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先进模范
表15-2 芦墟镇部省级以上先进模范表
姓名
|
出生
年月
|
出生地
|
所在单位、身份
|
授奖年份、称号
|
夏阿龙
|
|
|
芦墟供销社职工
|
1956年商业部先进工作者
|
陆福林
|
1922.9
|
市镇
|
芦墟建筑社工人
|
1959年全国工交先进工作者
|
陈连声
|
1923.4
|
|
芦墟农机厂职工
|
1977年5月江苏省劳动模范
|
曹根生
|
1930.2
|
|
吴江水泥厂职工
|
1977年5月江苏省劳动模范
|
何秀珍(女)
|
1932.2
|
|
芦墟装卸社职工
|
1977年5月江苏省劳动模范
|
张凤英(女)
|
1953.11
|
|
吴江低压电器厂职工
|
1977年5月江苏省劳动模范
|
李连荣
|
1936.
|
|
国营芦墟印刷厂职工
|
1977年5月江苏省劳动模范
|
陈祖荣
|
1956.11
|
市镇
|
吴江灯泡厂职工
|
1977年5月江苏省劳动模范
|
叶逸帆
|
1929.10
|
|
芦墟农技站高级农艺师
|
1983年12月国家农牧渔业部荣誉奖
|
蒋金林
|
1948.6
|
新友村
|
镇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
|
1988年中共江苏省委农工部先进个人
|
张雄师
|
1946.1
|
轿子湾
|
芦北小学教师
|
1989年9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
顾云奎
|
1936.1
|
爱好村
|
苏州通信电缆厂厂长
|
1990年江苏省劳动模范
|
黄小萍(女)
|
1957.3
|
市镇
|
芦墟中心幼儿园园长
|
1991年4月江苏省幼儿教育先进工作者
|
沈福康
|
1935.7
|
嘉善县
|
芦墟农技站高级农艺师
|
1992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
费德坤
|
1941.11
|
秋甸村
|
芦墟中心小学副校长
|
1996年4月江苏省教委“三育人”先进个人
|
第二节 部分知名人士
(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应棣(1941.10~)
老家西中街同心里。1977年江苏省工业学大庆先进工作者。曾任镇江丹阳市副市长。
马勤(女,1937.9~)
原名马赛锦,曾用名吴福英。出生时老家在南栅。出生2个月,马家房屋财产就毁于11月11日夜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次放火。3~6岁时母亲、祖母、祖父相继病亡,她成了吴姓童养媳;在冻馁劳累中熬到解放,仍不能上学。1953年春,在宣传《婚姻法》运动中,她奋起抗争,挣脱封建婚姻束缚,获得自由生活。当年以特殊身份被推选为吴江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已年满16周岁的马勤才进入镇中心小学读书。因刻苦钻研,7年时间学完小学到普通中学的12年课程,并在高中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夏天,顶着伤寒症的高烧考大学,几次晕到在考场里。11年寒窗苦读,全赖7~14元的助学金和课外劳作的一丁点收入支撑。1964年江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长期在中学执教,曾任苏州二十四中学教导主任、苏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教务科长等职;编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等教材,以勤奋踏实的工作回报社会。
方俊(女,1920.9~)
原名陈美珠,老家在南栅四脚牌楼内。小学毕业后去上海读书。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上海女青年会女工夜校任教。民国29年(1940年)初在上海入党,从事地下工作。31年(1942年)初去苏北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苏北盐阜地委秘书、山东鲁中区党委秘书、胶东区党委秘书、青岛市军管会秘书、山东分局机要室主任;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第二轻工业局(厅)副局(厅)长等职。
王叔文(1926~)
字树萼,老家西栅。原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院长、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956年起先后在北京纺织部干部学校、北京纺织工学院、北京化纤工学院、北京化工学院任教。1978-1989年,任北京化纤工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长。曾讲授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和化纤机械等课程,主编《化纤机械和设备》,主审《合成纤维长丝加工手册》等著作,对建设和发展纺织高等教育作出贡献。1989年退休。后受聘于台湾稳好高分子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豫和股份有限公司、江阴好和化工有限公司,任高级顾问。
王泰哲(1945.4~)
老家西北街。南京林业大学毕业。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持的“丝石竹的开发研究”项目,1992年获第二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一等奖。主持的“玉簪组培苗技术研究”项目,1995年获第三届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和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丝石竹、玉簪等试管苗在国内率先打进荷兰、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创造了年生产100万株试管苗能力工厂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1992年荣获首届上海市市政建设科技功臣,1994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园林专家称号。先后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10多篇论文。
朱士声(1932.7~)
老家南袁家浜石牌里。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1981~1987年任吴江县常务副县长,1987~1993年任政协吴江县、市委员会主席,现为吴江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在任期间,深化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为解决能源短缺、加速发展乡镇工业,特别是为吴江县、市丝绸生产不断跨大步、上台阶作出了重大贡献。
吴为真(女,1919~)
原名吴金珠,芦墟市镇人。青少年时代去上海求学。1935年11月7日,在上海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3年3月16~17日,参加连云港以东小沙东海面战斗,英勇顽强。解放后任中南区财政部党委专职副书记、轻工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党委副书记等职。行政12级。1982年离休后仍然“余热生辉”。多次获中国科学院离退休优秀党员称号。
吴兴国(1941.10~)
秋甸村人。1960年入伍,曾任野战军某师参谋、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员队长等职,正团级。后在吴江市计划委员会工作。
张文根(1954.11~)
新南村南赵田人。大专学历。1975年参加工作,1983年任芦墟乡经济联合委员会副主任兼副业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1987年任芦墟镇经联会主任。1988年任镇党委副书记。1989年1月起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同年6月任镇党委书记。1992年起,任吴江市(县)副市(县)长,主管全市(县)农业生产。1994年任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1997年任局长。
