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黎里镇志 >> 卷七(党派社团)第三章(社会团体)

卷七(党派社团)第三章(社会团体)

2012/12/21 16:10:10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676

辛亥革命以来,黎里社会团体亦有特色。其中影响颇大者有20年代的黎里市民公社,它是吴江县内成立最早的市民公社,在苏州地区有一定影响。当时黎里的社会公益事项,大部分为市民公社兴办。此外宁绍同乡会具一定规模,商会亦起一定作用。解放后,工会、共青团、农会、工商联、妇联及渔民组织均发挥了很大作用。80年代,又成立科协。

 

第一节 解放前的社会团体

 

一、宁绍同乡会

黎里宁绍同乡会建立于光绪年间,地址在西栅。其宗旨规定为联络乡谊,扶持孤苦,施诊舍材。会员包括在黎里、北厍、平望、梅堰、震泽及嘉兴、南汇的宁波、绍兴籍人,共2000余人,其中在黎里的400余人,会内设理事9人,常务理事3人,理事长1人,并设总务、组织、福利三股。理事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每年召开两次。

1937年日军侵占黎里后会务停顿。194510月恢复活动,理事长为裘奎生。

1949年以后会务无形中停顿。1952年同乡会房屋拆卖,作价500元(折新人民币)。

二、黎里市民公社

黎里市民公社成立于民国115月。社长由市民公社大会选举产生,当时社长为殷佩六。下设评议部与干事部,评议员及干事员亦均由选举产生。社长及评议员、干事员都为义务职,此外,干事部设事务员一人,为有给(即有酬劳)职,事务员经管公社一般杂事及购置物料、督察工程、布置会场等等。公社成员为进步知识分子及商界人士。

黎里市民公社以联络各界协助本市自治,促进社会公益,发展工商事宜为宗旨。经济来源有:社员常捐,由社员自愿捐助;市民特捐,如购救火机等,则组织征求队征集。公社开办的施医药局,由慈善家特捐等,还演剧筹款,动用公益捐等。

黎里市民公社曾组织社员参加本镇的反帝爱国政治活动,如参加“五九”国耻纪念大会,庆祝革命先烈成功大会,十月十日提灯会,吴江县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等,还投入援助“五卅”惨案斗争活动及黎里国民外交后援会等活动。黎里市民公社并在《民国日报》等报刊上多次刊载通电反对袁世凯所订丧权辱国条约,痛斥曹锟贿选,抗议帝国主义侵略,赞颂孙中山先生伟大业绩,号召人民奋起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完成孙中山先生未竟之业等等。

黎里市民公社是《新黎里》报基本社员中九团体之一,积极支持《新黎里》报。

黎里市民公社曾办阅报社,并有乒乓、丝竹、昆曲等活动,公社组织了平民教育促进部,先筹办商读夜校,后又开办了平民学校。

当时市民间发生纠纷,往往请公社出面调解。例如北厍茶肆因同业中矛盾激化,引起罢市风潮,最终由公社调停解决。市民公社筹组了救火联合会,筹措消防经费购置水龙,招收救火会会员30人,龙夫24人,以备救火之需。公社曾做了大量修桥筑路及重修建筑物的工作,重修桥架及中立阁轮船码头,修铺街道,并定期为贫病者施医、施药。

民国15年以后,市民公社活动停止。

三、商会事务所

清末,黎里商界人士组织东西二商会。东为吴江商会分所,所址在夏家桥;西为平望商会分所,所址设庙桥。各有商董负责具体事务。民国元年,平望商会分所撤销,吴江商会分所改为吴江县商会黎里事务所。事务所由正副主任负责,下设理监事,为各同业公会负责人。当时商业同业公会有面粉麸皮业、烟纸业、药材业、酒酱业、绸布业、估衣业、南北货业、米业、饮食业等。民国2611月,黎里沦陷,商会事务所工作停顿。民国31年秋,吴江另建商会,黎里设商分所。抗战胜利,吴江县商会重新成立,黎里设事务所,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黎里解放后,商会事务所活动停止。

附:汪伪社团

江枫社:民国32年成立,由汪伪国民党县党部管理。汪伪国民党黎里区党部负责人兼社长,社址在大庙。抗战胜利以后由吴江江枫总社管理,下设总务、宣传、组织等组。

新国民促进会:民国32年成立,又名爱乡会。会址大庙里,由汪伪国民党区党部主办,乡镇设爱乡指导员。抗战胜利后停止。

 

第二节 解放后的社会团体

 

