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1 16:35:4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698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995年末,全镇共有15785人,其中农业人口达14161人,占总人口的89.8%。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起至1949年4月止的近60年中,由于菀坪范围内的圩围,圩小埂低,十年九灾,广大农民基本上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和居无定所的贫穷生活。建国后的数年里,农民生活有了改善。1958年由于受浮夸风的影响,农村搞“一平二调”,住公房,吃食堂,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农民生活严重困难,人均收入仅为95元。1962年,农村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农业生产有了发展,农民生活有了好转。六七十年代,农村在极左路线的干扰下,实行“少分多留”的分配政策,到1980年,人均收入一直在100元上下徘徊,农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调整农业结构,广开致富门路,农民生活迅速提高。特别是自1987年以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产蒸蒸日上,瓦房栉比,新楼林立,居房是几明窗净,高大宽敞。1995年末,全镇农民居房达352695平方米,人均居房24.9平方米。人均收入达4526元,为1980年的45倍,1990年的4.80倍。人均储蓄1577元,为1990的4.60倍。自行车、液化气、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等商品已相当普及,一些高档商品也悄然进入农家,农民基本上过上了小康生活。
1995年菀坪镇农户拥有高档财产统计表
第二节 居民生活
1995年末,全镇居民为1167人,占总人口的7.3%。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时,居民仅有23人,绝大多数为小学教师和公社机关干部。1980年,全公社居民人口不足300人,1990年为1064人,1995年为1167人。这些居民来自机关干部,学校教师,企事业单位职工,部分知识青年和全家下放户,以及农转非。居住在集镇的居民为742人,占总居民的63.5%,他们有固定的居所,固定的工作,收入也比较稳定,人均年收入在8000元左右。这些居民家家有储蓄余款,户户有高档商品,基本上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还有228户,425人居在农村,他们是按政策转为农转非的,由于这些人口性质转变,少数人既无责任田,又无固定工作,生活尚为困难。
第三节 渔民生活
1995年末全镇渔民仅有457人,占总人口的2.9%。1968年前,菀坪地区纯渔民极少,绝大多数为半渔半农人家,农忙务农,农闲捕鱼。1968年黎里迁入一批渔民,汇合本地渔民,渔民才有了渔业组织,专门从事渔业生产。渔民长期生活在船上,居无定所,四处为家,生活是异常辛苦的。1980年后,渔民始在陆地建房定居。8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水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虾、蟹等水产品,价格猛增,为渔民提供了增收的机遇。渔民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太湖有利资源,扩大围养面积,放养高档水产,年年丰收。1995年,水产品总收入达817万元,人均收入4210元,渔民生活日益好转,生活安定,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渔民,增添了高档用品,改善了生活条件,有2户添置了摩托艇,27户装上了程控电话,更有三户用上了移动电话,24户住上了装有风力发电设备的大型居家船。
第四节 社会经济生活状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乡镇工业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随着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菀坪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在量的扩大的基础上,有了质的提高。无论是从事第一产业的、第二产业的,还是从事第三产业的,收入逐年提高。2003年底,全镇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79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2.2%,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141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80元,人均教育事业建设经费438.60元。生活、社会福利方面,固定电话装机数量为6870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8500部,互联网上网用户为160户。敬老院1家,收养人数为54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有2325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11821人。在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为99.5%,生活用燃气普及率为100%,有线电视人户率100%,绿化覆盖率22%,排水管道覆盖率100%,污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道路铺装面积13113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32.3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25千克,固定电话装机数量为4870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7500部,互联网上网用户为160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95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25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人。农村一头,到2003年底为止,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