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1 15:20:43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297
第一节 种植业
林木
菀坪境内主栽树木有四种:水杉、池杉、香樟、意杨。
零栽树木约17种:杨树、柳树、楝树、白榆、刺槐、泡桐、喜树、椿树、枫树、榉树、麻栎、朴树、梧桐、冬青、杉木、水松、园柏等。
建国前,农户零星种植树木,品种仅为杨、楝而已。从1953年起,政府每年春天号召农户植树,但未得到广泛重视。1961年春,公社团委组织青年团员,在三级河两岸植树造林,品种有杨、楝、榉、榆、合欢、麻栎、红桔和淡竹等。苗木有的是就地取材,有的是县退赔的。此举声势很大,各大队积极配合,几乎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未能持久。
60年代,先后引进通天榆、刺槐、泡桐和朴树。
1974年,引进水杉小苗育苗,1976年营造水杉林带。1980年引进池杉,普遍种植,形成规模,三级河两岸,防洪大堤两侧,家前屋后、河边路旁,凡有空隙之地,皆普栽之。
1962年,零星种植香樟树,1978年始大面积繁育树苗,先后在诚心、王焰2大队外圩桔园边种植,为防风林带。1985年大片种植,八菀公路、太湖路两旁,俱已形成林带,树荫蔽日,蔚为壮观。
1995年,全镇共有各种树木33.92万株,活立木蓄积量达5840立方米。
1990年,经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考核检查,菀坪乡绿化覆盖率达13.01%,沟、渠、路、堤覆盖率达86%,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2.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2.5%,四项标准全部达到江苏省绿化指标,获《绿化达省标》铜牌,成为吴江县第一个绿化达省标的乡镇。菀坪镇区占地总面积为45571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880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0.7%,达省标单位6家:菀坪中学,菀坪中心小学、菀坪幼儿园、菀坪机电站、菀坪管电站和菀坪缝纫机厂。1995年,菀坪镇绿化覆盖率达18.1%,沟、渠、路堤绿化率达89.1%,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3.7%,村庄绿化覆盖率达28.4%,在全市仍居领先地位。
菀坪境内珍贵稀有树木有2种,一种为美国红杉,系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首次访华时送给我国领导人的礼物,植于杭州植物园内。我镇军转干部刘庆云传入西湖村7组,现存三株,树高8米以上,胸径25—30厘米,挺拔苍萃,气势雄伟。一为湿地松,原产美国,国家林业部门以一斤黄金换取一斤种子的代价引进我国。1980年,公社林技员刘秀元首次引进我地,植于公社大院和菀南村渠道上。1986年第二次引进,植于东青村直渎港大堤上,树高15米以上,胸径20厘米以上,松针特长,四季常青。
观赏类树木约有27种:龙柏、地柏、桧柏、花柏、洒金柏、山玉兰、白玉兰、广玉兰、桂花、含笑、合欢、雪松、五针松、女贞、山茶、棕榈、珊瑚、栀子、夹竹桃、红叶李、黄杨、枸骨、樱桃、紫荆、苏铁、腊梅。
2003年全镇新增林木品种有“枫香”、“红花木莲”、“四照花”、“红星乌柏”、“乐昌含笑”、“黄心夜合”。
果树
菀坪镇共有各种果树22个品种。其中主栽品种有5个:温州蜜柑(又名无核密桔)、梨、桃、葡萄和苹果。
温州蜜柑又分特早熟、早熟和中熟3个品系,特早熟品系有市文、宫本、胁山、乔本、上野、山川三号、隆四7301等7个品种。早熟品系有宫川、兴津、龟井、松山、立间等5个品种。中熟品系有尾张、大叶尾张、池田等3个品种。
