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南麻镇志 >> 第十二卷(社  会)第四章(杂记)

第十二卷(社  会)第四章(杂记)

2012/12/22 19:45:4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787

  

第一节 掌故传说

 

一、沈洪庆的传说

据传,元朝后期,南麻徐田湾(今戴家村5组)巨富沈洪庆,某年身穿布衣便服,随带家丁1人至杭州旅游烧香,玩至昭庆寺,见昭庆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但游人不少。中午,寺内开办素斋,入座者均是绅士、富户。沈洪庆肚中饥饿,也随之入座。旁人均以鄙夷的目光注视沈,并窃窃私语,讥笑说:“这个土里土气的乡下人,怎么也让其在此入席?”吃斋时,该寺方丈,手拿缘簿、笔墨,打躬作揖道:“昭庆寺准备修造,请各位施主随愿乐助,积积善德,开开缘簿。”吃斋者纷纷提笔施助,有的赞助十两,有的捐资百两。方丈走到沈洪庆身边,见沈是乡下人模样,就说:“这位施主乐助也好,不乐助也可。”沈听之还未开口,旁边有几个士绅挖苦说:“今天吃斋是要开缘簿的,没有银子就不要坐下来。”沈反驳说:“只重衣衫不重人,只能算个滥小人!”几个士绅逼着说:“你有银子,快上缘簿呀!”沈听了有点气恼,问方丈:“现在已上缘簿多少银子?还缺多少银子?”方丈计算一下说:“已上缘簿五千两白银,还缺五万两!”沈接过缘簿,提笔写上“修造昭庆寺尚少银两我包了”十二个大字,落款沈洪庆。接着对方丈说:“我即刻派人拿五万两白银来,待寺院全部修造结束后结帐,缺多少由我补足”。众人听了惊诧万分,有的瞠目结舌,有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方丈感慨地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沈施主,你的行为真是功德无量,不仅帮助修造了昭庆寺,而且教育了世上的势利小人。”一年后,昭庆寺全部修建完毕,沈洪庆化去白银五万多两。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杭州昭庆寺修造完毕后,沈洪庆的老母意欲去杭州昭庆寺观望和烧香。沈洪庆是个孝子,生怕老母行动不便,路途遥远,车船劳顿。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既不让老母到杭影响身体;又不违背老母观望昭庆寺和拜佛烧香的愿望,打算在徐田湾仿照昭庆寺的式样,建造一座徐田大庙。建成后,沈母经常到庙内拜佛烧香。一度佛事兴旺。后因沈家蒙冤被朱元璋满门抄斩,庙宇逐渐衰落,加上年久失修,至民国时期坍毁。

元末,朱元璋麾下大将常遇春率将士三千路过徐田湾,突逢倾盆大雨,将士个个被淋得像落汤鸡,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忽见面前有座大庄园,房屋有数百间,还有大庙一座。常遇春向当地百姓打听,知是巨富沈洪庆的庄园,当即派人叩门求见,家丁听说常遇春到,慌忙禀报沈洪庆,沈闻言立即亲自出接,常主动提出进庄躲雨,沈一口答允。于是,三千将士全部进庄避雨,因大雨下个不停,沈热情安排过夜,招待一宿两餐,沈还雇用大批制蓑衣工人连夜赶制蓑衣三千件,次日上午全体将士均穿上蓑衣出发,常遇春万分感谢后告别。

元朝灭亡,明朝建立,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常遇春想起躲雨一事,意为沈洪庆报功,奏本皇上,哪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听奏后大惊,一户人家能容三千人吃住,而且一夜之间能制出三千件蓑衣,这还了得!这家若要谋反,亦非难事,为了以防后患,立即传旨将沈洪庆家满门抄斩!常遇春一听大急,立即跪下讨情,但劝阻无效,因为皇帝是“金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常遇春功大位高,但亦无可奈何,伤心地叹道:“可惜一件好事变成了坏事,欲报恩反而成了罪人,我害了沈洪庆一家。”

