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芦墟镇志 >> 第十四卷(军事)第三章(民兵)

第十四卷(军事)第三章(民兵)

2012/12/21 17:42:5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851

第一节  领导机构

解放初至1953年,芦墟区及其下属的乡、镇均无人民武装部。区常备武装力量是区中队,政治、组织由中共芦墟区区委书记领导,称“教导员”;乡、镇一级的武装民兵由乡、镇的主要党员干部领导,称“指导员”;军事训练则由区中队长、民兵排长等负责。

1954年10月,芦墟区设立区人民武装部,有部长1人,参谋兼助理员1人。

1958年9月,莘塔公社成立时,公社设人武部干部1名。1962年1月,马学能任部长。

1962年4月,分置芦墟公社(含芦墟镇)。8月,芦墟公社人武部建立,任留桂任部长,直至1970年6月。1964年10月开始增设1~2名专职干事。1967年10月开始,有1位副部长。

1970年6月~1971年6月,部长职位空缺。

1971年6月~1976年6月,章建农任部长。

1976年6月~1979年4月,黄凤祥任副部长,主持工作。章、黄两人任期间,有2位干事。

1979年4月~1983年10月,王元栋任芦墟公社人武部长;1983年3月,公社人武部开始改称芦墟乡人武部。1984年8月,1名干事改任副部长。

乡、镇合并前芦墟镇人武部的情况是:1965年10月镇、社分开,1967年10月县人武部为芦墟镇人武部任命1位专职干事。

1970年3月~1984年5月,许海金任副部长,主持工作。1982年7月,增设1名副部长。

1984年5月许海金任部长,直至乡、镇合并。

乡、镇合并后,1985年11月~1989年12月,王元栋任部长。当时同时任命2位副部长,1988年1月调出1位副职。

1989年12月~1995年1月,迮春林任部长。

1995年1月,陈根其任部长(至2000年底时仍在任)。1997年7月1位副部长调离。2000年8月正职伤病长假后,副部长顾金根代理,搞好当年征兵、训练等工作。

区、乡镇、公社的人民武装部,由县(市)人武部和所在区、乡镇、公社党委双重领导,主管征兵、民兵、人民防空工作,也参加当时当地的中心工作。

 

第二节  民兵组织

民国38年(1949年)5月,芦墟解放后,中共芦墟区委即着手以少量解放军为骨干组建常备武装力量芦墟区队。1950年改称区中队。现在调查,今天芦墟全镇范围里至少有20人先后参加区中队。1950年3月时,区中队长是东玲村凌补生。1950年冬,各乡都建立了乡指导员掌握的民兵小队。1951年起,实行普编民兵制,村村有民兵班。

1954年,芦墟区有2个民兵中队,11个乡都有民兵分队。全区基干民兵623人,普通民兵1799人,合计2422人。全区有步枪19支,子弹101发。当时芦墟镇(已划为县属镇),有基干民兵230人,普通民兵176人,合计406人。

1958年,全国城乡响应领袖毛泽东“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扩编民兵组织。1959年民,莘塔公社(芦墟镇和农村是其一部分)民兵为1个独立团;每个大队1个营,共28个营;每个生产队(规模较大,后来重新划小)1个连,共305个连。排以上干部1174人,基干民兵3666人,普通民兵11848人(其中女民兵6618人),合计:16688人。占全公社总人口43569人的1/3以上。

自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毗邻省市的吴江、青浦、嘉善、嘉兴、吴兴5县,每年举行联防会议。芦墟分别与金泽、西塘(后来是大舜)、陶庄等公社组成联防组织。上级为芦墟联防民兵配备步枪40支,每枪子弹5~10发。其中有战备枪、操练枪、待修枪。1963年6月,芦墟公社人武部长任留桂任第7联防大队大队长,保卫科长陈全贵任大队委员。

1970年,吴江县重新组建独立团,分3个营,27个连,对象是基干民兵。芦墟公社基干民兵组成第11连,公社革委会主任兼任连政治指导员,人武部干事任连长,还有副指导员、副连长。

1976年8月,整顿民兵组织。芦墟紧靠沪青平公路(即318国道),又在湖申航线上,属于吴江县“作战预案的重点地区和反空降地区”。上级决定芦墟公社组建一个武装基干民兵连。武装民兵由146人增加到325人,配备自动步枪45支,半自动步枪60支,冲锋枪11支,轻机枪3挺,手枪1把,40火箭筒1具。总共增配武器46件。芦墟镇基干民兵增加27人,配备半自动步枪45支、轻机枪2挺,火箭筒1具。总共增配武器11件。社、镇各有1个打坦克班。

1982年,芦墟公社、芦墟镇分别成立基干民兵营。社、镇主要负责人担任民兵营政委,人武部主要干部任营长,并配备副政委、副营长。

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十六字方针,芦墟和青云作为县人武部调整改革的试点单位,着重基干民兵和预备役人员的组织整顿,组建专业技术分队,扩大企业中的民兵组织。芦墟、青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县。

