬季再次发动灭螺运动,松陵镇、八坼乡共67名火焰灭螺员开展特殊环境的灭螺。松陵镇用五氯酚钠浸杀河道钉螺,相继填没钉螺密度较高的县前河(今县府路)和城中河(今流虹路)。全年灭螺面积占累计有螺面积的9970%195861224日,首次应用亚砷酸钙在八坼乡南湖荡、殷家荡的5块有螺芦草滩进行灭螺试验。是年,全县开展结合积肥、兴修水利消灭钉螺的群众运动。195945月,先后对八坼公社殷家荡、长白荡、草鸭荡、张鸭荡,平望公社大水路的21块有螺芦草滩用亚砷酸钙灭螺;对莘塔公社白蚬湖、庙港公社太湖的有螺芦草滩先用火烧,再用亚砷酸钙灭螺,共计灭螺157724平方米。

1961年,八坼、同里、震泽、平望、湖滨、铜罗等公社进行用五氯酚钠以药浸、喷洒等法消灭河沟钉螺实验。1962年,对重点公社的内河环境,用五氯酚钠灭螺,方法除浸杀、喷洒外,还采用铲草皮沿边药浸、砖屑滩喷药加泥复盖及复盖后再喷杀等方法。19601963年,县内查灭螺实行“二包(包查螺、包灭螺)、六定(定专人、定时间、定地段、定数量、定质量、定报酬)、一奖(提前灭光或有创造发明有奖)”的承包责任制。1963年,灭螺贯彻“由近到远、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的原则。19611963年,时值困难时期,又逢疟疾、Ⅱ号病流行,查灭螺工作仅在村庄周围小范围内开展。

1964年初,确定重流行区以湖滨、同里2个公社为消灭钉螺工作试点,轻流行区以震泽、铜罗2个公社为消灭血吸虫病工作试点,以七都、八都、青云、桃源、南麻5个毗邻公社为面,由县血防办公室蹲点抓面。各公社也选12个大队试点,血防专业人员蹲点抓面,摸索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结合生产开展血防工作的经验。3月,在湖滨公社石里大队联二灌区渠道内发现大量钉螺,且向渠外扩散。灌区渠道发现螺情,尚属首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上半年,铜罗公社胡店大队对不影响排灌的河沟采用以土埋为主进行灭螺,先后填平了河浜8条、水沟150条、水潭38个,翻修79个码头,改变35条河沟环境面貌,扩大耕地20多亩。胡店经验很快在全公社推广,全社采用土办法,少用或不用药物(全社共用200千克五氯酚钠)消灭了钉螺。翌年620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健康报》分别报道铜罗公社依靠自已力量消灭钉螺的经验。818日,全县共组织117人,分成32个小组,对湖滨、八坼、同里、梅堰、黎里、盛泽、震泽8个公社的65个灌区进行专项调查,发现有钉螺灌区23个,分布在以上公社的45个大队。翌年,又在轻流行区震泽公社双阳、柳塘灌区进行钉螺扩散调查。通过两年的调查,发现钉螺不仅在河、沟、滩等循水网环境孳生,而且与这些环境相连的田块、房前屋后、坟堆及竹园,甚至与这些环境不相连的孤立环境及一些断头浜、断头渠内也有钉螺生长。是年灭螺除药杀外,普遍采用“拉港头”和“包心土埋”(分层覆盖)相结合修筑灭螺带的做法,既灭光钉螺,又清除钉螺孳生环境。19652月,县组织调查组,对东太湖、湖滨公社太湖芦草滩开展螺情调查,翌年春季又组织包括菀坪公社太湖芦滩的全面复查,基本摸清了太湖芦滩的螺情分布情况。是年,平望公社增厍大队学习铜罗经验,坚持自力更生,在实践中总结出“干(干港灭螺)、铺(铺无螺土)、铲(铲有螺土层)、填(开新填旧)、塞(塞洞穴)、封(封石缝)、拆(拆修水码头)、捉(捕捉残余钉螺)”的河港八字土埋灭螺法。