一说朱元璋与沈洪庆原有宿仇,朱元璋在徐田大庙当过小和尚。有一天朱元璋与沈洪庆赌骰子,沈洪庆6只骰子着36点,必赢无疑,不料朱元璋着37点,其中一只骰子掉了一只角,朱元璋硬是也要算1点,两人争论不休,最后,沈洪庆让步,骂一声:“穷小鬼,钱拿去。”沈洪庆对此事早已忘记,但朱元璋被骂后一直耿耿于怀,铭记在心,发誓有朝一日定要报仇雪恨。常遇春为沈洪庆请功,朱元璋感到报复的机会来了,就以沈洪庆谋反为由,将其全家抄斩。

传说中的沈洪庆家财百万、良田千顷,家中金银财宝不计其数,徐田湾周围四只圩头都是沈家庄园的范围。

沈洪庆平时非常喜欢白鹅,所以选择一条浜,雇了一批人,养了一群鹅,沈洪庆以观鹅为乐,经常前去观看,日子久了,这个地方就称为爱鹅浜(今戴家村9组)。沈洪庆还选一小浜,雇人在此种茶、制茶,后此浜就叫茶家浜(今戴家村境内)。

沈洪庆全家被抄斩后,房屋逐渐坍毁。到民国时期成为一片废墟,后被当地农民开垦种植,在开垦中曾有人拾到白玉、翡翠等首饰。

二、王娇鸾百年长恨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王娇鸾百年长恨》故事中提及吴江南麻。

显然在明代南麻已为文人所知所述,其故事简介于下:明代南麻镇东首延陵桥堍,有一吴姓人家,历代为官,其中最兴旺一代官至当朝宰相。后代曾任督粮。天顺初年,吴家改外姓为周,周廷章之父在河南南阳学宫任司教,廷章随任于此。学宫之东为南阳卫卫署,内住千户王忠,王有长女娇鸾,年方十八,才貌出众。学宫与卫署只一墙之隔。廷章偶拾得娇鸾所遗罗帕一方,趁侍女明霞觅罗帕之机,传诗娇鸾,自此,诗来信往,日久生情。后得姨母之助,二人誓偕伉俪,写合同婚约四纸,一焚天地,一留姨母处为媒证,双方各执一纸,备成婚之验,誓约女负男则被雷震死,男负女则乱箭身亡。盟后成就百年之好。

半年后,廷章父任满,调任四川峨眉县尹,廷章恋鸾不肯同行,推身有病而留下,两人愈加亲爱。又半年后,廷章获知父因水土不服,告病还乡。欲返乡探亲,又牵情难舍,事在两难,忧形于色。鸾甚贤劝其归,廷章留诗一首泣别,并表示半年后,亲到求婚,决不负情。诗云:

思亲千里返姑苏,家住吴江十七都;

须问南麻双漾口,延陵桥下督粮吴。

廷章回家,见双亲健好,原来其父己与同里魏家议亲,正欲接子回家完婚。周生初时有不愿之意,后获知魏女色美,魏家巨富,遂贪色恋财,把王娇鸾之姻盟付之东海。

王娇鸾自周廷章去后,梦断魂劳,屡屡遣人与周联系,苦等三年杳无音讯。最后遣卫卒孙九亲见周廷章,周将罗帕、婚书退还王娇鸾,王悲愤之极,自缢而死。自尽前将全部过程撰写成《长恨歌》附上婚书,寄交吴江阙大尹,阙得此书深以为奇,报察院樊公,将周廷章捉拿解院,以婚书为据,定其三罪,重责五十收监。行文去河南查询,回书娇鸾已死。为贪恋财色而忘恩背盟者戒,用乱棒将周打死堂下。

全文大量运用了王、周二人结盟前后的诗词酬答,文章十分流畅。王娇鸾每次遣人送书时封皮上的诗句每每提及南麻,如:

此书烦递至吴江,粮督南麻姓字香;

去路不须驰步问,延陵桥下暂停航。

荡荡名门宰相衙,更兼督粮镇南麻;

