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 19:58:1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670
《南麻镇志》的编修工作从1996年初开始,历时3年,现已定稿付印。全书共14卷、60章、229节38万字。在整个编修过程中,始终得到镇党委、镇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并得到市地方志办公室的指导和帮助。
如何编好镇志?回顾三年来的实践,体会较深的可概括为四句话:“广征博采寻资料,一丝不苟细推敲,印发初稿广征询,勤俭办事求高效”。
“广征博采寻资料”。资料是编修镇志的基础,资料足不足、齐不齐决定镇志的内容是否丰富、翔实。因此,我们首先重视资料的搜集工作,采取先内后外、先近后远、先易后难,逐步展开的办法,多方面、多渠道采集,主要渠道来自五个方面:一是利用档案。镇机关档案室各种案卷和资料汇编非常丰富,我们加以充分利用,先后查阅档案资料485卷,摘录材料1516页。二是广泛征集。全镇有各种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78个,开始,我们对每个部门、单位印发一张资料征集表,并组织4人分头上门督促、辅导填写,使全镇概况综览其中。不少单位除了认真填表外,还主动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如派出所所长倪昆泉将清代著作《百城烟水》中有关南麻的记述资料复印后送给镇志办;农业银行办事处主任朱巧生将化多年心血编制的《历年全镇各村经济、粮食分配方案汇编》赠给镇志办。三是深入采访。发现线索,立即跟踪采访,务求水落石出。镇志办成员钮鹤兴,虽年逾古稀,却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基层、农家采访,有时为了弄清真相,即使冒风雨、顶烈日亦在所不辞。四是通信函调。需要外地单位或个人提供材料的,我们都采取发信函调的办法,三年中共发信100多封,回信率100%,所发之信近的不说,较远的有北京、哈尔滨、西安、成都、广州、宝鸡等地,最远的函调信发往美国加州。五是至市摘录。尤其是一些古代的历史资料,派人至市摘录,这些市级单位有档案馆、图书馆、地方志办公室、政协文史委等,我办派去的人都受到了他们的热情接待和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感谢。
“一丝不苟细推敲”。就是在体例编排、章节设置、材料取舍、用词造句上做到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在体例编排上,我们从南麻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拘泥于某些模式,体例取决于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如“村镇建设”与“交通邮电”;“文化”与“教育’;“民政、司法、公安”均合并成卷,比较恰当。在章节设置上,我们根据内容来确定,做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即使某些章节好像内容“类似”,但记述角度不同,用意目的不同,并非重复。在材料取舍上,我们将一些类似的材料反复比较核对,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宁缺勿滥、避虚求实。在用词造句上,我们做到反复推敲,慎重选择,用词得当,表意明确,有歧义之字不用,有争议之词不取,似是而非之句不写,对某些词句,个人吃不准的众议,众议决不了的请教《辞海》,直到认识一致后才下笔。
“印发初稿广征询”。要编修质量较好的地方志,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为了集思广益,我们把初稿逐卷打印分发给镇三套班子成员及有关部门,广泛征询意见,得到了领导及各方面的重视,及时反馈了各种不同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改,使本志更臻完善。如镇党委书记吴新祥,为第一卷征询稿修改了10多处谬误之处,这不仅纠正了谬误,而且对编志人员也是一种鼓舞。
“勤俭办事求高效’。三年来,我们一贯以“节支高效”自律,遵循“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既处处节省开支,又时时提高工效。节支方面做到能省则省,如起草初稿,尽量利用废纸;需要外地材料,尽量采用函调,三年时间仅化去差旅费100多元,从大处讲,抓紧工作,缩短编修过程,就是最好的节支。原计划3至5年完成镇志的编修工作,我们在三年内编成,其速度不谓不快。其主要原因是选准人员、合理分工。镇志办工作人员,对南麻历史都较熟悉,且有一定写作能力;并根据各人不同特点合理分工,分卷撰写,责任到人,熟悉什么,就写什么,从而减少了许多环节,加快了写作速度,达到节支高效的目的。
我们深知编志不易,为了树立信心,面对困难,我们提出了“修志须立志、无志难成志”以勉励自己,我们本着对得起先辈、无愧于后人的要求,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兢兢业业把镇志编好。我们在编志过程中得到了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沈求我先生的支持,并为镇志题辞;得到了吴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帮助和指导;得到了本镇领导及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志书涉及面广、搜集难度大,又因我们水平有限,难免疏漏、谬误之处甚多,企望各界人士不吝指教,待以后再版时修正。
南麻镇志办公室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