诚心村最早种植柑桔,1977年,李祖仁首次从浙江省乐清县卓南果木场引进1000株温州密植幼苗,定植在外圩,面积12亩,当年9月,遭8号台风袭击,外圩沉没,桔苗全部淹死。1978年,诚心、新湖、渔业、桑苗圃等4家引进6000株温州蜜柑苗,幼苗假植,1979年带土移栽,建成60亩桔苗。诚心、新湖2家试种成功,尤以新湖四队的13亩桔园为最,成为县温州蜜柑样板园。1979年,菀坪供销社引进大批幼苗,发送到王焰、新湖、诚心、菀北、安湖和南湖大队。1984年,温州蜜柑批量投产后,全乡掀起了种桔高潮,集体、个人假植了10万多株桔苗。1985年以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多次调整,促进了全镇柑桔的快速发展,1985年新定植416亩,1986年又新定植1049亩,1989年达2142亩。1990年以后,都以自己培育的早熟品种定植,至1995年,全镇共有桔园2593.04亩。总产达2074吨。
梨树有麻梨、铁头梨(太平梨)、二宫白、今村秋、幸水、菊水、丰水、长
十郎、苹果梨、明月梨、雁荡雪犁(大头梨、浦瓜梨)、新世纪、黄花梨、砀山峰果、青巴梨、红巴梨等16个品种。菀坪镇先后引进梨苗5次。第一次,1968—1971年,从浙江省长兴县引进麻梨、铁头梨,栽种于新湖大队和诚心大队的第2、3生产队新开河堤上。第二次,1975年,从滨海县五汛公社中东渔场引进二宫白、今村秋、长十郎、幸水、菊水、丰水、苹果梨、明月梨等,定植在渔业大队,面积达32亩。第三次,1977年,从浙江省乐清县卓南果木场引进雁荡雪梨,定植在诚心村西外圩,面积10亩,当年9月遭8号台风袭击,外圩沉没,梨苗大部分淹死。1978年,将2、3队河堤上的梨树移植补缺。第四次,1979年,滨海果树技术员陈定选在王焰大队外圩培育近万株梨苗,1980年,定植在王焰、银吉2大队的外圩上。第五次,1994年,引进三个品种,一是从山东省临煦县引进红巴梨苗6000株;二是从浙江农业大学引进黄花梨,定植于菀北村3组;三是引进砀山梨,定植在王焰村。
桃树有岗山早、沪005、早花露、玉花露、白凤、油桃等6个品种。桃树因受地下水位高的制约,大多栽种于家前屋后地势较高处,成片种植较少。
葡萄有白香蕉、巨峰、红富士等3个品种。1983年,首次引进白香蕉葡萄,1986年又引进巨峰葡萄,但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经济效益均不理想,故至1995年,全镇仅剩王焰村外圩的7亩巨峰葡萄园。
苹果有辽伏、锦伏、金帅、新红星、牧一号(巨森)、杭翠、红富士等7个品种。菀坪镇共引进2次苹果苗。第一次,1981年引进辽伏、锦伏、金帅3个品种,栽种在西湖、银吉、王焰、诚心等大队的外圩中,后因生态不适宜,果小质差而淘汰。第二次,1987年诚心村6组肖言训引进红富士、杭翠、藤牧一号、新红星4个品种,至1995年发展到6亩。
零星栽植品种有17个:银杏(白果)、柿脐橙(朋娜、纽荷尔)、常山胡柚、太田椪柑、黑托科、宫内伊予柑、早红桔、料红桔、黄皮桔、枇杷、板栗、白浦枣、无花果、李、杏、梅。
1987年,吴江县实施银杏工程,菀坪乡引进1万多株银杏苗,分给农户种在家前屋后,至1995年尚未形成规模。
1993年秋,吴江推广欧州杏、美国李和红巴梨等小杂果,菀坪乡引进3万株果苗,各村共栽550亩。由于菀坪是高温、高湿、昼夜温差小,渍害严重的地区,不适宜桃、李、杏、梅的生态环境,盲目引进大量果苗,违背了“适地适树”
的科学规律,导致失败。
2003年全镇新增果树品种有“天草桔橙”、“六月雪梨”、“大五星枇杷”。
1975年—2003年菀坪镇果树面积表(单位:亩)
1977年—2003年菀坪镇果树产量表(单位:吨)
桑树
1959年,公社在盛坛大队第五生产队创办桑苗圃,面积53亩。1960年,又在东青大队第十生产队开辟一片桑苗圃,面积60亩。东、西2苗圃均属公社副业科领导,职工60人。1961年,东青大队第十生产队的桑苗,全部下放给东青大队第十一生产队,盛坛大队第五生产队的桑苗分发给各大队种植,主要种在大堤河埂上,面积326亩。60年代中期,受“以粮为纲”路线的干扰,桑树遭到第一次毁败。1975年,公社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健全公社、大队两级技术力量,各大队配备1各专职蚕桑技术员,蚕桑生产掀起第二次高潮。1980年,桑树面积达900亩。家庭联产承包后,桑地归农户私人经营,由于受茧价的约束,全乡出现了第二次毁桑现象,1989年全乡桑地仅剩42.50。1992年至1993年,受蚕茧大战的影响,全乡掀起第三次种桑高潮,1992年激增至1329亩,1993年达到1489.2亩。不久,再次受到粮茧价格的影响,导致全面毁桑,1995年,全镇桑地面积为916亩,而且还呈继续减少的趋势。1999年,桑田面积58.9亩,2003年仅剩3亩。