逢人不用停舟问,桥跨延陵第一家。

三、和尚成梅的传说

清代后期,南麻长庆寺成梅和尚,善医学,擅长中医内外科,医术高超,曾医治好苏州状元陆润庠之母的痼疾,因而名闻方圆百里,四面八方前来求医者甚多。有一次,苏州某官员的女儿患病,得悉南麻长庆寺有个医术高超的成梅和尚。官员特派人前来南麻,请成梅到苏州治病。成梅考虑到医生应以治病为本,以救死扶伤为德,就跟随来人到了苏州。差人不知谁人患病,成梅也不问何人生病。因为官府是封建大家庭,妇女的脸是不能让陌生男人看见的,妇女的皮肤也不准男人接触的,只准牵线搭脉。幸亏成梅医术全面,也会牵线搭脉之术,线的一头叫丫环结在病人的脉门上,另一头由成梅拿住搭脉。由于成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医学技术,反复推敲脉息的运转状况,断定此女是怀孕。正想开口贺喜,站在房门口的丫环急死了,连忙伸出一个小指头给成梅看,暗示病人是个小姐,不料成梅会错了意,认为是官员的小妾,他连忙说:“恭喜老爷,贺喜老爷,夫人有喜了!”官员一听,犹如晴天霹雳,混身发抖,又惊又怒指着成梅大骂:“你这个大胆的和尚,怎敢胡言乱语,我拿你交衙门问罪。”成梅一听,吓得呆若木鸡。隔了一息,成梅定一定神,想如果问罪,既吃了冤枉官司,又坏了自己名誉。于是壮起胆子对官员说:“我的诊断是不会错的,如果真的错了我情愿领罪。”不料此官封建透顶,为了维护封建家庭的威严,竟不顾骨肉之情,欲把女儿开膛剖肚看个究竟,全家求饶无效,封建礼教: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何况是个女儿。当即喝令刀爷手把小姐剖腹,真的挖出一个三个月的胎儿,把血淋淋的胎儿放在盘里拿到厅上(此时,小姐已一命呜呼),官员一看,无话可说。但成梅一看吓坏了,想不到此官会用这种残忍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女儿,早知如此,我情愿坐牢,不愿害死小姐,直是后悔莫及。成梅又吓又内疚,马上变疯了,嘴里连说:“罪过,罪过!是我害死了两条人命。”成梅回寺以后,每日疯疯颠颠,时哭时笑,不久就逝世了。跟他学医的小和尚也吓得不敢再学医了。自此之后,南麻的僧医就绝代了。

四、王举人贪财失良友

清代中期,南麻有一王姓举人上京赴考,在考场上,王举人的旁边有一考生在写文章时,把“柴”字念了数遍,还是写不出来。王举人轻轻地对他说:“此木”,该生心领神会,使文章一字不错地写好。结果,该生考中状元,而王举人则名落孙山。该生十分感恩,与举人交了朋友,互告姓名、地址。该生封官后,想起南麻王举人,特来南麻拜访,两人一起上街游玩,游至长庆寺,见长庆寺已破旧不堪,殿宇需修造,佛像需装金。该生特给举人一大笔黄金白银,托其修寺装金。该生的目的是对友报恩,为友扬名。时隔三年,该生又至南麻拜访,想看一看长庆寺修造得如何?还想推荐举人去做官。到寺一看,不料面貌依旧,寺院未修造,佛像未装金,而王举人家中面貌一新,新建了深宅大院,摆设富丽堂皇。这一切引起了该生怀疑,经走访调查,证实托他修建寺院的黄金白银已被他用于自己造屋、买田,该生一气之下不告而别,从此,两人断绝了往来。

