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统农具
吴江县农村使用的传统农具,主要有人力、畜力和风力三大类。清乾隆《吴江县志》载有唐陆龟蒙《耒耜经》,对牛力耕作农具犁的构造和使用叙述甚详,同时又叙述了耙、砺礋、碌碡等畜力农具。此外,人力农具还有铁锘、水车、罱、锹、锄、槌、耥、竹马、竿、镰、稻床、砻、筛、扇车、枷等。木船为主要运输工具。乾隆《吴江县志》载,“小民生长波涛中,其行舟便利巧捷,他处不能及……妇女操舟之神与男子等,男子十岁以上即可称舟师。一日夜行二百五十里,南至杭州北至镇江,近且渡河淮而至北通州。此他处所无者。”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大部分传统农具仍广为使用。犁、耙、铁锘用于农田翻耕及平整,耥用于水稻中耕除草,铁锹是多用农具,水车用于农田排灌,镰刀用以收割,稻桶用于田间脱粒,稻床用于场地脱粒,扇谷风车用于扬扇谷物。粪桶、料子是施水肥和浇水的农具,罱泥箩与农船配合捞取河泥积肥。随着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除铁锘、铁锹、镰刀、粪桶、料子和农船等仍在使用外,大部分传统农具在70年代后已逐渐淘汰。
农户将稻谷加工成米,历来先用木砻去稻壳加工成糙米,再用石臼、木臼加工成白米。粉碎米或麦子,则用石磨。解放后,碾米机、粉碎机在县内广泛使用后,这些适合一家一户的传统加工工具相继淘汰。
第二节 农业机械
一、动力机械
内燃机 民国13年(1924年)8月16日《新黎里》报载柳亚子《对于断屠求雨的感想》一文,其中有“在防灾方面,治本是开沟洫,种树木;治标置买抽水机器,都是水旱可以通用的”记述,说明当时社会上已有抽水机,但吴江县内何时用于农田排灌,则无明确记载。民国23年,模范灌溉庞山实验场有18.4千瓦柴油机及小型火油机各一台。40年代,集镇碾米业兴起,动力采用中型柴油机和单缸卧式大飞轮低速木柴机(俗称老牛车)。1950年,全县有木柴机29台442.5千瓦,广泛用于农田排灌。1957年,农田排灌开始用煤气机,当年购进6台,到1961年保有量已达118台224.5千瓦。60年代后期,煤气机逐渐淘汰,有的改装成柴油机使用。汽油机从70年代起用于农田植保。到1985年,全县共有柴油机165591.8千瓦,汽油机3979.3千瓦。
电动机 民国24年(1935年),模范灌溉庞山实验场购进电动机10台共117.6千瓦用于灌溉。这是县内最早使用电力灌溉的地区。1958年,盛泽电动机厂和县农业机械厂曾试制木壳小功率电动机,以后逐年发展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电动机。电动机除广泛用于农田排灌外,还用于农作物脱粒和粮饲加工等。
拖拉机 民国37年(1948年)春,平沙湖集体农场从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署购买美国福特牌14.7千瓦轮式中型拖拉机1台,配有犁、耙各l套。这是吴江县内最早使用的拖拉机。1954~1958年,庞山湖农场先后购进TD-9(履带式)、T-14和Z-35拖拉机7台。1966年,湖滨、菀坪、八都等公社开始使用国产丰收-35型和东方红-28型拖拉机。1968年,全县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7台。由于道路和桥梁建设未跟上,拖拉机在各圩之间的转移均靠农船摆渡,既费时又不安全,加上中型拖拉机在水田作业中常陷入泥潭等问题,不少社队把中型拖拉机卖掉。与此同时,庞山湖农场淘汰一部分旧拖拉机,1969年全县仅剩9台。1985年,包括部队农场的拖拉机在内,全县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3台。是年冬,县水利局经过对八坼乡农创村、盛泽乡胜天村的实地调查,确定把江苏-504型四轮驱动拖拉机作为本县重点推广的机型。
1965年引进6台工农-7型手扶拖拉机,以后又引进工农-11型和东风-12型。1970年全县保有量为173台。70年代,手扶拖拉机发展迅速,1980年已有4615台,1985年增加到5782台,成为农田作业的主要动力机械之一。
二、耕作机具
机引犁 有牵引和悬挂两种。1956年,庞山湖农场首先使用牵引五铧犁3台。60年代后,随着拖拉机液压悬挂装置的发展,以川沙县产悬挂四铧犁和太仓县产悬挂六铧犁代替牵引犁。机引犁的配套动力有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1985年,全县共有中型拖拉机机引犁10台,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双铧犁4400台。