荷藕
建国前,菀坪地区已有荷藕了,王焰村的“荷花浜”就因种有荷花而得名,然面积不多,仅供自食和馈赠亲友。二十世纪60年代末,荷花浜平整成田,荷藕基本绝迹。70年代初,个别农户从外地引进少量藕种,种植在宅前小塘里,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砍去。1983年春,王焰村刚退休的支书范茂林,贷款1200元,从宝应县引进“美人红”、“大紫红”2个荷藕品种,种在本村外圩的太湖浅滩上,面积约10亩左右。当年遇上8号台风,湖水高涨不退,又遭到湖蟹剪断藕尖,损失几乎殆尽,仅剩下100来张荷叶。第二年,他吃住在太湖边,精心管理,摸索经验,终于获得成功。1985年发展到30余亩,1986年扩大到60余亩,秋天收鲜藕7万多斤,获利2万多元。乡政府组织沿湖的银吉、王焰、诚心、菀北和农场五个村的领导,在太湖边召开现场会,号召各村组织群众向太湖滩进军,提出把菀坪建成“连藕之乡”的要求。1987年初,乡多服公司又从宝应县引进藕种49000斤,种植湖面130亩,这时,太湖荷藕已达500余亩。5月30日,苏州电视台专题报导了菀坪太湖藕的新闻。1988年,吴江县委又在全县进行发动,要求各地利用湖、荡、漾水面发展荷藕生产。之后,太湖种藕掀起高潮,放眼望去,浩瀚水面,一片绿色。为此,省电视台也作了专题报导。1992年,王焰村村民周小来,承包了农田31.50亩,稻田种藕,也获得成功。1990年4月,乡多服公司、诚心村又从江西省广昌县引进莲子藕“85—5”品种1000枝,定植在诚心村外圩,面积约3亩。1991年,又在新湖村外圩种莲子藕120亩,1994年,因轮作、技术、加工等条件限制而被淘汰。
荷藕种植对农民增加收入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荷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95年,荷藕生产面积达到6000余亩,总产达6000吨。但从1996年起随着水面养殖的发展,荷藕种植规模又呈回落,1996年荷藕面积2200亩,以后每年以下调四、五百亩不等,到2000年,荷藕种植规模基本稳定在千亩左右。但单产水平则提高较大。2003年荷藕种植单产为1.25吨,比1995年增加0.25吨,提高25%。
1995年—2003年稻田种荷藕情况表(单位:亩、吨)
第二节 养殖业
水产养殖
内塘养殖 长期以来,菀坪地区没有成片的鱼池,农户利用做埂堤,挑屋基的取土坑放养少量鲜鱼,品种不过草鱼、鲢鱼和鲤鱼数种,自然放养,产出较低,仅作自食,少有出售。人民公社后,土方坑和沟漕归集体所有,由生产队统一放养,逢年过节作为改善生活所需,也无出售。1978年冬,在县多管局的支持下将南湖、西湖、新湖、银吉、王焰、诚心和菀北7个村做环湖复堤工程取土的土方坑改造整理,建成商品鱼池222亩,各村又将低漕田改成鱼池,至1980年,鱼池面积发展到1459亩,放养品种也不断增加,除草、鳊、鲤、鲢、鳙为大宗外,还饲养银鲫、白鲫、黑鱼等。1984、1995两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调整,西湖、新湖、银吉、王焰、诚心、渔业、菀北和团结圩等外圩围垦田基本退耕养鱼,南湖村外圩田也于1991、1992两年退耕养鱼。至此,全镇5172.4亩外圩田除王焰、诚心两村种植80亩柑桔外,其余全部建成商品鱼池。在开发外圩的同时,各村组织农户将内圩的边远田,低洼和什边田改造成渔池,至1995年末,全镇内塘养鱼面积达6270亩,总产达2851.5吨,亩产达453公斤。进入90年代后,少数养殖户还开发饲养特种水产品,养牛蛙、虾、蟹、甲鱼等。进入新世纪后,水产养殖在养殖技术上不断突破,在虾蟹混养的基础上套养鳜鱼、黄颡鱼、澳洲小龙虾等特种水产品,形成了立体养殖。水产养殖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市场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因此,1996年以后发展极为迅猛。2003年水产养殖面积达18677亩,总产值6200万元,比
