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 17:19:11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965
旧时,南麻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最普通的文化活动是看戏和听书。看戏,除了在赶庙会时看“春台戏”或“草台戏”外,平时,在长庆寺东房或鱼池滩顾家厅也常有戏班子来此演出。听书,则有茶馆兼书场2—3家,上午卖茶,下午和晚上说书。
解放后,随着地方建设事业的发展,文化设施逐渐增多,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60年代,先后建起了文化站、广播站、大会堂。70年代,建起了公社自己的电影队,改建了大会堂,建立了档案室。80年代,文化站、影剧院、电影队合并组成了文化中心,下设影剧院、图书室、录像厅、桌球室、咖啡室等。1993年,重建了影剧院,办起了舞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文化娱乐设备也越来越多,有收录机、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组合音响、电脑微机等。此外,爱好养花、集邮、书画者也不乏其人。到1995年止,镇区的文化设施有:文化中心、影剧院、图书馆、档案室、广播站、舞厅等。
第一节 文化机构
一、文化站及文化中心
南麻文化站始建于1965年,刚建站时为民办性质,配1人,当时的工作主要是配合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文艺爱好者排演节目、教唱歌曲、出黑板报等,如此持续到80年代初。1984年成立文化中心,文化站与影剧院合并,建文化楼一幢,建筑面积402平方米,组建了一支由10多人组成的文艺宣传队。1990年扩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增加到602平方米,内设桌球室、录像厅、咖啡室、图书室、弈棋室、老年活动室、宣传画廓等,工作人员增加到35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1993年,文化中心收入101.5万元,实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文化站于1992年、1993年被评为吴江市先进集体。1993年被评为苏州市先进文化站;同时被评为江苏省文化厅“一级文化站”、“特级文化站”;南麻镇获“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称号。站长徐新兴多次被评为吴江市、苏州市、江苏省文化厅先进个人;还荣获1990—1991年度吴江县(市)劳动模范称号。文化站历任站长(负责人):吴毓琴、龚培德、孟关兴、顾立闻、张玉昆、黄鹤鸣、钮秋江、徐新兴。
二、影剧院及电影队
1962年,南麻公社成立初期,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开会“打游击”、露天看电影。1964年,在长庆寺旧址利用该寺的旧材料,建造一所十分简陋的大会堂,“砖砌舞台泥地皮、杂木架子竹头凳”,这就是影剧院的前身。到1976年,才浇上水泥地皮,换为“水泥墩子杂木凳”。1984年进行改建,抬高屋顶,改换门厅,座位换上铁脚木质翻板椅。1993年5月,投资145万元,在原址重建影剧院,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内设软席座位721个,包厢12对24座,更有崭新的舞台装置,立体声放映设备。
南麻电影放映队始建于1972年,初建时,配8.75毫米放映机1台,放映员2人,流动至各村放映。1984年装备16毫米放映机,固定在影剧院放映,电影队并入镇文化中心统一经营的新阶段。
三、图书馆
1983年,南麻文化站创建图书室,之后藏书不断增加,至1990年10月,藏书达到万册,是吴江县乡镇中较早实现万册图书馆之一。1993年,被评为江苏省“乡镇文明图书馆”。
四、档案室
镇机关档案室始建于1979年,之后连续12年被评为县(市)先进档案室,1990年,获苏州市“二级先进档案室”称号。室藏有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婚姻档案、音象档案、照片档案和资料汇编。文书档案按内容分为8大类;综合类、会议类、党群类、人事类、政务类、农业类、工业类、经管类。到1995年止,档案室面积50平方米、档案员1名,室藏文书档案1870卷,其中永久741卷、长期568卷、短期561卷、资料汇编30多种。
五、广播站
