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北厍镇志 >> 第十六卷 卫 生

第十六卷 卫 生

2012/12/20 18:08:01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6206

明清以来,北厍的中医中药事业已有发展,曾出过几位名医。清代名医徐灵胎,其曾祖徐韫奇家藏医书数10种,著名《医略》数卷。徐灵胎广览自唐至明各类医书几万卷,批阅医书达千卷,编撰《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慎疾刍言》等医书。并通过临症、辨证施治,成为一代名医,其声誉传遍大江南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十六年(1771年)两次奉旨进京为皇室诊病。其子燧(榆林),少年时受医学于乃父,继承父业,精通医道,并著医书《禅医问答》1卷。

清代儿科何翰墀,是平望戚氏幼圃的得意门生,又是其女婿。翰墀学成后回北厍南港本宅开设诊所,继承了戚氏单传的儿科多种秘方和丸药制方,成为吴江有名的中医专科。翰墀病逝后,何戚氏继代之50余年,并亲授长子何柏荪、次子何建章使他们成为名医。民国14年(1925年)后,何建章单独开业行医数十年,痧、痘、惊、疳无不效验,其医誉名闻江浙一带。

民国期间,北厍境内私人诊所发展较快,从民国24年(1935年)至35年(1946年)有开业中医私人诊所28处,分设在北厍集镇和缺医少药的远郊农村。当时霍乱、天花、伤寒、疟疾等传染病时有流行,尤其是血吸虫病危害更为严重,私人诊所方便了病家,得病后能及时治疗。

20世纪50年代,组织医生走集体化道路,北厍先后成立“芦墟联合诊所北厍分诊所”和“北厍联合诊所”。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害灭病、预防接种以及防治血吸虫病,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1959年1月,建立了公社医院。1967年,各大队成立卫生室,配备“赤脚医生”,施行合作医疗制度,便利农民看病就医。同时组织开展灭螺查病工作,1976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79年公社卫生院组建了卫生防疫保健组,开展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1982年在普及妇幼保健工作的基础上,推广科学接生,实施围产期保健,对孕妇实行系统化管理,至1995年,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第一章  卫 生 机 构

第一节  私 人 诊 所

民国24年,北厍私人诊所有内科6人、外科2人、针灸3人、儿科2人、妇科1人,共14人(其中北厍集镇授诊医生9人)。民国35年(1936年),有内科6人、外科4人、针灸1人、儿科2人、妇科1人、牙科1人,共15人(其中北厍集镇授诊医生13人)。

 

 
 

1935-1946年北厍中医私人诊所一览表

第二节  北厍联合诊所

1951年9月12日,华东军政委员会颁布“关于组织联合医院联合诊所的指示”。10月30日,吴江县卫生协会芦墟分会动员全体会员组织联合诊所,北厍、莘塔支会一致赞同。1952年3月28日,建立了“芦墟联合诊所”,在北厍设分诊所,地址在北厍镇梅家墙门,主任张贞吉。由北厍、金家坝两地的中医、西医、助产员等10名开业医生联合组成,他们将各自诊室的医疗器材与药品带进诊所使用,基金自筹。工资按业务量多少评定点数,从1—5点高低不等,每月按个人总点数发放。1954年,“北厍联合诊所”单独成立。由凌几味与张贞吉共同担任诊所负责人。1955年,诊所迁往镇东的张廷凡家大厅,面积100平方米,仅有几张诊桌、几顶药橱和几只凳子,以及少量流动资金,依靠借贷购药,支撑门面。

 

第三节  北 厍 卫 生 院

1959年1月1日,北厍联合诊所改建为“北厍公社医院”,同时在北厍公社范围内的私人医生全部进入医院工作。医务人员增至20名。医院在金家坝、梅湾、叶周设立3个分诊所,同时购置4间房屋,这是医院最早的不动产。1963年,金家坝、梅湾2个分诊所并入金家坝公社医院。1965年,为扩大接纳病员,医院全部迁至水产养殖场,地点在三官堂处,同时租用部分私房。1967年起,全公社各生产大队设立卫生室,逐步形成了公社、大队两级医疗保健网络。同年医院重迁张家大厅。1969年,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医院,取代原来的医院领导班子管理医院。1973年,改为“北厍公社卫生院”,院领导班子改称为生产领导小组。1978年设住院部,病床18张。1982年,卫生院有32人,拥有房屋944.9平方米,总资产10余万元。设有外科、内科、儿科、中医科、针伤科、齿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以及放射、检验等辅助科室。住院部设床位25张,另设卫生防疫保健组。11月,医院由五人组成院务委员会,主任凌几味,副主任张庆祺,委员3人。1984年6月,调整领导班子,由于主要负责人长期病假,上级调来倪菊明任院长,张金才任副院长。1983年8月,改为北厍卫生院。1986年,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7开间3层)。是年12月,再次调整领导班子,以张金才为院长,名称仍为院务委员会。1987年1月,改名为北厍镇卫生院。1991年起,陆续添置B型超声机、尿液自动分析仪、光电导示心电图机、医用图像彩色显示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仪器。1995年北厍镇卫生院有46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5人,医生17人,护士6人,药剂员3人,助产员3人,检验员1人,技士1人,其他2人,年度工8人。经评定具有技术职称资格39人,其中中级职称(主治医师5人,主管医师1人),初级职称33人。医院总资产554942元,其中房屋面积1440平方米,总额341653元;贵重仪器总值132620元;一般专用设备80669元。