1967年起,把消灭钉螺作为防治血吸虫病的主攻方向。1968年冬至1969年冬,屯村公社与毗邻的昆山县周庄公社同时围垦肖田湖的各自所辖的有螺芦草滩,投入约12万个劳动日,采用围垦药浸、开鱼池、填埋造田等综合措施,彻底消灭了钉螺,扩大田地970亩。1970年,全县共出动劳力130多万人次,灭螺4000多万平方米,大小河道筑起26万米灭螺带,当年,青云公社宣布消灭了钉螺。1970年冬至翌年春,开展河道和排灌系统的灭螺,及时推广平望公社增厍大队河港八字土埋灭螺法,八坼公社在排灌系统灭螺中总结出了“大(渠)改小(渠)、开新(渠)填旧(渠)、三条沟(总渠、支渠、沟渠)六面光”渠道土埋灭螺经验。197012月,县东太湖围歼钉螺指挥部成立后立即组织全县23个公社的1万多名干部、民工,投资70多万元,至1971618,在2万多亩有螺芦滩上采用修筑圩堤、开河筑埂、翻耕芦草滩、用五氯酚钠喷杀等方法消灭了钉螺。同时,对县内84个有螺湖荡,也开展了灭螺行动。197110月起,屯村、莘塔、芦墟公社的16个大队和芦墟镇先后参加沪苏五县(青浦、嘉定、太仓、昆山、吴江)毗邻大队的血防联防。之后,黎里、北厍公社的4个大队参加江浙联防片,使省、县界边缘地区的查灭螺工作得到加强。是年,芦墟公社光明大队在增厍河港八字土埋灭螺法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了“干、开、铲、挖、拆、扫、埋、挑、夯、清”的河港十字灭螺法,填了3条浜,37条河港全部筑起了灭螺带。1971年和1972年春季,全县组织7个查螺专业队109人,复查复灭重流行区的大河、大港、大湖荡的钉螺。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在县境内的京杭大运河段进行系统查螺。19725月,县组织120名查螺人员,分成8个查螺组,历时4个月,共抽查12个公社130个大队的1330个生产队,新发现有螺生产队35个。1972年起,盛泽、震泽两地未发现螺情,东太湖围歼范围内没有查到钉螺。19734月中旬至5月底,县组织1150名查螺人员,对22个公社(除梅堰公社)477个大队的4070个生产队及松陵镇进行全面复查,新发现有螺环境600多处,面积95万平方米。

1974年,查螺采用了5个回合(大队自查、互查、大队间对口查、公社间对口查、县重点复查)查螺及系统查螺法(系统检查、块块过堂、寸土不让,以自然水系、灌溉水系、芦草荡为主干,向田块、房前屋后、石桥墩、石码头、石驳岸、荒滩、荒地、荒坟、荒潭、荒沟、鱼池、电灌吸水池等钉螺可能孳生的地方进行全面搜索)。4月初至6月底,各公社在以生产队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组织查螺专业人员开展复查和大队间对口查螺,自查共出动79588人次,对口查共出动6295人次;县集中533人,用15天时间组织了23个公社间对口查螺;县又组织147名有经验的查螺员,组成8个查螺队,以一个半月时间重点抽查了八坼、金家坝、黎里3个公社的30个大队;秋季县又组织150人到有关社队进行复查,全年发现新的有螺面积仅21959平方米。灭螺结合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修筑灭螺带,特殊环境采用药杀和捕捉。19741229,成立吴江县血防决战指挥部。1975年春,继续开展结合水利建设、农田管理、积肥修筑村庄周围灭螺带的群众运动。1976年秋,吴江县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芦墟公社参加沪苏五县(区)血防联防协作区消灭血吸虫病试点协作组。