吴江县有线广播站成立于1957年1月。1958年5月,县广播线通到南麻,南麻人民从此可直接听到县广播站的声音。1969年6月,南麻成立广播放大站。70年代初,达到队队通广播,喇叭入户率达到70%以上。1979年开始有自办节目,1990年12月,改称南麻广播电视站。1995年,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3名,固定资产2万元。(1996年开始发展闭路电视)广播站历任站长:朱根泉、孟世明。
六、舞厅卡拉OK
舞厅,出现于90年代,有南麻外贸公司办的舞厅和引庆饭店办的舞厅。此外,在一些饭店酒家都设有卡拉OK。不久,卡拉OK进入少数百姓家。
第二节 文化生活
一、赶庙会看戏文
解放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唯一能乐一乐的是赶庙会、看戏文。南麻境内各种庙会较多,都是以祭祀菩萨为由,由当地名流、富家发起举办庙会。规模较大的有“春台戏”、“青苗会”和“花圣堂庙会”。“春台戏”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叫“春社”,又叫“社日”,是日要在空旷地方搭台演戏,请来各种戏班子演出。还引来各种各样小吃摊贩,热闹非凡。“青苗会”是在每年夏天耘苗结束时,境内不少村举办“青苗会”,是日清晨,抬了菩萨,绕村一周,然后停放在场上,请来“堂名”唱戏,当天全村还要会餐一顿。“花圣堂”庙会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日,中旺港、花圣堂祭祀花圣菩萨,出会一天,上午出会,称“行香”,出会的队伍有:臂香队、拜香队、丝竹乐队、锣鼓队;还有扮戏文、荡湖船、走高跷、打莲湘等,队伍浩浩荡荡,蜿蜒2—3里。下午在花圣堂广场上看草台戏,届时人山人海、摊贩林立,吃的看的,花样繁多。
二、群众文艺
解放后,群众文艺生活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特色,解放初期,南麻乡曾组织过群众性的文工团,节目有扭秧歌、打腰鼓、大合唱以及各种短剧。“文革”时期,不少大队(村)组织宣传队,演唱“沙家浜”、“红灯记”等“样板戏”以及表演“三句半”、“对口词”、“新疆舞”等节目。改革开放后,曾由公社文化站组建过一支有10多人的文艺宣传队,演唱各种节目。舞蹈《相亲》于1991年获吴江县音乐舞蹈创作汇演一等奖,同年赴省汇演,获江苏省音乐舞蹈表演创作二等奖。南麻的《江南锣鼓》参加县首届艺术节,获鼓励奖。
三、看戏、听书、看电影
看戏,民国期间,长庆寺东房及鱼池滩顾家厅常有戏班子来此演出,有京剧、越剧、文明戏等。解放初,常来南麻演出的有:工艺京剧团(即孙柏龄班子)、友好锡剧团(即姚梅凤班子)以及浙江的一些越剧团。南麻建影剧院(大会堂)后,凡来此演出的剧团都进剧场演出。1992年10月,为庆祝南麻撤乡建镇,请来了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叶惠贤、越剧名演员金采风、沪剧名演员马莉莉、滑稽前辈袁一灵、王永生等登台表演,使南麻观众大饱眼福。
听书,50—70年代,南麻有茶馆兼书场,吴江县评弹团李天峰、戚家萍等常来南麻演出,有时在大会堂演出,有时至各村演出,深受群众欢迎。80年代后渐少。90年代后绝迹,一些老听众只能用收音机或电视机听书了。
看电影,50—60年代,乡镇无电影队,唯有县电影队轮流来各乡镇放映。1973年以后,南麻建立了自己的电影放映队,轮流至各大队(村)放映,虽是“露天电影”,却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有些青年小伙步行十余里赶来观看。80年代以后,镇上有了影剧院,才进院放映。90年代后,因电视机普及,影剧院渐趋冷落,盛况不再。
四、养花、集邮、看书
养花、集邮也是群众喜爱的文化生活之一。但在“文革”时期被当作“修正主义”来批判,即使喜爱,也不敢染指。改革开放以后,养花、集邮的人又多了起来。养花既能美化环境,又可怡情养性,不论男女老幼人人喜爱,为了满足群众养花需要,公社于1982年建立了花木场,培植各种花木30多亩。进入90年代,南麻喜爱集邮的人逐渐增多,1993年12月,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百年诞辰,在文化中心举办了一次邮展,展出各种邮票30框,发行纪念封一枚,并建立了集邮小组。到1995年止,有22人参加了吴江市集邮协会。集邮爱好者除了向邮局预订每年年册以外,还向专题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有“人物”专题、“花卉”专题、“动物”专题、“书法”专题、“风光”专题、“戏曲”专题、“名画”专题、“体育”专题、“国旗”专题等。
看书,也是南麻人文化生活的一大内容。尤其图书馆成立以后,看书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还喜欢藏书,如农业银行南麻办事处的赵克家,藏书近千册。
