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南麻镇志 >> 第十四卷(行政村)第四章(太平片)

第十四卷(行政村)第四章(太平片)

2012/12/22 19:57:41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780

  

第一节 太平村

 

·地理位置·太平村,位于镇区东部,距镇区15公里,东至下庄村、南接东庄村、西傍三里泾、北靠麻溪塘。全村8个小组分布在8个自然村:栅口为1组、南浜为2组、塔并浜为3组、西浜为4组、朱家门为5组、小浜为6组、坝心为7组、庄口为8组。

·历史沿革·解放后为太平乡所在地,辖前进、永新、富阳、下庄、东林、溪南等行政村。1956年并区并乡中并入南麻乡。按规在太平村的区域为当时的前进、永新、富阳三个村。1956年,三村合并成立明星九社。19578月,撤区并乡后属坛丘乡管辖。1958年,坛丘成立人民公社,明星九社、十社(即下庄)合并成立太平大队。19628月,南麻公社成立,太平大队一分为二(即太平、下庄两个大队)均归南麻公社管辖。19837月体制改革中,太平大队改名太平村至今。

1995年止,太平村历任支部书记有:沈阿法、朱洪福、沈祥生、朱顺泉、吴金明、吴虎明、沈礼生、吴剑明、朱宏。

·面积人口·全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稻田:19951336亩,比1962年的1677亩减少2033%;桑地:19953137亩,比1962年的120亩增加16083%。人口:1962年全村有234户、862人;1995年底为261户、1070人,分别增加1153%241%

·工农业生产·农业历来以粮、油生产为主,兼营其他副业,1995年粮食总产8462万公斤,比1962年的4143万公斤增长10424%;油菜籽:1995年种植622亩,总产1051万公斤,比1962年分别增加179倍和2594倍。副业生产主要有蚕桑、畜禽、蔬菜、林果等。1995年,蚕茧总产67822担,比1968年的1448担增长368倍;养猪1417头,比1962年的232头增长51倍;农副业总收入424万元,比1962年的1183万元增长3484倍。工业,解放前曾有织绸、建筑等个体工业和手工业。70年代后期出现村办工业,曾办过丝织厂等企业,1993年出现户营织机,到1995年止,全村有127户、有织机153台。1995年,全村工业产值535万元,比1976726万元增长7269倍。

·交通邮电·太平村至镇区的公路于19947月建成通车。电话,1958年仅大队办公室安装一部,改革开放后陆续增多,1995年止,全村已安装电话17部。

·人民生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199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3636元,比1962年的7120元增长50倍。银行个人储蓄年末余额9082万元,人均84878元。农民建楼房的到1995年止,有165户,占总户数的6321%,楼房总面积27678平方米,人均4082平方米。

 

第二节 下庄村

 

·地理位置·下庄村,位于镇区东南部,距镇区2公里,东至坛丘溪南村,南傍烂溪塘、西接东庄、太平村,北靠麻溪,全村9个小组分布在6个自然村:林头坝(12组)、钳天圩(3组,1958年从浙江划入)、计家浜(4组)、吴家浜(5组)、严家浜(6组)、东坝头(789组)。

·历史沿革·解放初,是下庄、东林两个行政村,属太平乡管辖;1956年并区并乡并入南麻乡,是年组成明星十社。19578月,撤区并乡后属坛丘乡管辖。1958年,坛丘成立人民公社,明星十社与太平村的九社合并组成太平大队。19628月,南麻公社成立,太平大队分为下庄、太平两个大队,均为南麻公社管辖。19837月,体制改革中,下庄大队改名下庄村至今。

1995年止,下庄村历任支部书记有:季荣明、黄阿生、吴阿於、姚永金、李伍明、吴永林。

·面积人口·全村总面积158平方公里。稻田:19951239亩,比1962年的1429亩减少1329%;桑地:1995282.亩,比1962年的58亩增加386%。人口:1962年全村有218户、915人;1995年底为280户、1172人,分别增加2844%2808%

·工农业生产·农业,历来以粮、油生产为主,兼营其他副业。1995年,粮食总产7837万公斤,比1962年的3886万公斤增长10167%;油菜籽:1995年种植486亩、总产885万公斤,比1962年分别增长257倍和2358倍。副业生产主要有蚕桑、畜禽、蔬菜、林果等。1995年蚕茧总产55047担,比1968年的1697担增长224倍;养猪1417头,比1962年的368头增长285倍;农副业总收入378万元,比1962年的117万元增长313倍。工业:70年代后期出现村办工业,曾办过丝织厂、皮革厂等企业。1993年出现户营织机,到1995年止,全村有214户、有织机258台。1995年,全村工业产值2140万元,比1976052万元增长41143倍。

·交通邮电·下庄村至镇区的公路于19947月建成通车。电话,1962年仅大队办公室安装一部,改革开放后陆续增多,1995年止,全村已安装电话38部。

·人民生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199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3779元,比1962年的6820元增长5441倍。银行个人储蓄年末余额11495万元,人均98080元。农民建楼房到1995年止,有169户,占总户数的6035%,楼房总面积29104平方米,人均4116平方米。

 

第三节 东庄村

 

·地理位置·东庄村,位于镇区东南部,距镇区2公里,东至下庄村、南傍烂溪塘、西靠三里泾、北接太平村。全村12个小组分布在6个自然村:钵头浜(121112组)、池南斗(3组)、西庄浜(45组)、张家桥(67组)、匣子坝(89组)、东阳桥(10组)。

·历史沿革·解放初,是东庄、三阳两个行政村,属开阳乡管辖。1956年并区并乡后两村合并成立指南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78月撤区并乡,属铜罗乡管辖。1958年,铜罗成立人民公社,指南社与勤丰社(今西庄村)合并改名指南大队。19628月,南麻人民公社成立,指南大队一分为二,改名东庄大队与西庄大队,均划归南麻公社管辖。19837月,体制改革,东庄大队改名东庄村至今。

东庄村历任党支部书记有:陆阿三、周瑞生、徐镛、张荣宝、倪阿三、周海根、林玉林。

·面积人口·全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稻田:19951340亩,比1962年的15328亩减少1258%;桑地:19953743亩,比1962年的25735亩增加4552%。人口:1962年全村有197户、832人;1995年底为290户、1218人,分别增加472%464%

·工农业生产·农业,历来以生产水稻、三麦、油菜为主,兼营其他副业。1995年粮食总产8433万公斤,比1962年的4054万公斤增长108%;油菜籽:1995年种植690亩,总产829万斤,比1962年分别增加551倍和4263倍。副业生产主要有蚕桑、畜禽、蔬菜、林果等。1995年蚕茧总产58861担,比1968年的1385担增长325倍;养猪1394头,比1962年的353头增长294倍;农副业总收入500万元,比1962年的124万元增长393倍。工业:解放前曾有织绸、制酒、建筑等个体工业和手工业。70年代后期出现村办工业,曾办过丝织、制酒、玻璃钢等企业。1993年出现户营织机,到1995年止,全村户营织机有260户、314台(套)。1995年,全村工业产值2018万元,比1976年的572万元增长3518倍。

·交通邮电·东庄村至镇区的公路于19947月建成通车。电话,1962年仅大队办公室安装一部,改革开放后陆续增多,1996年止,全村已安装电话21部。

·人民生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1995年,全村人均年收入3702元,比1962年的7730元增长4689倍。银行个人储蓄年末余额11407万元,人均93653元。农民建楼房的到1995年止,有267户,占总户数的9266%,楼房总面积26490平方米,人均2346平方米。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