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吴江县志 >> 第一卷(建置区划)第三章(县城)

第一卷(建置区划)第三章(县城)

2012/12/23 16:46:12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771

第一节   城    池

吴江县县城一直在松陵镇(此处镇以城区为限),故松陵又习称吴江。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吴越王钱谬命司马福在吴淞江源头南北各筑一城,有南津、北津之称。后南城废,北城即为后世所称县城,周围3里50步。

宋嘉祐二年(1057年),知县裴煜改建南北2门。

仿自清乾隆《震泽县志》

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达鲁花赤札牙进重建北门。至正十六年,吴王张士诚将县城扩大至周围5里27步,城墙高2丈8尺,厚1丈5尺。建陆城门4座,各以所对方向名东、南、西、北门,城门上各建鼓楼一座;水城门5座,即东、西、北、小东水门,以及玉带河(即今红旗路)东城楼外濠河处,上为陆门

下为水门;通舟更铺180处,凿环城濠河深阔不等。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知县陈尧弼重建东、西、南、北城楼,分别名为朝阳、望山、望湖,望恩,后倾圮。正德八年(1513年),知县萧韶重修。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为防止倭寇骚扰,知县杨芷增筑城墙。城高3丈l尺,厚l丈8尺,长1084丈5尺,筑月城4座,堞2222个,敌楼2座,敌台26座,窝铺40个。嘉靖三十六年,知县曹一麟用陶甓装修城墙表面,防止雨水侵蚀城墙。天启三年(1623年),知县晏清修城。

清顺治四年(1647年),知县李承尹修城。康熙四年(1665年),知县刘定国增修,有堞2351个、窝铺36个、箭台36座、炮台4座。二十四年,知县郭琇、守备陈桓修城。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之半置震泽县,县城各辖其半。此时,城池环抱城外,阔数丈,深四五尺。七年,吴江知县徐永祐修城,重建东门、南门城楼。同治六年(1867年),布政史丁通禁止在靠近城墙内外搭盖房屋。十年,吴江知县俞明厚、震泽知县王琬合修城墙。

民国23年(1934年)至26年,县长徐幼川任内重修北门城楼。

1949年吴江解放时,四周城墙残缺不全,城楼仅存北门一座。1958年拆除。至1985年仅存南门西首长约20米城墙土基,尚能使人想象出当年城墙的雄伟。

第二节 县 治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置吴江县,松陵即为县治所在。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例升为州,县治改为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吴江改州为县,州治改为县治。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之半置震泽县。两县同城分治,南为吴江县治在今县政府址,北系震泽县治在今看守所一带。

民国元年(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原吴江县衙为县政府治所。民国26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吴江县政府暂迁严墓。27年,日伪吴江县公署建立,伪县署设在县政府址。抗日战争胜利后,吴江县政府迁返松陵镇在原县政府址办公。

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吴江县人民政府在旧县政府处所办公。1985年县政府大院内有楼房8幢,平房2幢。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