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水韵吴江 >> 运河千秋 >> 太湖水利同知衙门

太湖水利同知衙门

2022/10/2 3:31:05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10326

太湖流域历来是国家重要的税赋之地,历朝历代对太湖流域治理都极为重视。吴江位于太湖之东,东门外长桥(垂虹桥)即是太湖东出口处。据《太湖备考 》记载:太湖灾害惟水震躬,自汉惠帝五年(190)迄清雍正二年(1724),水(旱)巨灾统计记录达66次。每逢”太湖水灾,吴江最当其冲”,而”水利不治,农田之忧”。为此,雍正八年(1730),朝廷特设太湖水利同知署,是隶属苏州府的”专司(太湖)水利”官衙,驻吴江县同里镇,管辖范围为江浙沿湖十县的水利事务。雍正十三年,太湖水利同知改为抚民厅,移驻吴县洞庭东山,割吴县东山设太湖厅。太湖水利同知署在同里镇存在时间共6年左右。


位于同里的太湖水利同知衙门,老百姓习惯称其为同知衙门,为太湖水利同知署旧址,面河朝南,坐落在三桥风景区太平桥北堍东侧,建筑面积2428平方米,是目前太湖流域唯一较好保存的古代水利衙门。据史料记载,同知衙门所用房屋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占地178分,房屋7进,大门宽7间,内里宽17开间,东西备弄,后为花园,房屋共91间。主人陈沂震(字起雷,号为狷亭)是康熙年间的进士。雍正初年,陈家卷入政事被抄家。雍正八年同里设太湖水利同知署,看中陈家旧宅,便改建成同知衙门。同知衙门迁至东山后,旧署遂改为民居。乾隆元年(1736),同里诸生王铨以3000两纹银购得此宅用于居住,取堂名为”敬仪堂”。咸丰十年(1860)五月廿八,同里陷于太平军,此宅被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之弟李明成部驻扎。同治元年(1863)六月太平军溃退后,王家搬回入住。


太湖同知署建筑群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资源,作为地处古镇核心区”三桥”附近,始建于清早期的进士宅第,是古镇同里传统建筑中具有规模大、存数少的重要实例。其建筑布局、结构体系、装饰特色、地方做法等,体现了同里传统建筑发展的典型手法。同时,太湖同知署旧址作为承载太湖水利疏浚史与同知衙署类建筑之双重历史信息的特殊载体,对研究太湖水利发展历史、机构设置以及水利衙署建筑类型特点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

2012421日,同里古镇北入口综合改造工程和水利同知衙门修复工程启动,此次修复工程将修复同知衙门部分建筑。该项目的修复对国内衙署规制、太湖水利历史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证参考价值,同时,对同里旅游文化资源的扩展与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修复后作为景点及历史陈列对外开放,可为后人更多的启迪和遐思。

    刘延华王来刚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