1996年的9578.7亩,总产值4006.6万元分别增长95%和55%。
1996年—2003年水产养殖情况表(单位:亩、万元)
外湖放养 外湖养鱼,始于1985年春,由诚心村,渔业村和粮管所3家单位联合放养,地点在诚心村草港口外拦湖围养,初期面积为600亩,后来发展到2000亩,放养3年,由于围养面积过大,太湖洪水经常冲击,饲养技术跟不上,再加上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连年亏损而散伙。1989年,渔业村民顾法根率先利用太湖水面网箱养蟹5.7亩,获得成功,带动渔民下湖围养,以蟹为主,也有的鱼蟹混养。至2003年末,太湖围养面积3610亩,总产值584万元。
1996年—2003年太湖围养情况表(单位:亩、万元)
水产养殖场
菀坪水产养殖场创建于1979年春,位于菀北村北方大埂边,面积32亩,职工4人,养殖场专门生产各种鱼苗,供应本公社各生产队放养。1982年,养殖场转给菀北村经营。1984年,乡多服公司再建水产养殖场,地址在东青村10队,前身是公社苗圃场,面积50亩,承包给私人饲养商品鱼。1987年,养殖场收回,由集体饲养。1992年春,多服公司为发展莲子藕生产需要,将养殖场与新湖村外圩交换,养殖场迁至新湖村外圩,面积120亩,种植莲子藕。后因技术、加工等原因,莲子藕淘汰,仍改为商品渔池,由农户承包,水产养殖场已不存在。
2002年,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对全镇水产养殖重点发展区域全面进行水系改造和道路修建,使太湖沿线村养殖水质和水产品运输等配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3年,蟹虾混养在增加500多亩的基础上,面积已达到1.2万余亩,占全镇池塘养殖的80%。区域资源优势、区城化特色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水产品养殖布局更趋科学合理。在蟹虾混养的技术模式上,在重视“水草合理种植、投放足量螺类、坚持新鲜饲料投喂、定期泼洒生石灰防病”等生态养殖环节的基础上,严格按各类生产标准进行无公害化生产。通过对各渔药经营点的有效监管和严厉打击不法流动渔药贩子、提倡优质渔药和生物制剂的使用、长期对其他生产投入品的跟踪监测等途径保证当地蟹、虾等水产品质量的无公害程度,“太菀”牌河蟹为全省17个优质水产品之一,取得了首批部级无公害认证。进一步利用水体资源,以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来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6月初以鳜鱼种苗实行资金补贴的方式,在王焰、戗港的核心区域发展了千亩蟹、虾混养套养鳜鱼的综合立体养殖。在镇级扣蟹基地的辐射带动下,重点养殖村、养殖大户纷纷养殖本地扣蟹,本地扣蟹培育面积已超过320亩,在相当程度上可满足万亩特种养殖基地的需求。
畜禽养殖
生猪 1958年人民公社前,生猪均为农户饲养,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屠宰自食,极少出售。人民公社初期,取消私有制,猪由集体饲养。1960年,大办养猪场,县、公社、大队层层大办养猪场,县养猪场在东青大队,公社养猪在东青十一队,菀坪供销社养猪场也在东青十一队。1962年,因粮食紧缺,所有养猪场全部关闭。1964年,县统一培训兽医,公社成立兽医站,大队有兽医,生产队办起了养猪场,不少生产队办起百头养猪场,王焰五队办起了双百头养猪场,新湖四队养猪场被县评为“三八红旗集体”,饲养员陈谋英光荣地出席了省农业先进代表大会。养猪场坚持自力更生穷养猪的方针,青粗为主,长年吃青。春天,冬闲田里养绿萍;夏天,河港浜上养水浮莲、水葫芦,打浆喂养。每年水浮莲繁盛期间,河港阻塞,船不能行。各大队在办好集体养猪场的同时,鼓励农户多养猪,多积肥。农户投交的猪肥,有的队按质评分,参与秋后分配,大多数队按质评价,秋后兑现。