此外,书画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也不乏其人,文化站曾多次举办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使南麻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收音电视VCD
收音机,在50、60年代是奢侈品,拥有者如凤毛麟角,而且都是直流机、交流机,体大笨重、难于携带。70年代,半导体收音机问世,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几年就即普及,1978—1980年,南麻供销社共销售1878台。不久,收录机应市,1985—1990年,南麻供销社共销售1782台,基本普及。90年代后,一些新潮人家又向立体声组合音响发展。
电视机,70年代仅公社、供销社各有一台黑白电视机。1979年,公社购置彩电,放在会议室,附近农民都来观看,每天晚上挤得水泄不通,观者无不啧啧称奇。80年代初,黑白电视机进入民家,至90年代初基本普及,据1995年测查,每百户中有电视机90台,而且彩电居多,从此,看电视成了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还有不少人家购置了录像机、VCD影碟机,使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节 报纸、刊物
一、报纸
据查证,南麻历史上曾发行过的报纸有:《南麻报》、《新南麻报》、《南麻公报》、《青光》。《南麻报》于民国15年(1926)出版创刊号,八开四版,萨南题报头,半月刊。每份售银一分。浙江嘉兴大新印刷局代印。社址设在南麻镇。该报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赞助员的资助。创办《南麻报》的目的,“是把死沉沉引到活泼泼地、社会上切实的事情,人们容易做到的,当竭力的鼓吹,尽力的发挥。至于宗旨,则不偏不阿,文艺则言文并重,记事则有闻必录。以纯正之言论,作狂澜之砥柱。”发表《国耻感言》,号召“爱国同胞、万众一心、贵有决心、共谋抵抗”。其余三报,查考无着。
二、刊物
《延陵》文学刊物,由南麻文化站创办于1990年初。季刊。1992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乡镇文学刊物。至1994年底,因经费原因而停刊,共出20期。为办好此刊,曾成立延陵文学社,有20多人参加。刊物内容有:诗歌、散文、杂文、小说、回忆录等。
第四节 著作选目
从古至今,南麻人不乏著书立说者,这里共选录20人的著作书目,其中古代10人,现代10人。
一、古代南麻人的著作有:
清 王晓庵著《晓庵新法》六卷、《五星行图解》、《大统历法启蒙》、《筹算》等。
清 钮琇著《觚賸》八卷《续编》四卷、《临野堂集》。
清 王勰著《分霞亭稿》。
清 沈虬著《双庭诗稿》。
清 钱云著《吴江人物志》、《狂山人诗集》。
清 沈天宝著《竹庄漫稿》。
清 吴家琪著《双砚堂集》。
清 张士元著《嘉树山房集》二十二卷、《震川文抄》四卷、《诗学问津集》四卷。
清 钱霑与他人合著《吴江县志续编》。
清 范璨著《乐志堂集》。
二、现代南麻人的论著有:
沈文农,主要著述《吴江市乡公路的规划与形成》、《松北线改建成二级公路的方案处理》、《改建心田湾大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四十年来的路桥工程技术总结》。
金志兴,主编论文《空军地面气象观测教材》、《空军气象技术规范问题解答》、《气象仪器维修》、《空军新技术规范问题解答》等。
金家林,独立及参与撰写的论著有:《军队管理教育方法论》(迟浩田题写书名)、《军队宣传工作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原理》、《国防社会学》、《学哲学百题解疑》、《谋略家小传》等。
张玉昆,发表的论文有:《浅谈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论青年校长信服性影响力的培养》、《谈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30多篇。
王林江,发表的论文有:《用多复变量应力函数计算任意多连通弹性平面问题》(钱伟长推荐)、《含多孔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应力集中》、《复变函数与数值法相结合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应力场》、《含有任意多个椭圆孔弹性板的应力场计算》、《具有弹性环的有限大弹性板应力场分析》等已在国际期刊、国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
