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吴地古今 >> 景点集萃 >> 南京 >> 玄武区 >> 四方城

四方城

2024/7/8 3:25:26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2257

四方城,即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位于南京明孝陵陵区的前部,陵区正门后的第一座主体建筑,位于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明孝陵景区内。

四方城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上盖黄琉璃瓦檐歇山顶,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8.78米。四方城也是现存明清皇家陵寝中同类型建筑体量最大的一例。

四方城及其明孝陵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7月,明清皇家陵寝-明孝陵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是级旅游景区AAAAA国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一、主要建筑

四方城明楼是明孝陵地下宫城的象征性城楼,中间有一条甬道,穿过甬道可以登上明楼。明楼屋子顶已毁,现仅存四壁。 内有立于龟趺(又名赑屃,龙的大儿子)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南京四方城是孝陵地下宫城的象征性城楼,原名神功圣德碑亭,是明孝陵主建筑群的引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因其四四方方,故南京人俗称四方城。其中间有一条甬道,穿过甬道可以登上明楼,碑亭顶现已不存在,据专家推测,碑亭顶部原为重檐歇山式,覆盖黄色琉璃瓦,被太平军给摧毁了,现仅存四壁。


二、文物修缮

20125月,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开始围挡施工,给四方城加顶的做法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城内已经被雨水侵蚀的神功圣德碑和四壁墙体,二是为了恢复四方城的历史原貌。预计整个工程将会持续300天左右。在此期间,为了方便游客参观明孝陵景区,自即日起,明孝陵大金门售票处暂时移至明孝陵石象路入口处,原开放时间不变。

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人士表示,孝陵碑亭已经历经六百多年沧桑,尤其是近一百年来缺少屋顶庇护之后,墙体所受损害较之前加速。

他们调研论证后认为,在将碑亭四壁墙体进行整体加固后,如果能对神功圣德碑亭顶部进行加顶保护,一方面可以彻底消除大面积雨水侵蚀给文物建筑本身造成的长期损害;另一方面,增加的屋顶也将有效遮护大明神功圣德碑这一重要碑刻文物,为碑体的长久保护提供最佳条件。同时也可以还原孝陵碑亭的历史原貌。

在孝陵碑亭现场看到,目前该片区域已开始施工围挡。碑亭四面墙体可以看到较为严重的开裂现象。现场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出挑檐的遮护,内外侧墙体均暴露在外,长久的日晒雨淋,不仅让墙面粉刷层已经完全脱落,且酸雨对砖墙体及下部石基座与地面均有较大侵蚀。

另外,碑亭内的文物主体——大明神功圣德碑也一直暴露在外,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碑身、碑座上均出现了多处裂纹。大明神功圣德碑上的文字也都看不太清楚了。

专家们发现,早在《金陵梵刹志》中,就收录了明人凌大德所绘的灵谷寺胜迹一图。这张图中绘有孝陵一楼,根据这张图所绘的造型,建筑为檐歇山顶的构造。据此推断,此楼应是明楼或神功圣德碑亭中的一个。随后又依据对现存的北京明十三陵、清东、西陵碑亭的参考,认定孝陵碑亭应为重檐歇山顶式样。

而在判定是重檐或是单檐形式时,专家们参照了明初《中都志》所载明皇陵图,其中的两座碑亭均为重檐歇山。再依据北京明十三陵的建筑风格,以及孝陵碑亭的实际现状结构,专家们一致认为,孝陵碑亭应该采用重檐歇山顶的方式比较合理。

另外修缮后的孝陵碑亭的屋顶将铺设金黄色的琉璃瓦,而这也是依据考古工作者此前在孝陵碑亭考古时发现的大量留存的此类琉璃瓦而决定的。


三、主体碑刻

四方城中内置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驮碑的龟趺高2.08米。碑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碑刻。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