由于养猪事业的发展,每年出栏肉猪平均在7000头左右,1983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后,生产队养猪场解散。随着农村劳力的分流,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养猪经济效益欠佳等原因,农户养猪日趋减少。1995年,肉猪出栏仅为2600头,为1979年的22.3%。出栏肉猪1996年10850头,总产值651万元;1997年8530头,总产值682.4万元;1998年10556头,总产值602万元;1999年8446头,总产值409万元;2000年8953头,总产值483.5万元;2001年8160头,总产值440.64万元;2002年7652头,总产值352万元;2003年9260头,总产值463万元。
1996年—2003年出栏肉猪数据表(单位:头、万元)
公猪2003、母猪一直为集体饲养,1983年家庭承包后,折价归户。1988年,为杜绝疾病传播。改良母猪杂交优势,改公猪配种为人工授精,公猪遂绝迹。母猪饲养量最高年份达650头,1995年底仅为80头。
家禽 家禽指鸡、鸭、鹅。菀坪农户早有饲养家禽的习惯,尤其是鸡,几乎家家都自孵自养,卖蛋售苗鸡,解决日常零用钱,故有“春鸡赛如牛”之说,80年代后,引进三黄鸡,而产蛋仍以太湖草鸡为好。鸭,农户饲养量较少,仅为生蛋自食而已,专业户养鸭较多,称群鸭,分两种类型,一为食用型,建国前饲养麻大货鸭,建国后饲养北京白鸭。一为产蛋型,饲养绍兴鸭、萧山鸭。如南湖的陈玉林,西湖的王宏发,新湖的陈行政、殷少勤,每年养鸭都在千只以上。鹅,农户养者较少,一般为春鹅,图其青草茂盛省饲之故。专业户饲养群鹅,鹅种为太湖白鹅,具有体大(一般每只体重达3—4公斤,个别5公斤以上)、产蛋多(一般每只产蛋45—65只)的特点。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各大队出现限养家禽的现象,个别生产队甚至严禁饲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后,农村允许饲养家禽,家禽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80年代初期,市场上彩蛋一时畅销,一些专业饲养户,不作市场调研,盲目地一哄而起,饲养蛋鸭,最高的1983年达8万羽,导致市场滞销,彩蛋久置变质被迫倾倒而遭失败。自此,养鸭业一蹶不振,至1995年时仍无起色。出栏家禽1996年111.1万羽,总产值2219万元;1997年85.95万羽,总产值1462万元;1998年65万羽,总产值1140万元;1999年45.6万羽,总产值821.3万元;2000年49.63万羽,总产值893.3万元;2001年50.1万羽,总产值902万元;2002年45.6万羽,总产值930.22万元;2003年44.5万羽,总产值920万元。
1996年—2003年家禽生产情况表(单位:万羽、万元)
1958年—2003年家禽饲养情况表(单位:元、羽)
1958年—2003年饲养圈存生猪表(单位:万元、万头)
家蚕饲养
蚕茧生产始于1960年,饲养春蚕12张,单产30公斤,地点在公社大会堂,属公社直接经营。1961年,公社养蚕场下放。同年东青大队养蚕场养蚕52张,平均单产达24公斤。以后,随着桑树生产的兴毁,蚕茧生产也跟着兴衰。1995年,全镇养蚕1881.5张,平均单产31公斤,全年总产1166.50担。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1996年后,全镇养蚕单产水平提高较快,但规模逐步缩小。2003年全镇养蚕4.5张,平均单产40公斤,全年总产3.6担。从1995年到2003年的9年间,每年平均养蚕数量减少208.56张,每年平均单产提高1公斤,每年平均总产减少129.21担。总体趋势,养蚕业将逐步消失。
1995年—2003年蚕茧生产表(单位:张、公斤、担)
苏州市无公害标准化综合基地
