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曲艺 >> 吴江籍古琴家陈世骥小传

吴江籍古琴家陈世骥小传

2023/1/9 3:43:35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8387

2016年1月16日,在区档案馆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情系吴江——2016吴门琴派迎新音乐会”,让吴江人又现场领会到了古琴之美。大家知道古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恐怕对吴江的古琴家比较陌生吧。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位一百多年前的吴江古琴家——陈世骥。

自晋代以来,吴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十多位琴人,以明清时期琴学活动最为活跃,这一时期的琴人占历史上琴人总数的88%。部分琴人既研习琴艺,又研究琴理、撰写琴书,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背景。其中晚清古琴家陈世骥在琴界有一定的影响,他的琴学著作《琴学初津》,收录于现代古琴艺术遗产的大型资料汇编集《琴曲集成》中,至今流传于世。

                           

一、关于陈世骥的琴学经历

陈世骥,清末民初吴江松陵人,具体生卒时间不详。透过《琴曲集成》第二十八册剧本提要和《琴学初津》杨庆龄的序,我们可以知道:陈世骥,字千里,号良士,别号红梨听松客,又号守一子、乐琴居主人、且耐庵主人、良道士等。从小爱弹琴读琴书,喜欢研究音律和琴学理论,在他琴学素养成长时期,江南琴学衰微,虽然流传的琴谱丰富,但是鱼龙混杂,正伪难辨,陈世骥既没有同好可以探讨,也得不到正统流派老师的传授,深以为撼。后得到闽派琴家祝桐君的《与古斋琴谱》后,才有所领悟。光绪辛卯年(1891)陈世骥在上海认识了祝桐君和何桂笙两位琴家,遂拜两位先生为师,一起研讨琴学。其后他又参阅了通州琴家王坦的《琴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琴学思想。他于1902写成了琴学著作《琴学初津》,该书编写历经二十年,改写了三次,虽未正式出刊,但颇有影响。

                           

二、陈世骥的琴学传承流派和风格

陈世骥师承浦城派(也称闽派)的祝桐君。浦城派又称闽派,是中国古琴四大流派浙派、苏派、川派、闽派当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祝桐君为浦城派的代表人物。祝凤喈,字桐君,福建浦城人,出身琴学世家,擅长演奏、律吕、制琴等,从事古琴的研究与传承达几十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培养了一大批琴手。因“官于江浙”而来到吴越之地,在江南琴学衰歇之时,浦城派古琴却独放异彩,盛名于沪,直至京城,他的琴学著作《与古斋琴谱》也传播甚广,影响深远。

在《琴学初津》卷二中有一篇《师生问答》,即是陈世骥记录和祝桐君讨论指法、律吕的内容。《琴学初津》一书的五十一曲中有《樵歌》《水仙操》《沧海龙吟》等九首曲子传自祝桐君,另有《大雅》《孤猿啸月》《挟仙游》三首曲目由祝桐君审定或题句。陈世骥对老师祝桐君又仰慕又敬重,评价也甚高。在陈世骥看来,祝桐君非但琴技琴论造诣深厚,琴风琴德更优,这样的境界是弹琴之人的追求,这样的琴人堪称大家。

陈世骥与另一位老师何桂笙则亦师亦友,《渔樵问答》一曲传自何桂笙,何桂笙博学多才,喜好琴学,让陈世骥获益良多。

陈世骥的演奏风格中有闽派古琴的遗韵。当代闽派琴家陈长林先生说 “闽派”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习琴方法:一是“依永和声”,即哼(唱)出带指法的琴曲“腔韵”,这非常有益于记忆琴曲和理解节奏,对我以后的打谱也及其有用,二是“发音连贯”,即一个指头连按数弦而令曲调灵活连贯的指法。闽派古琴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到陈世骥的琴曲创作,在他的自创曲目中也有所体现。

陈世骥从小学琴,在吴地成长,并游历多处,因此也必然会有吴地古琴的风格。陈世骥的自创曲目有四首,有代表性的是《雨中秋》和《腊鼓引》。《雨中秋》一曲由何桂笙题跋:“………大都写其旅况凄凉之意,其三、五段颇有悲凉寥沉之致,至乱而仍觉旷怀恬适耳………”。《腊鼓引》一曲陈世骥自跋:“………音节清灵劲健,句韵珠联泻澹,然易入猛暴激烈,先宜调畅神气、涵养中和………”。这两曲都是在旅途中所作,有寂寥凄紧之感,也是陈世骥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何桂笙认为这是因为陈世骥的身世和境遇所致,琴曲奏之易局促猛暴,但听曲之人仍能感觉到作者豁达的胸襟,有心神恬静之感。陈世骥要求指法清灵劲健,圆润流畅,对琴曲曲意则追求跌宕高雅。

陈世骥也广收学生传承琴学,他携琴游历了苏州、上海、金陵、浙江、杭州等地,所到之处得到了各地同道的认可,可见他的琴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学者也很多,因他常年游历在各地,他的学生也应该分布各处,他在吴江的琴学传承是在1900年他回到家乡以后,史料记载也只有一鳞半爪,学生中有据可考的有一位,名叫杨庆龄,其后尚未见有传承记载。

                       

三、《琴学初津》的特点

陈世骥是深得祝桐君琴论奥义的理论家,他的琴学著作《琴学初津》内容包括指法、律吕、琴谱及打谱琴理。主要特点有:

                       

每支琴曲都有评论。书中收录琴曲五十一曲,五十五谱,每一曲都注明出处,都有题跋,对许多琴曲都进行了作曲手法的分析和评论,被认为“无不中彀,言之启豁人心,句句开通奥窍”,可以帮助后续的琴人理解琴曲制作、琴曲含义,表达琴曲思想。

                       

制曲论述有继承又有独到的阐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地强调了“题神”的意义,说:“全曲之要,最重题神,喜怒哀乐由斯发现”;二是逐一解释了琴曲结构中的起、承、转、合,以及琴曲的变化,节奏中的轻、重、缓、急的手法运用;三是把制曲归纳为所谓“内篇五功”:开始要辨音调变化;其次要辨乐曲结构;第三要辨曲意曲情;第四要辨风格中的高雅时俗;第五是综合以上诸点,运用卄四况中手法,使之“混成一气”。

                       

收入了自创曲目。五十一首琴曲中有四首是陈世骥自创曲目:《桂宫梯》《雪夜吟》《雨中秋》《腊鼓引》,这四首琴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世骥的境遇和曲意风格,陈世骥是世家子第,多才多艺,家道中落后又不得志,免不了有心里落差,他痴迷琴学而长期旅居在外,故琴曲也有悲凉寥落之感,然作为读书人,入仕始终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琴曲《桂宫梯》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即有折桂的心向。

                       

重视琴人素养。陈世骥认为应该“琴与书参,音与意参”,主张把琴曲知识、文学修养、用音技法和立意达志四方面综合运用,应“四者相顾,不可离也”。


                                    (陈波)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