1977年,新发现的有螺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说明以往在查螺过程中有漏查和查漏情况。1978年,为减少漏查和查漏,县组织查螺人员,在八坼、芦墟、湖滨、菀坪、平望、莘塔、黎里等8个公社采用“定站设框,分段取点”方法查螺,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减少漏查,提高钉螺检出率。1979年春,坚持5个回合查螺,推广系统查螺,技术措施上强调“定站设框,分段取点”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查螺方法,在部分公社开始用染色的死钉螺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共设假螺点1628个,查获949个,共放死钉螺5571只,查获3956只。在钉螺较难查到的情况下,此方法能增强查螺员的责任心,提高查螺质量,很快在全县得到推广并延用至今。是年春,全县推广黎里公社新星大队普鲁荡灭螺“五定一包”(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定地段、定人员,包灭完)责任制的做法,有8个公社签订了灭螺“五定一包”责任协议书。

1980年,对捕捉的活钉螺进行压检,无感染性钉螺。1981年,查螺实行分类指导。县抽调252名专业查螺员,分赴16个重点公社的93个大队进行螺情复查,各公社也组织5881人的查螺队伍进行重点大队的查螺;查螺单位由行政区划改为按圩围为单位查螺;灭螺方法坚持“定站设框,分段取点”和环境抽样相结合。1983年起,东北部乡镇及县属场圃查螺仍是全面系统查,其他乡镇采取重点查或轮查,轮查者以村为单位每年查13。是年春,菀坪诚心大队发现了3个有螺环境,这是县内最后一个新增加的有螺大队。1984年起,未发现新的有螺环境,以后所发现的都是在原有螺环境上的复现。1985年,沪苏五县(区)血防联防协作区消灭血吸虫病试点协作组撤销。1986年,县组织各乡镇开展对历史有螺条块进行现状调查,据汇总,全县有螺条块16286个,总面积84208250平方米,已改变环境的条块数、面积分别占总条块数、总面积的3784%8338%,局部改变的占310%139%,未改变的占59061523%,对指导今后工作提供了依据。19861993年,对太湖水系进行螺情监测,同时在太浦河打捞漂浮物21453千克,未发现钉螺。1994415,在省远期监测点——八坼镇虹桥、直港村外圩田发现螺情,有螺面积19940平方米,有螺环境涉及河港、田块、沟渠,共7个条块,隐患面积110亩,该有螺环境列入省重点灭螺工程,历时4个月,反复进行药物灭螺,后经吴江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挖了鱼池,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翌年4月通过验收,达到原定要求。

1994年吴江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后,根据《江苏省消灭血吸虫病县(市、区)监测巩固实施细则》,制订了《吴江市防治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方案中对螺情监测作以下规定:(1)各流行镇、村,每年春季以村为单位轮查13应查环境,重点是历史有螺环境及其周围可疑地段、交界处,以及老电灌系统和历史有螺芦草滩;(2)坚持发动群众识螺、查螺、报螺,秋季对重点环境设点诱螺,太浦河打捞漂浮物检查钉螺的太湖监测工作;(3)对10年内有螺环境,春季开展巩固性灭螺;对历史有螺环境结合水利基本建设、开发区建设和市镇交通建设,逐步加以改造,铲除钉螺孳生条件;(4)一旦发现螺情,务必当年消灭;(5)查到钉螺的村,在3年内对该村进行普查。以后,全县查、灭螺工作按上述规定实施。

2000510月,对太湖水系进行了螺情监测,未发现钉螺。2001年、2002年春季,为了解友邻地区螺情是否影响我市,县组织查螺专业队对东太湖水产养殖场进行查螺,重点是防洪堤外侧以及堤内渠道,未发现钉螺。20002004年,在芦墟镇设立螺情监测点,未发现钉螺。2004年起,原市属场圃的查螺任务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是年,经调查摸底,全市历史有螺环境彻底改变率达9728%2005年起,针对平望镇船泊交易中心的船只来自全国各地,是外源性钉螺输入的潜在因素,在该中心设立长年螺情监测点,每年春季进行一次查螺,410月,每月开展一次诱螺和打捞漂浮物工作,至2007年未发现钉螺。20062007年,开展查螺459村次,共调查面积604万平方米,共用工作日30276个,未发现钉螺。19842007年底,吴江境内未再发现新的有螺环境。19952007年底,全市未查到钉螺(表62)。