机引耙 50年代后期,庞山湖农场使用的2台PY-3.4型41片圆盘耙,牵引式,耙幅为3.4米。1968年,盛泽、平望、坛丘、横扇4个公社使用与电犁配套的电耕耙2l台。
旋耕机 是具有耕翻和碎土双重作用的耕作机具。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是1G-1.75型旋耕机,悬挂式,旋耕幅度为1.75米。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幅度为0.6米。1985年,全县有1G-1.75型旋耕机19台,手扶拖拉机旋耕机5597台。
播种机 1957年,庞山湖农场调进l台牵引式24行谷物条播机,播幅3.6米。1982年,苏州地区农机局安排3台2BG-6型、2台2B-5型条播机,在县农科所、桃源公社农科站、平望公社新联大队、坛丘公社农科站、庙港公社开弦弓大队等11个示范点试验。1985年,县农业机械公司从丹阳县播种机厂购进14台2BG-6A型浅耕灭茬三麦条播机,在全县推广使用。由于本地土壤含水率较高等原因,投入使用数及作业量都很少。
插秧机 1958年,震泽公社新民大队研制试验手扶插秧机。1960年夏秋,全县有700多台手扶插秧机投入双季早晚稻栽插。引进机种有醴陵二号、江宁四号等,但大部分为本县制造。是年,县农业机械厂为苏州地区生产南105型插秧机。1970年,县农机研究所、县农机厂、芦墟农机修造厂、芦墟公社中星大队等21个单位共同研制、试验成功吴江-701型手扶小苗带土插秧机。1971年7月,在一机部和农机部在江西泰和县召开的南方水稻机械化现场会上试验,受到好评。1974年,县农机部门引进2台太仓县产的机动插秧机,在庞山湖农场和菀坪公社红旗大队、诚心大队试验。1976年在全县推广使用。1978年,全县保有量284台,机插秧面积3944.8亩。由于机械本身结构及农艺等问题,到1981年已全部停用。
开沟机 1979年,铜罗农机厂生产为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1K-40Q型前置式小刀盘开沟机。1985年秋播时,八坼乡农创村从淮阴市城南乡农机厂购进一台与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1K-35型前置式小刀盘开沟机,使用效果比较理想。此后,八坼、菀坪、盛泽、平望等乡(镇)村先后推广。同时,县农机研究所与有关单位联合进行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1LA-80型暗沟犁、1KG-30型开沟机和手扶拖拉机绳索牵引暗沟犁的试验。
碎土盖麦泥机和压麦机 用碎土盖麦泥机碎土效果好,露籽少,效率高。吴江县内使用的有1G-120型和1G-75型两种,分别与东风-12型和东风-4型手扶拖拉机配套。1978年,只有平望公社新联大队和八坼公社农创大队使用。同年,坛丘公社农具厂试制1G-75型盖麦泥机,但未进行批量生产。1979年,芦墟农机修造厂生产1G-120型机100台分配到全县各公社使用。1981年和1982年,县农机局从高邮县三垛公社农机厂购进200多台IGB-120型机,供全县各地选用。1985年全县保有量561台,作业面积1.66万亩。
1978年,八坼公社农创、联合两个大队在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上,安装自行改制的压麦轮压麦,一天能压70~80亩,比人工压麦工效高70~80倍。当年,全县改装压麦机694台,压麦约70万亩次,占全县三麦面积的70%。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作物布局零散,压麦机投入生产数和作业量逐年减少。1985年,只有八坼乡农创村等少数地方仍坚持使用,作业量只有4.14万亩。
三、收获机具
收割机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县各公社大量制造和使用简易快速收割器,由于性能不佳未能推广。1977年,县农机部门从吴县引进东风-4型割晒机46台,在同里、八坼、湖滨、平望、震泽等11个公社和场圃推广使用,其中除八坼公社农创大队的4台用得较好外,其余均未正常作业,后因缺乏配件而停止使用。1979年,平望公社新联大队、桃源公社民益大队和庞山湖农场,使用湖州-100型8.82千瓦履带式自走联合收割机。
