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3 16:40:17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237
吴江县有关人口的记载始于宋代。全县人口总量随社会环境安定与否、自然灾害的轻重而变动,直至民国期间,全县人口增长是缓慢的。自宋代极盛时至民国元年(1912年)的六、七百年间,全县人口由17.08万人,增加至43.24万人,增加153.16%。从民国元年至民国36年的36年中,全县人口由43.24万人,增至48.58万人,增加5.34万人。
1949~1985年,吴江县人口自然增长幅度较大,全县人口由46.86万人增加到73.30万人,增长56.42%;人口的机械变动,对人口总量影响不大,人口的迁入与迁出基本持平。70年代起,有效地实施了计划生育,使全县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长得到基本控制。同时,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吴江县的华侨大多是在解放前迁居海外的,其中有国民党军政上层人士及企业经营者等,境内早年去海外的留学人员,大多获得学位后回国。1978年以后,各项侨务政策得到落实,归侨、侨眷中有6人被提拔到县内局级领导岗位工作。
第一章 人口总量及变动
第一节 人口总量 密度
一、人口总量
据明弘治《吴江志》记载,宋代极盛时期,吴江全县有25552户,170839口(男女并计)。元代,县内人口平稳增长,到明代初期,人口已逾30万。经过元末明初农民起义,人口大量逃亡,县内人口呈下降趋势,明代中期以前,全县人口徘徊在25万左右。明代嘉靖(1522~1566年)以后,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无以为生,县内人口减少,下降到20万以下。经过明末农民起义,清初,吴易抗清起义,以及清兵入关后大肆镇压,全县人口仍然下降。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全县丁数仅10万。五十一年,朝廷推行“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丁税,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县人口开始回升。雍正四年(1726年)析置震泽县,吴江、震泽两县有男丁106337丁。经过100余年的休养生息,吴江县人口迅速增长,据清同治《苏州府志》载,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吴江县有男丁304057丁,妇女268026口,震泽县有男丁313208丁,妇女268235口,人口总量超100万。咸丰十年到同治二年间(1860~1863年),清军与太平军在县境内拉锯战三年余,人口急剧减少,同治年间,吴江、震泽两县人口均减少60%左右。自光绪年间(1875~1908年)起,人口又开始回升,至清代末,吴江、震泽两县约有50万人。
民国元年(1912年),震泽县复并入吴江县。是年,全县人口有432372人;2年,有114330户,538990人;8年,有122178户,541477人,其中男293215人,女248262人。民国17年,有116242户,468626人;19年,有110337户,432372人;23年,有112802户,423483人;36年,有110854户,485796人。
1949~1985年,吴江县总人口由468631人,增加至733017人,增长56.42%。
宋元明代吴江县(州)户数(丁)口数统计表
年 份
|
公元年份
|
户数
|
口数
|
年 份
|
公元年份
|
户数
|
口数
|
宋
元至元二十七年
明洪武四年
洪武二十年
永乐十年
宣德七年
正统七年
景泰三年
|
1290
1371
1387
1412
1432
1442
1452
|
25552
84300
80384
74831
74849
79645
72708
67804
|
170839
320852
361686
308017
259101
268029
268029
271421
|
明天顺六年
成化八年
弘治四年
嘉靖十七年
嘉靖三十六年
隆庆四年
万历四十八年
|
1462
1472
1491
1538
1557
1570
1620
|
68365
71793
81916
86866
|
272691
273932
267100
95667(丁)
259657
164000(丁口)
119563(丁口)
|
清代吴江震泽两县户数丁口数统计表
年 份
|
公 元
年 份
|
吴 江 县
|
震 泽 县
|
户 数
|
丁 数
|
口 数
|
户 数
|
丁 数
|
口 数
|
顺治三年
康熙十九年
雍正四年
雍正九年
乾隆九年
嘉庆十五年
嘉庆二十五年
道光十年
同治四年
同治十三年
宣统二年
|
1646
1680
1726
1731
1744
1810
1820
1830
1865
1874
1910
|
82891
49056
64007
60879
|
99089
49301
299889
304057
315363
118588
145620
|
210129
247211
268026
116392
256341
|
53688
75022
|
57036
306479
313208
313215
100245
|
251939
268235
|
1949~1985年年末吴江县总户数、人口数
年 份
|
总户数(户)
|
总人口(人)
|
合 计
|
城 镇
|
农 村
|
合 计
|
城 镇
|
农 村
|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
93726
112603
134670
136666
133255
133244
133597
134165
135806
141164
147358
150844
153223
154799
154773
150273
152141
152636
155500
162530
169500
175263
173646
175648
176909
180138
182081
184330
188120
192149
191990
194084
193474
194604
