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吴江历史上文人结社形势考略(下)

吴江历史上文人结社形势考略(下)

2023/1/10 3:42:10    作者:  冯月根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2830

  南社可谓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整齐,如今,南社后裔精英遍布海内外。从南社的酝酿、发展、高潮,直至余绪,都有吴江人参与。南社发起者陈去病、柳亚子和高天梅三人,吴江人占了二席。吴江籍南社社员冠全国各县,达139人。其中南社社员93名,新南社社员61名,有25名是原南社社员,新增社员36名。陈去病是南社成立的主要奠基人,柳亚子是南社的主帅,实际领导者,当时就有“没有柳亚子就没有南社”的说法。南社成立时,即企图领导文坛,开一代风气。高旭在《南社启》中明确宣称:“欲一洗前代结社之弊,作海内文学之导师。”他们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普遍要求通过文学阐扬“国魂”,激发群众的“爱种保国”之念,反对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服务。

  然而,进入民国,国运维艰,乱象纷呈,“共和联治其名,而方镇割据其实……去所谓共治、共有、共享之新中国,实不知其几千万里!”加上南社内讧不断,柳亚子愁苦万状,块垒郁积。192341日,在《新黎里》半月刊发刊词云: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日新又新之说也,潮流澎湃,一日千里。吞养吐炭,舍古取新,苟非力自振拔,猛勇精进,欲不为当时之落伍者,乌可得哉。

  19235月,柳亚子与叶楚伧、邵力子、陈望道等8人发起组织新南社。其中邵、陈当时是共产党员。这是柳亚子和旧南社分裂,支持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勇敢的行动。19231014日,新南社在上海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柳亚子为社长,邵力子等为编辑主任。通过了《新南社条例》,提出五条宗旨:一是整理国学;二是引纳新潮;三是提倡人类气节;四是发挥民族精神;五是指示人生高远途径。

  柳亚子在《新南社成立布告》宣布:

  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对于妇女问题、劳动问题,更情愿加以忠实的研究。

  ……

  它底宗旨是反抗满清,它底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标志了。

  次年1月,傅专在长沙发起组织南社湘集,声称与新南社宗旨“稍异”,目的在于“保存南社旧观”(《南社湘集导言》)1925年后,柳亚子全力投入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新南社活动停顿,南社湘集则一直活动到抗战前夜,1943年,朱剑芒在福建永安成立南社闽集,活动过一两年。

  范烟桥等青年学子因仰慕南社,效法南社,于宣统三年(1911)在同里镇成立同南社,其社事活动整整10年,至1921年散歇。柳亚子于1915年组织成立酒社(又叫销夏社、销寒社),社员主要是南社成员,至1923年停止。

  翳桑文艺研究社,194511月,中共黎里支部决定由中共地下党员丁铎、吴关龙负责,建立党的外围组织“翳桑文艺研究社”(简称“翳桑社”)。该社是一个以文会友的知识青年文艺社团,其主要任务是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通过从事文艺活动,团结组织一些进步青年,宣传革命,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并编辑出版社刊《浅作》,选举社长、主编为丁铎,副主编为吴关龙。加入“翳桑社”的成员是“思想纯正,意志坚定,爱好文艺之青年”。该社成员后来发展到六七十人,以黎里镇上的青年为主,其次是盛泽,震泽、横扇、芦墟、八坼、苏州、上海等地也有一些青年参加。社员中中共地下党员和建党积极分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有些是在“翳桑社”经过培养、考察,之后又经历了革命斗争的考验加入共产党的。

  《浅作》于1115日出版,每月一期。这也是“翳桑社”的主要活动内容。《浅作》所刊内容有文艺评论、散文、诗歌、小说、木刻、编者的话等。鉴于地下斗争的特殊环境,《浅作》发表的作品大多是运用抒情的、隐射的笔法,暴露黑暗,针砭时弊,唤起民众。作者主要有平天凤、徐可曼、丁铎、柳龙柏、周一非、张育英、邱宣明、柳乃复、凌行可、吴关龙、平静人、张鹤鸣、俞双人、平元增等10余人。

  “翳桑社”从194511月成立,至1947320日在反动势力的围剿下解散,历时一年半。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翳桑社”通过“练习写作,研究文艺”的形式,开展革命活动,联系和团结了一批知识青年,启发和培养了一批优秀分子。该社成员中先后有2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了吴江的中共地下党组织,为吴江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除此,吴江各地还有不少“结社”组织,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金松岑在家乡同里镇创办同川自治学社;光绪三十七年(1911),范烟桥与友人在同里镇结盟的“同南社”,范烟桥在《茶烟歇》里说:“里中(吴江同里镇)少年负笈四方者,咸赋归来,乃有读书之会,其地为袁东篱复斋遗址,雅有林木之胜,在同里之南,故号同南社。主其事者,余与徐稚稚也。自余迁吴下,乃告散歇。”社员有范烟桥、徐稚稚、张锡佩、徐麟、薛元琪、金祖荣、严琳、沈雷渔等。民国十六年(19271月,沈昌直等发起成立“吴江求是学社”,19285月出版第一期《求是》社刊等。

  纵观历史上吴江文人结社活动,由诗酒唱和,怡然自娱,到忧国忧民,干预朝政,表明了文人志士的政治抱负和鲜明的政治倾向,他们经世致用,躬行实践,伸张社会正义以及政治改革的主张。吴江文社兴盛,也反映了地方政治地位、经济发展和文化的鼎盛。结社招集者均为声望之人士,参与者竞文采风流,并绘画文人结社图,与社约、社刊、社图成为社团活动三大标志,所绘社图有单体肖像或群体人物,有吟咏、垂钓、饮酒、书画、下棋、刻文、抚琴等形态各异,动静结合,体现了绘画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还有诸多吴江士子积极参与嘉兴、湖州(南浔)、松江、吴中等周边地区的社团组织。吴江文人还客游外省各地,与当地社团交友论文,如计东在河南中州与雪苑社徐作肃、陈宗石、侯辅之等研讨诗文。当然,也不排除同一社团的文人,因追名逐誉,相互倾轧排挤,另列社盟。

  总言之,吴江乃人文荟萃之地,而吴江文人结社之盛,声名之大,影响之广该值得加以研究。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