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 16:58:56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336
清代,南麻已形成小集镇。民国初期有集市,往往随着政治形势和年景丰歉而自然兴衰,交易为早市。清晨,周围农民上市出售农副产品,热闹数小时后散集,人去街冷落。此外,还有专业集和定期集。专业集如养蚕大眠期旺叶,缺桑叶和余桑叶上集市买卖,由叶行做中介人。那时,满街是人,遍地是叶,买者卖者人声鼎沸。定期集如赶庙会,届时商贩云集,热闹非凡,会期结束人去场空。
第一节 农贸市场
解放后,南麻的集市贸易时起时伏。初期,未形成固定的农贸市场,蔬菜、副食品沿街设摊,处于无人管理的自然状态。1956年起,进行对私改造,从攸关国计民生的粮、棉、油的统购、统销和计划派购的实施,国营、集体商业市场不断壮大,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日益缩小,尤其是农民自产自销的三类农副产品入市场受到限制,农贸市场逐渐萧条。
1957年春,根据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开放农村自由市场的通知》,在国营公司,供销社指导下,落实了“统筹兼顾”政策,引导农民参加集体贸易,开放自由市场,购销两旺,欣欣向荣。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限制农民家庭副业,堵塞市场流通渠道,但在1960—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黑市交易盛行,大米每公斤6元,3个大头菜1元。1963年,开始使用全省统一的农副产品自销证及三类农副产品运销证,允许农民入市交易,农贸市场再度繁荣。
1966—1976年间,集市贸易被视为“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副业生产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除少量蔬菜、鲜鱼允许就地出售外,其他农副产品一律不准上市,更不可异地贩运,甚至家庭副业、小买卖、带艺徒也遭到批判和限制,终于导致物资紧缺供应紧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商品生产,恢复了集市贸易,而且交易地域、品种、数量不断放宽,经营范围有蔬菜、禽蛋、鲜鱼、鲜肉、水产品等十几个大类上百个品种。市场大为活跃。
1995年,农贸市场面积1650平方米,摊位有100个左右,年销售额600万元左右,是1986年的2倍。
南麻镇若干年份农贸市场商品量和成交额 金额:万元
第二节 小商品市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不仅促进了商品生产,恢复了集市贸易,而且交易地域、品种、数量不断放宽。随着形势发展需要,于1990年创设小商品市场,经营范围有小百货、小针织、小玩具、小五金、小杂品、鞋类、服装、绸布等10个大类,数百个品种。市场面积1310平方米,店摊50多个,1995年,销售金额340万元左右。
第三节 专业市场
一、苗猪专业市场
改革开放后,母猪可由农民私养,提高了农民养猪积极性,80年代,出现养猪高潮,全乡养母猪2000多头。1984年,于引庆桥西堍设立苗猪专业市场。1985年成交量2550头,成交额20.40万元。1987年成交量3140头,成交额24.50万元。1989年成交量3461头,成交额28.03万元,1990年成交量2575头,成交额23.18万元。90年代初,农民开始注重发展织机,影响母猪饲养,苗猪上市量相对减少,1991年成交量2345头,成交额17.59万元,1992年成交量2169头,成交额27.11万元,1993年成交量1632头,成交额31.42万元,1994年成交量995头,成交额25.53万元。1995年因引庆桥重建,苗猪市场被拆除而停业,农民需购销苗猪,由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或转向周围大镇苗猪市场。
二、茶叶专业市场
1990年设立茶叶市场,因南麻人喝茶成习,不但家中喝茶而且中老年妇女喜欢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故茶叶销售量甚大。每年清明过后,新茶上市,进入茶叶销售旺季,茶叶摊贩有30多家,平时仅15家左右。茶叶货源来自浙江省安吉、浦江等地,质量颇佳。大部分是浙江省安吉、长兴人经营,少数是本地人经营。茶叶除供应本地人外,因茶叶货优价廉,外镇人也闻风而来。经营方式既做零星生意,又做整批生意。1990年销售茶叶10吨,销售额40万元;1993年销售15吨,销售额75万元;1995年销售16吨,销售额9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