俞培荣,发表的论文有:《胆囊肌肉细胞的信息传递途径》、《胆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肌肉细胞的信息传递缺陷》、《胆固醇对胆囊平滑肌细胞的损害作用》、《胆囊和食道的病理生理研究》等在美国有关杂志和年会上发表。
金一平,学术著作有:《发电机同期系统接线的改进》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文库,《单星形电容器组内故障时另序电压计算和继电保护整定》。
金一东,发表过的论文有:《浅谈合理使用土地》、《以市场经济观点搞好房地产开发》、《拆迁管理程序》、《论城市房屋拆迁与旧城改造》、《试行拆迁安置房公开自选办法》、《浅谈拆迁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等。
金一亚,发表过的论文有:《1515织机机后自动定经的装置》、《开发绢毛绢麻产品的探讨》等。
吴福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的论文有:《光学三稳性临界点的二级相变特征》、《光学双稳系统中的涨落现象》、《激光辐射下耗散系统的双稳性临界点的二级相变特征》、《光学三稳系统及其涨落》等。
第五节 讴歌南麻诗词选辑
自古至今,描写和歌颂有关南麻的诗词,收录14篇,其中古诗7篇、近现代诗7篇。
一、古诗
南 麻 漾
明 沈启
沧浪能濯缨,甘谷能长生。
眷兹清且冽,宁无荐禋祊。
顾天之一涯,菰蒲缭为家。
鸥影沉碧落,龙吟隐日沙。
方怜鉴素发,忽出梵王阙。
色相无从知,寒波印孤月。
苹末不见风,吾心亦随止。
无端漫有闻,快洗一双耳。
北 麻 漾
明 沈启
雄拟太湖匹,渊宏莫可虞。
啄吞乌镇水,腹隐掘城湖。
曝日鼋鼍吼,迷云鹳鹤呼。
寄语长路客,风浪莫轻逾。
鳑 鮍 港
明 沈启
缅余昔此钓,鲂鱼几满尺。
日得鱼数尾,间有二三赤。
兹来尽日求,一鱼不可获。
约觌寸许长,潜伏草之泐。
为命致深波,尾绝将与适。
岂以清水故,可为长叹息。
南 麻
清 张尚瑗
韶光宜夏浅,病体惬朝喧。
水脉南来洁,莎痕雨后繁。
渔庄多晒网,蚕市少开门。
得过且还过,依稀辨鸟言。
麻溪过沈建芳别业
清 顾樵
云溪深处水长清,旧圃新开竹径成。
一片芦花秋水外,草堂红叶读书声。
烂 溪
宋 伯仁
几家篱落傍溪居,只看青山侭自如。
隔岸有桥多卖酒,小篮无处不提鱼。
何时茒屋人同住,旋买瓜田雨自锄。
寄语牧童休笑我,却缘错读半生书。
烂 溪
明 周用
我屋城南隅,密近清溪流。
日薄野树乱,沙细群鱼游。
时时间亲戚,汛汛行虚舟。
平地望一雨,深竹鸣双鸠。
农事贵及时,实与公私谋。
长官尚平恕,缓征待兹秋。
二、近现代诗:
抗 日 歌
袁 璋
渡过寒冷的冬天,春天将要到人间;
不要为病树失望,春花就要开放。
渡过寒冷的冬天,不要有一点猜疑;
只要坚持到底,春天是我们的。
(注:袁璋系抗日志士,抗战时在南麻工作)
题南麻全景图(1991.4)
榴 红
延陵陨落苏杭中,双漾春水一带通。
荷叶岛上莲花美,小南洋内腾飞龙。
游延陵桥有感(1991.5)
方流洪
漾风飕飕五月红,星光融融戏延陵。
欢欣桥下春水暖,何人再言南麻穷。
赞外地调入南麻的领导(1991.5)
方流洪
情系南麻魂,不是南麻人。
十六星方圆,梦牵寸草心。
长天诗一行,青史亦留君。
南麻巨变(1992.10)
秋 草
路宽楼高绿成行,车水马龙百业旺。
春风吹醒荷叶岛,彩虹飞渡闭塞乡。
五谷六畜丰万户,白丝彩绸销四方。
细街矮房已作古,不见当年穷僻壤。
镇徽颂(1992.10)
——有感于南麻镇徽
秋 草
一方热土,
一泓清水。
万人的心愿,
千年的企望。
盼的就是:
双球生辉,
三叶放光。
小球是我们的荷叶岛,
大球似双漾环抱,
绿洲自然天成,独特的水乡风貌。
稻叶桑叶油菜叶,
是祖辈赖以生存的食粮;
也是今天致富的根本,
奔小康的希望。
绿色的三叶,展现
永恒的生命,
一派勃勃生机;
曲折的波浪,
显示创业的艰辛,
然而欣欣向上。
小球也似地球,
三叶凝成的结晶,
将进入国际市场,
跟着祖国母亲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回乡迷了路(1993.1)
——一个游子的话
杨 政
远离故乡几十年,
梦里常见故乡的路,门前的水;
今日要回故乡去,
再去数一数故乡的石板路,
尝一尝门前的麻漾水!
“到了,到了!故乡,母亲!
你的儿子今日把家归!”
再也找不到旧时的路,
麻漾的水却依然是那样甜,那样美!
回乡迷了路,认不出自己的家,
这样的荒唐实在不应该;
这不能怨你的儿子年久不回来,
只因母亲变得更加美!
新建的粮库拔地而起,
旧时的周爷庙不复存在;
狭窄的臭市河不见了,
水泥马路却是那样宽阔平坦。
引庆桥、善庆塘桥重新建造,
一座座楼房鳞次栉比;
商业大楼、南洋商场琳琅满目,
唱一曲新的《逛新城》把你赞美!
南麻寺成了影剧院,
青春歌会、通宵电影俨然是
都市的气派!
咖啡馆、小茶室,
播放着迪斯科、霹雳舞曲
令人心醉。
走了一天一夜,
还没把故乡看够;
愿下次回来再迷路,
让麻漾的水更甜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