位于太湖之滨的菀坪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太湖小气候和优质的水源,种植柑桔和养殖水产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综合基地面积2200亩,其中:柑桔面积1000亩,年产无公害蜜桔3200吨;水产养殖1200亩,年产无公害水产品168吨。基地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综合基地拥有生产技术管理人员9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农艺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承担项目的能力,为无公害综合基地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在生产标准实施上,柑桔引用农业部2001年发布的“NY/5015—2001无公害柑桔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NY5014—2001无公害食品柑桔”行业标准;水产养殖引用“NY5064—2001无公害食品中华绒螯蟹”行业标准。基地根据要求制定了“Q/320584TDH001—2002无公害蟹、虾混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企业标准。在安全质量管理上,采取全程质量监控,分别制定了柑桔、水产生产操作制度,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用药、统一肥料、统一购销、统一培训)制度,有效地控制柑桔、水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质量安全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放心食品。
吴江市柑桔研究所
吴江市柑桔研究所经吴江市人民政府吴政办1991年88号批复,于1991年10月16日在菀坪成立,性质为乡办集体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菀坪乡和县多管局联合开办。所长刘秀元,副所长李祖仁,技术人员3人。研究所拥有柑桔基地120亩。研究所的工作任务是集科研、实验、示范、推广于一体,攻克品种不优和结果的“大小年”现象等两大难题。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承担的苏州市、吴江市级科研项目如“采用果品简易通风储藏对温州蜜桔保鲜储藏的试验”、“温州蜜桔早期丰产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的实验推广应用”、“提高蜜桔品质的配套技术研究,桔、橙立体开发的研究试验及推广应用”、“引进日本‘太平柑’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六月雪’特早熟精品梨引种、试验及推广应用”、“引进日本‘太平柑’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和正在实施中的“苏州4号”等7项。发表论文一篇《平原水网地区提高温州蜜柑品质的八项实用技术》,发表在《江苏林业科技》2004年第一期杂志上。
在吴江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研究所以“柑桔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课题名称,专门立项,进行引进国外智力。从1991年至今,已向日本农林省日中友好协会(花甲协会)邀请了4位日本专家,分7次来所进行技术指导和学术交流。日本专家的敬业精神、高超的技术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对菀坪的柑桔种植,无论在品种上、技术上、还是在品质上都获得明显的改善。品种进程提前了20—30年,从日本引进的品种,其中不少的是日本近年注册的新品种,如“日南一号”、“太田椪柑”等。在菀坪小批量结果,品质优于普通蜜桔,可成为柑桔换代升级的主要种源。