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5 16:31:5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307
2018年苏州市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吴江区统计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555计划”*,积极打造“八大标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综合经济实力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10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6.79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24.3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5.14亿元,增长8.5%。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51.3:46.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服务业占比持续提高。全年完成服务业税收139.18亿元,增长37.8%。全年完成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89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21.13亿元,增长28.9%,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90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183.60亿元,增长14.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0.5%,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为近十一年来最高。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稳步增加,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06亿元,增长10.7%,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47.13亿元。
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8225户,其中私营企业10538户,个体工商户17169户。期末全区市场主体总数169486户,其中私营企业达66133户,注册资本3602.42亿元,增长24.9%;个体工商户达98022户,注册资本85.01亿元,增长28.3%。民营经济持续壮大,恒力继续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列第235位,盛虹、亨通、通鼎等4家企业继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永鼎等5家企业继续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41亿元,下降2.0%。全年粮食总产量15.56万吨,其中夏粮3.09万吨,秋粮12.47万吨;蔬菜产量31.88万吨,均与上年基本持平。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产量持续下降。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0.89万吨,下降52.9%;禽蛋总产量2736吨,下降47.8%。
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年末全区共有设施农业面积4.88千公顷,设施渔业面积6.47千公顷。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在全国28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二。高分通过全国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创建验收。农业信息化引领,全区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3.8%,规模设施物联网技术应用率达25.5%;拥有省级信息化示范基地6家,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8家。
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18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37.00亿元,增长5.3%;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762.83亿元,增长10.7%;工业用电量248.73亿度,增长4.4%。
主导产业贡献稳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产值2904.42亿元,增长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1%。其中丝绸纺织、光电缆、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1058.54亿元、215.64亿元和780.02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9.4%、3.0%和11.8%;电子资讯业实现产值850.23亿元,下降4.6%。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6.94亿元,增长7.4%;实现利税总额274.50亿元,增长10.2%;利润总额214.67亿元,增长13.8%,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8.5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579家,超50亿元企业11家,超100亿元企业2家。
建筑业
建筑行业向好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5家(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5.38亿元,增长27.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4.91亿元,增长25.3%;安装工程产值8.50亿元,增长80.7%。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2.78亿元,增长11.1%。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2018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4.22亿元,同口径增长6.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62.11亿元,增长10.0%;服务业完成投资412.11亿元,增长5.6%。
内涵式发展态势明显。全年八大新兴产业共完成投资121.13亿元,增长28.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30.84亿元,增长30.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80.7%。
民间投资主体地位巩固。全年完成民间投资407.79亿元,增长24.6%,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1.0%,比去年同期提高7.2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平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21.59亿元,增长11.2%。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1816.07万平方米,增长12.9%,其中新开工面积453.59万平方米,增长19.1%;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16.85万平方米,增长8.1%;商品房销售额482.59亿元,增长10.6%。去库存显成效,期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01.53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减少13万平方米,下降11.4%。
交通、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发展平稳。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里程23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32公里,一级公路250.59公里。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7308.27万人,货物运输量2935.65万吨。年末全区民用汽车保有量389978辆,本年净增47010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46362辆,本年净增39088辆。
邮电业务稳步增长。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78亿元,增长9.9%。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2.43亿元,增长3.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90万户,比去年末减少1.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3.69万户,比去年末增加4.17万户。
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提高。2018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4.72亿元,增长10.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57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454.32万人次,增长8.7%,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3.62万人次。黎里古镇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震泽镇荣膺“2018年江苏省十佳生态旅游小镇”,桃源凯灵箱包文旅创意园等3家获评省级工业旅游区。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健运行。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86亿元,增长6.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63.48亿元,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2.38亿元,增长8.4%。分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70.50亿元,增长6.5%;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5.36亿元,增长7.1%。
从限上批发零售业商品分类看,消费快速增长的商品有: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2%,书报杂志类增长23.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5%。新兴业态消费增长较快。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16.67亿元,增长31.0%。
对外经济
利用外资平稳发展。全年全区新设外资项目64个、合同外资6.28亿美元,下降7.9%;实际使用外资3.98亿美元,下降12.0%。外资服务业占比提升,新设服务业企业50家,比去年增加15家,服务业合同外资3.82亿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比重为60.8%,主要涉及仓储物流、房地产、软件开发等投资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35.2%,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28.93亿美元,增长6.7%。其中,出口160.88亿美元,增长10.3%。贸易结构逐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96.61亿美元,增长9.6%,增幅高于加工贸易13.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97.88亿美元,增长28.6%。主要市场形势较好。对美国、东盟进出口额分别为36.14、29.65亿美元,分别增长48.4%、12.7%,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15.8%、13.0%。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9.94亿美元,增长6.5%。主要行业出口稳增。机电产品出口额112.30亿美元,增长8.9%,占出口总额的70.2%,为出口主力;纺织服装产品出口34.52亿美元,增长15.0%。