脱粒机 40年代,农村开始使用木结构脚踏脱粒机,1949年全县约有470台。解放初期,逐步改为铁木结构。1958年开始,铁木结构脚踏脱粒机改进成全铁结构机动脱粒机,全县共有各种脱粒机9560台。此后,农村广泛使用的机动脱粒机分为全喂入式和半喂人式两种。全喂入式有工农-700型、工农-1100型纹杆式和DPT-l300型锥形脱粒机(俗称大炮机);半喂入式有工农-400型双排滚珠链自动脱粒机和普通滚筒式简易脱粒机。1982年全县共保有13758台。1978年开始,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脱粒机型式趋于简易和小型化。1985年底,全县2~3人简易滚筒脱粒机保有量21536台。另外,庞山湖农场在50年代后期曾使用一台仿苏MK-1100型复式脱粒机,60年代淘汰。
四、植保机具
1952年开始推广人力喷雾(粉)机。60年代后期,逐步改为机动,分为背负式和担架式两种,机型有解放-18、解放-22、工农-36、东方红-18等,配套动力为汽油机或柴油机。1970年全县保有量104台,1982年增至899台。同年,人力喷雾(粉)机有21300架。以后,由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由各家分散进行,机动喷雾机的使用量和保有量逐年减少,1985年保有量758台。人力喷雾(粉)机则增为7297l架。
五、农用运输机具
挂桨机船 农船原来都为木质,配有橹,由人力摇橹行驶。1963年12月,吴江县内开始使用钢丝网水泥船。70年代初起逐步推广机动挂桨机,用S195柴油机带动。1985年底,全县共有挂桨机船7194艘。
板车 仅在少数地区使用,有大板车、小板车两种。大板车由牲畜牵引,庞山湖农场用得较多;小板车用人力拉动。50年代前,轮轴、轮子都是用较硬的树材做成,60年代起逐步改为铁轴、钢圈、胶轮。
拖车 吴江县内使用较多的是1吨拖车,一轴二轮,与手扶拖拉机配套。70年代起广泛用于货物运输,1985年共有265辆。3吨以上的拖车以中型拖拉机或汽车为牵引动力,50年代末,庞山湖农场使用过,1985年全县只有2辆。
农用汽车 1976年,全县仅湖滨公社有l辆,1985年全县保有量57辆。
六、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砻谷机 是砂砻和橡皮砻的统称。本世纪初至20年代使用砂砻,30年代开始使用橡皮砻(就是用橡皮滚筒轧谷),有14英寸和17英寸两种,14英寸为数较多。1950年,全县有砻谷机34台,到1985年底还有16台。最新型的是LT3.6压铊紧辊砻谷机,由商业部无锡科研所在松陵米厂试用,并经商业部组织鉴定,在全国推广。
碾米机 吴江县内30年代已有使用,1949年全县有213台。70年代使用30-5A双辊碾米机和NF-160砂辊喷风米机,前者为各国营米厂所采用,后者使用较少。1985年,全县共有各种碾米机828台。
榨油机 50年代以前,一直使用人力木榨机,60年代初一部分改成人工操作的机械拉榨,一部分改成用千斤顶压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改用95型小红车。70年代中期改用200型红车,同时又发展后道工序榨油灌组式浸出法生产设备。进入80年代,各油厂都使用202A型顶榨机,后道工序改进为平转浸出器,从菜籽进到油品、油粕出,形成自动流水线。
饲料粉碎机 解放前,吴江县内无专用饲料粉碎设备。1957年,各米厂用135米机轧统糠。1960年,松陵、八坼机械社生产金陵式饲料粉碎机90台,1963年又引进青浦式饲料粉碎机。1965年后,县农业机械厂生产450型、670型、380型、崇明式等各种饲料粉碎机。1985年,全县共有764台。
青饲料打浆机 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用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将青饲料打成浆状。农村中常用的为简易打浆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1967年,全县生产卧式打浆机500台,并在农村推广使用。
磨粉机 民国27年(1938年),模范灌溉庞山实验场购进1台磨麦机,替周围农民加工少量面粉。解放后,部分米厂添置小钢磨代农加工。1958年后,小钢磨在农村广泛使用。1970年9月,县粮食局在平望镇建立面粉厂,使用亨利西蒙式磨粉机,1984年8月又增添MY8液压磨子及气流输送静电柱测等设备。1985年,全县共有各种磨粉机710台。
七、渔业机械
