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28 14:19:05
作者:
来源:
党史办
【字 号:
】
点击量:1005
经全市市民评选,入选吴江撤县设市10周年"十件大事":
1、吴江撤县设市
1992年2月17日,国家民政部发出18号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吴江县,正式设立吴江市。5月4日,我市举行了盛大的撤县设市成立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和法国友城布尔昆o 雅里昂市的代表等430多个单位和佳宾,向吴江人民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当晚举行了吴江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焰火晚会。
此后的10年,吴江承受了众多的考验和困难,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和丰收。
成绩和荣誉背后,是吴江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奉献,是党的富民政策和"三个代表"的成功实践,也是全市综合实力的生动体现。1992年到2001年,全市的GDP从40亿元增加到222亿元,财政收入从2.19亿元增加到15.29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从3242元增加到9985元,农民年收入从1476元增加到5610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亿元增加到161亿元。
2、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吴江乡镇工业
1995年5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风尘仆仆亲临永鼎集团和鹰翔集团视察。
江总书记这次赴江苏专为考察乡镇工业而来,因此专程来到了乡镇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吴江。江总书记在永鼎、鹰翔不仅仔细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汇报,还深入到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情况,充分肯定了永鼎、鹰翔两个集团的发展道路,高度评价了吴江乡镇工业取得的成绩。他勉励两个集团要为乡镇企业争光,一定要做出更大的成绩。
江总书记的视察讲话好似春风滋润了永鼎、鹰翔集团公司员工的心田,也激励起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市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制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开始了新的冲刺,以不辜负江总书记对吴江的期望。
7年多来,吴江人民以江总书记视察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发展,加快乡镇工业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步伐,使我市乡镇工业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95年5月12日,成了吴江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
3、吴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
1992年吴江撤县设市不久即积极响应全国爱卫会号召,开始高标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声势大,进展迅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上下齐心协力,城乡创建联动,我市的硬件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工作、市容环境面貌、环保工作、行业管理水平、除害防病成果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推进、加强、提高和巩固,1995年9月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随后,我市又马不停蹄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冲刺,1997年5月4日,我市终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奖牌,从此,"国家卫生城市"这一张城市"环境品牌",成为吴江招商引资的新亮点。
4、"古典园林精品"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我市同里退思园被正式认定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条件标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使有着"古典园林精品"之称的退思园,在众多江南水乡古镇的园林中率先挂上了世界级"金牌"。
1998年4月,退思园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年底全面完成中英文两种文字的整套申报材料,对此市、镇两级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退思园内外环境进行整治,分别于1999年10月和12月,接受了国家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正式验收,2000年7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主席团的审核通过。
5、318国道吴江段改扩工程建成通车
根据市委八届七次全委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全线改造318国道吴江段工程于1994年1月18日正式开工,经过6个路面工程队和6个桥梁工程队2000多名筑路大军三年多的艰苦奋战,1997年5月4日,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改造,全长48.37公里,双向四车道,正常路段设计时速100公里的改造工程胜利竣工通车。
改扩后的318国道,比改扩前时速提高了一倍,成为吴江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的名符其实的"黄金道"、"致富路"。
6、我市建成江苏省首批电话市
1998年6月30日,我市通过江苏省邮电管理局的考核验收,跨入了省首批电话市行列。
为不断满足全市广大群众的需求,从1992年开始,我市以电话村为点、以电话镇为面,逐步深入地开展电话市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我市共投入5亿元资金用于杆线建设、通信网络数字化改造和农话装机补贴。1998年6月19日,我市电话市创建的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农户装机率达到了68%,农话主线普及率达到了19%,列全省各县级市第一。江苏省电话市的建成,标志着我市通信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7、我市与四个国家缔结5个友好城市
1992年5月,在吴江撤县设市的喜庆日子里,美丽的江城迎来了一批来自远方的客人-法国布尔昆·雅里昂市访问团。随后吴江与布尔昆·雅里昂草签了一份经济交流意向。1993年10月7日,布尔昆·雅里昂市政府和经贸代表团来吴江,与我市正式签署了两市友好关系协议。这是吴江与国外建立的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
同日,日本国内滩町也与我市缔结友好交流关系。吴江在同一天与两个国家缔结了2个友好城市,当时在我省对外交往史上成了一佳话。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吴江人民以开放文明的姿态大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批批国外地方政府访问团纷至沓来。
1996年10月10日,吴江市与日本国千叶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接着我市又先后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达博市、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等建立友好城市交流关系,从而使我市的国际友城达到了5个。
8、我市形成"一报二台"传媒新格局
1993年10月,吴江电视台建成开播。1995年1月16日,散发着阵阵油墨清香的《吴江报》,在江城人民的期盼下与读者见面。同年6月,频率为89.1兆赫的调频广播电台也正式开播,至此,与吴江城市化进程相配套的传媒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报二台"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促发展,鼓足干劲争上游,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政治、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在服务经济的同时,"一报二台"的新闻事业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市广电中心实施了一期到三期工程建设,业务用房已拥有1.38万平方米,吴江电视台从办台之初的只有10分钟节目发展至今,现在全天播出11个小时,自办节目3个小时;吴江电台播出时间已达到了12小时零5分。吴江日报社建起了在全省县市报中属于一流水平的报业大楼,拿到了"国家级通行证"――国内统一刊号,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县市报中率先实行采编工作全部进行电脑网络运行与管理,从复刊初的4开4版黑白周二刊到现在出版4开8版彩色日报。
"一报二台"已成为党的事业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社会上也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界别,正日益体现出时刻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的喉舌功能。
9、我市农村"费改税"按时保质完成
2001年3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我市农村"费改税"工作。
这项改革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一次十分重大的农村改革,它涉及到我市农村农业税的征收、农业特产税的征收、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逐步取消、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级开支缺口问题的解决、乡镇机构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改革、镇村级债务处理、财政转移支付、公益性事业收费、村级土地流转发包收入分配、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新机制的建立等方面。
当年5月底,这项改革顺利完成。根据改前测算,改后全市农民负担总额、人均负担的减负率都为47.68%。但令人满意的是全市总体减负率达到了52%,比测算高出4.32个百分点;而且全市没有一个村农民负担的减负率底于10%,真正实现了"村村减负,户户减负,人人减负"的目的。
此后,全市农业税就一个标准,每亩缴税62.83元,体现了公平负担的原则;原先因水利、道路建设占用农田,造成的"有税无地"的情况终于得到纠正,体现了合理负担的原则;改桑改渔等之后的农田,只征农业税,不再加征农业特产税,给予农民以优惠,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10、吴江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吴江经济开发区十年磨一剑,不仅被台湾电机电子同业工会评为投资环境最佳和风险最低的地区,而且成为了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
在1997年前,开发区主要进行了运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五通一平"的投资环境,华渊电机公司和台资IT行业14家配套企业组团式进入,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1998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主攻台资,积极发展电子资讯产业新思路,从此开发区掀起了主题招商的热潮。短短几年时间,一个颇有影响的电子资讯产业园横空出世,电子资讯产业板块产生了强烈的集聚效应。
如今开发区内已有外资企业240多家,合同引进外资17亿美元,今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可达到24亿美元。开发区面积也从建立初期的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5平方公里建成区,最新规划面积达73平方公里。
去年以来,吴江经济开发区又新规划启动了日资、韩资两个主题工业园的建设,目前已有项目开始入驻,还积极向上争取,在全国率先筹建国内第一个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建造标准厂房,整个开发区建设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招商引资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服务管理向更高水平攀登,开发区正全力向国家级开发区挺进。
--摘自《吴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