62 19562007年吴江市(县)查、灭螺情况统计

续表

续表

第三节 查病治病

 

19523月,中共吴江县委、吴江县人民政府组织医务人员到城厢区浦东乡开展首次血吸虫病防治试点,进行粪便管理、查治病人、培训防治人员。至5月,采用粪便一次沉淀镜检法普查血吸虫病,共粪检2266人,阳性673人。4月,县长杨明组织医务人员20余人,在城厢区浦东乡,用酒石酸锑钾(下称锑钾)20天疗法,首批治疗46例。6月,试点扩大到城厢区的浦北乡、平望区的平东乡和黎里区的新参乡,县组织42名医务人员分赴上述3个乡开展血吸虫病治疗工作。在试点基础上,陆续在城厢、黎里、同里、平望、盛泽、芦墟、震泽、大庙、坛丘、严墓10个区的15个乡普查血吸虫病。是年,先后在芦墟、平望、同里、黎里、盛泽区设立5个委托治疗组,医务人员共56人。全年用锑钾20天疗法共治疗1489例。1953年,县血防站在城厢区的长泰乡、南厍乡、松陵镇,平望区的溪港乡,黎里区的平林乡,同里区的沐庄乡开展查病工作,在查病中首次应用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方法检查117人。是年,县血防站在松陵镇城东接待寺及平望乡胜墩土地庙设立2个集体治疗组,接待寺治疗组作为全县血吸虫病治疗中心和防治人员的培训基地。接待寺治疗组首次开展学生暑假治疗血吸虫病,缓解了在校学生治病和上学的矛盾。19549月,对洪涝灾害较重的浦北乡进行了复查。是年,接待寺治疗组、胜墩治疗组、黎里委托组共收治溪港、平东、浦北、浦西、南厍、长泰、庞山、东秋等乡的患者1367例。其中胜墩治疗组死亡1例女患者,这是吴江县首例锑剂中毒死亡病例。1955年,全县新兵体检血吸虫病阳性率362%

1956年春,省血防研究所在吴江开展治疗血吸虫病采用“锑钾”15天、7天疗法试点,夏季又进行3天疗法试点,9月份对用不同剂量、疗程的病人跟踪随访,结果表明3天疗法阴转率虽低于长程疗法,但病人体力、食欲等恢复较早,由于疗程短,周转快,克服了长程疗法给病人在生产、生活上带来的不便,因此群众易于接受,该疗法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方法。5月,县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下简称晚血病)研究组成立,在平望联合医院设置床位进行晚血病治疗试点,研究组在实践中整理出有效药方11种。后相继在震泽、盛泽、芦墟、同里等9个重流行区设中医中药治疗组。是年,在查病中应用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筛选病人。为解决粪检阳性率低的问题,由每人“一送一检”改进为“三送三检”,即将以往送1次大便,采用沉淀镜检法检查1次的做法改进为连续送3次大便,采用沉淀孵化镜检法检查3次,查病质量得到了提高。195810月,接待寺治疗组搬至松陵镇新马路(今流虹路)新建病房,同时租用积善弄(今健康弄)5号民房,收治急性、晚血病患者。是年,全县抽调61名医务人员,组成12个防治组,4个技术辅导组,每个公社都成立血吸虫病治疗组,全年共粪检普查70万人份,查出患者129万例,用锑钾治疗357万例。是年,治病曾采用“4小时疗法”、“白天生产,晚上治疗”等做法。

