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 17:31:3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554
民国期间,国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劳动人民深受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之苦,加之生产落后,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镇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99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62年的80.50元增加到3180元;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75年的425元增加到6110元。
南麻境内各村风俗习惯大体相同,语言均属吴语系,但语音受邻镇影响略有不同。客籍人有浙江绍兴和本省苏北、镇江、江阴等地移居本地,其风俗习惯亦受本籍人同化。解放后,一些旧的风俗习惯逐渐消退,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形成。
解放前,佛、道两教的寺庙庵堂遍布全镇各村,基督教也在乡间设堂传教。解放后,和尚、道士、尼姑相继还俗。1978年后,落实宗教政策,到1995年止,全镇有基督教徒180人。
民间的掌故传说、遗闻轶事脍炙人口,一些健康的、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至今仍广为流传。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节 农民生活
解放前,广大农民生活贫困。据土改时统计,南麻全乡(按1962年8月后区划范围)农民3903户,占总户数的94.2%,拥有土地14710亩,占总面积的56.6%,户均土地3.76亩;贫农的土地更少;雇农则无田无地。而占总人口少数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大量土地,全乡地主、富农239户,占总户数的5.8%,拥有土地11290亩,占总面积的43.4%,户均土地47.24亩。农民常年受地租剥削。遇到自然灾害,收成甚微。为了度日,有的借高利贷,俗称“吃生米”,有的卖青苗,大多数农民过的是瓜菜半年粮的生活。有的交不起地租坐班房,有的外出去逃荒。
解放后,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雇农,铲除封建剥削制度,走合作化道路,农民生活有所改善。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村工业,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进入90年代后,户营丝织业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199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3180元。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副食品年人均消费量为:肉类16.5公斤,家禽7.8公斤,蛋品6.2公斤,水产品6.5公斤,酒类18公斤,食糖2.4公斤,水果16公斤。进入80年代,农民消费中以建房支出居首位,建房结构趋向宽敞、明亮、配套。1995年止,全镇有3651户农民建造楼房,占总户数的71.6%,建筑面积537315平方米,人均36.8平方米,加上附带建设(如灶房、机房、猪舍等),人均可达40平方米。其中约10%的农户还建了三层楼。全镇总农户5097户,人口20868人,现有住房总面积730380平方米,人均35平方米。住房质量越造越高,内部装饰越来越好。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大量进入农家,1995年止,平均每百户中拥有自行车148辆,摩托车20辆、缝纫机65台,钟表314只,收音机91台,电风扇225台,电视机75只,电冰箱13只,收录机14只,少数农户还拥有空调机、小汽车。农民个人存款逐年上升:1981年底25.68万元,1986年底205.09万元,1995年底1856.3万元,人均889.54元。
南麻镇若干年份农民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
第二节 职工生活
民国时期,南麻镇上私营商店、作坊的职工,工资微薄,每月仅得大米3—5斗,难于养家活口,且工作难找,极易失业。每年的年初五、端午、中秋是决定职工去留的关键日子,职工把它称为“铺盖生日”。有些商店、作坊随时随地可以解雇职工,社会上有谚语称:“一年做十八家,年夜饭吃自家”。职工失业后,只能靠典卖衣物度日,或外出流浪糊口。一般行业的学徒,要三年满师,学徒期每月仅得“月规钿”一斗米,每年得“鞋帽钿”一石米。手工业的学徒学三年,还要帮三年,工资每月仅三斗米。如理发店学徒王大奎学徒期长达九年。学徒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木作坊学徒徐龙宝被老板猛拍耳朵,造成耳膜穿孔经常流脓,影响听力,抱病终身。解放前夕,通货膨胀,物价日翻,职工生活苦不堪言。
解放后,南麻地区的私营商店、作坊逐渐归集体所有,城镇居民由人民政府安排就业。1949年底,全镇商业、手工业从业人员100人左右;1966年底,职工增加到204人;至1995年底增加到445人(不包括乡镇企业职工),占市镇总劳力的98%以上。职工收入不断增加,1953至1979年的26年中,全镇职工人均年收入由390元增加到566元,增长45.1%。1995年,职工人均年收入为6110元,比1979年增长10.61倍。期间物价虽有上升,但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更大。从50年代初开始,国家在企业单位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95年,全镇用于职工劳保福利和公费医疗开支27.50万元,人均714.20元,相当于职工人均工资的11.7%。进入90年代,职工的住宅大为改善,大部份住进设施配套的新型住宅,室内装饰豪华型、高档化。1995年,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电风扇235台、电视机95台、收录机45台、洗衣机82台、冰箱41台、摩托车、空调机也已进入部份职工家庭。职工储蓄每年增多,1995年底,职工储蓄金额为87.70万元,人均2001元,是1981年的9.2倍。
南麻镇若干年份职工收入情况表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