从1986~1997年,全镇基干民兵数保持在380~486人之间,约占全镇总人口的1.5%;建制单位在36~40个之间,普通民兵营个数略少于此数,普通民兵在3500人左右。每个建制单位一般有基干民兵8~14人。女工较多的工厂有女基干民兵班。1987年有专业技术分队高射机枪连,有30人的应急分队。1988年增加1个82炮兵连。1992年建立司机连、高机连,2个步兵连;分别在水泥厂、建材厂、铸件厂建立应急分队,共33人。当年,首次在芦墟与台商合资的百福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俗称皮球厂)建立基干民兵班。

1996年,在上述基础上,又在永鼎集团建立“光纤通信”技术分队,外商投资企业中有党组织的单位全部建立民兵组织。1998年,基干民兵在原基础上进行整顿重组,2000年在编人员282人,其中应急分队30人,高科技分队30人,步兵一连110人,二连为112人。

 

第三节  民兵的训练和活动

50年代前期,民兵训练的对象主要是基干民兵、民兵干部。根据以劳为主、劳武结合的原则,一般在冬季农闲时,开展小型、分散、就地或适当集中相结合的军事训练,多数利用早、晚零星时间。训练内容有队列、操枪、射击、刺杀、投弹、单兵战术基础动作等项目。

民兵的基本任务是服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中心工作需要,以此开展活动。50年代前期积极参加剿匪肃特、斗争恶霸、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社会大变革运动。站岗、放哨、夜间巡逻,传送情报是民兵组织经常性的活动。市镇上的粮库、供销社、银行等是重点保护对象,交通咽喉是主要哨位。

从50年代后期开始,组织民兵骨干到区、大乡、县集中训练。1959年和1961年,由于基干民兵大多数在太浦河工地上,因此党委和人武部在工地上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民兵的军事训练。

60年代前、中期,民兵训练仍是以小型、分散、就地训练为主,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分段实施不断线。训练内容除常规项目外,增加了轻机枪和六O炮等。

1965年7月,民兵举行夏季野营军事训练,课目有游泳、防空、通讯、武装泅渡、对空射击、政治教育、军事知识等。

70年代中后期,民兵军事训练项目和内容多有更新: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40火箭筒打坦克、地雷爆破等,增加了班以下战术课目,多实弹练习、实弹考核;后来,还增加“三打”、“三防”(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防原子弹、防化学、防细菌)的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

根据中央军委1972年4月的通知,换发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证明书的工作从1973年4月开始,到年底结束;换证对象:1950年6月~1971年9月间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

1973年9月8日,吴江县召开第二次民兵代表大会。芦墟公社24名代表、芦墟镇10名代表出席大会。10月,社、镇各2名代表(镇1名女民兵代表)出席苏州地区民兵工作经验交流会。

70年代,芦墟社、镇的基层民兵组织和个人获县级表彰、奖励较多。其中荣字民兵营获奖3次,三村民兵营获奖2次。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民兵工作改革、整顿的十六字方针,从1985年开始,芦墟民兵军事训练的对象范围缩小,按专业技术编组,操作新武器,传授新技术,高标准,严要求,集中训练,注重考核。训练实绩良好。

1986年12月7~29日,县人武部在芦墟设步兵分队训练点,按部队条例,从严从难训练、考核。芦墟受训民兵全部合格。1989年,芦墟24名民兵到县里分别接受冲锋枪、步枪专业训练。1992年有32人参加集训24天。1993年,芦墟30名基干民兵由3位人武部干部带领参加集训,项目有政治教育、军事理论、队列、实弹投掷、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实弹射击,考核合格率100%。

为贯彻“以劳养武”的指示,人武部从1984年开始兴办经济实体。1990年时有3家商店。1993年曾对企业清理整顿。

民兵应急分队是抗洪救灾的突击队。1991年、1993年夏季大水灾中,应急分队赶到甘溪、镇中心小学等洪水严重地段筑坝抢险,跳入洪水中堵漏,行动迅速,成效显著。

镇人武部还承担党委分配的其他任务,参与各项中心工作。如1993年318国道拓建拆迁,太浦河工程,分湖大桥指挥部,镇区防洪大包围工程,创建卫生镇等等。

在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的1967年、1968年,人武部和驻军,去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军训。自1989年以来,每年的8~9月,人武部对芦墟中学和成人教育中心高一新生组织军训;还对初、高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对广大民兵坚持刊授教育。

人武部工作还有:如整理民兵预备役资料,实施每年的优抚工作等。1996年首次进行兵役登记,为征兵打好基础。1999年,民兵应急分队在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的赞扬。吴江人武部还对各镇的基干民兵实行每年一次的点验,1998~2000年,芦墟镇的参加率均达到100%。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