1960年,全县开展“普查普治,边查边治,早、中、晚期兼治抢救劳动力,治一个,好一个,治一批,清一批”的血防群众运动。各公社制定分批治疗计划,采取暑期重点治疗学校师生患者,农闲时突击治疗有劳动力患者,农忙期间多治老人、小孩和晚血病患者。治疗期间,患者可享受口粮补助和医药费减免等措施,全年收治28088例。19611963年,全县治疗血吸虫病患者12062例。19643月,县血防站与湖滨联合医院联合组成血吸虫病治疗组,设病床150余张,地点在松陵镇人民墩原教师进修学校(今东城沿路13号),9月份后分开。是年,粪检查病只在重点大队开展,由于有专业化验员带领把关,质量好于往年,阳性率有明显提高;治病掀起了高潮,依靠公社医院技术力量,设立14个常年治疗组,先治疗有症状、体征及劳动力患者,全年收治26071例。19641965年,全县开展晚血病调查,累计患者4334例。1965年,治疗359例,其中有64例巨脾患者经改善体征后施行脾切除手术。196681起,县内执行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免费的规定”。是年,全县以血防—846油剂为主要药物治疗血吸虫病。1967年冬,县血防站会同平望、横扇公社医院开展用锑—273口服片剂治疗血吸虫病试点,至翌年10月,有1012例患者接受了治疗。1969年春,锑—273治疗试点扩大至湖滨、同里、屯村、八坼、菀坪、梅堰、坛丘、庙港、黎里、芦墟、金家坝等11个公社。

19698月县血防站撤销后,血吸虫病治疗任务由公社医院、大队合作医疗站承担。1970年,由县血防专业人员、赤脚医生、生产队卫生员组成三结合查病小组,以公社为单位开展查病;社队两级组织以赤脚医生为主的542个治疗组,在公社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大范围应用锑—273、血防—846治疗血吸虫病。同年10月,在平望镇筹建县卫生局血吸虫病治疗组,翌年6月收治病人。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一医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血防队到吴江支援血防工作,分别在平望、横扇、八坼、芦墟等地开展晚期血吸虫病脾脏切除手术,手术达1214例。

1972年,将以公社为单位的查病形式改为“大兵团作战”形式,即由县统一组织县、公社、大队三级干部和化验员560多人成立查病队伍,设5个中队,23个分队,120多个化验组,中队正、副队长由县选派,分队长由所属公社确定。是年起,每年春秋两季全县进行全民粪检查病。此查病组织形式被省、地区血防部门认可,翌年向全省推广。1973年,湖滨公社医院对量杯沉淀孵化法中量杯沉淀改为用漏底尼龙袋冲洗,减少了虫卵在换水时的散失量,提高了工效,后又改为尼龙筛集卵,翌年在全县推广,此法沿用至1984年。1973年下半年,县卫生防疫站成立血吸虫病治疗组。是年始,全县无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发生。19741975年,血吸虫病流行重的湖滨、八坼、同里、屯村、莘塔、芦墟、北厍、金家坝、黎里、平望、盛泽、横扇、梅堰等13个公社的粪检查病从“三送三检”改为“七送七检”。1975年,每年两次查病改为每年一次。1976年全县病人数减少到1万例以下。19761978年,13个重流行公社的粪检查病采用“五送五检”,其他公社采用三送三检。

1978年起,查病仍由各公社组织,县充实查病骨干,加强巡回指导,以保证质量。是年起,按照省血防研究所制定的《晚期血吸虫病诊断和分型标准》,全县对晚血病人进行调查登记,建立病例档案卡片和账册,定期复查,严密观察。县卫生防疫站及晚血病人较集中的八坼、芦墟和平望公社卫生院开设晚血病门诊室。1979年起,全县血防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凡是连续3年以上查不到钉螺,上一年粪检阳性率在1%以内,且无10岁以下患者的轻流行区,采取综合查病方法调查病情,查螺采用重点抽查;重流行区仍采用粪检查病。是年,在震泽、八都、铜罗、青云、七都公社按照《吴江县综合查病方案》开展综合查病试点,全县采用“五送五检”粪检查病543个大队。