195182
196182
198826
|
20801
21079
21358
21636
21504
22378
22176
19518
20802
20051
19142
19350
20483
19795
19366
18021
18111
17413
17600
17819
18014
18381
18117
18471
19161
19494
19653
20830
21391
23190
25377
26679
25512
27099
28160
28869
30371
|
72925
91524
113312
115030
111751
110866
111421
114647
115004
121113
128216
131494
132740
135004
135407
132252
134030
135223
137900
144711
151486
156882
155529
157177
157748
160644
162428
163500
166729
168959
166613
167405
167962
167505
167022
167313
168455
|
468631
476044
483457
490870
497154
515495
524130
525930
533457
552579
550084
545745
537471
541890
556237
572472
585879
600028
612025
629287
646149
657381
667851
675174
683289
687452
693119
696931
701992
708187
712249
716057
724443
730411
731126
730519
733017
|
79043
80101
81159
82217
83275
85036
84269
74632
79051
80327
76892
77561
77113
72778
71834
68493
68581
66774
66100
65329
62355
60206
60371
61304
63469
63832
63532
65480
65635
66521
75789
78182
80212
81774
82953
85820
90766
|
389588
395943
402298
408653
413879
430459
439861
451298
454406
472252
473192
468184
460358
469112
484403
503979
517298
533254
545925
563958
583794
597175
607480
613870
619820
623620
629587
631451
636357
641666
636460
637875
644231
648637
648173
644699
642251
|
二、人口密度
民国元年(1912年),吴江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47人。17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6人。21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74.34人。23年,为每平方公里356人。
解放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密度相应增大。1949年底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9人。1953年、1964年、1982年三次人171普查时的人口密度依次为每平方公里422人,478人,618人。1985年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2.97人。全县各镇、乡人口密度:县属镇区以盛泽镇为最高,每平方公里有10345.04人,芦墟镇最低,每平方公里5009.01人;乡以铜罗乡为最高,每平方公里有897.67人,屯村乡最低为401.03人。
1985年吴江县各乡镇人口密度表
单位:人/平方公里
乡 镇 名
|
密 度
|
乡 镇 名
|
密度
|
乡 镇 名
|
密 度
|
松陵镇镇区
农村
同里镇镇区
农村
震泽镇镇区
农村
平望镇镇区
农村
芦墟镇镇区
农村
|
7331.72
454.74
8350.98
416.67
7042.45
598.46
6306.41
522.66
5009.01
479.07
|
黎里镇镇区
农村
盛 泽 镇
八 坼 乡
苑 坪 乡
屯 村 乡
莘 塔 乡
北 厍 乡
金家坝乡
梅 堰 乡
|
6994.12
502.00
10345.04
473.27
464.50
401.03
457.77
563.21
525.14
572.88
|
盛 泽 乡
坛 丘 乡
南 麻 乡
八 都 乡
横 扇 乡
七 都 乡
庙 港 乡
铜 罗 乡
青 云 乡
桃 源 乡
|
601.89
583.77
672.54
667.65
541.71
693.45
719.97
897.67
807.59
768.56
|
第二节 人口变动
一、自然变动
自吴江县解放至1985年,境内人口自然变动可分为4个时期:1957年前为解放后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期。由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加上当时曾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人口发展呈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势态。1954~1957年,年平均净增人口12226.5人。1958~1961年为人口增长低谷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下降,出生率低、死亡率高,1960年、1961年出现人口负增长。1963~1971年为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期。