一、工会组织

194910月中旬,吴江县总工会(筹委会)在松陵镇召开了工人代表大会,黎里马琴鹤、朱一平等8人出席。会上提出了发动职工组建工会的任务。1949年底,黎里首先由5家酒酱店27名职工建立了基层工会。之后,又发展了油厂、绸布业96名职工。1950年,国药业、南货业、茶叶业、米粮业、桐油业、百货业、鲜肉业、木行业等相继组建基层工会,会员387名。

19507月,召开全镇工会会员大会,选举26名委员组成镇工会领导班子,设常务委员、主任、副主任。同时,正式建立职工业余学校,学员200余人。

19507月至19513月,继续发展饴糖、竹行、豆腐、烟纸、搬运、茶馆、方作、水作、邮电、漆作、腌腊等行业的工会组织,会员发展到800多名,后又发展了农具、理发、估衣、水果等行业,使工会会员增至1047人。

19513月,镇工会迁至东当里(现镇政府)。195521日,召开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会遭到冲击而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复建镇工会,改选了镇工会委员会。1978年镇工会迁至南新街诸葛住宅(现文化中心)。

1982年,镇工会召开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改选了镇工会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其中1人兼职),下设基层工会39个(包括直属小组),工会小组236个,职工总数4212人,工会会员达3488人。19845月,镇工会迁至广场路新址。

19878月,镇工会召开第六届工代大会,选举了新的工会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委员9人。1988年下属基层工会37个,工会小组350个,工会会员5041人,其中女会员2337人。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24个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有关重大事情,提交大会审议,督促本企业执行;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积极投入改革、开放,为实现四化作贡献,广泛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至1951年黎里镇未正式建立团委,由筹备组开展工作。19515月建立黎里区团委会,设副书记1人,有团支部8个,其中工厂团支部1个,农村团支部5个,学校团支部1个,机关团支部1个,团员174名。1952年下半年建立黎里镇团委会,设书记1人。19592月以后,市镇及农村团委合并为公社团委会。1965年镇社分开,市镇重新建立团委。196610月至1972年初,团组织陷于瘫痪。1972年,团组织重新开展正常活动。

19837月实行镇管村新体制后,市镇及农村团委合并为黎里镇团委会。

1949年至1985年底,共召开过九次镇(区、乡、公社)团员代表大会。1988年黎里镇团委下属总支2个,团支部78个,团员2013名,其中女团员1073名。

建国初期,团的活动主要是对职工夜校及街道青年进行思想教育。1953年以后,宣传党的总路线,对禊湖中学团工作也作为重点加强。1958年以后,重点抓技术革新,除“四害”、积肥、扫盲。60年代初期,开展学雷锋活动。“文革“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团组织对团员及青年进行了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1982年起,于每年3月份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1983年乡镇合并后,开展“向张海迪学习”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学雷锋,为民服务,开展优质服务竞赛;组织农村团员青年为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插秧、收割。以后又组织团员、青年听老山英模报告及南极考察报告等,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教育。

黎里中学团委:

19818月,黎里中学建立团委,属吴江县团委领导。黎里中学团委建立以来,开展活动内容与镇团委大致相同,有些活动例如“全民文明礼貌月”、“向张海迪学习”、听老山英模报告及南极考察报告等活动,黎中团委与镇团委往往联合进行或互相配合进行。黎中团委经常以听报告、座谈、团课等形式教育团员、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

1988年黎里中学团委有支部9个。团员240人,1988年发展新团员47人。

三、少先队

1950年,黎里建立少年儿童队组织,当年发展队员130名,编为1个大队,3个中队,10个小队。1951年,共有队员177人,编为1个大队,4个中队,14个小队。当年队员数占队龄儿童的51%。队工作由镇团委直接领导。当时少年儿童队的主要工作是通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及各项活动,使儿童认识到新中国的可爱与光明前途,在毛泽东时代的少儿有无尚的光荣和幸福,组织少年儿童队经常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大、中队的正、副队长由队员以民主方式选举产生。在镇团委的领导下,由大、中队长及优秀队员、辅导员成立大队委员会,确立严格正规的会议制度,规定队部会议每两周一次,全镇队员大会一学期一次,活动正常,生动活泼。以1951年度下半学期南新街小学所举行的活动为例:1027日,远足参观平望鱼种试验场,112日,慰问烈军属,1110日,时事讲座;1118日,农村访问;1120日,结合正课,举行游历世界民主国家的地理游戏;1122日,野餐。

1953年,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组织的编制不变。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少先队组织瘫痪,由红小兵组织替代。1979年重新恢复少先队组织,仍由镇团委领导,参加文明礼貌月活动,成立学雷锋小组,学习小英雄余娟、赖宁,大唱革命歌曲等。市镇少先队在1984年、1985年连续被团县委评为先进大队,1986年,市镇三乙中队获苏州市、吴江县团委的百花奖。