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温州蜜柑”是日本选育的发源地,在柑桔定植、测土配方施肥、树体营养诊断、修剪、疏果、间伐、缩伐、水份调控、设施栽培、病虫害防治、防灾抗灾、果园机械化、测试仪器设备、相配套的材料(工具)以及采收后道优化处理和果品营销等各个方面都是具有国际一流的水平。攻克了“大小年”难题。经过日本专家的调节“大小年”技术指导,使柑桔能够达到连年丰产。例如2002年是柑桔“小年”,全国桔区都减产,减幅达30—40%,而菀坪的柑桔减幅在12%左右,仍然是丰产丰收,就连浙江黄岩还到菀坪收购蜜桔。品质明显提高。太湖平原水网地区在地下水位高、有效积温少的制约下,被国家区划为柑桔栽培北缘次适宜地区,生产出来的蜜桔是“一斤果子半斤皮、还有一股淡水气”。经过日本专家的指导,含糖量比原来提高了2个百分点,果皮比原来薄三分之一,肉质细嫩化渣风味好,外观内质可与黄岩蜜桔相媲美,2002年在江苏省农博会上展示,苏州市有关领导对菀坪产蜜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广大消费者也一致认同是优质果。为了攻克柑桔“大小年”和品质不优两大难题,于1997年承担了苏州市级《提高蜜桔品质的配套技术研究》课题,采用日本专家的技术攻克关键技术,历时4年,总结出了八项配套技术措施,并于2000年通过苏州市专家组鉴定,科技水平达省内领先,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双杯”奖,主要完成人获三等奖一次。2002年被江苏省质检局确认为无公害农产品。2003年申报为苏州市名牌产品。研究所将该课题的技术总结编写成《平原水网地区提高温州蜜柑品质的八项实用技术》,苏州市农林局、果品协会正在向全市推广。攻克柑桔“大小年”和品质不优两道难题后,产量稳定在6000吨以上,价格比周边高10%以上,增加效益20%以上。
吴江市万亩蟹虾无公害养殖基地
吴江市万亩蟹虾无公害养殖基地位于菀坪镇西部,横贯戗港、王焰、新湖、诚心四个太湖沿线村,蟹虾混养面积达10093亩,涉及753户养殖户。该区域充分发挥滨临太湖的资源优势,围绕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蟹虾混养为主导模式的养殖格局。历年来通过镇村两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入,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境内池塘连片,规模宏大,水系畅通且交通便捷,于2000年10月被吴江市政府列为“市万亩水产养殖重点基地”之一。
吴江市万亩蟹虾无公害养殖基地在多年的生产中,产量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在养殖方式上主要采用河蟹、表虾生态混养模式,自2002年来以蟹虾混养为主体套养鳜鱼等特种品的立体养殖新模式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加入WTO后市场需求的新变化,该基地在上级部门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推广“适量放养、种植水草、增放螺类及EM菌的使用”等为技术途径,全面推行蟹虾生产的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经检测,基地内“太菀”牌蟹虾各项化学指标均达到无公害要求,“太菀”牌河蟹更以其优越的品质在2002年取得省级无公害认证后,于2003年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苏州市名牌农产品”及“江苏省名牌农产品”的认证。已在国内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吴江市万亩蟹虾无公害养殖基地生产的蟹、虾、鳜鱼等水产品历来以品纯、体大、味鲜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畅销江浙沪等各大中城市,已不断向日本、香港、东南亚市场拓展,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