吸螺蛳机 1980年起,县水产养殖场从浙江省嘉善、菱湖县和江苏省吴县黄桥等地购进吸螺蛳机。在此前,也有个体渔户从无锡、常州等地购置使用。该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将幼鱼、幼虾、幼蚬、幼螺等一扫而光,不利保护水产资源,故水产部门规定禁用期。
颗粒饲料机 1982年,县水产养殖场从宁夏购进9PL-100型膨化饲料机;1984年,县渔用颗粒饲料厂从美国购进1台HD型主人牌颗粒饲料机。以后,又有松陵、八坼、平望、黎里、盛泽、芦墟等乡镇的饲料加工厂及唐家湖、元荡水产养殖场陆续购进松江KYL-45-SM等多种型号的颗粒饲料机。
增氧机 有叶轮式、喷水式、水车式三种,吴江县使用最普遍的是叶轮式。芦墟镇城司村购进1条集喷药、投饵、增氧为一体的多用途增氧船。到1985年底,全县共有增氧机26台。
捕捞机械 1984年,县水产养殖场最先使用1台外荡捕捞机进行捕捞作业,后元荡水产养殖场增添拉网机1台。
清塘机械 1981年,吴江县内不少地方使用浙江产小型吸泥泵清塘,1985年使用泰兴产由80-50-200B型高压泵与NL-125-18型立式泥浆泵组成的水力挖塘机组。
八、排灌机械
见本志第六卷《水利》。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960年吴江县农业机械局成立时,只负责农业机械的制造、修配和研究。1962年7月撤销。1965年5月,江苏省农业机械公司吴江县公司成立,对农业机械实行管理、使用、维修、配件供应的四统一。1966年11月,与县水利局合署办公。1978年7月,成立县农机局时,农机研究所、农机培训班、农机安全监理所、农机经理部和农机公司,负责全县农业机械的管理、使用、维修、培训、科研推广、采购供应等工作。1984年2月,水利局和农机局合并,组成吴江县水利局,下设有农机股(后改为农业机械化服务站)、农机安全监理所、水利农机研究所和培训班(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和农业机械公司等。
各乡镇的农机管理,在1979年4月以前由公社机电排灌管理站管理,1979年5月后由公社农机管理站(1983年改为农机化管理服务站)管理。
一、经营形式
国有国营 庞山湖农场和县农科所的机具属国家所有国家经营,1983年后改为国有国营个人承包。
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和集体所有个体经营 全县村所有的农机具原来都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其中分为村(大队)所有村(大队)经营、生产队所有生产队经营和生产队所有村(大队)经营三种。村(大队)经营的机具,大多数以农机化管理服务队的组织形式出现。到1985年底,全县有253个村建立农机化管理服务队。另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集体机具也由联户或独户承包经营。
个体所有个体经营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农村中陆续出现一些个体农机户和农机经营户,购置全套作业机具,进行农田作业和各项经营活动。1985年,全县有个体农机户6355户,其中联户有3558户,独户有2797户。
二、生产经营责任制
1972年4月,吴江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在《关于做好农机具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耕作、排灌等机械的操作必须固定专人负责,实行定岗责任制。1978年开始,全县推行单机核算五定奖赔责任制,有110个大队的767台农机实行奖赔责任制。1979年4月26日,县农机局具体规定,定人员、定任务、定质量、定成本、定报酬;节约奖、超产奖、技术改进和发明奖、综合奖;任务未完成,成本又超支者适当赔偿的“五定奖赔”内容。1985年,全县有1461台手扶拖拉机实行此种责任制,占保有量的25.27%。此外,还有核定指标包机到人和大包干(俗称“一脚踢”)等形式的责任制。
三、机务管理
1960年开始,对全县各种农机具的操作手、公社(乡镇)和大队(村)的农机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1979~1985年,共培训农机站站长、管理员、监理员、会计员14期502人次;培训村干部3期132人次,村农机管理人员(农机队长、机工辅导员、修理工)7期l156人次,各种农机手16期622人次,个体修理工l期25人。1983年,全县各农机站的58名农机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其中51人考核成绩合格,1984年3月获乡级农机技术人员、会计员合格证书。