1980年,在莘塔、屯村公社卫生院增设晚血门诊。是年起,县每两年组织一次晚血病人复查。年底起,县内逐步推广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加快了对遗留病人的治疗,挽救了一批病人,并使患病率得到稳步下降。1981年,全县新兵体检血吸虫病阳性率005%1984年,县卫生防疫站血吸虫病治疗组撤销,晚血病治疗工作由乡镇卫生院承担。1983年起,征兵体检免检血吸虫病。19831985年,全县开展清理查病,对象是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后粪检未满九送九检者;接受锑—273或其他有效药物治疗后粪检未满九送九检者;用吡喹酮治疗后未复查者;综合查病列入观察对象者;综合查病漏检者;没有接受过抗虫治疗者;治疗史不明,且有明显症状体征者;从疫区迁入者;1980年以来未做过粪检者。对以上对象采用综合查病方法进行查病,最后以粪检确诊。1985年起,未查到本地新感染血吸虫病患者。1986年起,以村为单位,居民血吸虫病患病率均达到2‰以下标准。1987年起,粪检查病无阳性发现。1988年起,每年对小学一、四年级,初中一、三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综合查病,作为血吸虫病新感染监测。

19949月,在《吴江市防治血吸虫病监测方案》中,对病情监测作以下规定:(1)进行线索查病,清理遗留传染源,各医疗单位结合门诊和各类体检,利用检查肝功能后剩余血清,开展血吸虫病的环卵沉淀反应项目检查,发现阳性及时给予治疗;(2)对疫区来我市定居的务工人员进行血吸虫病检查,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检查从疫区购进的耕牛,发现阳性及时治疗;(3)凡当年查到钉螺的村,对村民开展查病;(4)对有病史、且仍有症状体征者进行病原治疗;(5)开展新感染监测,各镇每年检查小学五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学生200名,阳性者给予治疗。以后,全县查、治病工作按上述规定实施。1997年,遵照江苏省及苏州市血防办公室的要求,开展晚血病人的清理工作。19962000年,开展血清免疫诊断查病206418人,查出阳性6例,期内扩大化疗120例,对历史病人中未经吡喹酮正规治疗且有症状体征者,治疗10154例。

2001年,开展晚期病人调查,原有1088例,现尚有953例。2004年,新感染监测对象从初中毕业生升学体检中选取,在七都、平望镇各检查100名学生。20012005年,开展血清免疫诊断查病共145998人,查出阳性177例,期内扩大化疗158例。选择历史流行较重的八坼镇农创、练聚、虹桥、友谊村和同里镇叶建村开展普查,对历史病人中未经吡喹酮正规治疗且有症状体征者,治疗296例。监测耕牛和家畜共880头,未发现阳性。2005年,经复查,全县有晚期病人802例,其中尚需治疗19例。是年,采用肝功能剩余血清检查血吸虫病,作为远期病情监测手段。20062007年,先后在松陵镇南刘村、吴江经济开发区淞南村、七都镇光荣村等地开展查病工作,未发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至2007年底,吴江市已连续21年未发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表63)。


63 19522007年吴江市(县)血吸虫病检查与治疗人数统计

续表

续表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亦是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县农林建设科在屯村乡首次开展耕牛血吸虫病粪检,查出病牛25头。1957年,农业部检查组在湖滨、八坼乡进行耕牛血吸虫病调查,共检查耕牛1345头,发现患血吸虫病耕牛43头。195810月,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和县农林局畜牧肥料科组织耕牛血吸虫病防治培训,共45人。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以受训人员为骨干,组成13个防治组,普查耕牛11542头,查出阳性耕牛173头,用“锑钾”2天疗法治疗135头。1964年,在同里公社红旗、潦浜、早浜、小桥4个大队检查耕牛113头,阳性83头。1966年,县血防站和县多种经营管理局在同里公社4个大队开展新药血防—846治疗耕牛血吸虫病试点,治疗26头。1968年,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省农业厅畜牧局、吴江县多种经营管理局及县血防站在黎里、平望公社开展新药血防—846治疗水牛血吸虫病试点,共治疗病牛224头。19701975年,由县革命委员会多种经营办公室和卫生部门组织耕牛血防小分队,每年进行两次耕牛粪检(三送六检)查病和两次治疗,共治疗病牛7472头。1976年以后,每年查治一次,药物先后用锑—273、血防—846、吡喹酮。19761982年,共治疗病牛571头。1984年起,耕牛血吸虫粪检无阳性发现。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