对外投资持续增长。2018年,全区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7个,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2.5亿美元,增长8.5%。“一带一路”成为投资热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个、增资项目3个,亨通海缆项目列入省“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
金融、保险和证券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健增长。2018年末辖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39.99亿元,比年初增加264.11亿元,增长10.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45.47亿元,比年初增加120.25亿元,增长13.0%;人民币贷款余额2642.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3.56亿元,增长9.7%。
保险业务发展良好。年末全区共有保险机构40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9家,人寿保险公司18家,保险代理公司3家。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50.36亿元,增长13.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9.14亿元,增长11.1%;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1.16亿元,增长15.4%。赔付支出和其他各类给付总计15.06亿元,增长17.8%。
证券业平稳运行。全区共有证券营业部8家,证券登记开户数118628户,全年共实现证券交易额1457.54亿元(仅东吴证券提供)。
科技和教育
企业创新主体凸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50.8%,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首次突破80%,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488家。南玻获评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博众精工获评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新增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3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家。
创新载体能级提升。“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众创空间6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11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家。吴江科创园被确定为国家级小创基地。
创新人才队伍壮大。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1人、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6人。新增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江苏特级技能大师”1人、“海鸥计划”41人,省双创高技能人才1人。新增高层次人才2200人、高技能人才2057人,全区技能人才总量25.5万人。
全力打造“教育名区。全年新、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5所,东太湖实验小学新建、铜罗小学异地新建等项目投入使用。全区拥有各类各级学校200所,其中幼儿园(含分园)101所、小学5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初级中学32所、普通高中9所、普通中专2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全区专任教师11016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148675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3.2%。2018年普通高考共录取3110人,录取率96.4%,其中本科录取2728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镇文化站8个。全年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600多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549场,受益群众近50万人次。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240.4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10.9万册。博物馆3个,档案馆2个,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数3.67万卷,全年接待查档1万多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4家,影院观众超300万人次。有线电视用户33.71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100%。246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达标。成功举办太湖文化节、区域文化联动等系列活动。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合心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30个,比去年末增加1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627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82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932人、注册护士328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2.6%。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率达83.3%和80.1%,省示范乡镇卫生院占比84.6%。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年新建笼式球场12片、多功能运动场2片、健身步道44.7公里、全民健身路径60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4平方米。继续支持推进100%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全年开展各类赛事活动500余项次。开展巡回科学健身讲座20场,完成国民体质监测4616人,体质达标率预计达95.3%。成功举办世界青年桥牌团体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汾湖攀岩世界杯赛等10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十九届省运会吴江运动员参加青少年部比赛获18金11银9铜。体育彩票销量首次突破5亿元。
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沪苏湖高铁工可获批,通苏嘉甬高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苏同黎快速化改造、鲈乡路北延工程、松陵大道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交通工程扎实推进。苏州湾科技城建设加快推进,苏州湾文化中心、步步高软件园综合大楼主体结构封顶,体育中心进场施工,旗袍小镇二期开门迎客,水秀天地全面竣工开业,同里综合能源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稳步推进。统筹推进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水气管网、道路修复等改造工程。建成污水管网83公里,完成354个一般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09个排水达标区建设。
美丽镇村建设加速推进。推进12个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完成62个项目,共计投资1.91亿元。美丽村庄建设成果显著,成功创建4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23个一星级康居乡村、2个康居特色村。继续优化提升震泽“丝绸小镇”、七都“国学音乐小镇”两个全国特色小镇。美丽城镇建设完成240个项目,累计投入47.4亿元。
人民生活
2018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264296户,总人口为840768人,比上年末增加8029人。其中男性413297人,女性427471人,男女性别比为96.68:100。全年出生人口8103人,出生率为9.68‰,死亡人口6572人,死亡率7.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3‰。全区非农业人口674168人。
惠民富民力度加大。深入推进社保体系融入苏州工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945元/月。截至12月末,全区养老保险参保95.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109.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8.4万人,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均为49.5万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9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吴江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9.7%,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8%低位运行。
居民收入增幅超GDP。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69.3元,增长8.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24.5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3.7元,增长8.2%。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295.4元,增长6.8%。
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向纵深推进。“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水质、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PM2.5累计平均浓度40.2微克/立方米,下降5.9%。空气优良天数为272天,同比增加10天。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928亩、森林抚育面积5342亩。全年疏浚河道221条、160公里,整治黑臭河道98条。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区),区域内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创建全覆盖。“三治”工作,完成拆旧7896亩,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10779家。
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扎实开展“263”专项行动*,全年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242家,其中关停化工企业22家;年度累计淘汰低端落后喷水织机3.2万余台、10~35蒸吨燃煤锅炉99台。推行绿色发展,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2018年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78个,累计投资7.5亿元,审定节能量5.8万吨,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80家。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薄弱环节:产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还需加强;城乡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期盼还有差距等等。2019年,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以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发展,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 *新吴江,全力推动吴江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注:本公报数据为2018年度快报数,定案数以2018年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