张明观(1941.10~)
来秀桥村人,教师出身,吴江文化馆副研究馆员。1974年出版儿童小说集《高高的银杏树》。1986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1997年出版51万字的《柳亚子传》。
沈文倬(1917~)
教授。老家在东南街。师从沈昌直、金天翮等人,自幼致力于古典文献的研究,专攻文史之学尤其是“三礼”之学。1947年国立编译馆开展经籍整理,因他专精礼学,被破格聘任为该馆副编审。建国后任《中国丛书综录》编辑组组长,后编纂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古籍目录——《中国丛书综录》。1963年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任教。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文史》和《中华文史论丛》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略论礼典的实行和〈礼仪〉的撰作》、《汉简服传考》和《礼汉简异文释》,还有《孟子正义》点校本等7种。
沈丕安(1937~)
老家北袁家浜。1962年上海市中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等单位历任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职,并担任上海中医医院内科主任。被评为上海市东方名医。从事中医内科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诊治红斑狼疮、类风湿等疾病。他的“养阴清热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通过了上海市级课题鉴定。研制的防艾滋病系列中药产品获“第二届国际专利及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宁红保健茶的研究获国家外贸部重大成果一等奖。主编《虚弱的药补和食补》,并担任《中医风湿病学》副主编和《实用中医内科大全》编委。
沈四海(1957.6~)
城司穿心港人。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9年任广州空军航空兵运输团机务处主任、党总支书记。1996晋升正团职。带领的机务处,连续9年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大队(处)”。1998年被任命为空军地空导弹兵第十旅上校副旅长。2000年末转业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沈立人(1927.3~)
老家在东南街。东吴大学经济系毕业。1949年参加革命,苏州地下新青团组织领导者之一。解放后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经济科学的研究工作。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等职。1986年由国务院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前后撰写和合著、主编和合编专著20多种,发表文章数百篇,其中参与起草和编审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等奖;参与起草、编审、统稿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十本书之一。《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格局探索》一文获《光明日报》建国以来优秀论文奖。
沈怡文(1945.12~)
早先老家在茂丰里。复旦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毕业。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主编《学习方法——当代学习心理学丛书》,任《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译丛》一书的编委,参与编写《高中化学题典》等。1991年获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获人民教师奖章,1994年任江苏省扬州中学校长至今,1999年首批江苏省名校长,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沈倩文(1943.9~)
早先老家在茂丰里。连云港江苏省新海中学校长。1990年被评为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1996年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199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评为江苏省首批十位名校长之一。
沈培德(1932~)
老家东南街。1955年唐山交通大学毕业。毕业后在上海铁道学院等单位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为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科学技术博士。参加研制的“铁路客车209转向架”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参加研制了“25.5米空调双层旅客列车”。双层客车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在1991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詹天佑工程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在南斯拉夫《铁道》杂志上刊登题为《万能货车动力性能》一文获得了好评。
沈梅荣(1942.2~)
老家在市镇朝北滩。大学毕业后长期在交通部第一航务局工作,现任安技处处长,高级工程师。
邹志良(1940.6~)
芦墟市镇人。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高级工程师,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四次获部省级以上嘉奖。其中“全自动中星仪”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参与的“中国综合时号改正数”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陆润之(1944.1~)
甘溪村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现任四川汽车制造厂电算科主任、高级工程师。先后完成“产品结构明细表管理系统”、“产品材料定额与计划预测系统”、“车桥分厂装配单与缺件预测”、“质量综合统计信息系统”等项目的程序与系统设计;1989年11月在第五届国际太平洋汽车工程会议宣读并刊出《重型汽车多品种生产的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994年10月在《汽车研究与开发》杂志发表的《重型汽车多品种生产中配套件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获重庆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陈聆群(1932~)
出生于爱好村白荡湾。1945年9月随父母陈孟豪、归青田奔赴华中解放区,进入干部子弟学校。后参加著名的新安旅行团,随军搞文艺宣传。195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现为该院教授,音乐系博士生导师。
陈景天(1928.10~)