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加上困难时期结束后的生育补偿及“文化大革命”中生育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等因素,人口出生率大幅度回升,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口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净增14374人。1972~1985年,特别是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和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死亡率稳步下降,但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措施,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73年起一直保持在11‰以下,1985年为3.11%。
1954~1985年吴江县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
年份
|
出生(人)
|
出生率(‰)
|
死亡(人)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人)
|
自然增长率(‰)
|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
19623
16584
16170
21386
10752
11055
9949
5171
14377
22194
22189
20081
18624
18660
18669
17450
18398
17150
13599
11765
8986
8801
8756
9921
11048
10762
8386
12733
9878
5671
4316
7412
|
38.76
31.90
30.80
40.37
19.80
20.05
18.16
9.55
26.64
40.42
39.32
34.67
31.41
30.79
30.08
27.36
28.23
25.88
20.25
17.32
13.11
12.75
12.60
14.18
15.67
15.15
11.74
17.68
13.58
7.76
5.95
10.13
|
6337
6891
5632
5997
4752
7576
12427
11507
7073
5767
5911
5131
4928
4590
4374
4195
4544
4611
4347
4501
4206
4364
4562
4835
4756
4512
4884
4890
4865
5404
4988
5135
|
12.52
13.25
10.73
11.32
8.75
13.74
22.68
21.25
13.11
10.50
10.48
8.86
8.31
7.57
7.05
6.58
6.97
6.96
6.47
6.63
6.14
6.32
6.56
6.91
6.75
6.35
6.84
6.79
6.69
7.39
6.83
7.02
|
13286
9693
10538
15389
6000
3479
-2478
-6336
7304
16427
16278
14950
13696
14070
14295
13255
13854
12539
9252
7264
4780
4437
4194
5086
6292
6250
3502
7843
5013
267
-672
2277
|
26.24
18.65
20.07
29.05
11.05
6.31
-4.52
-11.70
13.53
29.92
28.84
25.81
23.10
23.22
23.03
20.78
21.26
18.92
13.78
10.69
6.97
6.43
6.04
7.27
8.92
8.80
4.90
10.89
6.89
0.37
-0.88
3.11
|
二、人口迁徙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丹阳、句容、溧水(现称,下同)等地流民在吴江县盛泽、震泽等地定居。康熙至乾隆(1662~1795年)的100多年里,先后有山东济南,安徽歙县、祁门,浙江的宁波、绍兴、金华、兰溪,山西的芮城、昔阳和省内镇江、丹阳、句容等地的商人、手工业者等在盛泽、震泽、平望、黎里、梅堰等集镇定居。光绪十七年(1891年),河南开封、光山等地的农民为躲避天灾兵祸,首批到太湖东岸围垦湖田。民国年间,河南、安徽、苏北等地农民又因逃荒来此围垦。围垦湖田的基本上聚居在松陵镇郊和东太湖一带。1958年,在湖田集中地组建菀坪公社时,客籍人口比例达80%,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苏北籍为最多,河南籍次之。光绪年间及民国13年(1924年),本省江阴地区农民到境内租田种植西瓜,约有18个姓氏,40户200多人,后裔分布在松陵、同里、八坼、南麻等地,1985年有455人。
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吴江县侨居国外的有248人,旅居港澳的有203人。
1949年吴江解放后,先后有130余名山东、苏北籍南下干部到吴江工作。7月,就地安排客籍围垦湖田农民1160人。1955年5月,因国家营建无锡硕放机场,从硕放墙门区迁来88户370人,安置在城厢区庞山乡定居。1957~1962年间,吴江县内农民外流在外地定居者有1696人,流散186人。
1958~1959年,全民办工业,大批农村劳力进城工作,1960~1963年压缩城镇人口,大部分进城劳力又返回农村。1959~1965年,全县先后3次动员青壮年人员支援新疆建设,后又陆续调回原籍安置。1963~1978年,动员知识青年下农村插队落户,后又上调安置。1983年,吴县太湖乡火箭大队划归吴江县,共有85户,368人。吴江解放至1985年,侨居国外和旅居港澳的有38人。1985年,由云南、贵州、四川、安徽和本省苏北等地婚嫁迁入373人。解放后,吴江县人口的迁出与迁入基本持平。1969~1982年的14年中,迁出人口大于迁人人口2040人;1983~1985年3年中,迁入人口大于迁出人口7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