19831989年黎里镇少先队队员统计表

四、妇女联合会

19505月,设区妇女干事。1953年成立吴江县民主妇女联合会黎里区分会,简称区妇联。1954年镇亦设妇联。1959年至1965年,农村及市镇妇联统一为公社妇联。1965年以后,市镇单独设机构。19837月实行镇管村新体制以后,原镇及公社妇联合并为黎里镇妇联。1988年镇妇联下属村妇代会28个、街道妇代会10个、厂妇代会12个、妇代组361个。

1949年至19833月,镇(区、乡、公社)先后召开过六次妇女代表大会。

妇联主要活动。解放初期主要动员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50年代初组织力量宣传《婚姻法》。6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相当数量的妇女进了工厂,工厂也成了妇女工作的重点,工厂妇代会做好女工劳动保护工作,协助做好女工的思想工作。

妇联对妇女先进个人及集体给予表彰。受到县以上表彰的妇女个人和集体有:1985年先进个人县级7人、市级1人,先进集体县级3个,五好家庭县级12个、市级2个;1988年先进个人县级1人、市级1人、先进集体县级1个、五好家庭镇级82个、县级12个。

五、农民协会

194911月成立区农民协会(简称农会),下属乡设乡农会,村设农会大组。农会成立后组织农民学习有关政策法令,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1950年秋冬,农会配合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农会活动停止。

19653月,县成立贫下中农筹备委员会,黎里农村有代表参加。19744月,县成立贫下中农协会,黎里公社亦成立贫下中农协会,大队及生产队亦成立了下属组织。“文化革命”结束后,活动停顿。

六、工商业联会合

1949年冬,在过去商会原址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筹建会。1950年第三季度建立同业公会16个,公会会址设在筹建会第二进楼内,16个公会的行业为:米粮业、绸布业、酒酱业、南货业、烟纸业、豆腐业、水果业、药业、腌腊业、饴糖业、砖灰业、桐磁席业、竹器业、鲜鱼冰厂业、估衣业、百货业。另外加菜馆饮食、茶水业、钟表刻字照相业、藤柳业、打桶圆作、皮毛骨、馒头点心业、煤炭业、神模业、橹行、芦扉业、嫁妆木器、鲜肉业等行业均有行业代表,独户经商的油坊、浴室、苗猪行、旅社、镶牙、修理电器、画艺、漆作、打铁等作坊、行、号负责人均登记吸收为工商业联合会会员。全镇400余户工商业负责人都属工商联会员。

工商联筹建时,设正副主任4人,委员16人,另有办公人员2人,服务员2人。1959年正式建立工商联后,设正副主任4人,另有办公室人员4人。后来对私营企业进行改造,部分米粮业转为联成瓦厂,久昌腌腊店转为影剧场,棉布业转为纱布公司,迷信行业淘汰转业,手工业组成竹业、木业、铁业三个联社,板器橹行转为船厂,工商联工作相应减少,部分办公人员由县另行安排,工商联3名主任亦都到企业工作,不再兼工商联事务。

解放初期,工商联组织会员学习《共同纲领》,提高会员认识,发动会员开展献粮工作,制订增产节约计划,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认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成立市管会,检查市场物价、规格、质量,并帮助税务所评议税收,查税补税。在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推动各工商户走合作化道路。

“文化革命”中,工商联会址被占,部分工商业人员遭迫害,1967年至1978年间工商联停止活动。

1979年工商联小组恢复,每周活动一次。

八、摊贩联合会

1953年成立摊贩联合会。1957年在原摊贩联合会基础上筹建合作商贩联合会,1963年合作商贩联合会正式成立,摊贩联合会活动停止。

九、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1121日成立黎里镇个体劳动者协会。协会是由个体工商业者自愿组成,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组织,接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

1985年底,共有个体户会员370户,其中工业、手工业51户,交通运输业12户,商业195户,饮食业42户,服务业47户,修理业22户,房屋修缮业10户。

1988年个体户会员646户,其中工业、手工业82户,交通运输业162户,商业237户,饮食业87户,服务业41户,修理业34户,房屋修缮业3户。个体户从业人员总数1456人,其中市镇160人,农村1296人。

十、科学技术协会

1984年成立黎里镇科学技术协会,简称科协。1988年,科协设主席1人,副主席3人,委员5人。下设农业学组、工业学组、水产学组、水电机学组、卫生学组、财经学组、牧兽医学组、文教学组和建筑学组。1990年会员218人,其中有各级职称者107人。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