1977年起,全县贯彻执行柴油沉淀过滤的油料净化制度,大部分实行人员、设备、油料、作业统一管理的“四统管理”,农机队都自制了简易有效的油料沉淀过滤净化设备。1978年,在“四统管理”的大队农机队中,普遍推行技术档案卡、油物料领用卡、作业记录卡和质量验收簿的“三卡一簿”制度。1979年1月,全县贯彻执行国务院农林部1978年4月15日颁发的《农村人民公社农业机械机务管理规章》和江苏省的补充规定。1979年10月,八坼公社联民大队试行以“四净(油、水、空气、机具)、三不漏(水、油、气)、五良好(调正、润滑、仪表、电气、紧固)”为中心内容的机具保养升级制度后,在全县推广并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根据得分,将机具划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丁级机属不合格机具,限期修复,否则不得投入作业。1982年,在全县开展以“三滤”(空气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检查保养为重点的技术保养升级竞赛。1984年,乡镇农机站开始采用“两仪”(即不拆卸检查仪和功率油耗检测仪)开展机具技术保养升级赛,共检查1551台手扶拖拉机,其中甲级机1101台,乙级机411台,丙级机27台,丁级机12台。
此外,还在全县农机队伍推广节油技术。1978年,八坼公社联民大队、平望公社新联大队使用机油锯末滤芯,节油效果显著,但因零件供应困难,未全面推广。同年,在全县推广改装喷油嘴回油管节油技术,共改装手扶拖拉机回油管4720套。1979年又推广“轻启重用”副油箱装置和曲轴室减压散热装置。1981年开始,推广以金属清洗剂代替柴油清洗,1982~1984年共使用金属清洗剂2135公斤。3项节油措施,每年共节省柴油300多吨。
四、农机安全监理
1976年8月,全县进行农业机械检验,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1978年开始,根据《江苏省农业机械检验、人员考核、监理工作实施细则》,对全县农业机械、操作人员重新进行检验、考核,合格机具、人员发给省统一编号的证、牌。1979年,县农机、公安、交通三局颁发《关于严禁农用挂桨机船无证驾驶、超载运人及排灌机船冲水行驶的联合通告》。1981年,全县有2691条挂桨机船和3858名操作手领得省统一编号的牌、证。1983年5月10日,吴江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农用拖拉机安全管理的规定》。其中规定:农用拖拉机驾驶员,必须通过农机部门培训、考核,合格者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用拖拉机驾驶证”,严禁无证驾驶;大队安全管理员应由公社农机站审核,公社管委会(乡政府)批准,报县农机局备案,发给“农机安全检查证”。全县共发手扶拖拉机运输证920张,驾驶证995张。1984年起又开展对脱粒机、机电排灌站(船)及柴油机手的检审考核发牌证工作。当年,全县机电排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44期1439人,发证959人,占泵站(船)操作手的67%,其中12个机电排灌管理站发证率达90%以上。1985年,县农机部门检验机电排灌泵站(船)949台,发合格证835台,发手扶拖拉机驾驶证2743张,占应发数的50.5%。
每当农村大忙季节,县有关部门都印发安全生产宣传材料和利用黑板报、有线广播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并及时通报重大事故。县、乡还组织人员到村头、田头、场头对农机具的维修质量、技术状况、人员操作等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1984年,全县共检查手扶拖拉机388l台,脱粒机8266台,排灌设备976台;1985年检查排灌机械949台,手扶拖拉机3574台,泵站49处,查出不合格的手扶拖拉机456台,责令重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