五、龙泉嘴地名的由来

龙泉嘴“龙形”的传说由来已久,四乡八邻家喻户晓。

明朝初年,皇帝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游览洞庭山,欣赏太湖风光。刘伯温突然发现东南方向有一条似龙的地形,呈蠕动腾飞之状。善知天文地理的刘伯温当即对朱元璋说:“东南方向离太湖不远有一块地形像一条龙,如果这地龙得成,势必对我大明朝不利,干戈再起,百姓受苦,依臣之见,待臣亲自前往详察,并设法破之。”朱元璋听后,准奏下旨,由刘伯温率领两百多兵将奔赴吴江,会同县令扮成相风水先生一起向南出发,到了龙泉嘴,仔细观察两天两夜,发现了“龙形”:龙泉嘴向南凸出的地方是“龙头”,东桥西桥为“龙角”,两桥桥洞是“龙眼”,两桥侧面为“龙耳”,东边白士港、白马港和西边横港、王家港是四只“龙足”,尾部一直延伸到北麻漾。刘伯温当即判断确是“龙形”,如不破除风水,这里就出真命天子和大批官员,(据传官员多得似三斗三升芥菜籽)引起刀兵之灾。于是刘伯温定出了破除之法:他调兵遣将至龙泉嘴,铸造七、八丈长的大铁钉、,钉人“龙头”上的一个天然潭里,并浇灌石灰水,置“龙”于死地,然后,在“龙头”中央建造东岳庙一座,设东岳大帝佛像一尊,镇住“龙头”,使“龙”动弹不得。“龙”被钉住、镇住后,只见北麻漾里泛起血浆成麻,顿时,碧水变红。自此,“龙形”的风水被破除了。不过,龙泉嘴周围的村庄,后来出生的男孩,大部分名字中都有一个“官”字,而且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是否已达三斗三升芥菜籽之数,却因无人统计而不得而知了。据传,这个地方的地名历来称北麻,自“龙形”的故事发生后,就将这个村镇改名为“龙泉嘴”了。

六、南麻“盘龙"的传说

明朝军师刘伯温破除龙泉嘴“龙形”风水后,驾官船向南而行,经大泾港向麻溪出发。官船路过南麻,见是个小岛,四面环水,意欲一游,遂命水手环岛一周(当时石坝未筑)。刘伯温联想起龙泉嘴“龙形”之事,对这个小岛引起怀疑,即上岸仔细观察,当即大吃一惊,原来是一条正在栖身养息,尚未苏醒的“盘龙”!如果若干年后,一旦苏醒过来,则为时已晚,必将天下大乱。刘伯温当即想出了破除之法,命令县官、乡官在北面和西面各筑一条石坝,以切断“龙”的翻滚戏水场所,龙必干死,又在小岛中间开一条市河,将龙开膛破肚。自此,南麻“盘龙”的风水亦被破除。

七、保障港“凤凰水”的传说

古时,保障港(今龙泉村、中旺村交界)有一户人家,门前港边放一只石臼,每在清晨常见有一只美丽的鸟在石臼里洗澡。有一天来了个“识宝太子”(认识宝货的人),发现这只石臼里的水是“宝货”,于是找到户主,开口出价五百两银子,购买这只石臼,说定明天来付银装货。这户人家靠一只破石臼发了财,喜不自胜。看着石臼太脏,心里过意不起,就把石臼里的水倒在港里,把石臼洗得干干净净。次日“识宝太子”来了,一看石臼大吃一惊,问户主水到哪里去了,户主对他讲了经过情况,他听后摇头叹息:“完了!完了!”户主问他:“什么完了!”他说:“这石臼里的水是凤凰水,是无价之宝,可惜被你们倒掉了,我没有买到宝货,你们也得不到银子,大家没有福气”。又说:“吃到这港里的水,人会变聪明,将来会出一批大小官员”。若干年后,这里果然出了不少大小官员,据老人讲,保障港留有许多旗杆石(做官人家才会有旗杆石),直到解放后还有不少,后来逐渐散失。

