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 11:13:36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318
悼《新华日报》及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殉难烈士
《新华日报》总馆及八路军办事处一部分同志于武汉撤退时,乘新升隆轮于嘉鱼附近燕子窝遭受敌机惨炸。《新华日报》馆潘美年、李密林、项泰、程德仁、罗广耀、陆从道、李滥秋、胡炳奎、王祖德、罗仁贵、潘香如、季履英、胡宗祥、许厚银、李元清、易竟成和八路军办事处张海清、赵兴才、徐挺荣、伍高年、傅世明、韩金山、张清新、孙世实等壮烈殉难,同人等谨致沉痛之吊唁。
陈绍禹 秦傅古 吴玉章 董必武 恺 丰
(原载1938年12月5日《新华日报》)
敬悼新升隆轮廿五位死难烈士
我们的热血在沸腾,
我们的心头在悲愤,
不须悲哀,
不须流泪,
燃烧起民族仇恨,
怀着一颗创痛沉重的心,
悼念新升隆轮上为国死难的烈士们!
敬致最崇高的民族革命敬礼!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血债要以血来还。
在民族血债和灾难的面前,
大家哪能再分你我?
我们必须团结一心!
坚持抗战到底,
赶走万恶的帝国主义日本!
野蛮的倭寇进到武汉,
凶残的敌机各处横行。
残杀了中国优秀的儿女!
残杀了抗战英勇的斗士!
失去的是他们的肉体,
永生的是他们的事业精神。
李密林、潘美年、项泰、孙世实、张海青等烈士的精神不死!
警告敌人,
勿狂欢得意,
炸毁了我们烈士和同胞的生命肉体,
但再也炸毁不了全中国人民已锻炼成的抗战到底的意志!
摧毁了我们的城市的江轮,
但再也摧毁不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一致!
失去的廿五位烈士,
继续的有千百万的抗敌勇士!
永远纪念着烈士们无比的英勇:
当船身已经烧了一半的时候,
在猛烈的爆炸中,
在焚烧的火焰里,
我们最可敬佩牺牲的勇士还沉着地立在船面上,
“救火、救人,多数同志的不死,是他们之力居多”[注]。
这最伟大临难不苟的精神,
最无比的革命忠诚坚定,
最高度的爱人助人的友爱热情。
在神圣的民族抗战中,
你们用尽最后的一滴血,
用尽最后的生命力,
发扬着无尚的英勇,
交织着写下可歌可泣、生动感人的光辉不磨的伟大史迹!
在保卫武汉战争中,
你们奋斗到最后,
在撤退后艰难的途程上,
继续奋斗到“死而不已”!
是抗战中最英勇模范的战士!
是中共的最优秀模范的干部同志!
永远纪念着他们啊,
永远学习着他们的热烈、伟大精神!
誓为死难烈士复仇!
誓为民族雪耻复兴!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烈士们的精神长存永生!
邓颖超
注:从新升隆轮船脱险的李克农同志来信。
(原载1938年12月5日《新华日报》)
回忆我的二儿子孙世实
我的二儿子孙世实,1918年3月21日出生,从小就学习好,小学时演讲第一名,考中学时考取第一名,还经常得奖。后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领导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一直在外搞革命工作,很少回家,但关心家中父母。在武汉时,他父亲叫他回来读书,他来信讲救国要紧。有一次国民党汽车被他们打掉,反动派把学校团团围住,把他们关起来,经过好长时间才放出来,身上生了许多疮。世实喜欢帮助人,有一次帮助同学找了工作。1938年八路军办事处留守武汉,世实最后撤退,坐《新华日报》的轮船。到途中,日本飞机轰炸,他为了救一个生病的同学,把桌子翻过来,将同学安置在桌子上让水淌去,这位同学得救了,后来当了部长。当时轮船烧起来,世实救火救人忘记了自己,最后自己跳下去就无影无踪了。他女友韦君宜同志来信告知这消息,我们全家悲痛万分。同时遇难的还有李密林记者、潘淑校长的弟弟潘美年。后来邓颖超同志主持开追悼会,是我大儿子去参加的。邓颖超说,感谢家长培养出这样的优秀儿子。
现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孙世实的样子,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他是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好儿子。世实的牺牲是家庭不幸、国家损失。