 

第四节  村 卫 生 室

20世纪60年代初,各生产队始设保健员,在此基础上,大队培训“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1967年,各大队陆续设立合作医疗站。1982年更名村卫生室。至1994年,除镇郊的东方、东村、梅东村外,其余24个村都设立卫生室,各配备乡村医生1—2名,共43名,便利农民就地治病。1993年,吴江市卫生局、吴江市初级保健委员会办公室确定汾湖村卫生室为吴江市示范卫生室。1994年6月,又确定元鹤村、北珠村、唐小村、南参村卫生室为吴江市甲级卫生室。1995年8月,玩字村卫生室定为甲级卫生室。

 

1987年北厍镇农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传染病要准确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力求做到不漏报,不错报;

(2)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预防接种、卫生防疫和寄生虫病的防治任务;

(3)运用各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科学卫生保健知识;

(4)协助当地卫生院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妇女病查治和儿童体检工作;

(5)做好计划生育节育措施的技术指导。

(二)医疗工作和学习制度

(1)诊疗工作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干部、群众看病要一视同仁;

(2)掌握医疗原则,执行诊疗常规。做到看病有登记,取药有处方,做到合理用药,不开人情方;

(3)因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人,要及时转往当地医院诊治,对急、重、危病人要及时组织抢救并专人负责护送;

(4)准时参加镇卫生院、医管会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遇有特殊情况要请假。

(三)注射工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工作时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治疗操作时应戴口罩,诊疗前后要洗手;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使用前按操作规程做好药敏试验。严格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筒一消毒;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现过敏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卫生院;

(4)器械敷料要定期消毒更换,有菌无菌严格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志,各类消毒液液量和有效浓度要保证,体温口表和肛表应分开卧式浸泡。

(四)药品管理和物资管理制度

(1)药品、材料应分别建账,有专人兼管,购进的药品、材料要单据实物核准验收入账;

(2)加强药品管理,卫生室药品统一由镇卫生院或医管会代购点代购;药品、材料进、销、存应按月结账,实物每季末盘点,并按规定做好进、销、存报表,及时地连同盘点表上报镇医管会;

(3)加强药品保管,药品应规范分类放置,对易受潮、受热的药品,要落实防潮、防热措施,要加强有效期药品的管理,发现失效、变质的药品及时清理;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所有房屋、设备、器械等均应登记入账,专人兼管,账物相符;

(5)财产、物资的报损、报废必须报村民委员会或镇医管会批准,做好注销工作,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

(6)卫生室的财产、物资不得私自占用。

(五)财务管理和统计报表制度

(1)卫生室的挂号费、注射费、出诊费、材料费、药品差价等业务收入每月应全额缴到镇医管会,专户储存;

(2)由镇印制统一的收款凭据,做到收费有凭据,加强现金管理;

(3)卫生室的经费收支要单独建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贪污、挪用公款;

(4)卫生窒建立的各种图表、台账应按规定及时、完整、准确、整洁填写,并妥善保管;

(5)要按时完成各项统计报表,及时上报;

(6)各项原始材料、报表、上级来函、来文等每年装订成册,以备查考。

(六)卫生和上班制度

(1)认真搞好室内外环境和个人卫生,建立必要的保洁制度,努力搞好绿化美化和卫生科普宣传;

(2)按规定作息时间,准时上下班,节、假日及农忙可采用值班制,值班人员坚守工作岗位,做到门诊不断人,出诊能随叫随到;

(3)乡村保健医生(员)之间应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共同做好各项工作。

 

 
 

1995年北厍镇各村卫生室情况统计表

 

 
 

1984-1995年北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情况统计表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