八、充军到“双阳”的传说

南麻保障港有一沈姓官员在浙江任钱塘知县。有一次有一故乡人到杭州游玩,与人吵架,失手打死一人,被抓到县衙,知县一看犯人是同乡人,就有心帮忙。因失手打死人要判充军数百里,沈知县灵机一动,一本正经地说:“失手打死人,罪当充军,本来应充军到丹(与单同音)阳,现从严加倍处罚,判你充军到双阳。”原来双阳在犯人老家附近,等于送他回家。不明底细的人不知其中有弊,而犯人一听就知,是知县暗中帮忙。解差奉命起解,走了100多里路就到了双阳。犯人请解差到家中办酒相待,席间谈论,解差始知到丹阳还有300多里。解差回到县里,私下讲起此事,一时传扬开来,有人告到上司,经上司查实核准,沈知县犯了包庇犯人罪,看在沈知县为官一向清廉的份上,判其革职为民。但当时百姓对他甚有好评,有句顺口溜:“沈府钱塘县,落水无替换,错了一个字,丢掉一个官!”(注:“落水无替换”句赞其两袖清风,跌落水中连替换的衣服都没有)。

九、保障港与保撑

港古时,保障港两岸出了不少官员,沿岸建了不少楼房。封建社会年轻妇女不准外出游玩,官家大户的小姐、少奶奶只能在楼窗口观看野景,但发现过港船只在摇船时的动作姿态不雅观。这里的官员想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过港船只,只许撑篙,不准摇橹,并在港的东西两头设卡,派家丁把守,发现摇船者,喝令停止,违者处罚,责令船只作出保证,始得放行。以后过往船只,只能保证撑,不得用橹摇。所以群众称保障港为保撑港了。

十、钵头浜“牛形”的传说

古时,新塍有一相风水先生,发现新塍有衰退的迹象。他四处查看,一日来到钵头浜(现东庄村12组)详细察看,发觉钵头浜像牛的形状,浜口似牛嘴,中间一地像牛舌,直对新塍;他又到南麻北麻查看,有兴旺迹象。他回新塍后告知当地官员说:“钵头浜是牛形,嘴对新塍,将来要吃白新塍镇;北靠南麻,将来要发在南麻”。意思是新塍要败,南麻要兴。官员绅士一听,非常着急,要他立即设法破解。于是他来到钵头浜,欺骗农民这里将要出现“妖怪”,他是来帮助“除妖”的,农民信以为真,在他的指挥下,参与“除妖”活动,将“牛嘴”、“牛舌”改造一下,结果破除了“牛形”风水。所以后来新塍未败,仍是大镇,南麻未兴,仍是小镇。

十一、范电文的传说

清朝雍正年间,南麻九曲里(今永安村8组)出了个大人物,名叫范电文,官居要职,一说是当朝宰相;其妻和皇后结为姐妹,成为皇亲国戚。皇帝出京,由范电文代皇执政,尚能秉公执法,为官尚算清正。因此,引起一些皇亲国戚和奸臣们的妒嫉和痛恨,每每设法陷害范电文。有一次,雍正皇帝要处斩大臣年羹尧,奸臣们认为陷害范电文的机会来了,他们明知范与年是好友,却奏本皇上派范电文监斩,皇上准旨,使范电文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范深知雍正心狠手辣,翻脸无情,又因皇帝是金口,圣命难违,结果不得不违心奉旨监斩。范做了违心之事,内心受到很大刺激。事后,奸臣们还挖苦讽刺范电文,说范出卖好友、保全自己等等。范有苦难言,百口莫辩,感到惶惶不安,想想真是伴君似伴虎,随时随地会招来杀身之祸,年羹尧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为雍正皇帝立下汗马功劳,但功高震主,引起了皇帝的猜疑,一夜之间连降十八级,还不放过,竟把年羹尧斩了。加上朝中奸臣当道,难于为官,范决心辞官为民,告老回乡。但考虑到皇上如果不准,奸臣们会趁机栽上莫须有的罪名,回乡不成反问罪。范与夫人商量,想出个装疯办法,由夫人出面奏本皇上,称老爷得了疯病,请皇上恩准他回乡治病。皇帝上朝时,讲了范电文发病之事。奸臣们对皇上说:“他是假装疯,叫他吃屎,看他吃不吃?如吃是真疯,不吃是假疯”。皇帝准奏,宣范电文上殿。范上殿后疯疯颠颠,胡言乱语。皇上命太监拿屎来给范吃,范忍受侮辱,把屎吃了。奸臣们无话可说,皇上只得下旨准许范回乡治病。范电文全家回乡后,教育子孙不要为官,只要做一个老实、勤劳的农民。后来范电文在家乡善终。