孙世实的母亲吴钜儒
哭世实
“敌机夺去了我亲爱的人。”当我重写着这句话的时候,忍不住掷笔而痛哭失声。再一想起全国不知有多少人都正在或将要写这句话时,又令我愤恨填膺和泪写下,藉使同胞知道,敌人是在怎样的毁灭着我们民族的花朵、青年的英雄,更愿我青年同志,看一看我们自己胜利的道路上是怎样的困苦艰难,我们要如何努力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孙世实,又名孙方,江苏吴江人,中央大学教授孙本文先生的幼子。他在南京中学毕业后考进北平清华大学,攻读经济,人很聪明,在学校里就负责过一些年级会、学生会、合作社等社会工作。他本来是一个诗书门第的克家之子,进清华就很用功,想好好地读几年。在余暇的时候打球、游泳,极其活跃。到一二九运动开始时,他还没有做甚么事。后来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越来越凶,罪恶累累,北平学运也越发蓬勃起来,使身在国防线上的北平知识青年再也不能忍受了。眼看敌人在我们校门外面演习,使校内有血性的青年人毅然而起。世实即于此时,接近了热情有为的朋友,读了许多救亡书籍,使自己转变了。他把优越闲逸的生活坚决抛弃,加入“民先”,又进入“社联”,将自己献给民族解放的事业。
他在学校做了许多救亡的工作,随后当选为清华大学出席北平学联的代表。在学联工作时,担任交际常委,为时半年。他深感做工作应该配合同学的生活,不能专门闭着眼喊救亡。
工作既久,读书既多,使他深刻地了解到自己的前途和民族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即于1936年的下半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芦沟桥事变以后,他跟着同学,从北平流亡到上海,发动组织上海平津流亡同学会,至今许多上海流亡来的同学还记得这个英勇的青年工作者。不久,他又跑到南京,在南京炸弹如雨的时候,他在枪林弹雨中也丝毫没有影响工作。及至南京危急,其父本文先生随中央大学人川任教,叫他或回湖南清华,或到重庆进“中大”,但他坚决不肯。
那时,武汉清华的同学很多,大都回湘读书,而他却只身跑到武汉,从事救亡工作。适值湖北省教育厅巡回宣传队正在武汉平津流亡同学会登记,他就应考受训,以名列第一录取。自此,他随宣传队下乡,到鄂西沙市、荆门、宜昌一带工作。后来这支宣传队被教育厅调回武汉,他就独留宜昌开展工作,担任了宜昌青年救国团的总务,该团召开全国代表会时,他被选为执委。
那时,我也到了宜昌,看见他父亲本文先生、哥哥世笃给他写的信不知有多少,反复劝他赶快回川读书,但他无论如何不走。起初本文先生还寄钱给他,后来连钱也不寄了,他就东扯西凑,着破鞋,居敝屋,仍勉强在宜昌支撑下去。那时的宜昌,不像现在热闹,简直没人过问,我们在那里焦头烂额地想办法。世实为人恳切,工作努力,教书开会、组织团体、起草计划、写文章作提纲、写钢板印油印、上街跑腿、下乡宣传,无一不干。回忆他和我同握着一支笔,修改那《统一战线讨论大纲》,恍惚如昨日!
直到武汉更趋危急,我们又跑回武汉。他想到前线去工作,结果没有走成,在“民先”工作,由训练部长兼代湖北省队长,并兼中国学联干事。当敌人迫近武汉时,他很勇敢地留在武汉。直到二十日以后,武汉准备撤退,他才作走的打算,我陪他一起找票上船寻过座位。而因另一朋友足染重病,没有铺位也不能走,世实就改变主意无论如何不走,非要守在武汉设法伴护那位朋友不可。那时,我就先走了,后来知道他乘了新华报馆的“新升隆”船。但等来等去,不见他来,孰料消息传来,他竟身遭日机狂炸,惨死长江,为民族解放事业,流了他最后的一滴血!
噩耗证实,朋友痛悼,世实死而有知,必不以这牺牲为冤。如今敌军迫近长沙和沙市,海口全失,河山丢了一半,全国人民,不知死所!我们的好青年这时候不作出牺牲,还等到何时!世实已死,我们的菲史伟、陈柱天、李密林等已死,死一个有一个的代价,死一个表现了一个的英勇!
我记得世实在世时,我和他谈起史伟、陈柱天,他说:“我若死了,你一定要替我写篇传,好告诉我散处南北的朋友们。”不意“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人已死去,遗言怎能忘掉?怎么不写?他是中国最大多数英勇青年中的一个,他的一生经历,以优裕家庭的子弟而抛家弃业勇往直前,最后为工作而涉险,死于敌手,这是我中华优秀青年所必有、所应有的节操!未死的朋友,看看我们的路子罢!愿踏着孙世实的血迹,前进到胜利之路!
韦君宜
(原载1939年12月6日《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