老家詹家弄。1949年2月,苏州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芦墟支部委员。同年8月,到苏南军分区政治部《人民战士报》工作。1962年起在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外语学院任训练部秘书等。1979年1月起任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情报室主任、函授部主任等职,为师级干部。获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功勋章。
陈魁文(1926.12~)
老家在西北街。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航空系。长期在空军第六、第十航校工作,后任沈阳滑翔机厂副总工程师。主持设计了国产解放3型、5型、7型、9型滑翔机,和海鸥、海燕等轻型飞机。
周明善(1932.11~)
老家在东北街。1951年1月抗美援朝参军入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专科毕业。曾任南京警备区(师)党委委员、大厂区人武部政治委员;当选南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
柳义南(1919~)
市镇东栅人。无锡国学专修馆毕业,师从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教授。执教之余研究明清诗词和南明史,是北京历史学会会员、江苏诗词学会会员,曾任苏州大学明清诗文研究室顾问、南京南社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李自成纪年附考》,30万字。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陆续发表格律诗词和文史拾遗、考证类文章,约20万字。
柳立新(1939.7~)
老家东南街。1960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曾在天津大学、风雷仪表厂(618厂)等单位工作,后任轻工业部钟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编著《钟表生产手册·第一分册》等。完成一重大军工项目及100号、614号、308号等军工项目的工程设计,组织审核鉴定多个军工、民用项目。获国家科技大会奖2项、国家标准科技进步奖1项。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0)、国际电工委员(IEC)会议。主要社会兼职有:九三学社中央联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海外联络委员会主任等。
胡国华(1950.5~)
老家汾湖新村。从军26年,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北京国防大学,后在陆军指挥学院任职,正团级,上校。1996年转业,任江苏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倪文俊(1936.11~)
草里村人。1956年报考飞行员入伍,1958年参加福建前线金门炮击战,1959年赴西藏参加平叛作战。1978年调入军械工程学院工作,1983年起为正团职干部。后在吴江县、市经济委员会任职。
倪永根(1956.11~)
西湾村人。1974年入伍,长期在郑州高炮学院学习、工作,本科毕业。曾任高炮学院外国军事留学生系主任,正团职,上校。1998年转业吴江市政法委员会任职。
倪华琪(1954~)
西湾村人。1972年12月参军,军校本科毕业,现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上校处长。
凌立如(1914.3~)
住市镇袁家浜。前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全国美术协会会员,擅长花鸟、仕女、山水国画(详见《文化科技》卷)。
夏复春(女,1933.12~)
老家南袁家浜。1951年6月毕业于新苏师范。80年代初,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副主任,当选省妇女大会代表。1986年3月任省文化厅办公室正处级主任至退休。
徐骏(1930.11~)
老家西北街人民里。1956年北京矿业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选煤设计研究院、北京矿业设计研究院,1966年随单位迁往河南省平顶山市。1985年被授予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1987年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著作有《煤炭可选性评定》、《汉英煤炭加工利用技术词汇》两书;并在国际选煤会议上发表英语论文多篇。
徐瑞(1934~)
老家西北街人民里。1957年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毕业。毕业后在南京电影机械厂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电影机械工作,特别在电影放映方面有深入的研究。1979~1993年期间,共获“JF35G35MM高保真放映物镜系列”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1992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徐坚如(1935.1.29~)
老家西栅10号。1960年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铁路房屋设计35年,历任专业负责人、科总工程师、处总工程师等职。曾参加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昆铁路、非洲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重庆铁路枢纽等铁路干、支线工程设计,以及10余栋高层建筑设计,主持全处技术管理工作10年。1986~1990年,主持青岛火车站工程设计,获铁道部优秀设计二等奖。1992~1999年,任铁道部科研项目《SRC结构房屋设计及试验研究》课题组长,获三等奖。2000年1月,任南京地铁初步设计副总监。
徐松德(女,1937.3~)
老家西北街人民里。1959年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入山东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在山东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为山东生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长期从事医学科研工作。多年来,撰写著作14部,代表作有《生理化学评论》、《激素生物化学》、《医用生化》、《暗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发表科研论文36篇,其中获省教委一、二、三等奖各2项,卫生厅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徐娟英(女,1943.11~)
老家西北街人民里。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2年9月到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主编《医学通讯》。1977年2月调任《山东医药》编辑,后任副主编、主编。该刊为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199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刊物。1996年任山东省卫生厅卫生报刊社总编室主任兼《山东医药》主编。近十年来,在全国性及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36篇论文,与人合著《家庭卫生保健手册》、《科技书刊编辑文集》等10本书;编辑了《生物化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女性节育手术学》等19部医药科技类专著。曾先后获山东省论文编辑、期刊总体策划特等奖及一、二等奖10余次。
袁令劬(女,1935.7~)