一说,范电文回家数年后,雍正病亡,乾隆即位,听说范电文是个人才,也是个好官,于是派官员前去探望,如已康复,命他进京复职。官船行至南麻,家人通报范电文说:“京里派船来此,欲至我家。”范听后,十分怀疑,叫家人立即去看,船上插红旗还是插白旗。不料那时恰逢鹅毛大雪,红旗被大雪遮盖而误认为是白旗,告知后范长叹道:“皇上要我命矣!是来捉拿我归案,死在京里不如死在家中。”(红旗是进京封官,白旗是捉拿归案),并嘱咐小辈:“我死后把我葬在木渎,要记住木渎两字,(意为做人还是呆木好),不要像我聪明一世,最后落得如此下场!”说后即拔剑自刎而亡。官船一到见人已死了,就回京复旨,乾隆为其可惜,特赐金头一个,怕后人盗金头,在九曲里周围做了十几个坟墓。

十二、农民打官司

从前,有几只外乡群鸭船到南麻茶麻坝(今桥北村3组)来放鸭,把鸭放到正在拔节抽穗的稻田里,稻苗被撞得东倒西歪,不像样子,当地农民看到后,心痛万分,叫他们不要在稻田里放,想不到他们态度强横,不听劝告,照常放鸭。于是激起了农民的义愤,打死了几只鸭子,引发了一场群殴,一直闹到县府。怎知吴江县令的师爷与放鸭人是同乡,暗中帮了放鸭人。农民官司打输,垂头丧气地从衙门里出来,不小心将摆在衙门口的测字摊撞翻了。这测字先生是个好人,敢打抱不平,看到农民垂头丧气的样子,知道官司打输了,问农民为什么打官司,农民把前因后果讲给他听。测字先生一听,对农民说:“你们不要丧气,我替你们写张状纸,明天再去试试看。”农民想一想:反正来了,明天再试一次也好,于是接了状纸。

次日一早,农民再去击鼓告状,这昏官上堂一看,见是昨天这批人,县官大怒,惊堂木一拍说:“你们这批乡下人好大的胆子!老爷昨天已经判好,你们胆敢翻案,难道想在这里吃官司不成!”农民对县官说:“老爷不要发怒,先看这张状纸再发落勿迟”。这县官一看状纸,吓了一跳,只见状纸写道:“鸭嘴像铧锹,鸭脚像犁刀,苗棵全踏光,稻谷全吃光,问你老爷今年皇粮要勿要!”县官看状纸后想,皇粮收不起,只怕这顶纱帽也保不牢。于是不得不推翻原判,改判农民是对的,放鸭人是错的,今后不准再到稻田里放鸭,并责令赔偿农民的损失。茶麻坝的农民总算打赢了这场官司。

 

第二节 遗闻轶事

 

一、寺院的诗篇

清康熙年间,《百城烟水》作者徐崧等曾来南麻游览采访,并为南麻明庆教寺(即长庆寺)、北麻崇义禅寺的僧人赠送诗篇。

徐崧(寄怀明庆童硕禅师)

天山开与白云齐,别后相闻渡碧溪。

几树鸦啼僧磬后,一湾水照佛灯西。

经楼依旧悬岩月,村舍无非间野畦。

早晚来游乘钓艇,渔歌高唱对凫鷖。

徐崧(过南麻长庆寺赠某上人)

水寺见前村,行行喜非独。

况逢一老僧,相延踏新谷。

十载不曾过,老桂仍芬馥。

主人知为谁,问之名乃熟。

继席固长庆,出家本兴福。

一话去年游,破山如在目。

赵瀚(已酉秋日过长庆寺赠童硕禅师)

麻溪有渚分南北,长庆烟封九曲滩。

佛火千年悬日迥,僧鞋一苇踏破寒。

驱龙贝席安金藏,剪荔禅关见石栏。

松径若还巢古鹤,远公月下笑中看。

(上述两人为长庆寺题诗)

徐崧(通崇义寺怀雪厂楚明两禅师)

