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15 20:39:00
作者:
吴昌硕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988
【作品原文】
双脚误踏市井门,
移家苕上鸡与豚。
独树当门傲五柳,
坐石醉客漥一尊。
抱汉晋砖当白璧,
识金银气游黄昏。
土缶持赠未及报,
呜呼死别声难吞。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吴昌硕的金石至交——震泽金俯将。家住苏南頔塘岸边的金俯将,与生活于浙北西苕溪畔的吴昌硕,同饮天目山之水长大,两人是莫逆之交。后金俯将因病而逝,吴昌硕悲痛之极,百感交集,吟出了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痛失友人的悲悯之情。
【背景拓展】
清同治八年(1869),26岁已补试考取秀才的青年吴昌硕,为了求学深造离开家乡安吉,开始了他艺术人生的湖海之游。从他负笈杭州谒经学大师俞樾,到他游沪、苏期间,吴昌硕在湖州结识了同寓湖城的震泽人金俯将。从此,吴昌硕与吴江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俯将(1850±~1882),名杰,字俯将,号頫江。在湖州典当行工作,笃学好古,为人豪爽,好交游,善鉴藏,醉心于金石字画的收藏,仅古砖就集之数百种之多,每年的薪资收入,都花在古物的收藏。因为典当业务的需要,足迹遍及江、浙、沪城乡,一有闲暇即痴迷于古董的收集和研究,对文物与艺术颇有见地,在同道间小有名气。
同治十一年(1872),新婚不久的吴昌硕为长见识、开眼界,即随金俯将搭船同去上海游览。离沪后,吴昌硕又随金俯将畅游了苏州。一回生,二回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吴昌硕与金俯将成了莫逆之交。同治十四年(1875),在湖州谋生的吴昌硕,即由金俯将等人介绍,得与潜园才子、收藏家陆心源等相识,并在陆家设帐课徒。从此,吴昌硕一有空闲即随金俯将等搭船往来于苏州、嘉兴等地,拜师学艺。金俯将湖州寓所一时成了吴昌硕旅途的驿站,两人共商诗文,同磋艺事,同吃同住,情同手足。
光绪七年(1881)元宵,吴昌硕为金杰(俯将)刻“金杰之印”和“頫江”对印。边款为“俯江老友正篆,俊卿。”和“辛巳元宵,苍石。”
光绪八年(1882)春,吴昌硕为好友金俯将写了一幅庄子语录“道在瓦甓”横披,金俯将极为高兴。此时正好吴昌硕欲全家自南宫里移居西亩巷,数日后的四月初九,金俯将遂以家藏古陶缶相赠,以答金石知音吴昌硕。四月,金俯将又赠吴昌硕三国东吴“黄武元年”砖。后来吴昌硕制为砚台,并刻铭称:“壬午(1882)四月金俯将持赠。黄武之砖坚而古,卓哉孙郎留片土,供我砚林列第五。仓硕。”
后来吴昌硕名气逐盛,收入稍宽,购得(帝赐莲桥)养育巷桂和坊住宅,即额题“缶庐”,还用“缶庐”名其诗集、印谱和画册。其中大概也包含着他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吧!可以说金俯将是吴昌硕艺术道路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朋友。
【作者简介】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汉族,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