老家住北袁家浜。清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水利部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水利部水文网站处处长;执笔制订国家行业标准《水文网站规划技术守则》(5万字);科研项目上获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袁明敏(1933.9~)
老家东北街陆家弄。1950年12月参军。1952年9月~1958年苏联列宁格勒海军工程技术学院海港工程系留学。1963~1969年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验工作。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二等奖。1979~1994年任职河海大学,高级工程师。
钱志泓(女,1941.10~)
芦墟市镇人。苏州财经专科学校毕业。1959年1月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银行工作。1984年11月调入自治区工商银行,1991年4月任工商银行新疆区分行行长兼党组书记。1995年10月调任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2000年1月任正厅级巡视员。曾两次获新疆区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当选全国妇女“七大”代表和世界妇女大会代表。主编1949~197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业务资料总册,及地、州、市分册等,填补了新疆自治区金融统计工作的空白。
钱志屏(1936.9~)
老家在建材路。华东化工学院本科毕业后在国防科研部门工作。1976年后从事高分子材料教学和科学研究,现为上海同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已出版《泡沫塑料》等3本专著,100余万字。
钱国耀(1934.12~)
东芦村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编《诉讼法大辞典》。
顾泠沅(1944.2~)
老家北袁家浜。特级教师、教育博士。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教学研究事业,先后与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大会。与一批数学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小组提炼出4条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原理,被上海市教育局命名为“顾泠沅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小组”。撰写了50多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其中《改革数学教学的一项实验研究》,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数学研究会首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与理论探讨》,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顾善斌(1932.8~)
老家住西中街小桥堍。1953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国家纺织部正处级干部,高级经济师;曾任《中国纺织报》主编,现为《纺织品配额信息》(周刊)第一主编。
屠菊根(1963.9~)
又名屠决根,新友屠家栅人。1980年入伍,1984年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毕业。1987~1988年在云南中越边界老山反击战中,率领全连官兵紧贴越军阵地,坚守那拉方向C21、22、42、46号4个阵地220天,毙伤敌104名。为作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本人荣立一等功;所带连队被命名为“老山作战英雄连”。1998年任吴江市国信寻呼公司经理,2000年起任中国联通吴江分公司总经理,获联通总部“先进工作者”称号。
章伟芳(女,1942.8~)
老家北袁家浜。南京邮电学院本科毕业,长期从事通信设备的研究设计、生产指挥。研制成多项新产品,其中SD301—200门准电子交换机获邮电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3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黄淑华(女,1940.7~)
老家西裕弄(今名西安弄)。1964年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1975~1977年参加中国援助(非洲)马里医疗队。长期从事内科临床业务,擅长心血管、糖尿病和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科学研究。其中“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晚期肺癌”一项,获邮电部1991年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成果证书。1993年被评为主任医师。在全国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与人合编《急诊手册》、《实用药物手册》等。1984~1994年曾任浙江省邮电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葛德宏(1945.5~)
老家甘溪,迁居后河头。任职吴江市水利农机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农业部科技先进工作者。主持研究试制成功中小河道清淤机,在全省推广;探索出本地鱼塘机械化清淤技术;与水产部门联合攻关,在保护太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投入机械化设备,实现螃蟹的规模化养殖生产。三次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潘坤贤(1954.11~)
老家袁家浜。从军28年,1996年6月任南京军区驻上海铁路分局军代表处主任,正团,上校;1999年9月转业至上海市长宁区工商局,任副局长。
潘琴龙(1946.10~)
草里村人。地震学高级工程师。1969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后到江西省开创地震研究工作。1975年任江西省地震局业务负责人。1985年起主持江西省南昌中心地震台工作。1987年成功地中期预报了江西省50多年来最大的破坏性地震。1991~1995年任正处级台长、书记,创建闽赣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西办事处,主持完成戏斗晏水电站、鄱阳湖口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赣江(峡江)水利枢纽等10多项大型工程地震项目。在《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等高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受到中国科学院几位院士的好评。
戴起勋(1948.1~)
中星村人,原住建材路。研究生学历。曾任机械部苏州培训中心主任,现为江苏理工大学教授、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材料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7年获国家机械委员会先进教师称号。完成机械部基金项目二项,制订部颁标准一项,开发新型金刚石工具四个产品,现正承担上海宝钢新型焊丝开发和省教委科技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15篇已被世界著名的文摘刊物《SCI》和《EI》收录。合作主编100万字的《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等。其业绩已入选美国的《Who’s Who-in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