麻水农桑地,招提枕野村。

鹊巢悬树影,阴井湿苔痕。

殿僻杨花满,窗虚薜荔翻。

惠休今不见,空忆故人言。

吴振兰(崇义晓钟)

野色微茫欲曙天,隔溪百八寺钟传。

听来残拆村更后,落向孤臣客梦边。

带雨潇条秋籁杂,随风清切梵音连。

何人肯悟浮生理!名利征途起万缘。

吴振兰(怀雪厂上人)

不见厂公七载余,袖中犹有未磨书。

一瓢渺矣青山汝,丰榻萧然黄菊予。

良夜残灯人醉后,沧江细雨雁来初。

怀君更有惭君处,野鹤孤云信所如。

黄容(雨窗同仁敷上人夜话)

松关竹屋寄幽踪,今夜西窗话旧浓。

吟兴味阑酬倡久,隔溪风雨暗竦钟。

(上述3人为崇义寺题诗)

二、难民占领南麻镇

旧时,淮河两岸农民经常遭受水灾,为求生存,灾民成群结队离井背乡,这也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

民国初期,某年冬天,有300多名淮河难民到达南麻,先占踞长庆寺为宿营地,然后,手拿长矛、大刀、扁担到街上示威,见商店财物强讨硬拿,拒给者就遭殴打,弄得镇上居民人心惶惶,气氛紧张。桥北村农民钱阿大,看到难民横行不法,在茶馆门前气愤地说一声:“只有同他们打!”被背后的难民听见,就横扫一扁担,把钱阿大打倒在地,打断了小腿骨。人们十分恐慌,商店纷纷关门。难民每天成群结队到各村农民家强讨硬拿。当时乡董给他们救济费,他们嫌少,赖着不肯走。难民与吴江县知事是同乡,地方上无可奈何。有的难民为非作歹,引起了公愤,以致发生当地农民奋起反抗,围打难民的事件。于是县知事出面与乡董商议,给难民一笔救济费,终于使他们离开了南麻。当时,长庆寺被破坏严重,十八罗汉的眼睛都被挖走,因这些眼睛都是由宝石一类制成,佛像被毁,房屋中的木料结构被拆来当柴烧掉。

三、吴阿三不畏强暴抗勒索

吴阿三,又名吴森祥,男,民国9年(1920821日生于南麻镇汤家村十组一农民家庭。民国31年(1942)开始到上海当工人。1980年退休。19861223日病故于上海市武定路808号。

民国30年(1941)冬天,南麻附近驻扎着一支穿便衣的土匪部队。土匪们不但不抗日,反而经常出来骚扰百姓,百姓们恨死了这批土匪,都说他们跟日本鬼子一样坏。

民国31年(1942)农历年初一,一个高个子土匪独自窜到市头浜、计孔浜一带对当地百姓敲榨勒索。该土匪头戴黑毡帽,上身穿一件老棉袄,外罩一件棉背心,下身穿了一条蓝布皱裙,腰里别了一颗手榴弹。他先从市头浜西面开始挨家抢钱,然后又绕到市头浜东面挨户敲榨。最后又跑到计孔浜进行勒索。青年农民吴阿三等人口袋里的钞票全被他挖去。

血气方刚的吴阿三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就约了另外两个受害者——同村青年王银坤、薛二宝来到市头浜与计孔浜中间的三官堂内准备伏击那个土匪。为什么选中三官堂这个地方呢?因为三官堂是土匪回驻地杨家埭的必经之路。他们等了一会,果然那个土匪往三官堂而来。吴阿三迎面拦住了那个家伙,向他要回被抢的钞票。那个家伙喝了一声:“我有手榴弹,你要找死吗?”但是吴阿三毫不畏惧,一把扭住了他。于是两人扭打起来,在扭打中,吴阿三拦腰抱住土匪的腰和两臂。土匪拼命挣扎,不慎把手榴弹的盖碰掉了,再一挣扎又扯动了弦线,手榴弹开始滋滋地冒烟了,土匪吓得大叫起来:“不好了,要爆炸了,快放手。”但吴阿三就是不放手。说时迟,那时快,轰的一声手榴弹爆炸了。土匪当场被炸死。吴阿三右手的三个手指头被炸掉了,左手的手指也被炸伤。

吴阿三不畏强暴抗勒索的故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但至今还在南麻广为传颂。

四、顾金龙鸣枪吓走土匪

顾金龙,男,民国13年(1924)生,南麻镇桥北村人,一贯务农,解放前曾任乡自卫队队员,解放后,务农至今。

民国36年(19471223日黄昏时分,浙江某土匪部队二十多人来南麻抢劫。他们先到乡自卫队队部,缴去步枪七、八支;后到镇上抢劫赌场,席卷桌面不算,还将乡长王正明的手枪、金戒指掠走;接着还到陈凤石布店、源泰祥南货店肆意洗劫,正当土匪们到其他商店抢劫的时候,忽听得镇北面传来“叭!叭!”几声枪响,土匪们顿时惊慌起来,以为是部队来了,于是他们怆惶向镇西方向逃窜而去。

原来,鸣枪吓走土匪的是乡自卫队队员顾金龙。因为顾金龙参加乡自卫队后,养成了一个“身不离枪,枪不离身”的习惯,所以他走到那里枪便带到哪里。这天,当土匪在自卫队缴枪的时候,顾正好带了枪回到镇北面自己的家里,保住了唯一的一支步枪。后听说土匪在镇上抢劫,他立刻想到:作为一名自卫队员,理应有责保护地方安全,但是凭自己单枪匹马与二十多土匪硬打无异是“鸡蛋碰石头”。于是他急中生智,立即提起步枪绕到镇北石坝头处,朝天连鸣数枪。终于,产生了预料中的效力,把二十多个土匪吓跑了,保护了其他十多家商店免遭洗劫之灾。此事,镇上百姓对顾金龙都很感激,一直当作美谈流传至今。

五、沈三宝怒砍千金龙

沦陷时期,太平村有个伪保长叫沈金龙,绰号叫千金龙。任职期间敲诈勒索、强奸妇女、拷打百姓,无恶不作,还要强迫群众为他义务耕作田地。群众虽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因为沈金龙有日伪军作靠山,大家不敢碰他。该村有个贫苦农民叫沈三宝,对沈金龙的横行不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准备有朝一日除掉他。有一日,沈金龙在太平村小茶馆里喝茶,耀武扬威,口出狂言,大声叫嚷,要揪这个,要揪那个,威吓群众。沈三宝听见,不由怒火上升,拿起柴刀向沈金龙头上砍去!奈沈三宝患有气喘病,手臂少力只能砍破其头皮,沈金龙血流满脸,捧着头痛得哇哇大叫,逃回家去。沈三宝知道闯了大祸,沈金龙一定不肯罢休,于是,沈三宝连夜逃避他乡,直到抗日胜利后回来。沈金龙的恶行,国民党政府还是护着他,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群众怒气未消。在解放初,群众自发将沈金龙捆绑后丢在河里溺死。

六、刘永甫抗捐怒打杨彭年

刘永甫,男,民国15年(1926)生于南麻镇小商人家庭,解放前在其父开设的药材店中工作。解放后曾任南麻村村长,后为集体商业职工,1986年退休,1994年病故。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小本经营者不堪重负,老百姓叫苦连天。刘永甫受本地中共地下党活动的影响,对“刮民政府”恨之入骨。民国37年(1948)春某日,保长为乡公所收取“月份费”,收至刘永甫家,刘永甫因收费太多而拒缴。保长碰了钉子,汇报副乡长杨彭年。杨彭年听后大怒,立刻派人把刘永甫叫到乡公所训话,刘永甫不服,杨彭年怒拍桌子,刘永甫也不卖帐,左右开弓打了杨彭年两记耳光,把杨彭年的眼镜也拍落地下,乘机冲出乡公所。杨彭年不肯罢休,气急败坏地叫了十多名自卫队员,荷枪实弹,冲到刘家捉人。此时,刘永甫已避离家园,未遭毒害。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